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wy (内斯塔),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六十二章海上突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1日15:15:3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第六十二章海上突击◆
赵开元大校作为“海龙”的船长,同时又是头一批“上天能驾机,下海能开船”的
中国海军指挥官之一,正指挥着“海龙”高速行驶着,准备完成一个对于支援印尼华人
来说最为关键的任务。由于原来计划用来执行任务的“○九三”潜艇被美军驻新加坡樟
宜基地的舰只发现,不得不被迫返航,这个本来不应该归“海龙”的任务只好交在了这
艘肩负着运输志愿军的艰巨任务的“里海怪物”身上。由于美国不敢公然攻击“海龙”
,造成中美的直接开战,而印尼海军对“海龙”又根本没有办法,以往“海龙”每次运
输志愿军到印尼参战的任务都是刺激多于危险,但是这次他要面对的将是强大的美军“
星座”号航母编队和两栖集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虽然最高八百节的航速可以使美军
反舰导弹的威胁大减,离开海面“飞行”又可以使最先进的鱼雷也对他无可奈何,但是
谁也不能否认将要遇到的危险是极其巨大的。为此,总部破例没有让海龙装载任何印尼
华人急需的志愿军和补给,轻身去执行这项危险任务。
前面就是勿里洞岛,再向前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就进入了美军航母的警戒圈了。为
了保持和总部的联系,海龙被迫关闭了能够起隐身作用的等离子发生器,所以几乎可以
肯定会被美军雷达发现,美军飞机随时都可能出现在海龙号上空。
和总部的最后联系正在进行,赵开元听着卫星传送来的副主席的声音:“你们的任
务已经最后确定。美军刚刚在三宝垄地区实行了登陆,开始了进攻。他们的先头部队受
到了志愿军的猛烈打击,龟缩在三宝垄机场等待援兵。另外一股在三宝垄港登陆的美军
实力较强,正试图穿过市区接应受困的同伴。海龙号的任务就是切断他们和爪哇海美军
舰队之间的联系,不让他们得到增援,实现这一意图。美军的空中输送力量受到了志愿
军的重创,只要你们能够迫使美国舰队离开爪哇海域,那么志愿军就得到了最大的支援
,你们可以按照原计划行动了,等你们的捷报。”
赵开元命令开启等离子发生器,于是任何和国内总部的联系都已经被切断了。海龙
号一往无前地向着美军舰队驶去。(M&M长篇连载 www.WARMUD.com)
赵开元明白这次任务有可能导致海龙号的葬身海底,同时也明白如果完成任务的话
对印尼华人的意义。有些是上级告诉他的,有些则是他凭着军人的直觉和头脑猜测出来
的:志愿军对登陆的美军的打击是围而不歼,显然已经把美国人打疼了,只要自己能够
切断目前美军登陆部队和后方的唯一联系——海上运输线,那么对这个拿自己人的人命
当上帝一样重视,对其他国家的人命又视如草芥的国家来说,唯一能够拯救那些陷入志
愿军重围的士兵的办法就是退出印尼的“内战”,换取中国让那些士兵离开的保证。假
如任务成功,美国被迫退出的话,光是印尼本身的军队,就算再加上其他一些东盟军队
可能的支援,志愿军和当地华人的形势也是会在中国本土源源不断的增援之下逐渐乐观
起来的。可以说自己能否完成完成这次任务关系到了今后印尼甚至整个东南亚华人的命
运。
时间飞快地消逝,海龙号已经到达了爪哇海西部,马上就是预定地区了。赵开元命
令减速,关闭等离子发生器,打开所有探测设备,注意发现敌踪。他马上得到了报告:
“东北方向发现不明身份的飞机正在靠近,预计十一分钟后接触。”他立刻明白了海龙
号的行踪已经落到了美国人眼中,那飞机肯定是美国的,顶多再有五分钟敌机就有可能
发射导弹进行攻击,能否完成任务就看现在这一刻了。他果断地命令:“全速向三宝垄
行进!”
美军第七舰队司令比绍尔将军正在“蓝岭”号上密切关注海龙号的动向。他已经接
到了关于登陆部队陷入重围的情报,明白现在决定命运的就是能否保证海上运输线畅通
了。中国人的“里海怪物”在回到基地仅仅一个小时就再次出动很有可能就是冲这个来
的。一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能将大批的物资和兵员装满那艘该死的地效飞行器,之前中
国人最快的记录也是五个半小时!台湾附近海域中国人实验的声波鱼雷的厉害还不时浮
现在他眼前,一颗鱼雷就足可以将多半个舰队送入大海!假如他们给自己的舰队来上几
颗的话,恐怕整个“星座”号编队就要全部沉入海底了。敌舰一直以不可思议的高速沿
海岸线附近的浅海前进,正逐渐向三宝垄港靠近。
那里的登陆舰队是整个第七舰队的一半以上啊。如果敌人的目标是那里并且他们的
海上突击成功的话,岸上的部队将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任何支援。棘手的是如果中国人
没有攻击的意图,而遭到美军的攻击的话无异于美国向这个日渐强大的国家正式宣战,
那恐怕就真的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了。他该怎么办呢。(未完待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