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lxd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信区: EduInfo
标 题: [转载] 日本大学教育值得借鉴的几点-(4)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Dec 29 19:16:49 1999),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ndergradu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gl 所发表 】
四、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和答辩前的论文公听会
好的教学体制是从督促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一起出发的。而这两者又是很
微妙的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互相促进,才会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日本的
教学体制中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件是本科四年生和硕
士生的课题中期汇报会,另一件是硕士毕业答辩大约一个月前的论文公听
会。
我们学校在硕士生二年级中期有一次课题进度及开展情况的中期检查,虽
然研究生院有一些相关的规定,但各单位实行的方式确不尽相同,有相当
一部分检查浮于形式,没有达到中期检查预期的目的。
日本大学的本科毕业课题和研究生课题都有由各工学科(基本相当于我们
的院或者系的设置)组织实施。其形式是所有参加审查的学生,要认真准
备大约5分钟左右的讲稿,必要时要制备幻灯片或图纸等辅助说明的资
料,要简明扼要汇报自己的课题目的和进度,参加审查的是工学科的所有
教授和副教授,交叉分成若干组,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的答
辩。在检查的前一两天,各个研究室晚上都是灯火通明到很晚,研究室的
老师往往要组织自己的学生进行预演,指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参加
答辩的同一个研究室的学生也陪同进行预演,感觉到学生和老师都好象如
临大敌似的。中期审查结束以后,研究室的学生往往到老师的家中或者在
研究室大家一起开一个Party(小的庆祝宴会)庆祝一下。无论是本科四年
生的中期检查还是研究生的中期检查都是这样,至于毕业答辩和研究生答
辩前的论文公听会就更是如此。身处这种气氛中的时候,使人感觉到这样
的检查不仅在检查学生,似乎也在检查学生的指导教师,如果学生检查结
果一塌糊涂的话,学生的指导教师也一定没有面子。由于我是做技术研究
的,没有更多的时间考察他们的教师教学效果好坏具体是如何评估的,但
我想各个研究室指导教师如此努力,想来也是应该有一些评估制度存在
的。
日本大学的硕士论文公听会也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事情(我不清楚西方国
家是否也类似)在我们学校也要求硕士毕业答辩前也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以前也经常是很多待发表的论文。如前述我校两年制硕士的有效做课题的
时间往往不足一年,对于很多学科来说,想公开发表一篇或几篇论文,还
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还要受到发表周期等的限制。所
以,这条要求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我认为都值得商榷。而日本工科大学的
这种论文公听会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前大约一个月以
前进行所有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论文公听会。学生在公听会之前要根据自己
的课题写出一篇论文(基本上是毕业课题的精华),自己的指导老师审查
修改以后,还要有本学科的另外两位教师进行审查,然后复印若干份交上
去,在公听会上,所有参加发表的论文就已经装订成册,每个研究室一
册。公听会几乎全学科所有的老师都要参加的,但是负责主审的三位老师
根据学生分组的情况是不同的,谁主审谁就坐在前面,不是主审教师时也
几乎都在坐的,也可以对学生的发表提出质疑的。每名学生的发表时间严
格限制在15分钟以内的,答辩的时间是8分钟。公听会的气氛是非常严肃
认真的,其作用不亚于最后的毕业答辩,公听会如果无法通过的话。据说
想毕业就有问题了。实际上学生毕业答辩的主述时间才是8分钟。所以学
生和教师往往比答辩更重视这个论文公听会。
仔细考虑一下,这个论文公听会的设置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给学生了
一个发表论文,实际体验演讲论文的机会。学生撰写公听会论文和准备演
讲之前的反复预演都给学生一种实际氛围的熏陶和锻炼。其次、经过这样
一个公听会以后,学生在撰写和修改毕业论文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质的提
高。对提高学位论文的总体水平会有很大作用的。另外、通过中期检查报
告和在答辩前一个月的论文公听会,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和有问题
的课题,从而保证整体质量,减少到了最后环节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的
现象,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生的指导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督促和检
查。
以上四个方面是在学习生活中对比发现的,因为没有经过全面的调查研
究,偏颇和错误之处肯定很多,希望其中能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有
益于我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完善。使我们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日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6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