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ttlebird (小园子), 信区: EduInfo
标 题: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谈“长江计划”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9日19:35:4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
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领军人物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谈“长江计划”
撰文/本刊记者 张双鼓 王芳
(文章摘自《神州学人》http://www.chisa.edu.cn)
今年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合作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第4年,“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如何?今后如何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为此,我们就
上述问题以及高校如何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吸引、引进人才,造就具有国
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等问题,采访了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
黄达人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于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的
高等学校建设,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
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广州市设立
了“珠江学者”岗位。在中山大学,学校联合校友会设立了中山大学的特聘教授岗位。
自1998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启动至今,中山大学共有9个学科获准设置了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岗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严格按照所签定的
聘任合同的支持和保障措施逐一抓好落实,并体现了一定的力度和效率。只要特聘教授
实际工作中需要,学校都会全力给予支持,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在科研经费方面为特聘教授岗位提供配套投入;利用外资配套设立特聘岗位教授基金
,支持特聘教授开展学科的学术活动;从编制、 岗位方面给予所在学科重点保证,同时
在人才引进和梯队配置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机构合理的学
术梯队;为特聘教授配备科研和行政助手;按时足额发放特聘教授的岗位津贴。学校还
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大家公认为水平较高,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的
人,不再参与学校的考核,也不再对其所做的工作进行计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做好研
究。
黄达人说,高层次人才并不追求自己的所得,他们对生活和个人的利益只是要求有
一个基本的保障,他们追求的是工作上的一种奋斗过程和一个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就是要为这样的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和科研环境。另外,在实
施“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同时,努力提高国内现有人才
的待遇。所以,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中山大学始终考虑到如何营造一个
宽松、公正的学术环境,给教授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的基本条件,并将此提到学校的重
要议事日程上来,这也是对学校工作的一个大的推动。
谈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对学校工作的推动作用,黄达人说,的确,中山大
学这几批特聘教授在受聘期间,认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为学校的学科
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发挥了一定的核心和带头作用,并提前优质地完成了预期的岗位目标
。首先是出色地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建立起合理的学科学术梯队。这里包括建立了
一个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和一个广东省基金优秀科研团队,建立了一支纳米材料在
能量转换中应用研究的队伍,其中两个特聘教授的研究团队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
校“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4位特聘教授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特
等奖;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许宁生特聘教授“凝聚态物理学科”
、屈良鹄特聘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朱熹平特聘教授“基础数学学科”成
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其次是努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学术水平。目前
,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共主持有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9项;第三方面是科研成果突出,成
绩显著。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已公布中国发明专利2项,另外登记申请PCT保护专利1项、公
开2项、获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获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2001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学奖二等奖2项。
谈到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建议和今后工作的希望,黄达人说,“长江学者奖
励计划”的实施,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指明了方向。学校学科带头
人队伍的建设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但与同类学校相比,中山大学的特聘教授岗位数太
少。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互补的优势更加明显,虽然最近中山大学获得
了20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学科分布也较均匀,进步的幅度是很大的,但各个重点学科
仍显得势单力薄,还没能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其中顶尖的也不多。因此,必须高度重
视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一所大学的名气在于它所拥有的大师和培养的人
在社会的影响,学校的水平主要在于学校领军人物的水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有了新的领军人物,我们才会有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术水平才能得到超常规、跨越式的
提高。通过精心运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在吸引、引进和稳定、留住优秀中青年学
科带头人方面发挥更大的效应,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山大学正试图建立引进
人才、为优秀人才做好服务的“一条龙”机制,只要学校上下都树立起人才意识,形成
适合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的服务机制,中山大学就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一种好的影响
,中山大学就会成为一片梧桐树,不愁没有凤凰飞上枝头,也不愁会有凤凰飞出我们这
片梧桐树。
黄达人希望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评审过程中,不要只是强调引进,应对国内
外学者一视同仁。不要引进了洋博士,而委屈了我们的土博士。无论是在国内工作还是
在国外工作,我们讲求的是他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希望特聘教授这项工作继续坚持下
去。希望今后对特聘教授的年限和名额不要限制,尽量给学校一个宽松的环境。
个人简历:黄达人,1945年4月生,浙江象山人,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1
968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78-1981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
教。1985-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数学系进修访问一年。曾任浙江
大学数学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副教务长等职。1992-1998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分管
过本科教学、成人教学、财务、基建等工作。1998年11月调任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19
99年8月任中山大学校长。1988年任教授,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专著两部。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州市重大攻关项目各1项。曾获原国家教委科技
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被评为为“有突
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全国优秀教师”。
--
欢迎光临教育论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2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