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ks (木克水), 信区: EduInfo
标 题: 提高博士生质量之六:博士生导师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20 16:52:50 2003), 站内信件
博士生导师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如何,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研究投入的重要因
素之一。借助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举行之际,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部分博士生导师,请他
们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生。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皓明教授:
理想中的学生应当是创新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下列因素:第一,对什么都能够产生
兴趣。在路上遇到一群蚂蚁,你能够有兴趣去观察其有没有运动规律。第二,要有坚定的
毅力和执著的精神。兴趣不能总是变来变去,抓住一个问题要做下去,做升华了以后就会
触类旁通。如果总是在面上跳来跳去,知识面是大了,但是没有深入下去,也是难以有大
作为的。要能够达到王国维先生所讲的“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没有这种境界,是做不成事的。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够做得比别人强一点,靠的就
是这种执著精神。第三,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许多情况
下非智力因素很重要。一名教师同人家谈项目,能够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抓住对方,用几分
钟的时间,把问题的核心点提出来,这就是能力。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鞍钢
教授:
我理想中的学生有不同的层次,最重要的是要有敬业精神,能始终不断地为国家贡献
知识。第二就是他的专业精神。必须达到最好的水准。应该是在自己所投入的领域中独树
一帜,有明显的创新精神。这需要培养,需要锻炼,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学校、老师、社
会都给他创造条件,但是关键还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还要看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力怎
么样,是不是有较大的挖掘潜能。其实每一位成功者都经过历练,理想的学生要有大的志
向。他要有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有适应能力。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要考虑他的就业
,考虑他未来的竞争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接人待物、写作表述、韧性等等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子奈教授:
理想中的学生要有五个基础:第一,哲学基础。第二,知识基础。就是要多上课,多
读书。第三,方法论基础。第四,能力基础。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能力。
第五,文化基础。提倡一种创造性思维,提倡一种批判精神,提倡一种个性的培养。这五
种基础实际上也是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有前面五种基础,选择一个前沿的、具有创新前景
的研究课题,用明确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取得研究成果,这样的学生就是
好学生。
清华大学力学系博士生导师郑泉水教授:
一些清华的学生即使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也还没有摆脱中学学习和思考的模式。他
们对自己的评价就是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如何,在班级排多少名次。学生很在意这一点,因
为推研、评奖学金等评价体系都离不开这一点。很多学生没有自信。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认
为自己行,没有解决就认为自己不行。我要求学生,导师给一个研究题目,是老师的猜想
,学生不要停留在这个老师想得对,这个老师错这种思维模式上。猜想就很可能是错的,
否则就不是探索,就是走老路,错是正常的。因此理想中的学生要有新思路,要发展自己
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具有遇到小河流就架桥的能力。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伟教授:
理想中的学生是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不是为了
一顶博士帽子而进行学习和研究。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能够为别人
着想,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很珍惜清华大学这个学习和研究的环境。把时间花在丰富自己
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及认为自己可能做好的论文研究工作上。他们把做好自己的博
士论文当成头等要务。他的体育锻炼、他的生活安排,完全是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的。好
的学生知道我该做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认为拿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
--
"超越美国",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即使不从社会主义必须战胜
资本主义的角度出发,而仅仅从爱国主义的立场来考虑!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成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61.55.134.16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