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fly), 信区: Exam
标  题: 非北大清华不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9 16:40:22 2002) , 转信

 

拼搏:非清华北大不上 400人再拼300天
----------------------------------------------------------------------------
----
   随着今年高校录取工作的进行,一大 份费 子将圆上各?怀揣了多年的大学梦。同
时,这也意味着将有一部分人在这次“搏杀”中不幸落马。
  北京8月一个多雾的日子里,记者在海淀区一个偏僻的学校里见到了这样的一群人——
不能称他们为“落马者”,因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抽屉里面,都有一份几天前就收到的
高校录取通知书。但是,在他们所在教室的门口却赫然地写着“补习班”的字样。
  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这就是今年北京有名的“清华北大预科班”,补习生大约有40
0人左右。这里面的学生,都是今年参加完高考并且分数均在600分以上的。他们一心向
着清华北大进军,可最后却因几分之差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于是,不甘失败的他们选
择了补习这条路。
  一切都是为了“清华北大”
  8月16日,记者一早就了来到海淀区,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个位置偏僻的学校。学校
的名字与“清华”两个字无论从读音还是写法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接待记者的一个老
师说:我们是想时刻提醒学生,向着清华努力!
  “清华北大预科班”就在学校教学楼二层的一个教室里。透过玻璃看不清教室里到底
坐了多少人,但感觉里面空余的位子不多。从记者的角度,仅是站在门外观看不应该得
出任何结论,但是记者还是隐约地感觉到里面的人对于门外的人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漠然
标  题: 非北大清华不读
发信站: 同舟共济站 (2002年09月08日20:41:3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拼搏:非清华北大不上 400人再拼300天
----------------------------------------------------------------------------
----
   随着今年高校录取工作的进行,一大 份费 子将圆上各?怀揣了多年的大学梦。同
时,这也意味着将有一部分人在这次“搏杀”中不幸落马。
  北京8月一个多雾的日子里,记者在海淀区一个偏僻的学校里见到了这样的一群人——
不能称他们为“落马者”,因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抽屉里面,都有一份几天前就收到的
高校录取通知书。但是,在他们所在教室的门口却赫然地写着“补习班”的字样。
  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这就是今年北京有名的“清华北大预科班”,补习生大约有40
0人左右。这里面的学生,都是今年参加完高考并且分数均在600分以上的。他们一心向
着清华北大进军,可最后却因几分之差与清华北大失之交臂。于是,不甘失败的他们选
择了补习这条路。
  一切都是为了“清华北大”
  8月16日,记者一早就了来到海淀区,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个位置偏僻的学校。学校
的名字与“清华”两个字无论从读音还是写法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接待记者的一个老
师说:我们是想时刻提醒学生,向着清华努力!
  “清华北大预科班”就在学校教学楼二层的一个教室里。透过玻璃看不清教室里到底
坐了多少人,但感觉里面空余的位子不多。从记者的角度,仅是站在门外观看不应该得
出任何结论,但是记者还是隐约地感觉到里面的人对于门外的人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漠然
  “只要分数够了,其它问题不会太大!”他回答。
  几位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以前高中班上的尖子生,而且在
老师、同学和家长眼里,这些学生必然是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的。但是因为种
种原因与名校失之交臂。其实他们现在手里拿到的通知书,都可以说是全国一些知名的
院校。但是他们仍然还是选择再等一年。
  “退而求其次”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对于“退而求其次”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好相反的两种观点,这个学校的
老师们也表示很无奈。
  赵老师是全国劳模,又是国家级优秀教师,两年前来到这个学校任教,现在是“清华
北大预科班”的班主任。“北大和清华是我国最知名的两所重点院校,学生向往这样的
学校可以理解。今年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殊,这些学生都是离分数线很近,但没能录取
。他们上不了清华北大是有点可惜,选择补习是一个弥补的办法。”
  但是,赵老师同时也表示:补习一年可以作为再次选择的一种方式,不过一年时间对
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或者可以这样说,一年前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
跑线上,可是一年之后,前面已经出发的人可能已经跑出很远,而另外一个却还在原地
积蓄力量。原地没动的人积蓄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支撑着他追上前面已经出发的人呢?
因为一年前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发生在赵老师的学生中间:一个学生第一年差4分没有走
北大,选择了补习,可是没有想到第二年他连重点线都没有达到。无奈之余才上了一个
很普通的二类大学。
  清华大学一位负责新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每年的新生入学表中,学生
年龄差距总会很大,去年入学的更是明显。去年最大的学生大概是1977年、1978年出生
,而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年龄大的新生就是因为补习的时间长。”这位老师还说,虽
  “只要分数够了,其它问题不会太大!”他回答。
  几位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这个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以前高中班上的尖子生,而且在
老师、同学和家长眼里,这些学生必然是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的。但是因为种
种原因与名校失之交臂。其实他们现在手里拿到的通知书,都可以说是全国一些知名的
院校。但是他们仍然还是选择再等一年。
  “退而求其次”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对于“退而求其次”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好相反的两种观点,这个学校的
老师们也表示很无奈。
  赵老师是全国劳模,又是国家级优秀教师,两年前来到这个学校任教,现在是“清华
北大预科班”的班主任。“北大和清华是我国最知名的两所重点院校,学生向往这样的
学校可以理解。今年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殊,这些学生都是离分数线很近,但没能录取
。他们上不了清华北大是有点可惜,选择补习是一个弥补的办法。”
  但是,赵老师同时也表示:补习一年可以作为再次选择的一种方式,不过一年时间对
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或者可以这样说,一年前大家是站在同一个起
跑线上,可是一年之后,前面已经出发的人可能已经跑出很远,而另外一个却还在原地
积蓄力量。原地没动的人积蓄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支撑着他追上前面已经出发的人呢?
因为一年前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发生在赵老师的学生中间:一个学生第一年差4分没有走
北大,选择了补习,可是没有想到第二年他连重点线都没有达到。无奈之余才上了一个
很普通的二类大学。
  清华大学一位负责新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清华大学每年的新生入学表中,学生
年龄差距总会很大,去年入学的更是明显。去年最大的学生大概是1977年、1978年出生
,而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年龄大的新生就是因为补习的时间长。”这位老师还说,虽
然说上了大学之后年龄并不是很重要,但是毕业的时候,优劣势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
—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录用年龄小的毕业生。也就是说,补习可能会提高成绩
,但是却是要用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作代价的。
  现在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许栋,对于高分生补习谈了自己的看法:名校的确是非常
诱人的,高分生选择补习的做法他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看着现在的就业形势,他有点
担心,机会可不等人呀!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许多人表示:其实那400多个高分生或许真的是心存着一份对北
大清华的向往。但是,他们也应该考虑一下,或许在他们已经拿到的那张通知书里,有
一个更大的机会在等着他们。
  专家提示:选择补习应当慎重
  “退而求其次”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两种说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那么,对于
那些一心想着北大清华而选择补习的学生们,相关的专家是否能给一些指导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听完记者的讲述后,担忧地说:随着国内高校的不
断扩招,大学梦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吸引力,取而代之的“名校情结”渐渐施展着魅力。
回望近两年的复读情况,发现大多数复读生不是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希望给自己寻找
一个进入名校的机会。
  “高分生选择补习,在目前这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来看并不是很明智的做法。”周
教授表示。而且前不久有人调查,复读生第二年能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仅仅占10%。周教
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目前,补习班除了社会力量办学外,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学开办,其教学模式依然是高
三的重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潜力很难得到挖掘,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所
以一年下来,进步不是非常明显,这成了困扰中学补习班的一大难题。
  周孝正还说,学生们还应该考虑到,通过一年的时间来补习旧的知识和在大学里接受
新的知识哪一个更适合自己;通过补习上了大学后要面临就业,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会
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
  因此,周教授提醒学生和家长,选择补习一定要慎重。
上传时间:2002-08-21 09:10:44
新闻来源:千龙新闻网 2002年8月20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