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gang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信区: Green
标  题: 交锋---当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记实(二十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0日10:31:2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作者:马立诚 凌志军
军事与泥巴 整理校对 http://mm.xxinfo.ha.cn

------------------------------------------------------------------------


    人们公认我国在1955年以前存在着民族资产阶级。我
们只要把当前的情况同1955年以前的情况对比一下,就会看
到,无论是在绝对人数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当前我国的私
营企业主都超过了1955年以前。
    我们完全可以认定,一个民间资产阶级已经在经济上形
成,它至少已经是一个自在的阶级。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
实)(凡有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资产阶级并不限于私
营企业主,还包括他们的家属和依附子他们的那部分知识分
子,无论对于50年代的资产阶级还是对于90年代的资产阶
级都是如此。)
    据统计,到1994年9月底,我国雇工7人以下的个体工
商户已达2015.3万个,从业人员已达3438.5万人,注册资金
已达1146.7亿元。因此,一个小资产阶级即个体生产经营者
阶级的形成也是可以认定的。其中一部分是民间资产阶级的
后备军。
    随着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民间资产阶
级、小资产阶级的人数和经济实力目前还在进一步扩大,官僚
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萌芽也已经开始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国有企业面临困境,这些企业的职工
生活水平下降,在私有(含外资)企业中就业的职工重新受到
私人雇主的剥削和压迫。
    当前,我国的私营企业主一方面忙于”俯身拾取金苹果”。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已经逐步提出独立的政
治要求。现在,私营企业主担任县以上人大代表的已有5401
人,县以上政协委员8558人,县以上团委委员1357人,县以
上妇委委员1430人。在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私营企业商
会”、”民营企业公会”、“青年商会”、“民办企业家俱乐部”、“名
流俱乐部”“外商投资协会”等私营企业主的组织。同时,有
些私营企业主还提出要办报纸,要有自己的“喉舌”。
    有人对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处于补充地位提出质疑。有人
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应列入宪法”。有人提出,今后的改革应
是通过“租”“变”“卖”等途径“缩小国有企业的比重”。
    可以预料,一旦局势允许,这些人组织成公开的资产阶级
政党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
    在80年代以前的30年间,中国共产党内虽然发生过几
次重大的斗争,但是都是在党外不存在资产阶级的环境中进
行的。因此,不论是共产党内怎样斗争,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
领导权本身都没有受到直接威胁。现在资产阶级的重新出现
使这种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无产阶级专
政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并不依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是合
作还是对抗为转移。资产阶级若要变经济上的补充地位为主
体地位,变政治上的从属地位为领导地位,就要分享乃至独占
国家政权。因此.资产阶级的形成是对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
潜在威胁。在条件尚不具备时,资产阶级会积极介人共产党
的内部斗争,打击党内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派,支持党内走
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在国际资产阶
级的支持与配合下把整个共产党“连锅端”。以直接的公开的
资产阶级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资产阶级应是今后
十年我国国内政治安全工作所予以往意的主要对象。
三、社会意识的突化
    从1977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进行了
长达十几年的攻防拉锯战。
    1992年以后,资产阶级自由化逐渐占了上风。除少量马
克思主义刊物以外,在主要的宣传舆论阵地上批判资产阶级
自由化的文章基本绝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仅死灰复燃,而且
变本加厉,深度和广度均已超过了“八九”风波以前。
    在理论方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是:用现代市场
经济论来对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实际上是主张同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无区别的市场经济;否认公有制与私有制是社会
主义同得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以便把私有制说成是同社会主
义本质相容的东西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攻击生产资
料公有制是“狂想的、极左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同市场经济
不相容为理由,要求实行私有化;提出公有制不是目的,主体
地位不是自封的,来反对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要求进一
步缩小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进而放弃公有制;主张通过股份制
和产权量化到个人等途径把国有财产转化成私有财产;主张
对我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主张建立以资产者占
主导地位的市民社会,以摆脱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对经济领域
中社会主义成分的保护和资本主义因素的限制,以便为变无
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创造条件;全面否定建国40年来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把中共建党60年来的历史说成是“左祸”横
行,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说
成传统的过时的理论;宣布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
想是空想和幻想;鼓吹西学和儒学,用西化和儒化挤除马克思
主义:提出用“后现代派”和“大众文化”即庸俗文化来“消解主
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攻击培养“新型的大公
无私的人”是“无视真实活人”的“乌托邦”和“伪人文精神”;等
等。
    党内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通过反思“八九民运“的教
训.窥探国内外气候,近两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明确的见
解。即经济上逐步向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述步向
多党制议会民主转变,通过渐进式的“改革”,稳步地向资本主
义“和平演变”。
四、执政党的变化
  (一)党组织的弱化。
    现在,很多党组织既不部署、不鼓励党员反映自己和周围
群众的情况,党员也不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即使了解了
厨围群众的情况也不向党的组织汇报。有些党组织实际上成
了“聋子”“瞎子”,什么情况也掌握不了.什么作用也起不列。
“八九风波”期间,一些过去只靠党组织就可以掌握和解决的
问题,不得不直接依靠国家安全部门和公安部门去掌握和解
决,就是党组织弱化的结果。                        ·
    (二)一部分党员思想的变化。
    在“更新信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伟在北京电视台
“BTV夜话”中发出的号召)错误主张的影响下,一部分党员
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的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甚至赞扬
和平演变,主张私有化。
    (三)党与工农群众关系的变化。
,  随着私有制经济的恢复.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两极
分化正在发展。到1994年2月为止,占我国银行存款总户数
2%的富人,已经拥有13000亿元存款总额中的80%。据全
国总工会1993年调查,在1.4亿职工中,有5%的职工家庭。
总人口达2000万人月均收入仅62.19元,月支出需67.5元。
入不敷出。
    在农村,1g91年全国有9.4%的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不
足300元,有2000万人年均收入仅150.8元。
    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
下降会使他们对共产党失望,至少在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人和
贫苦农民中,感到这个党已经不再代表他们的利益,而是代表
有知识、有能力、有财富的人的利益,产生离心倾向。
    共产党同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关系的疏远,可能会使党
在危机时刻像1991年”八月事件”时的苏联共产党一样孤立
无援。
    (四)部分党政干部的腐败。
    十几年来,我国的腐败现象上了两个新台阶。在70年代
以前,腐败现象仅处在送烟送酒,“走后门”参军招工上大学调
工作的低水平上。80年代,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为求得计划
外的资金、原料、材料、能源、车皮、市场等掀起了“红包”、“回
扣”风,使腐败上了第一个新台阶。90年代以来,贪污、索贿。
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制假、贩黄、嫖娼犹如决堤之水,使腐
败叉上下一个新台阶。
    (五)党政领导班于政治素质的变化。
    未来十年不可能是政治上风平浪静的十年,很可能是国
内外资产阶级向我们党和无产阶级专政发起决定性突击的十
年。
    据说,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学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学员
八成是学理工医农的。这种结构近似地反映了我国省、市级
领导班子的专业知识结构。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的知
识分子干部不是没有;而是大部分只在党校、高校和社会科学
研究部门工作,很少被选入地方各级综合性领导班子。近三
年在提拔领导干部时强调的“懂经济、会管理”并未把他们包
括在内。
    据了解,有些地区和单位,出现了排挤和打击坚决反对动
乱暴乱、积极从事清查清理的同志,提拔和重用同情“八九民
运”、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的情况。这种现象,使得许多
参与“八九民运”而又没有转变立场的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
    人受到了鼓舞。产生了依靠所谓“体制内”力量为“八九民运”
    翻案的幻想。而使当年在共和国处于危难时刻站在第一线坚
    持斗争的同志却感到憋气。今后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斗争,其
    中有些人就很可能裹足不前,不再像过去那样坚决,那样义无
    反顾。这种情况对我们的党是非常不利的。
        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上述情况不从现在起纠正,就有可能使得敢于站在
    党和政府这一边的人越来越少,而使反对共产党和政府的人
    以及中立自保的人越来越多。当这场政治风暴到来,我们发
    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时,再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可能来不及
    《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的确是作者精心的作为。其
题目之选择,行文之风格,在许多人看来,有着“上书”党中央以影
响决策的明显动机。所以,人们私下将它看作一份“左派纲领”,甚
至看作是一份声讨中国改革开放之”檄文”。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熟
知这种行文策略:以偏概全,以一当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夸大
·‘局势”的危险性,从而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春风已度玉门关。从1995年到1998年,中国的局势没
有朝万言书作者所预言的那样发展。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制问题上,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获得了权威解释
和法律认可,当然,这是后话。
                        京师震恐
    等到某老板听说“万言书”的时候,已经是1995年盛夏。
    他拥有一家相当大的私营公司,在京城里很有些名气。1995
年,他已经是“万言书”里说的那种“亿万富翁”,雇佣1000多工人、
每年缴税数百万元。
    但就在这时,他听说了“万言书”的事。他从来没有见过那
“书”里面写了些什么,只是觉得流言蜚语接遁而至,非同小可。
    这一天,有一群人相聚在他的餐馆里,席间,大家很自然地将
“万言书”作为京城最重大的新闻。他在旁边凝神静气,侧耳倾听。
很快就明白了“万言书”的主旨。这使他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忽
然觉得自己的财产真是前所未有的危险之兆,不由得如坐针毡。
    席终人散,他立即采取了新的行动:私下里到国外购地买宅。
将他的老婆孩子移居出去,自己仍然坐镇京师,怀揣某国绿卡静观
事变。
    “我听懂那些人的话了。”他说,“那文章来头不小。”
    这一年,京城中像这位老板一样转移财产,甚至卷款而走的私
营老板,不算少。
    杭州的私营企业主虽然没有机缘聆听“万言书”的真谛,但却
同样能够呼吸到一些政治的气息。那里距离京城大约1200公里。
    在1995年的夏天,杭州的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老板们
也在经历着一个很大的刺激:一个食品城在招商活动中宣布“个体
食品商贩谢绝入场”。
    该市场正在蓬蓬勃勃地兴建,据说其专业规模和特色均为全
国第一,又是由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协办。看来主其事者
还有着在质量方面争胜的愿望,所以才会有“只准公家进入,不许
私家进入”的规定。
    可是,这样一来,就使杭州一般群众的情绪经历了一次激扬蹈
厉的变故,而且很快便将影响传递到杭州以外的地方。国有企业
大部扬眉吐气,说这样可以防止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一则可
令市场“上档次”;二则可以增加顾客的信任感。受了歧视的个体
工商户们“大力失望,甚至感到气愤”。在下座两万多平方米、1500
间营业房的市场里面,竟然“不容一席之地”,他们认为这件事令自
己的信誉以至尊严受到侵犯,于是纷纷投诉报社或者政府部门,要
求给一个公道。不少专家也出来说,这家“食品城”的拒绝个体和
私营企业,具有明显的歧视色彩,并且缺乏政策法律的依据,甚而
与某些法规相悻。这便导致杭州城里的一个大争论,报纸纷纷介
八进来,还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一个问题:市场能不能按“身份”分割?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北京私营业主的惊惶失措和杭州个体
户的不甘忍受歧视,并不等于在其它的地方也会有类似的风波。
我们的国家的确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无论京城里面什么样的风
云漫卷,四面八方也会有人自行其是。
    比如1995年5月22日这一天,上海羽毛球厂的200名职工。
用自己的钱买下了这个厂的全部资产,这家国有企业也就从这一
天起变成了民营股份合作制的工厂。第二天,报纸上宣布,浙江经
济起飞有两只翅膀,一只是市场化;另外一只便是“民营经济”。这
里所谓“民营”也即私营或者个体经营。在南京,外商则被获准从
1995年5月开始可以购买国有集体企业股权。在上海,被兼并合
并的企业至今已有538家,这中间就有一些是由国内私有的企业
以及外商买去的。盛夏开始的时候,上海市沪大路7258号忽然热
闹起来,不少人在这里庆祝上海沪太私营经济区成立一周年。市
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右边最上部分刊登了这些私营业主的
广告,并且套红。在新闻圈中,报纸的这个地方被叫做“报眼”,也
即报纸的眼睛。
    看来,“万言书”只是在京城显示着它的影响力,在稍微远些的
地方,大多数人还全然不知有这样一件事,所以仍在我行我素。只
是在极少的最为敏感的人中间,才会作出反应。
    直到1995年的夏天,我们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月报或者季度
报告中,还看不到关于私营经济的统计。但是纸面上没有的事情,
并不能说明实际上真的没有,这是第一。第二,纸面上的东西,常
常跟在实际进程的后面才有可能产生。
    共产党对非公有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演变,其意义还不
仅仅在于它直接牵动着非公有经济的沉浮兴衰,而且更在于,中国
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是否真正把生产力作为第一的和支配的位
置。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而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实
际进程先于理论进程的结果。
    “公”与“私”,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始终被看作冲突的两极,
不能调和。现在,它又成了束缚改革进程的一条新的精神枷锁,也
成为一场新的争论的重大缘由。                    
            私营:政治气象中最敏锐的晴雨表
    一种新的东西出现在我们国家。它像下雨一样,开始的时候
稀稀疏疏,似落非落地掉下几点,逐渐纷纷扬扬,一阵紧似一阵,终
于连成一片,这就是私营企业。
    政府的官员从来没有说过“搞活”私营企业,也从来没有想过
把他们用在国有企业的心血分出几分给私营,可是,私营企业却在
以快得多的速度成长着。到了1995年的春夏之交的这个季节,分
布在中国大陆的个体工商企业已经有2400万家,有4300万雇员
在这里工作。此外,还有至少700万人受雇于大约60万家私营企
业的老板。
    我们国家的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均由私人来投资和经营,其
区别仅仅在于两者的规模略有不同。按照政府的规定,个体企业
的雇工在7人以下,私营企业的肩工在8人以上,最多者可达数百
人。作出这种划分的理由,据说是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列举
了一个例怔,将8人以上的企业列为私营。
    在80年代,北京人开始把个体以及私营的老板叫做“大款”。
到了90年代,“大款”之说已经风行全国。在现代汉语中,“大”为
多,“款”为钱。据说拥有百万乃至数千万元财产的“大款”当以百
万汁,其衣食住行之豪阔,如花园别墅、奔驰轿车等等,为争日中国
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私营,一向被认为与社会主义的意识
形态水火不能相容,并且不被法律所允许,直到80年代初期,还属
被批判和被肃清之列。 
                                         
------------------------------------------------------------------------


--
                                                           ┏━━┓           
         ┏━━┓                                          ┃无  ┃           
         ┃有  ┗━━━━━━━━━━━━━━━━━━━━━┛欲则┃           
         ┃容乃┏━━━━━━━━━━━━━━━━━━━━━┓  刚┃           
         ┃  大┃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kis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9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