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tras (谋杀寂寞), 信区: Green
标 题: 南沙之战(一)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Apr 22 20:31:09 2000), 转信
南沙之战(一)
----------------------------------------------------------------------------
----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4月15日 弗兰克·C·鲍里克
卷首语:《美国海军学会月刊》1995年11月号刊登了美国海军中校弗兰克·C·鲍里
克的一篇文章, 题为“ 潜艇孙子与潜艇战艺术”。该文章主要是用虚拟手法分析中国
海军的潜艇战方法和作战理论,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虚构了2 006年美海军在南沙附近
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其中对中国海军有许多天方夜谭式的描述和评论。众所周
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海军始终是一支防御性的海上作战力量。
在集中精力发展国家经济时,中国更需要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而南沙是中国的固有领
土,南沙问题的起因也世人皆知。尽管如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主张,表示了和平解决南沙问题的良好愿望,也表明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
乃至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然而近年来,总有一些不希望中国发展和强大,甚至对中国
采取敌视态度的人,不时散布“中国威胁论”,喜好对中国海军有限的发展说三道四,
并企图借南沙问题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关系。中国有句老话:“身正不
怕影斜”,因此我们无意追查 “中国威胁论”的始作祟者,但必须说明,鲍里克是以美
国的观点看待中国海军,不能不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这篇文章也提出
了一些新的海战方式,如通过国际信息网开展心理战并扰乱敌方后勤、布撒带有水雷的
碳纤维网阻炸敌潜艇和水面舰船、广布假目标使敌判断失误并无端消耗弹药、潜艇发射
对空导弹打击预警机等等,此外,文章还谈及美军海战协同、航母作用等有关内容,对
了解美海军作战及战术思想也有帮助。因此,我们组织摘译了该文中的“南沙之战”一
节以馈广大读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根据全文增译了结尾部分,对文章中的观点、情
节等均未做任何改正,相信广大读者和尊重事实的人都从中得出科学、客观、正确的结
论。
南沙之战
1999年世纪交替之际,随着在南中国海发现大型油气田,该地区的战略形势发生巨
变,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在钻探权和主权问题上的争端趋于白热化。各
方通过紧张谈判,在考虑了开发费用和预期产量等因素的基础上,达成了妥协方案,划
分了各自的勘探区。经过强化开发,到2005年,南中国海已提供了该地区三分之一的石
油。
然而各方间的敌意尤存,只是未公开而已。新的油气田不断被发现,谈判则越来越
困难。此外,划属越南、菲律宾的区域石油产量大大低于预期值,显然中国贿赂了某些
公司,让其提供虚假的油气开采前景资料,以换取中方给予的钻探权,而中国则利用这
些假情报在与有关国家谈判时渔利。
麻烦始于2006年4月,越南游击队开始在南中国进行恐怖活动,主要是对中国的商业
航运和油气开发设施发动一连串的海盗式袭击,中国作出了适度反应。到6月底,敌对行
动已达到严重危及中立国商船安全的程度,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请求美
国为其航运提供安全保障。
于是美国开始卷入南沙之战。在“快速护航船队作战”的名义下,“斯坦尼斯”号和
“林肯”号2个核动力航母战斗大队进入南中国海,开始为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护航。
中国以含混的信号作出反应,一方面“希望美国帮助恢复南中国海的正常秩序” ,
另一方面又反复警告美国“正处于危险局势之中”,中国对美国可能遭受的损害将不负
任何责任。
这些损害不久就降临了。2006年7月10日,一艘“旅湖”级中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
混杂在一群中国帆船和旧商船中,驶近由美国“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和“韦伯”号导
弹驱逐舰护航的一支船队,以可能藏有越南恐怖分子为由,要求登船检查所有船只( 越
南海上暴徒的确悬挂美国国旗掩护行动、进行补给,因而中国采取这种行动有充分理由
)。然而美国护航指挥官予以拒绝,声称船队所有船只均经过正常检查。几次类似的交涉
未果后,中国驱逐舰及其“船队”驶离消失在水平线上并发起了猛烈的巡航导弹攻击。
8艘美军舰船被击中,其中“伊利湖”号遭重创,最后被迫返航珍珠港进行大修。美舰的
反击仓促不协调,未能奏效。等到“韦伯”号驱逐舰弄清情况时,中国巡洋舰已驶离战
场,中国的“船队”也散入其它商船中,令人无法识别。
美海军领导试图淡化此事,坚持所采取的战术和政策是正确的,只是“伊利湖”和
“韦伯”号的舰长玩忽职守。中国人继续攻击美舰护航的船队,这些攻击有时甚至来自
被护航船队中的伪装商船。时至8月, 鉴于由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中国的行动失败,战术
形势又持续恶化,美海军被迫采取进一步行动。
8月16日,“大扫除作战”开始,划定马六甲海峡至台湾海峡之间为禁飞区,商船航线
各200海里以内为禁航区。此计划严重依赖于从关岛、台湾、日本和菲律宾出战的美国空
军,需要在南中国海再部署2个航母战斗大队并使美国被迫减少了在地中海和波斯湾承担
的义务。虽然美军已于8月13日获取了使用台湾和菲律宾空军基地的许可, 但在3天后“
大扫除”行动开始的那天,又突然被同时取消,一下就使关岛和日本的基地不堪重负。
同一天,中国重申其立场,强调有阻止并检查美护航队的权力,并警告继续拒绝受检将
导致严重后果。
“大扫除”行动一开始就麻烦不断。随着敌对行动或多或少地公开化,美海军指挥
官们对中国潜艇极为担忧,中国在航道周围设置的数千个假目标煽起了这种恐惧。这一
手段极为有效,8月底美军航空反潜鱼雷的投射量增加了70%,攻击中国水面舰艇也同样
效果不佳。虽然美军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掌握着制空权,但大量的假目标和极高的虚警
率使目标甄别极为困难。经分析计算,每击沉价值1万美元的敌船需付出260万美元,而
整个作战行动美军日耗资12亿美元,精确制导武器的耗费率比预计的要高出4倍。
后勤方面也难题多多。新的计算机全球运输信息网被扰乱,大批物资不断送错地方
,每个装卸点都必须打开所有的集装箱进行登记清点,所形成的后勤瓶颈使弹药补充不
足,战区弹药短缺日益严重,结果只好严格限制作战行动。
战役的出色之处是特种部队、别动队和陆战队的使用。他们搭乘潜艇或隐形船出发
,在夜间换乘橡皮舟接近目标。一旦登上敌船,就将其破坏,或俘获其船员并将船只送
交美军手中。不走运的是受潜艇和隐形船的数量、容量限制,只有少量特种部队参战。
凯普劳安浅海区之战始于9月6日,当时美舰护卫由65艘船组成的一支船队正由马六
甲驶向日本。情报显示中国的一支大型特混舰队正在逼近,准备在纳土纳群岛东北处截
击船队。一个有2艘航母在内的美海军特混舰队由“林肯”号航母率领,从南沙群岛西侧
出动,准备截击中国特混舰队。
美空军预警机很快掌握中国特混舰队的位置,并开始向美特混舰舰队提供目标信息
。7日午夜,美军特混舰队中有4 艘护航舰报告主机故障(事后调查表明,其推进器缠上
了大量高强度凯夫拉或不锈钢缆),然而特混舰队司令仍认为完全掌握了战场态势,发动
进攻可以稳操胜券。1时30分,从“文森”号航母上起飞了第一波攻击机群,并与从关岛
和日本起飞的美空军机群会合。几乎与此同时,来自预警机的信息全部中断(战后调查,
2架空军预警机均被中国潜艇发射的舰对空导弹击落 )。美海、空军立即做出反应,迅速
起飞了备用机,但到达阵位仍太晚,无法恢复失去的信息。当美军攻击机群飞临中国特
混舰队上空时,只能得到一些零散和混乱的战术信息。
(未完待续)
--
有的人用恋爱来谋杀寂寞 结果变成失恋的高手
有的人用喝醉来谋杀寂寞 得了偏头痛
有的人用工作来谋杀寂寞 最后光剩老板一个
有的人用睡觉来谋杀寂寞 噩梦没停过
我嘛 hehehe.....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