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汉风》6-8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9 14:06:50 2003) , 转信

第八节 

    第六章:向西(8)
    
    走进紫光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家刚上将感觉到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定了
定神,环视四周,最后把目光落在窗边茶几上的一盆月季上。说实在的,作为总参谋长,
虽然他还只是个中央委员,但出入中南海却是平常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七名常委中,
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总书记秦启风,倒不是因为和他在政治上不对路;而是因为每次他
和这个年轻的领袖面对面相处时,一种透骨的寒意就会扑面而来,尽管秦启风比他小者将
近十岁,可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他每次都显得恭恭敬敬,甚至是唯唯诺诺;而秦启风
也丝毫没有把他当作一个长者来看待。久而久之,陈家刚开始有些不太敢和这个总书记面
对面说话。说实在的,要不是老领导兼老师中央军委副主席陈炫华一再的挽留,这个总参
谋长他早不想干了。陈炫华为什么让他当总长,他心里当然明白。不过,他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军人,为国尽忠是天职,越线一步,则立招不测之祸。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抱定了“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宗旨,决不多说一句话,决不让别人拿自己当枪使。
    
    尽管有的时候,他确实觉得自己这个三军总长当得有些窝囊,人事任用权由魏臣一手
把持,具体的部队指挥权又掌握在沈辰手里,自己实际上只能管管机关,给各大军区当出
气筒;不过他心里一点也没有不平衡。对于魏臣他觉得无话可说,虽然不耻其为人,却也
承认在官场中这人的做法非常高明;在这一点上他看得很开,谁让自己没有站在秦启风那
个阵营一边呢?对于沈辰他却又是另外一种心情,平心而论,他确实觉得这小家伙升得有
点太快了,对他自己也未必是件好事;不过他确实承认,沈辰绝不同于魏臣,这是一个有
真才实学的年轻将领,他的眼光,虑事的思路,分析问题的方法,乃至作为指挥员的应变
能力陈家刚都极为赞赏,好几次他都向陈炫华提议把沈辰从总装备部挖过来当副总长。不
知是陈炫华拦下了还是秦启风不同意,这件事被搁置了。后来这小子出任总体作战司令部
司令,升了上将,那种无敌的官运确实让陈家刚嫉妒不已。不过,最让陈家刚嫉妒的,还
是如今这个彗星般崛起的军界新秀竟然挂帅西征,单独负责起中国自对越战争以来规模最
大的一场对外军事行动。这几天,他几乎没睡过什么好觉,信息中心的陈孚只买沈辰的帐
,自然不会事事请示他这个总参谋长。不过,陈家刚毕竟是个从军三十余载的职业军人,
仅从几点蛛丝马迹就已经嗅出了味道,他断定前方的沈辰已经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
他心中也激动不已,作为一个参加过“两山轮战”的老兵,他已经三十多年没有闻到硝烟
的气息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这个沈辰是个难得的军事长才,不能在
墨守成规了,等他从前线一回来,自己立即辞职,直接向秦启风举荐沈辰任代理总参谋长
;这样不但对国家和军队有利,就是对自己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一大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长春把电话打到了他的办公室,要
他带上总装和总后前一阵子送到军委的报告“过来一下”,研究一下《中国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关于国民经济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实施纲要》中的国防部分。他虽说觉得有些意外,
却没有多想,急匆匆的从总参赶了过来。
    
    赵长春的生活秘书周斐把他领进了赵长春的办公室。赵长春一边在手中的文件上打着
横杠一边招呼他:“老陈呀!不好意思,你先在沙发上稍微坐坐,我这里马上就好!”说
着冲着周斐摆了摆手,周斐会意,转身沏了一壶西湖龙井端了过来。
    
    “今年的新茶叶还没下来,这是去年的明前龙井,也还不错,就是在余韵上欠一点火
候,你把叶子用舌头卷一下就知道了,浓烈里稍欠一点甘甜!”赵长春头也不抬地跟陈家
刚说。
    
    陈家刚觉得自己对这位年轻的总理真是越来越佩服了。从周恩来开始,共和国的七任
总理当中,赵长春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治环境是最复杂的,国家的摊子也是最大的,可
这位新总理却总显得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实际上,讲政治平衡术和务实精神,赵长春似乎
有已故周公之遗风,讲对经济领域的专业程度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尤在号称“经济沙皇”
的老总理之上。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周恩来当年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患了膀胱癌,那是累
出来的病;老总理当年也有“一任紫光阁,五载白头翁”之语;可偏偏就是这个赵长春,
负千均之重纵横于游丝之上,不见憔悴反见悠闲;超负荷工作之余,品茶吟诗养花遛鸟下
围棋看电影什么都不耽误。陈家刚有时候不禁暗自咂舌:这还是个人吗?
    
    赵长春放下笔,端起自己的茶杯慢慢地踱了过来:“老陈,总装和总后联合搞出来的
这个东西你看过了吧!你是怎么想的?”
    
    陈家刚笑了笑:“总理,老尤和老苏是狮子大开口,并不是真要这么多!这是历来的
惯例,每年的预算案里,军队方面的总不能给足,所以就在报告里打出余量,留出让财政
上砍的空间;漫天要价,沼地还钱嘛!”
    
    赵长春端着杯子点了点头:“你知道有水分就行,不是没有那么多钱,说实话,以国
家现在的积累和消费比例,就是在多些,国库和老百姓两头挤,也能给你挤出来,不过那
会打乱整个国家的经济格局,等于以国家和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为代价支持军队现代化。那
样不是长久之计,我在想一个问题,原来隶属军方的企事业单位现在怎么样?还撑得下去
吗?”
    
    陈家刚摇着头说:“不把奶断掉,恐怕不会有大的改观!”
    
    赵长春点了点头:“看来你们也意识到了,军工企事业单位是现在的国有企业体制改
革尚未触及的一个领域,不改革肯定不行。这一点我和总书记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和陈
老(陈炫华)交换了一下意见,陈老对这个问题似乎有所保留,考虑到这是一个比较特殊
的领域,我想现有的国有企业体制改组模式恐怕并不适用。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认为帮
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有哪些呢?”
    
    陈家刚皱了一下眉头:“总理,现有的改组模式并不是绝对的不适用。军工企事业单
位可以划分成军品岗和民品岗两类,军品岗可以再研究;不过我觉得民品岗没什么可顾虑
的,应当坚决改制!”
    
    赵长春“哦”了一声,说道:“那这方面应该可以先做个试点吧!你来负责怎么样?

    
    陈家刚苦笑道:“总理,你说笑话吧!我是个老粗,除了带兵,啥都不会,你让我去
搞经济,我哪有那脑袋瓜呀!”
    
    赵长春说:“军工企业的改制比较特殊,必须有你这样的老将撑腰才行,我可以从经
贸委给你派几个副手,这方面可以请老总理出面抓总,他是国策顾问,不懂得地方请教他
就行了!这件事不能拖了,你回去准备一下,立即着手工作!”
    
    陈家刚怔住了,他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好一个赵长春,果然不愧是走钢丝的高手,
不动声色地切入主题,手段圆滑老辣,而且让你什么都说不出来。听起来好像纯粹是在考
虑经济上的问题,实际上做的却是一片绝大的政治文章。
    
    陈家刚十分明白,这是在逼自己表态;也是在争取自己,这及可能是现在的中央主流
派拉拢自己的最后一次努力,如果自己拒绝了,甚至态度稍微含糊一点,立时就会祸不旋
踵。表面上看这次谈话完全是工作上的,是赵长春自己就能够做主的,焉知这不是秦启风
的意思,极有可能赵长春是受秦启风之托来试探自己的态度。不过从事实角度来讲,这确
实是军工企业走出目前困境的一个机会。如果自己拒绝了,不管是对军队还是对自己乃至
自己的家人,亲信,都将造成悲剧。
    
    他点了点头:“好吧,总理,我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就是!”
    
    
    赵长春满面春风的走进勤政殿时,新上任的中宣部部长郑家帆正在对着总书记侃侃而
谈。
    
    “一直以来,不管是党史还是国史,在文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和破坏上都作出了
偏低的估计。可以这么说,‘文化大革命’的流毒实际上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肃清。文革
的阴影仍然在以它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和历史。在十年动乱中,文革实际上是在
以正向的作用力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做一种全面的反动。但是应当看到,文革相对于政治
,如同原子弹相对于军事;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文革当中,整个国家没有胜利者。文革的
典型表征,是较醒目的受害者集中于上层建筑之内。这些受害者在文革之后逐渐夺回了曾
一度失去的权力,进而夺回了失去的一切。可是在文革当中,那些真正的主流受害者被掩
盖了,被当时的‘拨乱反正’和后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掩盖了。实际上,从那时开
始,我们的党开始失信于民了,更何况,从那之后,文革的阴影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上层
建筑,只不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以另外一种形式在影响!”
    
    秦启风看了赵长春一眼,赵长春向他微微颔首,秦启风挥手让他坐下,却扭头问郑家
帆:“那如你所说,1978以后,我们的改革根本就没有什么成就可言,相反却造就了一大
堆问题,是这样吗?”
    
    郑家帆摇了摇头:“没这回事!我只是想说,当时我们本来能够做得更好!”
    
    赵长春脸上显现出留意的神情,却听郑家帆说道:“实际上,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大
乱之后的大治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见效快,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皆大欢喜,不
会有人不满。但是,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忽略了对权力的制约,那么就会遗留下极为严重的
后遗症,那就是权力和金钱挂钩后所导致的腐败。毛泽东同志晚年的表现也是一种腐败,
不过那是一种纯政治层面上的腐败,与现在所提的腐败的内涵不同。文革之后,以小平同
志为首的一大批老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深受文革的无政府状态之害,因此对文化
大革命余悸在心,所以,一切文革所提倡的,一概是他们所反对的。对一切让他们联想到
文革的现象都深恶痛绝。恰恰是这种心理,阻止了他们对文革的进一步反思和剖析,从而
忽视了对上层建筑的净化和维护。文革实际上在这些深受其害后来却又身居高位的领导人
身上延续了它的影响力,阻碍了中国的走向法制文明和民主文明的步伐,最明显的例子就
是完成了文革期间没有完成的‘使命’,彻底摧毁了中国的文化界。”
    
    赵长春脊梁骨一阵阵发凉,心想这位老兄真该拉出去毙了,这样的人竟然能够在中国
的官场上一路顺风升到中央委员,真是异数。
    
    郑家帆续道:“去年的鲁迅纪念周,我曾经和香港的章良镛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
当时提了一个问题请在座的人解答,这个问题是:如果鲁迅活到今天,我们会给他一个什
么样的定位?我们今天还会像现在这样纪念他吗?大家以鲁迅的性格和风骨为依据,讨论
得出的答案是,鲁迅如果活到建国后,他会有许多‘关’要过,首先,1953年揪出的那个
反党集团,很可能不叫‘胡风反党集团’,1956年的那个‘阳谋’一出,他肯定会‘中计
’,‘中国最大的右派’这顶帽子罗隆基先生就戴不上了;文化革命开始后,那柄横扫一
切的大扫帚他恐怕躲不开,1983年的批判矛头恐怕也不会指向别人。换句话说,鲁迅如果
活到现在,即使能够苟全性命,也难免‘把牢底坐穿’。
    
    记得当时我对章先生说,这个假设毫无意义,因为鲁迅根本就没有活到建国以后,所
以现在来讨论这样的问题对我们的党是不公正的。章先生反问我说,那么你能否回答我另
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解放前国民党独裁专制政权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鲁迅,而在解放后中
国文坛却连半个鲁迅也欠奉,是解放后的中国风平浪静吗,是后来的中国社会不再需要鲁
迅了吗?老实说,我也自诩为理论家,可是当时章老先生的这几个问题确实问得我哑口无
言!”
    
    秦启风沉吟了半晌,问道:“你认为迄今为止我们的文化政策最大的失误在哪里?”

    
    郑家帆舒了一口长气:“俗话说真理不辩不明,实际上在文革之后,随着‘四大自由
’的废除,我们把文化界发表意见进行辩论的权利也给剥夺了,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更是
奉行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片面地宣传路线,变相的剥夺了老百姓的‘知情权’,从而造成
了中国文人基本‘不问政治’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文化界怎么能有生命力呢?巴金先生在
文革之后一枝独秀,‘反思派’由此得名,这是今天中国文坛最大的一个流派,可是那些
名不见经传的文坛新秀,他们没有巴老的地位和身份,他们的作品在出版社就被拿下了,
为什么呢?因为‘与主旋律不符’。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关于重大安全事故的报道,却
被当地的党委宣传部指令报社扣下了,因为‘要注意舆论导向’;十八大之前,作家桑平
的反腐败题材长篇小说《权力的泥沼》硬是被出版社封存了,理由是‘要确保十八大的胜
利召开’,这难道不荒谬吗?后来我听了这个消息,找到桑平,让他把小说改编成剧本,
由央视摄制,在后来的一套节目中播放;因为这件事,当时的中宣部于部长差点撤了我的
职,后来于部长出了事,严书记管了中宣部,这部小说才得以出版。这是第一部先有电视
剧,然后才出书的长篇小说。”
    
    秦启风点了点头:“现在你是中宣部长,是‘阎王’,这些就要由你来掌握了!我没
有别的话嘱咐你,但是你应当在工作中注意,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呀!还有一点你要注
意,既然你当了这个中宣部长,当然可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不过从工作方法上讲
,我送给你五个字:不鄙薄前人,做到了这五个字,你好过,我也好过。如果做不到,你
就保不住自己,我也保不住你!”
    
    郑家帆眼中闪过一丝狡诘的微笑,说道:“我明白了!分寸我自会掌握!近期我不准
备搞什么大的变动,不过既然当了中宣部长,总要烧把火。我想在今年搞一场纪念周扬同
志的全国性活动,请一些老同志和知名学者座谈,您看这样有什么不妥吗?”
    
    秦启风和赵长春心中同时叫妙,这个郑家帆真不愧是个文人,深晓平淡中点出主题之
妙。秦启风又嘱咐了两句,郑家帆辞了出去。
    
    秦启风笑着对赵长春说:“怎么样,对这个书呆子印象如何?”
    
    赵长春只说了八个字:“这人迂腐,却不糊涂!”
    
    随后说道:“赴阿富汗工作团已经集训完毕了,马上就可以动身,让何岩带队,沈辰
管军,他管民,分工明确,我就是来请示你的,是不是现在就公布任命?”
    
    秦启风摇了摇头:“我昨天又想了想,觉得不妥,阿富汗的民政实际上也是军政,可
以由何岩主持,但是权力不能分散,不能给沈辰造成掣肘。”
    
    赵长春问道:“那你的意思?”
    
    秦启风地给他一张纸:“你看看,这是刚才拟好的!”
    
    赵长春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封任命电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央党务决策委员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
    
    兹任命:
    
    沈辰同志为中共中央阿富汗工作委员会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方面军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方面军政治委员
    
    何岩同志为中共中央阿富汗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阿富汗民政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方面军副政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秦启风
    
    赵长春脑海中闪过三个字:西北王
    
    秦启风说道:“昨天晚上,我和罗斯通了第二个电话,我向他保证,只要肃清阿富汗
全境的东突恐怖分子,我们会立即撤军,同时我告诉他,他可以使用我国西部和阿富汗东
部的空军基地,我甚至承诺由沈辰为他们供应部分军需。条件是美军不得有任何针对我方
的敌对行动。好不容易才把这个美国佬安抚下来,暂时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可是天知道,
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赵长春笑道:“以沈辰的能耐,要收拾东突的那些跳梁小丑还不是举手之劳嘛!看来
到时候还真不能一下子全划拉净,得留点尾巴,否则再呆下去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秦启风转过身来,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如果沈辰也像你一样把事情想的这么轻松,
这个征西大将军-----------------我决不会让他去当!”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7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