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阳光下的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关于苏联的阅兵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23日18:44: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转载自 JCZS 论坛
//原文由 一夫 发表
 
             关于苏联的阅兵式
 
  如果要评比阅兵水平最高的国家,我认为苏联恐怕是当之无愧的。首
先从国家级的阅兵次数来说,自从1918年的“ 5.1”节首次红场阅兵式,
到1990年十月革命73周年阅兵,仅红场上的阅兵式就搞过 100多次,至于
其他层次的阅兵式更是汗牛充栋。其次是名目繁多,70年代以前,红场阅
兵主要有“5.1”节阅兵、“5.8”胜利日阅兵和十月革命节阅兵,每年都
搞(70年代以后取消了 5.1节阅兵,只搞群众游行)。如有特别原因也在
红场阅兵,比如1984年12月为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逝世而举行的追悼
阅兵(多奇怪的原因)。再有就是阅兵规模大,时间长,60年代的红场阅
兵加群众游行一般要 5个小时,领导人要是身体不行还真顶不下来。到了
80年代,时间大幅缩短。
 
  80年代以后的红场阅兵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上午 9点整,作为阅兵
式开始的信号,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塔楼钟声敲响,苏联国防部长乘坐的
检阅车(一般为银灰色海鸥牌敞篷车)从克里姆林宫大门驶出,行进到列
宁墓检阅台前的大道上停住,接受受阅部队司令员的报告(我们国家的也
类似,大家应该不陌生),然后在后者的陪同下检阅部队。与我国沿街道
列队的方式不同,苏军受阅徒步方队是在红场内排列,由于红场本身空间
小,所以车辆方队排列在相邻的“十月革命50周年”广场(现在好象改名
叫马涅什广场了)。国防部长在检阅时要数次停在队列前向部队致意,首
先问“同志们好!”受阅军人齐声回答“元帅同志您好!”然后国防部长
要说“庆祝十月革命**周年,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军人们齐声高呼
“乌拉!”检阅完毕后国防部长驱车返回列宁墓检阅台,号手发出“注意,
请听!”的号音,部长发表讲话。讲话结束之后,军乐队奏苏联国歌,鸣
礼炮21响。随后分列式开始,苏联的阅兵序列几乎一成不变,而且以军事
院校学员徒手方队为主。首先通过列宁幕的是莫斯科军乐学校的鼓号队,
然后是伏龙芝军事学院、铁木辛哥装甲坦克兵学院、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
院的学员,如果是胜利日阅兵,前面还要加上军旗方队和身着二战时期军
服的士兵方队。每个受阅部队或院校各组成两个方队,在前面的方队前是
本部队或院校的军旗,由手持军刀的护旗手左右护卫,受阅部队在正步行
进时如不携带武器,则一律垂手不摆臂,同时左手握短剑,持枪方队分为
两种,一种是左手肩枪(与我军相反),右臂大幅摆动;另一种是胸前斜
挎,两手握持。苏军受阅的体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向右看时下颌高抬,显
得非常高傲,参加受阅的还包括空军院校、海军水兵、空降兵、海军陆战
队、克格勃边防部队(俗称绿帽子兵)等,最后通过检阅台前的以俄罗斯
联邦最高苏维埃命名的莫斯科卫戍部队。徒步方队走完之后,军乐队要后
退到红场深处,给车辆方队的行进让出地方。车辆方队打头惯例是康特米
罗夫坦克师的坦克和近卫塔曼摩步师的步战车,最后是战略导弹部队和空
中飞行梯队,包括防空兵器、自行火炮等等。整个过程大约1小时。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坚持每年的胜利日举行阅兵式,风格与前苏
联基本一致,观看这样的阅兵式,你会感到与俄军的现状反差太大。此外,
北朝鲜不仅军衔和军服效仿苏军,而且阅兵式的程序和动作也几乎完全与
苏军相同,也算是个奇观。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