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ldj (桃花太烂,伤自尊了),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一卷 经略台湾  第一章 初入台湾 第四节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May 24 19:47:15 2006)



  陈德光跟随林文察在福建与长毛作战负伤后就回到了台湾,在台湾也没有闲着,几次
征讨番乱,二十多年来也算是身经百战。这几天他就一直觉得有点异样,具体什么原因他
也说不上来。难道是因为林帅身边的那个假洋鬼子?他一直想把这个想法从脑海里赶走,
但挥之不去,他也就不再做此徒劳之举了。操练完毕,王桂生、杨如海和赵友三等小头领
邀请陈德光一起喝酒,陈德光也不拒绝,四人一起来到酒楼,没喝多少,话就多起来。
  “听说林帅要裁汰乡勇?陈兄,你和林帅关系最铁了,是不是?”赵友三咪了口酒,
盯着陈德光问道。陈德光没有说话,只是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酒。

  王桂生道:“我怎么听说的是还要招乡勇呢?据说还要给乡勇发饷银,每月十二个银
圆呢。”

  杨如海砸了砸嘴:“林帅是不是钱多了没处花了?给他们吃穿就行了,还发钱?”

  “不仅给他们穿,据说还要统一制作衣服呢?这下乡勇的日子比什么湘军和淮军可要
好多了。”王桂生接着说道。

  陈德光往桌上顿了顿酒杯道:“林帅这下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啊。”

  王桂生和赵友三愕然的看着陈德光,杨如海微微笑了笑,低下头吃菜。

  陈德光看了杨如海一眼,也不点破。他估计这些都出自那个假洋鬼子,从心里而言,
他敏锐的感觉到这些肯定能大幅度提高乡勇的士气,而且也将很轻易的招募到更多的乡勇
。陈德光也知道,法国人目前在越南加紧行动,迟早要把魔爪伸向台湾,目前多招点乡勇
只有好处。

  “林帅这次要大大破费了。”陈德光继续说道,“我还告诉你们,好好练那些乡勇,
以后能不能当得上头领还得靠你们自己。”

  招募乡勇告示贴出之后,立刻挤了一堆人在那里议论纷纷。

  “每月十二块大洋呢,比绿营高多了啊!”

  “还免费吃喝,真是划算,可惜只要年轻人,我要是年轻二十年,我也去了。”

  “要识字,并且需要身体强壮的呢,瞧你尖嘴猴腮的,下辈子都不会要你。”

  “贫你的嘴,看我不揍你!”

  ……

  乡勇招募处门庭若市,与寻常可见的乱哄哄局面有所不同的是,所有应募的人都按照
要求排成了两队。这个要求不仅让应募者不知所措,也让招募者费了不少劲。仅仅维持秩
序就动用了二十多名兵勇,黄子喻看着这一切不由得摇头苦笑。

  招募的条件十分简单,只需要识字,年龄不超过三十岁,并且能在一横梁上悬空做曲
臂引体向上十个以上者均可录用。曲臂引体向上谁也不知道怎么做,最后在黄子喻示范后
才一个学一个的做。黄子喻发现,虽然一些人瘦得皮包骨头,但这些人大部分还是能做十
个以上,反而是一些油光粉面身体貌似强壮的人做不到十个。黄子喻估计这是养尊处优缺
乏体力劳动所致。

  对识字这个条件,林维源和黄子喻也争论了许久。林维源认为乡勇是用来打仗的,是
否识字无关紧要。而黄子喻认为既然能够识字,相对而言理解能力强一些,以后训练容易
点。林维源后来考虑到每月有十二圆的报酬,不怕招不到人,也就同意了黄子喻的观点。
实际,黄子喻的真实用意是希望能从这些人中多发现一些人才,作为人才起码应该识字吧
。令黄子喻比较满意的是,识字的人还是比较多,他前几天还担心人不够呢。他从这一点
想到,在中国,不管家里有多穷,总是希望几个孩子中有一个能上私塾,这也许是父母模
糊的认识到,识字后才有可能当官,才有可能给整个家带来希望。黄子喻终于理解了在他
的那个时空,许多农村的父母为了孩子能上学,不惜卖血、不惜过早的燃尽自己的生命!
可怜天下父母心!

  招募处的队伍排得很长,旁边还有一些老百姓指指点点,他们对做引体向上感到十分
新奇,一直在那里数着每个人做的个数。由于队伍比较长,后面等的人越来越焦躁。

  排在后面的一个黑脸汉子忍不住发牢骚:“要还是不要就一句话,何必这么麻烦,害
得我一直等着。”

  他前面的是一个穿着白袍的年轻人,袍子虽然很旧,但洗得特别干净。见黑脸汉子牢
骚满腹,不由得回过头去看了一眼。黑脸汉子自顾自说了半天,也没有人理他,本来就觉
得无聊,好不容易有人看了他一眼,岂能放过这个消遣的机会?

  “前面的兄弟,你也是来当兵吃粮的吗?”

  白袍青年转过头来,点了点头,然后沉默。

  黑脸汉子感到不满足,继续说道:“你知道不,这次林大帅放出话来,说只要有真本
事,可以当头领。”

  这话终于吸引了白袍青年,笑着对黑脸汉子说:“这位仁兄一定是为了当头领才来的
吧。”

  黑脸汉子突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说:“也不知道我是否够格。”

  白袍青年对黑脸汉子的直率很有好感,问道:“不知阁下擅长什么?”

  黑脸汉子嘿嘿的笑了笑,说:“我从小就在山里打猎,对枪法比较自信。”

  白袍青年鼓励道:“打仗不就是靠枪嘛,阁下一定能脱颖而出。”

  轮到白袍青年时,白袍青年很轻易就过了关,但黑脸汉子憋红了脸,引体向上做了六
个后就再也做不了第七个,负责登记的人挥手让他回去。黑脸汉子急了,对着招募的人嚷
道:“让我等了半天,就凭这就不让我当兵,我不服气!”

  招募的人谁不理他,毫无生气的说:“下一个。”

  黑脸汉子继续嚷道:“我枪法好,就凭这个你们也不要我?打仗不就靠枪吗?”

  兵勇看见这里闹起来,来了两个架起黑脸汉子,想把他赶走。黑脸汉子一甩手,用右
手顺势一推,一个兵勇就摔在地上。其他兵勇见同伙吃了亏,立时围过来。

  黄子喻在黑脸汉子大声嚷的时候就已经注意他了,他有心看看黑脸汉子有什么能耐,
见兵勇要动手,马上喝住,招手要黑脸汉子过来,对他说:“你要是有真本事,我就要你
,说说你有什么本事?”

  黑脸汉子心目中就没有谦虚这个词,大声说道:“三百步远的野鸡,枪枪致命。”

  “哦?还有呢?”

  黑脸汉子真还想不出其他特别出色的技能,一时语塞,抓耳挠腮的,情急之下说道:
“夜间潜行,如同白昼;跟随野猪,而不被野猪发现。”

  旁边的人哄的一笑,黑脸汉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黄子喻也乐了,拍了拍黑脸汉子的肩,笑道:“你来吧,我们要你。”

  黑脸汉子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那里,白袍青年推了推他,说:“还不快快谢谢这位
公子。”黑脸汉子才说:“冯至立谢过公子。”

  冯至立已经在操练场度过七天了,这七天他还算满意。每隔三天,他就可以吃到一次
肉,而且每顿都可以放开肚皮吃饭。第一天,就发给他一套叫做军服的衣服,这套衣服非
常奇怪,上面绿一块灰一块,就象树叶和树皮的颜色配在一起一样。周围的弟兄刚开始对
这套奇怪的衣服非常抵制,但在命令下不得不穿上。但很快大家都发现,穿上衣服后显得
非常精神,而且行动特别方便,于是大家都喜欢上了这套花花绿绿的衣服。冯至立对衣服
非常满意,有时他甚至想:“穿上这套衣服,猎物就很难发现自己,可以打到更多野猪和
兔子。”

  冯至立所不知道的是,当初黄子喻想为这套衣服设计一个帽子,但想到每个人帽子后
面露出辫子,这让他非常难以接受,只好作罢。当他把衣服设计的大概思想告诉林维源时
,林维源敏锐的感觉到这样的军服很适合在台湾的密林中作战,就立即找来裁缝按照这个
式样连夜赶制。

  整个队伍被编成骁胜和忠锐两个营,指挥使分别是陈德光和杨如海,每个营下设五个
都,都使还没有确定,暂由教官充当。冯至立被编入忠锐营第一都,而且那天见到的白袍
青年张宏智也和他在一个都,这让他非常开心。他还听说,以后的都使还有都下面的什长
将从他们这些人中挑选。这些不得不让他热血沸腾,他相信自己至少能够挣一个什长干干


  教官一共有十个,包括王桂生、赵友三以及从淮军章高元那里借来的七个教官。最让
冯至立感到惊奇的是,教官中有一个德国人莱恩,而且就负责训练忠锐营第一都。在黄子
喻的坚持下,林维源从沪尾找到德国退伍军人莱恩作为队伍中唯一的外籍教官。

  莱恩来到台湾已经五年了,官话说得还比较生硬,因此,忠锐营第一都的兵勇们在听
莱恩训话时表情都异常丰富,但谁也不敢眨一下甚至眯一下眼睛。莱恩对兵勇的眼神非常
重视,要求每个人必须在操练时瞪大眼睛,谁要是没做到,莱恩就会让身边的助手狠狠给
他一鞭子。黄子喻对这点非常欣赏,因为他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眼睛不是眯成一条线就
是耷拉着眼皮,让人觉得是真正的“东亚睡狮”。莱恩让那些兵勇们瞪大了眼睛,黄子喻
还隐隐约约感到有点肃杀之气。

  冯至立每次看到黄子喻在操练场上转来转去时,都会按照莱恩的要求把胸脯挺得高高
的,夸张的完成每一个动作。黄子喻对他的士气非常满意,每次都投来赞许的目光。按照
规定,每天下午是体能锻炼时间,黄子喻非常惊奇的发现冯至立体能非常好,他百思不得
其解,经冯至立解释他才明白,原来在一次打猎时和番民发生冲突,结果被子弹伤了左臂
。因此左臂用不上力。

  冯至立七天后就几乎看不见黄子喻了,原来黄子喻正在带领一帮人在试制所谓的“炸
炮”。这源于黄子喻和林维源上次的讨论。

  “林伯父,如果在敌必经之路上埋上炸弹,敌路过之时爆炸,不用部署兵力就能杀敌
。”

  林维源想了想道:“子喻所说的是‘炸炮’吧,戚继光就用过。”(见注1)

  黄子喻非常佩服,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能知道戚继光用过地雷非常不容易,于是道:
“伯父所知甚博,戚继光驻守蓟州时的确用过,但今日火药之威力与明代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我所说的炸炮不用线扯而触发机关,而是脚踏上即爆炸,敌无法知其在何处,
因此就无法取出。用之不仅杀敌,而且还可阻敌之路,使其进退不得。”黄子喻继续说道


  林维源的眼睛内闪出光芒,随之黯淡下去,道:“若要制作炸炮,得火药容易,就怕
官府禁止。”

  “伯父不必担心此事,曾文正公和李少荃公办团练时不也设立作坊制造刀枪嘛。”

  林维源思虑再三,道:“此事需慎重,可以先试制,试制成功后小批量生产,同时作
为新式武器呈给官府。”

  “伯父所虑甚为有理,愿伯父迅速召集精通技艺的工匠试制。”

  “工匠我来找,至于试制还有劳子喻。”

  黄子喻笑道:“当尽力而为。”

  同治光绪年间的洋务运动虽然没有给中国带来经济上的明显利益,但培养了中国第一
批技术工人和技师。所以,林维源比较轻易的找到了十个工匠,这些工匠各有所长,有的
熟悉熔铸,有的对火药非常了解,有的精通精巧机构的制作,甚至还有一个叫蔡鸿的年轻
人非常熟悉枪械的结构。

  黄子喻讲解了设计的基本思路,他把研究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专门研究如何使炸炮
在地下半尺深时爆炸时弹片更多,威力更大;另一部分专门研究触发机构。同时,他还为
研究试制者规定了研究标准,触发机构比较简单,就是能够起火就行,而如何评判弹片更
多,飞得更远就让黄子喻感到一筹莫展了。最后黄子喻想了个非常笨的办法:以炸炮爆炸
点为中心,在周围三米处布上两米高的木板,在爆炸后数上面的弹片,弹片越多,效果就
越好。黄子喻强调最多就是安全:对研究弹片制定了严格的试制规则,而且要求触发机构
一定要有栓锁结构,这主要是为了平时或运输时的安全。

  黄子喻相信,按照这些工匠和技师的水平,这应该不难。因此布置完毕就让蔡鸿负责
具体事宜,有什么问题马上向他汇报。他自己则把精力主要放在那一千多乡勇身上。他对
这些乡勇寄托了极大的期望,因为在黄子喻的设想中,中法之战中需要他们来改变历史。
三个月的时间太短啊,黄子喻对乡勇以后是否胜任也有点怀疑,但现在这也是黄子喻所能
做的极限了。

  莱恩在黄子喻的心目中是一个标准的德国人:严谨得略微有点死板。黄子喻经常找他
详细了解德军的编制、武器配备和指挥体系。莱恩非常惊奇的发现黄子喻对最新出现的武
器也能说出缺点和优势以及应用前景,因此对黄子喻非常佩服,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现在去
找黄子喻交涉。事情的起因是黄子喻想从乡勇中抽出二十个枪法好的人进行别的训练。

  “我绝对不允许你抽走这三个人。”莱恩坚决的反对着。

  “我是想抽出他们进行特别训练,时间太紧迫了啊。”

  “时间再紧迫也必须完成开始时的操练,否则必将影响到士兵纪律习惯和战术习惯的
形成。”

  “那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够抽调出来呢?”

  “至少得三个月后。”莱恩想了想,说。

  三个月后?那时战争就开始了,还训练什么?黄子喻想着,但这话他不能说出来。

  黄子喻顿了顿说:“我现在不抽调,一个月后可不可以?”

  “不行!”莱恩毫不让步。

  黄子喻非但没有感到恼火,而且还有点欣赏莱恩的固执,他本来可以通过林维源命令
莱恩,但他不准备这么做。他想说服莱恩。

  “是这样的,法兰西已经在越南和中国作战,不到三个月肯定会侵扰台湾,时间很紧
张啊。我准备抽出这些人专门组成一个小分队猎杀法军的军官,打击法军的有生力量和士
气。”

  莱恩惊愕得张大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参加过普法战争,差点死在法军的枪口
下,对法国人没有丝毫好感,当然乐于看到法国人吃亏,所以他从心里支持这个战法。而
且这个战法他闻所未闻,他模糊的感觉到这种战法的实际的效果将非常惊人。

  黄子喻看着他惊愕的样子,不禁得意的笑了笑,接着说:“但这些人需要严格的特别
训练,否则非但不能有效杀伤敌人,反而自身难保,所以我现在就想抽出他们训练。”

  莱恩低头沉思片刻,狠了狠心道:“那一个月后吧,至少得给我这一个月吧。”

  黄子喻没有再坚持,甚至把从其他教官那里抽人的计划也推到一个月后,实际他也赞
同莱恩的观点。他也很佩服莱恩坚决的态度,甚至想,如果什么时候中国人有了这种办事
情的态度,还要自己现在拼命改变历史干什么?

  历史!历史上的中国人是这样的吗?随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在崖山跳海自杀,中华民
族的主体大汉民族第一次亡国了,同时也意味着拥有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士大夫阶层正式衰
弱,士大夫同广大多苦多难的平民一样在元明清苟且偷生,虽然明朝有过暂时的恢复性发
展,但在清朝遭到更彻底的蹂躏,有节操的士大夫已是凤毛麟角。

  虽然士大夫人数少,但他们引领着社会风气,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文化和思想的
发展方向。当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整个民族焕发着强大的生命
力,而当他们失去气节或和权贵达成某种交易时,整个民族就愚昧无知,失去前进的动力
。当今的中国太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黄子喻终于意识到
,改变民族的思想是最根本的措施,任何革新都不可能绕过这个环节!

  黄子喻对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儒家文化并不赞同,但他对“新文化运动”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具有节操的中国脊梁还是非常欣赏的。同时,他也认为,“新
文化运动”之后的二三十年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界的黄金时代,但可惜中国错过了这个机会
让整个民族形成务实、严谨的作风,而是陷入了虚伪和空谈的深渊。

  “新文化运动”必须提前,黄子喻暗下决心。

  三月的台湾,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农夫早已经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下开
始辛勤劳作了,春天的播种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一年的希望。春天总是让人充满着希望和活
力,冯至立也不例外,骁胜营和忠锐营刚刚完成了对兵勇的考核,而且根据考核的成绩对
乡勇进行了裁汰,总数降到了1000余人。冯至立很轻松的通过了考核,这让他感到非常满
足。

  由于他自称枪法了得,现在正被抽出来进行单独考核,这样的人大概有四十多个。

  冯至立端着枪感到有些紧张,这还是他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下开枪。而且三百步外的目
标也让他感到不习惯,上面画着圆圈,正中间是一块巴掌大的红心。他被告知瞄准红心开
枪,中的越多,成绩就越好。

  冯至立定了定神,他知道开枪时的大忌就是紧张,然后瞄准红心,不经意间抠动了扳
机。

  一声枪响后,他看见躲在目标下面坑里的人用木杆晃动了几下,黄子喻就非常满意的
对他点了点头,他猜想肯定中了红心。于是他信心大增,刚才的紧张也就不驱自去。

  此后他接着打了九枪,打完后,后面的人群似乎非常激动,黄子喻面露喜色,对他说
:“枪枪红心!”

  冯至立也非常激动,嘿嘿的笑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就这样,他和其他十九个成绩最好的乡勇被编入了“特种狙击都”。其他被淘汰的乡
勇仍然回到原来队伍,担负起教其他没有摸过枪的乡勇枪法的责任。

  冯至立当天就被林维源任命为“特种狙击都”都使。这让他非常兴奋,更让他感到受
宠若惊的是,黄子喻居然找他聊打猎,说起打猎,他就滔滔不绝了。

  “你要知道,野兽鼻子特灵,耳朵也灵,看见野兽后,一定要逆着风慢慢摸过去,然
后瞄准野兽脑袋,一枪致命,否则野兽就跑了,赶不上再开第二枪……”

  “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就是摸清楚野兽喝水的地方,事先隐藏在那里,隐藏点也要注
意风向,否则野兽就能闻到气味,在野兽喝水之前,也不能开枪,那个时候它非常警惕,
稍有风吹草动就跑了,最好的机会就是野兽喝完水,抬起头来的瞬间,野兽肯定完蛋……


  黄子喻听得非常着迷,最后才对冯至立说:“冯都使,接下来的十五天,你就带着部
下去打猎,你教他们!”

  冯至立表情非常怪异,狐疑道:“打猎?”

  “对,你就教他们打猎,十五天之内你必须让每个人学会打猎,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打
到五头野兽,你就没有完成任务!”

  “学会打猎就能和洋鬼子打仗?”

  黄子喻道:“将来和洋鬼子打仗时,你们的任务就是躲在暗处狙杀洋鬼子的头领,你
想想看,洋鬼子没有头领,还能打仗吗?”

  直到现在,冯至立才知道他这个“特种狙击都”是干什么的,对“特种狙击都”将来
可能发挥的作用他感到特别骄傲。他拍着胸脯道:“我一定教兄弟们学会打猎,将来把洋
鬼子当野兽打!”

  两人不由得哈哈大笑,接着黄子喻给冯至立提出了训练要求:一方面是训练如何接近
野兽而不被发现;另一方面就是学会在水源附近如何隐藏自己,如何在潜伏的时候集中注
意力一动不动;最后黄子喻要求必须击中头部。

  第二天冯至立就带着“特种狙击都”进山了,接下来的十五天,他们将在深山老林里
度过。黄子喻则投入到编撰《狙击总要》的工作中,他根据以前看过的电影《兵临城下》
绞尽脑汁想出一些狙击作战的作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提出一些训练方法。他准
备在中法战争后总结经验再对其完善。

  黄子喻刚把《狙击总要》束之高阁,蔡鸿就兴冲冲的来向他报告炸炮试制成功了。黄
子喻马上邀请林维源一同去观看。蔡鸿拿出一个上面布满了凹槽的铁球样的东西,详细向
林维源和黄子喻介绍:“炸炮最关键的就是弹壳和触发机构,弹壳里面装火药,爆炸时弹
壳破裂成弹片杀伤人员,触发机构在人踩上时带动燧石打火引燃火药。”

  林维源对弹壳凸凹不平感到非常奇怪,问道:“弹壳为什么要划上凹槽呢?”

  蔡鸿看了看黄子喻,解释道:“试制开始前,黄公子提出弹壳如果被划上凹槽,裂变
成的弹片数量将大大增加,杀伤力也成倍增加。我们在试制中发现确实如此,因此就划上
凹槽。”

  黄子喻马上道:“这都是蔡公子诸人功劳,我只不过想当然认为如此。”

  林维源捻了捻胡须,说了一句:“子喻和蔡公子都不必谦虚。”然后指着触发机构上
的一根杆问道:“这是什么?有何作用呢?”

  “这个杆叫栓锁杆,用以阻止平时触发机构接触燧石,埋入地下时拔除。这也是黄公
子的主意。”

  林维源神情甚是喜悦。蔡鸿也就罢了,而黄子喻似乎无所不能。他对自己当初有识人
之明感到非常得意。接着,他示意蔡鸿开始。

  蔡鸿马上拿着一枚炸炮走向试爆场中心,拔去栓锁杆,将其埋入地下半尺深,然后掩
上土。待众人走远后,他也走出圈外拿起一根末梢绑着木块的长木杆,用力在埋雷处敲了
一下。突然一声巨响,硝烟密布,弹片四飞,木杆也被炸得只剩下短短的一截,至于木块
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林维源惊得合不上嘴,他没想到炸炮的威力有这么大!

  待硝烟散尽,众人走过去一看,发现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周围的木板上布着许多弹
片,有些地方的木板居然还在冒烟,显然是被飞来的弹片点燃了。

  林维源非常兴奋,不停的说:“战之利器,战之利器!”

  黄子喻看着林维源兴奋的样子,突然说道:“林伯父,乡勇操练已一月,大概花了多
少银圆?”

  林维源苦着脸说道:“饷银上月一万四千圆,购买枪炮花费二十二万五千圆,教官和
工匠月俸二千圆,再加上试制炸炮花费一千四百圆,总共是二十四万二千四百圆。”

  黄子喻没想到枪炮会那么贵,见林维源为此感到头痛,黄子喻安慰道:“伯父不必为
此忧心,枪炮所费如此之多,我们也可以卖炸炮!”

  “卖炸炮?炸炮必须呈给官府,何以谈卖?”林维院摇着头,说道。

  “若卖给夷人呢?如朝鲜、越南等国。”

  “此事牵涉重大,朝廷许可才有可能。”

  “若卖给这些属国铸铁呢?”黄子喻眼中露出狡猾的光芒。

  林维源看着黄子喻,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但看到黄子喻似笑非笑的神色后,
他突然灵光一现,笑道:“子喻想把炸炮放在大清之外制备?”

  黄子喻和林维源互相对视着,大笑起来,而蔡鸿等人则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满脸狐疑
的望着两人,不自然的跟着傻笑。

  林维源马上想到技术保密的问题,问道:“若如此,则夷人也将马上学会制备炸炮。


  “无妨,炸炮的关键在于弹壳和触发机构,弹壳和触发机构就放在台湾制备,中国之
外只需派遣工匠组装即可。”黄子喻并不担心技术外泄,炸炮并不复杂,他相信其他国家
不出一年就能制备,况且西方列强业已拥有此类技术,只是未受重视而已。

  林维源点了点头,道:“恐怕一时之间难以筹集到足够的材料和找到足够的工匠。”


  黄子喻原也想到这个问题,他觉得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直接向其他商人订货,但他不
能确认在目前的台湾是否有按照订单生产和交易的商业环境。一时感到踌躇,不知道是否
向林维源说出这个建议。

  蔡鸿见两人沉默,突然说道:“林大人,在下在南京时,见江南机器局繁忙时,曾向
其他机器局定购零件,而后组装,如此生产进度加快,也无需招募更多的工人。炸炮制备
也可采用此法。”

  黄子喻对蔡鸿居然对社会化大生产有模糊的认识感到十分惊奇,要知道,在二十世纪
后期的中国国企还十分崇尚大而全。

  林维源思虑片刻,觉得可行,道:“如此甚好。”

  注1:1580年,中国明朝名将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
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防步兵地雷在1903年前后由俄
国研制。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产的地雷,在日暮途穷时,战争中首次实战应用,取得了一
定效果。

  本文采用焦玉所著《火龙经》中对地雷的称呼:炸炮。


--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鹊乌雀,朝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24.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9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