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戒骄戒躁), 信区: EduInfo
标  题: 美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与大学校长(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2 21:41:36 2006), 转信

美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与大学校长

作者: 薛涌| 2006-01-02| 来源:博客专栏

----------------------------------------------------------------------------
----

【内容提要】:


  美国的大学受两个传统的影响。一是来自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即注重培养学
生的品格和社会技能,强调教师和学生个人间的交流,在形式上是以寄宿本科生学院为
大学的主体。另一个是德国的研究传统,注重知识的创造,研究院在大学中占重要的地
位。美国的大学集这两个传统之大成,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即强调大学对社会的
服务,也有着市场竞争的企业精神。

  上个世纪,英国的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访问威斯康星大学时曾经惊叹美国大学
的务实精神:“当农民种的的大头菜出了问题时,大学教授竟被派去对种植的失败进行
科学调查!”这在当时的欧洲还是很难想象的。

  美国是个主权在民的社会,小民百姓手里掌握着政治资源。高等教育虽然开始时服
务于精英,但很快就面临着为普通人提供机会的压力。实际上,1862年的Morrill颁地案
,就把实用学科抬到了和传统的人文学科平行的地位,意在激发老百姓的创造力,回应
现实的需要。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HenrySteeleCommager评论说,对一般19世纪的美国人
来说,教育就是他的宗教。不过这种宗教必须实用,而且能够带来“红利”。

  这种对“教育红利”的追求,成了美国大学的一个主流文化。美国的大学,是把学
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我称之为“大学下海”。如今美国大学从自己的专利和许可
权中每年挣得10亿美元。有170所大学有开发性机构。另外,一些名牌大学的捐助基金也
大得吓人。哈佛的捐助基金为221多亿美元,雄居第一。第二位的耶鲁,也有127亿多美
元。这些资产,要投入股市增值。经营得好坏,一年就可以有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之差,
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实力。所以,这些学校用来经营捐助基金的首脑,都是能够驰骋华尔
街的财神,年薪至少百万以上,远远高过校长。

  务实的传统,盈利的欲望,激烈的市场竞争,自然也渐渐转化了大学校长的角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学校长,如哈佛校长CharlesEliot,不仅是当时的教育领袖,而
且是文化领袖、社会领袖,经常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言。现在的大学校长,即使在教育问
题上,也很少表明自己的立场。更多的校长,大部份时间在为学校募捐。据美国高等教
育权威杂志“高等教育编年”的调查,目前有53%的美国大学校长,每天都在从事募捐活
动。这已经是大学校长的首务。在被问及他们如何定义自己作为校长的成功时,大部份
人的回答是“平衡预算”,而不是“建立优异的教育体系。”几年前听一个耶鲁的顶尖
教授解释为什么大学校长挣的是普通教授的好几倍。他说:“一个校长,必须在学术上
出类拔萃,又能跨出本学科,领导一群特立独行的学者。有这个本事的人本来就少,而
且这些人一旦担任这样的行政职务,一天到晚就要在那里为学校弄钱,放弃自己心爱的
学术,牺牲太大了。所以,非高薪不能吸引这样一流的人才当校长。”

  但这样的解释其实并不全面。道理很明显,既然大学校长的主要职务是搞钱,那么
为什么不雇一个专门理财的人来当校长呢?校长的职责和就任资格是跟着时代变的。南
北战争前,大学还没有完全从教会独立,当校长的大部份是神职人员。后来随着大学的
独立,希腊、拉丁的古典学者和英文教授开始进入校长这一角色。等研究性大学建立后
,许多科学家也开始当校长。如今,市场大潮排山倒海,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从学术圈
外招募校长。比如维吉尼亚的Randolph-Macon学院,是个小有名气的文理学院。其新任
的校长RobertLindgren仅在佛罗里达大学拿了个法律学位,在牛津拿了个管理硕士,没
有博士学位,根本不具备在大学教书的资格,也没有教书的经验。但他是个职业募捐人
,曾为他的前两个雇主募集了30亿美元。在接受这个校长职务之前,是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的首席募捐人。

  类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1986年,有25%的美国大学校长从来没有在大学拿过教职;
200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0%。1998年,只有9%的大学校长来自学术圈外;到2001年,这
个比例上升到了15%。在美国没有博士学位几乎不可能在一个正规的四年制大学当教授。
但如今有的大学校长竟也没有博士学位。

  从教授的角度上看,他们对这些没有学术经验的外来客当然充满怀疑。但是,没有
教授愿意在一个缺乏资金、管理不善的大学供职。只要他们的学术自由不受侵害,他们
宁愿让一个职业募捐专家为自己筹足经费,以便安心作学问。相对而言,欧洲是更加教
授治校。美国大学则有校长独立的权力。校长除了不能解雇教授外,很象个CEO,能够像
经营企业一样地经营大学。这也难怪,大学校长的年薪越来越向华尔街的水平靠拢。今
年有的校长的年薪已经过了百万美元大关。而欧洲大学的教授,有机会就往美国的大学
跑。看来务实的美国大学,确实有其制度优势。 

 

东方早报 2005年1月2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