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sy (天长地久 永恒的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汉风》10-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25 20:52:28 2003) , 转信

第三节
    
    美军中央作战司令部司令兼美英联军总司令麦克唐纳.维拉恩上将近来的日子着实不大
好过。
    
    面对中国在阿富汗境内逐步展开的庞大兵力,他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国会和国内舆
论界的庞大压力让他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背负着“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最无能的
将军”的骂名,任何一名将军都不会感觉到轻松。好在总统罗斯和参联会主席凯恩将军出
于对他代主受过的感激和一种发自内心的歉疚之情以强力的手段压制了国内的反对声浪,
让他不至于因为军事上的失利从而导致在军事指挥权上受到其他因素和势力的掣肘,否则
的话,现在让他头疼的问题就会更多更直接,最要命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几乎没有任何
发言权,他无力做出任何改变那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倒霉以外绝不会有任何其他后果的
尴尬局面。每次思虑及此,他都不禁为自己在查里卡问题上保持沉默的明智举措感到庆幸
,可以想象,如果在那之后自己向外界公布真相洗清自己的责任,那么,很有可能现在自
己已经失去对麾下这支部队的指挥权了。当然,很可能那时遭受民间舆论非议和国会弹劾
的罗斯总统已经下台了,但是,不管新上任的总统是副总统威廉.柯伦还是民主党的杰克.
马兰,都绝不会再用自己--------谁都不会用一条在关键时刻不肯为主人承担责任的狗来
看门。对于军人而言,忠诚度永远比个人能力和才华更重要。
    
    维拉恩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面临的窘境,直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任命正式发布之后他才
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就是在开战时正在指挥台海演习的中国军方著名鹰派将领沈辰。在对
中央情报局拙劣的工作效率达发牢骚之余,他毫不迟疑地开始了对沈辰本人情况的收集和
研究。这位53岁的陆军上将有一个与沈辰极为相似的生活习惯,在他的行军床的床头总是
摆着两本军事著作---------拿破仑时代最优秀的战争
    理论家、有“西方兵圣”之称的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穷一生之精力和心血著述的《
战争论》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吴国军事家孙武的呕心沥血之作《孙子兵法》;所不同
的是,在两本书的摆放和阅读次序上,维拉恩和沈辰正好相反。
    
    维拉恩是美国军界中为数不多的几名精通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将军之一,因此摆在他床
头的那本《孙子兵法》并不是被西点军校作为标准军事教材的英文译本,而是汉语古文原
版。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麦克唐纳.维拉恩少校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
尔将军的军事助理被派驻到当时的美军中央总部司令兼多国部队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
陆军上将身边,主要承担前线和五角大楼之间的联络工作。因而他对鲍威尔将军缜密的战
略思维体会颇深,同时对施瓦茨科普夫对于“左勾拳”经典战法的迷信印象深刻,尽管如
此,但这两位因海湾战争而名噪一时的美国名将却不约而同地对他的才华和能力给予了高
度评价,施瓦茨科普夫甚至还充当起了他的阿拉伯语老师的角色。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经
历,才使得他在获得上将军衔仅仅八天之后就被总统任命为中央作战司令部司令,主管美
国国家安全工作范畴当中麻烦最多、最敏感、也最重要的中东和海湾事务。
    
    杜热之死曾让维拉恩扼腕叹息。东突厥斯坦独立联盟是众多的东突运动组织当中唯一
一支被他和美国政府寄予厚望的力量。对这一联盟,美国军界存在着一种极为罕见的明确
认同,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认同是对乔拉丹姆.杜热本人的一种认同。杜热早年曾经在美
国的斯坦尼兹堡陆军基地受训,现在美国军界中的许多将领曾经与他私交颇笃,杜热执著
的信念和极富创造力的智慧给这些向来高傲骄狂的西
    方军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维拉恩与杜热没有同学关系,但是,2001年的阿富汗反塔战争期间
,杜热作为美军中央作战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的秘密顾问,曾经亲自组织策划了
对北方联盟军事武装的整编和改造,并亲自承担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与北方联盟军队的协
调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没有人比精通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柯尔克孜语、普什
图语、波斯语等等十几种语言的杜热更为合适,至
    少时任101空中突击师副师长的麦克唐纳.维拉恩准将是这样认为的。
    
    在沈辰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方面军针对东突厥斯坦独立游击队展开大规模军事
行动之后,维拉恩的神经线就开始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在西北方面军几乎倾巢出动扫荡
昆都士山区的几天里,美军全军始终处于待命状态,维拉恩的想法几乎和杜热不谋而合,
他确实准备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沈辰栽一个大跟头。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数字
化航空陆战集团军的大举南下让他未敢轻举妄动,出于
    同样的理由,对于杜热所导演的昆都士大撤退,他未能给予任何有力的支援。
    
    当杜热的死讯传来的时候,维拉恩当着卡尔特上校的面流下了两行热泪。杜热那坚定
、睿智且生机勃勃极富活力的眼神让人怎么也不能把他和死亡这个字眼联系起来。维拉恩
很清楚,沈辰对于东突厥斯坦独立联盟的打击,实际上等于砍断了自己的一条手臂。东突
厥斯坦独立游击队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其战斗力却不容忽视,没有了这样一支精干、强悍
、机动的战略性力量的牵制,沈辰将可以拥有一个稳固
    、安全的后方,将有更大的进行战略周旋的空间和余地,而这些,恰恰是自己所没有
的。
    
    尽管中美双方在陆军兵力上相差不多(美军略占优势),但双方实际上都有极为明显
的战略劣势。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信息权乃至制天
权均掌握在美军手中,西北方面军的海空兵力明显不足,这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是无法弥补
的劣势,唯一可以让中国军方高层略感安慰的是阿富汗紧贴中国的西大门,补给线相对而
言较短,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整个西部乃至整个国家变成
    这场战争的空军基地,至少在名义上,经秦启风授权的沈辰可以指挥中国空军现有的
全部作战飞机。
    
    而维拉恩的劣势则更为明显,美军实质上在打一场三面环敌的战争,即便因国力军力
均受到大幅打击已经被削弱到不能构成真正威胁地步的两伊军队不采取任何主动的攻击性
的措施,维拉恩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必须在一个狭长的有限地域内展
开他手中的兵力,他缺乏稳固的后方和较
    大空间的纵深。
    
    自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兴起的军事革命改变了以往的战争规则,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逐
步装备部队和高科技军事技术的应用所导致的打击精度提高使得战术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
变化,一线的作用明显降低,防御和进攻开始侧重于作为战场机动空间的纵深;自海湾战
争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一条没有纵深的防线几乎可以看作一条没有任何抵抗力的防
线。现代的军事战略家们一致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二线和三线的建设上。但是,由于时
间和地点方面选择的不恰当以及中国军队恰到好处的干扰和破坏,维拉恩不得不在这样一
种极为局促的空间中完成他的战略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伊朗和中国夹缝中的美军不
得不重新采用二战之前的经典防御思想---------组建打造实力超级强大的一线盾牌,从而
降低因为纵深狭小给己方带来的威胁。
    
    维拉恩明知这样做并非明智之举,但他却不得不采取这种古老的阵形,因为他缺乏稳
固的后方和足够大的战略周旋空间。但是,这种劣势只有在中国军队突破强大的一线之后
才会显现出来,在这之前,美军倚仗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彻底摧毁西北方面军的纵深的机
会要比技防一线彻底崩溃的机会大得多,
    
    当然,变数仍然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五数字化航空陆战集团军始终是美军
最大的威胁,这个集团军拥有将近700架直升机,实力超过美国101空中突击师一倍还多。
这支战场机动力极强的飞行陆军部队是装甲师和机械化部队的梦魇,维拉恩认为:在扫清
这个障碍之前,长驱直入地对解放军纵深实施猛烈打击无异于自杀行为。
    
    当中美之间的“梅布苏塔会战”(排级规模)打响之后,维拉恩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
中。他真的搞不懂:沈辰究竟要干什么?
    
    梅布苏塔是西北方面军第一线的一个典型突出部,驻扎兵力不多且都是缺乏野战能力
的武警。这是整个一线上解放军力量最为薄弱的一个地域,仅仅是由于阿尔甘达布河和梅
布苏湖的天然屏障才使得美军的力量未能延伸过来。沈辰怎么会挑选这样一个属于绝对弱
点的地方来打响这中美二十一世纪战争的第一枪呢?
    
    几个月来,双方部队的神经均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梅布苏湖两侧的两方军队遭受炮
击之后,双方的下级指挥员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反应下达了开火还击的命令,这一消息通过
双方的通讯网络迅速在军中蔓延起来,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在“换机”。几个小时之内双方
的一线已经全面接火,一点星星之火已然形成了燎原之势。
    
    不管维拉恩如何看待这个奇妙的开始,但事实上大战确确实实已经开始了,对于这一
事实,维拉恩接受起来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对于正在准备进攻的美军而言,要将状
态调整好成为了第一要务。美军已经制定了极为周详的“沙漠进军”计划,军舰上的“战
斧”和地面上的F--117已经准备完毕,网络信息战小组和电子战飞机编队都在待命,但是
,一线部队的混乱让维拉恩不得不推迟这一行动的开始时间,在将前线敌我两军分开之前
,“沙漠进军”行动不能开始。
    
    这种战争就仿佛是两名技艺非凡的技击家在以野蛮幼稚的小孩子打架的方式相互欧击
,没有任何艺术性和战略性可言,完全凭实力支撑,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到底看看
谁最先支撑不住。
    
    西北方面军部署在一线的部队主力只有42集团军4个机械化步兵旅,3个摩托化步兵旅
和2个装甲旅以及作为集团军空防后勤力量的防空旅和战勤旅,再有就是剿匪纵队下辖的一
些部队(例如石戈达的排)以及一些阿富汗自卫民兵武装。相对于美军强大的一线武装而
言,明显薄弱了许多。因而才会在开战后不久就被美军从霍尔堡撕开了一个15公里长的口
子。
    
    在重新把握到战场局势的那一刹那,维拉恩的心动了一动,如果现在来个顺水推舟,
调动空军为第一骑兵师开道并提供火力支援,同时紧急调整后勤体系,也许真的可以在24
小时内促使西北方面军的一线彻底崩溃,进而摧毁其纵深防御体系,牢牢的掌握住战争主
动权。
    
    但是他苦笑了一声然后摇了摇头,“沙漠进军”计划已经被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并
且已经准备就绪,现在改变计划会使下级军官们措手不及,士兵们会无所适从!在改变部
署的过程当中将会出现本不应当出现的漏洞,给沈辰以可乘之机。组合拳已经准备就绪,
只不过,要发出这一套组合拳“大招”,必须让部队退回发拳线位置。如果改变计划,必
然导致伤亡率的增大,随之自己面临的压力就将增大,总统和国防部面临的压力就要增大
,如果一路顺风地取得胜利到还罢了,万一战事出现反复或失利,国内舆论会一拥而上将
自己生吞活剥,就算是罗斯总统也无法在那种情况下保全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忍辱负
重背负骂名的查里卡之战就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他舒了一口气,下令道:“尤尼森(美第一骑兵师师长尤尼森.加贝尔少将)跑得太远
了,要他回到起跑线上去!”
    
    随后他对卡尔特上校说道:“命令威尔逊将军(美国海军陆地支援特遣编队司令乔治
.威尔逊中将),沙漠进军行动的开始时间定为明天凌晨3时0分整”
    
    与此同时,庞大的“中华”号航母编队结束了对巴基斯坦港口卡拉奇的“友好访问”
,迎风破浪绕过蒙泽角,向着战事方酣的阿曼湾驶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