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in (超级大帅猪), 信区: Green
标  题: 俄罗斯核试验场——美国人永远的心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y 21 07:21:19 2002) , 转信

俄罗斯核试验场——美国人永远的心病

环球时报   

5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和俄罗斯已就削减2/3核武器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两国
将于今后10年内,把目前核弹头数量减至1700至2200枚,两国将于本月下旬在莫斯科举行
的美俄峰会上签署相关条约。

  美国目前有7300枚核弹,俄国有6100枚,美俄近年都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再保存这么多
核弹。对俄罗斯来说,大幅销毁核武器也有助于节省维修保养开支,让俄国能重点改善军
备。

  其实,美俄领导人去年底已原则上同意削减核弹头数量,但由于两国在几个关键问题
上存在分歧,以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争议之一是美国有意将部分拆除下来的核武原料和
装置储存起来,俄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担心美国留有后招;而美国也担心俄罗斯悄悄地
进行核试验。

  就在达成协议的前一天,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有情报显示,俄罗斯正准备在北
极地区的新地岛恢复核试验。消息一传出,俄罗斯方面立即予以否认。俄罗斯外长伊万诺
夫表示,“美国国会委员会经常无端重复这样的论调,令人遗憾。”

紧盯俄罗斯核试验

  收集俄罗斯核武器计划方面的情报是美国许多部门最敏感的任务之一。美国联合原子
能情报委员会就是一个专门从许多政府部门收集有关核武器情报和观点的机构。

  过去数年中,美国专家一直在研究分析北极圈附近大气层的各种数据,并以此为根据
作出判断。但关于新地岛究竟有过什么活动,美国的分析家和政府官员一直存在争论和分
歧。

  就在近日美国众参两院议员听取关于俄罗斯准备恢复核试验的汇报后,人们的反应也
不一样。有人质疑这份情报是否可靠,是否是布什政府为美国恢复核试验所做的舆论准备
;也有人表示担忧,他们呼吁政府想办法,敦促俄方同意让美国视察新地岛核试验场,并
允许美国试验新一代核弹头。

新地岛上没有居民

  俄罗斯的新地岛位于北极圈内,终年积雪,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俄罗斯离该岛最近
的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城市都在其1000公里以外。冷战时期,这个往昔只有北
极熊和海鸥光顾的荒凉岛屿一下子热闹起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954年7月,苏联政府决定在该岛修建核试验场,将其命名为海军科研靶场。为保密起
见,苏联将这一工程定名为“700工程”。

  第二年,为了检验T—5型核鱼雷爆炸冲击波对军舰的影响,苏联在新地岛南端的黑湾
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也是苏联进行的首次水下核试验。由于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塞米
帕拉金斯克核试验场不能进行大当量氢弹试验,1956年苏联决定将氢弹试验转移到新地岛
进行。苏联科学工作者为此上岛进行了专门考察,最后选定该岛北端的米秋希哈湾为试验
点。1957年7月,为了扩建新地岛上的核试验场,苏联决定将该岛居民全部迁出。同年9月
,苏联使用轰炸机在该地区首次空投了核当量为160万吨的氢弹。

  在1957年至1958年的两年中,苏联先后在新地岛进行了20多次核试验,完成了当时的
核试验计划。不久,苏美两国开始了禁止核试验的谈判。

氢弹毁灭了附近的一切建筑物

  1961年苏联决定恢复核试验后,在新地岛米秋希哈湾进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气层
核试验,从当年9月10日到11月4日共爆炸了26个核装置。

  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氢弹试验。当天清晨,苏联专门空投原
子弹的“巴格罗夫克斯基”航空兵大队飞行员利亚斯尼科夫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奥列尼亚
海军机场起飞。当时,图—95战略轰炸机上装载着重达26吨的“大伊万”氢弹。为确保轰
炸机在3.5万米高空投弹后能飞离爆炸现场,苏联专家还特意为氢弹设计了一个超大型降落
伞。上午11时32分,氢弹在新地岛上空爆炸。当时的在场人员说:“我们看到一道强光,
给我们的感觉比100万个太阳还要亮。尽管爆炸中心距离我们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还
是感觉到了强烈的灼热。氢弹爆炸时,轰炸机与舰艇、地面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一小时
后才恢复。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

  这颗氢弹不仅毁灭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筑物,还严重影响了数千公里范围内的电
子通信系统。苏军设在北极地区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目标。各级指挥所的无
线电通讯中断,在一个多小时内无法与部队进行联络。美军设在阿拉斯加州的预警雷达和
4000公里范围内的高频通信也全部失灵,时间长达20小时。

  从1959年到1962年底,苏联在新地岛共进行了91次核爆炸,其中3次为水下爆炸、1次
为地面爆炸、2次为水上爆炸,其余均为空爆。1962年8月至12月,苏联在新地岛又进行了
36次核试验,其中14次核当量超过100万吨,4次超过1000万吨。

核试验转入地下

  苏联在新地岛进行的氢弹试验使美国人意识到了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对环境的严重影
响。1963年8月,苏美两国领导人终于坐到谈判桌前,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宇宙层和水下
进行核试验协议;与此同时,双方还对核当量进行了限制。从此以后,苏联在新地岛的核
试验全部转入地下,从而避免了核试验对地面环境造成的污染。

  1964年9月18日,苏联在新地岛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第一批地下核试验都是在舒米利哈
河谷的地下水平坑道进行的,核当量均超过15万吨。与此同时,苏联也在岛上进行了小当
量核装置的地下核试验。由于舒米利哈河谷不能进行百万吨级核武器试验,1972年,苏联
又专门修建了新的试验场。从1964年到1990年,苏联一共在新地岛进行了39次地下核试验
,其间进行了133次核爆炸,这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完善苏联的核武器。俄罗斯专家
认为,地下核试验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有限。俄罗斯环境专家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新地岛
核辐射量并没有超过自然指标7—13微伦琴/小时,在正常值之内,对人体无害。

把试验场建成核废料储存地

  苏联解体后,塞米帕拉金斯克和新地岛核试验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91年8月2
9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命令,宣布关闭塞米帕拉金斯克核试验场。1992年
2月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也签署命令,宣布新地岛核试验场归俄罗斯所有,并赋予其国
家中央靶场地位,试验场所占用土地属于俄联邦财产。叶利钦还责成政府采取措施,以确
保俄罗斯必要时每年能在新地岛进行2—4次核试验。1996年4月19日,就在《全面禁止核试
验条约》谈判结束前夕,俄罗斯公布了维护本国核武库计划,宣布保留在新地岛恢复核试
验的权利。

  目前,虽然俄罗斯在新地岛的核试验已经停止,但有关专家仍在进行与核武器有关的
试验。1995年以来,俄罗斯多次在新地岛进行所谓的液体流动试验,即亚临界核试验。俄
罗斯一名高级官员承认,1998年9月14日和12月13日俄曾在这里进行过5次亚临界核试验。
俄官方强调,试验中虽然使用了武器级钚和高浓缩铀,但没有发生链式反应,也没有释放
核能量,因此这种亚临界试验不违反《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此外,俄罗斯还准备在新地岛建立核废料储存地。去年10月23日,俄原子能部生态和
放射性废物管理局局长阿胡诺夫称,俄有关专家已完成储藏地的结构设计。目前,设计图
纸正由国际核专家和组织进行鉴定。据俄方估算,建造核废料储藏地所需资金约为8000万
美元,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储藏俄北方舰队退役核潜艇所产生的核废料。

  为了对核试验场的空气、地面和水下状况进行监测,俄国防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科研
人员正在新地岛实施“地区—2”计划。此外,他们还对动物和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检
查,以研究生命机体和苔藓植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目前,俄罗斯在新地岛核试验场内
划出了3个环境保护区,游人进入保护区需要办理严格的手续。(伊君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0.8.3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