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戒骄戒躁), 信区: EduInfo
标 题: 体验英国的成人教育(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7 20:34:11 2005), 转信
体验英国的成人教育
作者: 杨丹| 2005-12-07| 来源:博客专栏
------------------------------------------------------------------------
--------
【内容提要】:我发现这是Birkbeck成人教育的特色,会让在相关领域最有资格的
人教给你最实用的知识。教法律的必定做过法律工作,教经济的搞不好就是哪个公
司的老板,教写作的自己不能没有几本小说垫底。老师上课的时候绝不会搬出一本
书来念,也决不会分什么“理论”课、“实际操作”课,全是新鲜的,全是实践的
。
刚到伦敦的时候曾经上过一个介绍课程的网站hotcourses.com。没想到过了不久收
到这个网站的邮件,邀请我参加他们每年一度的国际教育展览活动,还说有抽奖的
机会。
展览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开始抽奖了,有趣的是,中奖的大多都是中国人,那些拼
音写成的名字着实让主持人们好一顿折腾,加上好多人都已经走了,念了好几遍也
没有人认领。当时正值英国人的度假期,工作人员都等着这奖一发完就坐飞机去西
班牙呢,看到这种情形,急得他们直冒汗。最后一个大奖是500镑,主持人也不知道
为什么,喊的名字是“Dan Yang”,我一听,赶紧挤进去说是我是我,人家那个高
兴,终于找到主了,把信封往我手里一塞,带头鼓掌,然后就要撤的样子。我瞄了
一眼名单,不对啊,这名字分明是“Zhang Qin”,她怎么给念成了“Dan Yang”,
赶紧把话筒抢过来说:“Zhang Qin,来了没有?”喊了好几遍,没人响应。
我只好跟他们说,搞错了,这不是我,把信封递回去。那女主持人一看急了,都已
经开始撤摊了,赶紧又塞回来,并且大声说:“You are honest. You deserve it
.”,然后又带头鼓掌,其他人也纷纷说对对对,然后所有人都散开来卸台子了。就
这样,我莫名其妙地得了500胖子。
回来的地铁上我那个高兴啊,一个劲儿地想着我拿了500胖子,跟读大学的时候拿了
奖学金一样,是不是应该先吃一顿啊?打开信封一看,傻眼,人家根本就不是钞票
,只是一封信,上面写着恭喜你得奖了,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课程,请打电话或者
写邮件给某某某,她会给你的学校直接开一张500镑的支票。
也就是说,这钱除了交学费,没有别的用处,而且从头到尾,我也见不到钞票啊。
只好收起吃喝玩乐的邪念,老老实实找课程上吧。申请读master或者PHD,不现实,
这500镑也不顶事儿,那怎么办?
有一天去图书馆,发现有一个角落里放着很多学校的prospectus,每一本都厚厚的
,印刷非常精美,并且是免费拿!有的一个学校还有好几本颜色不同的。仔细一看
,分别是那个学校的本科、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的课程简介。
成人继续教育,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教阿?我拿起一本Birkbeck大学的成教课
程介绍,一看,呵,内容还真不少。从历史到经济,从艺术到心理学,应有尽有。
全都是part-time的,一个星期上一次,费用也不贵,一门课在150镑左右。
书的开篇就说,这些课程非常灵活,无论你只是对某个学科感兴趣,还是你想获得
某个学科的学位,这些课程都能帮助你达到目的。Birkbeck是伦敦大学的一个学院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成人教育,每年都有13000名伦敦人行走在前往Birkbeck教室的
路上。
这不错哦。我选了一门新闻写作(我的专业)和一门心理学(我的兴趣),到罗素
广场的学校总部,把支票一交,得到一张学生卡,和一张地图。
要地图干吗?原来Birkbeck的很多课程是跟其他学校和机构联办的,因此教室也分
布在伦敦各处。比如介绍伦敦历史的课程就设在伦敦博物馆里,而某些考古课程就
直接设在大英博物馆内。Birkbeck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比较有优势,因此心理学课程
就在本部上。而新闻学的课程是在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上,这个学校的新闻学
是比较出名的。
第一次上课,心理学,一共20个学生,一眼望去,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在这里读研
的朋友总是在抱怨“班上就是中国人和印度人,根本没有英国人,英国人都去读什
么历史、戏剧之类的,说英语的机会都少”,没想到读个成教反而有很多英国人做
同学。
大家自我介绍下来,发现班上好像一个小联合国,而且来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也都各
不相同。
Kattie是一名charity worker,在大学学的是社会学,但是现在的工作需要跟很多
“问题少年”打交道,因此来学习心理学,补充一点相关技能。Caitlin来自坎特伯
雷,满头的小卷发,她说想要一个孩子,因此学点心理学可以帮助她更好的度过怀
孕期,对教育小孩也有作用。另一名美女Esta来自马德里,是著名百货公司Harrod
s的工作人员,她想获取一个本科学位,将来转行做社会工作。
老师Ann是个子小小的葡萄牙女人,手上脖子上经常戴着塑料珠子的项链手链,让人
觉得她的品位好像有问题。后来在一堂倾诉课上才知道,这些都是她4岁的女儿亲手
做的,送给她的礼物。
心理学的课堂非常轻松有趣。老师经常会组织大家做一些心理测试,回忆自己的童
年什么的。有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带上一样目前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我想了
半天,带上了我的笔记本电脑,因为这是我唯一能跟国内的亲友经常联系的工具。
同学们带去的东西五花八门。有一位同学,带去了一个小小的汽水瓶盖,盖子上有
非洲热带雨林和土著的图案。她拿着这个瓶盖整整讲了半个小时,痛说革命家史。
原来她是在埃及出生,爸爸是埃及人,妈妈是土耳其人,她在津巴布韦长大,在摩
洛哥读书,然后来到英国工作。她说这个瓶盖是奶奶送给她的,让她走到哪里都记
住自己是从美丽的非洲来的。
Ann自己也带来了一个木头彩绘的小猫,她说这是她5岁时的生日礼物,每当她觉得
很沮丧的时候,她就需要抱着它自己呆一小会儿,仿佛这样心情就能够平静。
讲到梦境这一课,老师让大家都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梦境,并且带头举例子说自己
梦见家里被洪水淹没,这个梦境据说和性有关,我说自己经常会梦见月亮,所有的
人都摇着头冲我喊:“Absolutely sex-related.”我晕。
不过写论文就没这么有趣了。不但课下写n多的essay,有时候课上还要搞突然袭击
写一篇timed essay。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的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大量可靠的论据支
持,否则就会扣分。有一次课上的好好的,突然老师宣布说要写一篇限时论文,啪
啪啪发了几张纸,几个题目自己选。没办法,我选了一个最能发挥的:谈谈行为主
义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我东扯西拉,从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讲到封建家法制度的否定强化功能。自己都不知道说些什么。结果老师给判了60
分的“高分”,说我能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来阐释理论,非常有创意。
班上有很多有孩子的女学生,Ann非常体谅她们,经常准许她们迟到早退,并且当她
们没有信心的时候很细心的开导:“我自己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我从中学毕业之
后17年没有进过学校大门,你瞧,我不也成功拿到了学位,当上了老师吗?”
相对于心理学课堂的和风细雨,新闻学的课堂有更多的刺激。老师Jan是一名在加拿
大报纸工作的美国老太太,被派到英国来驻外,平时为BBC 4做一些编辑工作,还为
guardian写专栏。我发现这是Birkbeck成人教育的特色,会让在相关领域最有资格
的人教给你最实用的知识。教法律的必定做过法律工作,教经济的搞不好就是哪个
公司的老板,教写作的自己不能没有几本小说垫底。老师上课的时候绝不会搬出一
本书来念,也决不会分什么“理论”课、“实际操作”课,全是新鲜的,全是实践
的。
第一节课,老师就要我们进入“模拟现场”—给你几个时事议题,从中选择一个,
30分钟之内要采访到10个人,并且把所有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在国内的新闻业务课
上,应该也有这样的训练,但是要我用英语完成这任务,还真有点让人头皮发麻。
最要命的是,还要问清楚对方的年龄职业什么的,我打定主意,不找女的。
我冲到大街上,看见帅哥就问:“能跟你聊一会吗?”连续26个人,有9个人接受了
,其中还包括两名俄罗斯的外交官,非常友好。还有两名韩国人,一听到我要问他
们对迈克尔杰克逊的娈童案有什么看法,就很受不了的样子,教训了我一顿,说我
这是中了美国的毒,娈童案到处都有,美国人娈童就了不起啊,就非要人人关心吗
?不过这也是一种态度,不是吗?我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结果,我这段有趣的纪录成了大家的焦点。老师也很感兴趣,很多人下了课都主动
来跟我谈话。有一些由此而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下了课,我们经常在LSE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小酒吧喝一杯。同学们告诉我,其实英
国人读大学的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他们的中学生考过A-LEVEL就可以找相关专
业的工作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需要一个学位来转行、
升职的时候才会来读这样的part-time,不影响工作,几年之后就能够拿到学位。读
研究生,那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读理工科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历史、政
治、文化、文学等等。
英国的成人教育体系非常发达,非常正规。Birkbeck College是1823由医生George
Birkbeck倡议成立的,英国第一所专门为有工作的人提供继续教育的学校,在开学
典礼上Birkbeck阐述了为工人阶级提供教育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平和。1858年,伦
敦大学特许Birkbeck的所有学员都能够获得学位。1920年,它成为伦敦大学的一部
分。
英国还有很多以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闻名的优秀大学。比如Open University是一所
没有授课的大学,但是它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它网罗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学者,
在各个学科领域编撰的教材都是世界公认的好教材。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注册了一门新的课程:公共关系。光是老师Sue标准的伦敦口音
已经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她曾经是工党公共关系部门的一员,为工党的形象建立和
与其他在野党的危机公关做出过贡献。如今,她为自己丈夫的公司工作,打理一切
公关事宜。相信,这门课必定也会妙趣横生,非常实用。
这不,我需要完成我的第一个作业:在报纸上找出本周的“最佳公关”和“最差公
关”,下节课我们就要玩这样一个游戏。最差公关是谁呢?是英格兰主教练爱立克
森,还是布莱尔的老婆切莉……
--
欢迎访问elsila的博客
http://elsila.bokee.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