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扫), 信区: Green
标  题: “红宝石”俄罗斯王牌设计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pr  3 19:12:28 2005), 转信

□于胜宣

  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全称为红宝石海上工程中央设计局(The Central Design 
Bureau for Marine Engineering Rubin),通常称其为第 18中央设计局或鲁宾设计局。
该局早在1900年即开始进军潜艇的设计,在1901年至1917年的沙皇统制期间,共建造了34
艘潜艇,从1926年至1941年又建造了206艘。至今,该局已设计研制了约900艘各型的柴电
和核动力潜艇,为前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等方面与西方的对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
使冷战后的今天,红宝石设计局仍不失本色,勇挑重担,其设计并与1996年10月25日开工
建造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其性能不仅超过了俄现役的任何一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也
超过了西方在役或在研的核潜艇,使“红宝石”得以稳坐俄罗斯王牌设计局的宝座。 
  红宝石设计局对潜艇的设计与研制,始自1900年,而成名却在二战后。由于二战前后
苏海军装备的众多潜艇,基本上都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所以设计新型常规动力潜艇的任
务自然也落到“红宝石”手中。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二战后的第一代常规潜艇为“W”级
,1951年初开工建造,在7年间建造了240艘之多。该型潜艇的主要任务是担负攻击水面舰
艇和海上封锁任务。中国与苏联在签订“六四”协定后购买了部分“W”型潜艇,其余皆
出口东欧国家。 
  “W”型潜艇与苏原装备的“C”级(即“斯大林”级)潜艇相比,在性能上先进了许多
,一是533毫米发射管不仅可发射鱼雷,也可布设水雷,且携带22枚之多;二是增加了水
下柴油机进气装置,可在水下用柴油机航行(航速6节)或给蓄电池充电,提高了潜艇的隐
蔽性;三是增大了下潜深度和续航力,下潜深度可达270米,续航力9000海里,水下逗留
25昼夜。就在“W”型大批量生产时,苏海军又提出增强潜艇水下攻击灵活性的要求,“
红宝石”很快又拿出“Q”级设计方案,“Q”级的艇长约为“W”级的2/3,而排水量却
是“W”级的一半。“Q”级生产了20艘后,鉴子美国的“巴劳”级潜艇下水,苏联又责成
红宝石设计局再发展一型攻击威力更大的常规潜艇。“红宝石;接受任务后,在“W”和
“Q”级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了“Z”级潜艇。“Z”级艇长89.9米,宽7
.5米,水上排水量1950吨,水下 2400吨;柴油机和电机各3台(比“W”级各增加1台),
有10具鱼雷发射管(比“W”级增加4具),艏 6具,艉4具,从1951年到1954年,“Z”级艇
共生产了26艘。 
  然而,不管风云一时的“W”级也好,还是继之出现的“Q”级和“Z”级也罢,充其
量也就是吨位、武备多少的变化,并没有超越这一代的水平。这不是“红宝石”所追求的
。因此,在上述三型潜艇陆续投产之时,该局已开始设计新一代常规潜艇了。这就是被西
方称之为苏联第二代常规潜艇的“F”级;该级潜艇自1958年至1967年共生产了58艘,其
中17艘出售给其他国家。“F”级在攻击力、下潜深度和续航力方面都优于西方同代潜艇
。 
  然而,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了,同时也暴霹了常规潜艇在应对危机时的缺点
,致使苏联转向核潜艇的发展,常规潜艇的研制工作眼看就要走向没落了。就在此时,苏
联在1950年代建造的常规潜艇都已进入暮年,加之西方已开始了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制,
如德国的209型,使苏联感到既不能在这一领域落后,又不能缺少在大面积浅海水域活动
的常规潜艇,所以提出了新一级常规潜艇的设计任务,这就是被命名为641B工程,被西方
称之为“T”型常规潜艇。该型艇实际上是“F”级的改进型,曾在1973年出现在塞瓦斯托
波尔阅兵式上,但是就其性能而言,它没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地方。此时舶“红宝石”已
把精力放在了新一代常规潜艇877工程上了。 
  877工程的设计,“红宝石”除运用了苏在潜艇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外,也适当地吸
取了西方潜艇的可取之处,并在隐身性和居住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失。从“877”试航及使
用情况看,它的设计研制是非常成功的。其良好的隐身性(其噪声比被西方称之为“海洋
黑洞”)和强大的攻击牲,令西方设计者们叹服,苏海军对其昵称为“华沙姑娘”,西方
称之为“K”(KIRO)级,也赢得第三周的青睐,订单不断。当877艇在1978年出厂后,“红
宝石”随即展开了敢进工作,在数年内又研制出877M、877эM、877MK、877MK、877эMK
等多种改进型,各有特点,各有先进之处。“K”级艇成为苏峨的第三代常规动力艇。 
  20世纪80年代末,“红宝石”对877型艇进行了一次大改进,也就是公布的代号为636
工程,636工程(或称636型艇)使该艇的生存能力更强,抗沉性更好,隐蔽性更佳,其噪声
比877低一个数量级,而其主动声呐探测距离相当于西方同级艇的数倍,发动机功率比877
大50%,水下航速高3节,“636”也第一次装备了防空导弹。不到10年时间,“红宝石”
推出了两型性能先进的潜艇,让世界为之瞠目。就在西方惊讶和致力寻找877型和636型的
破绽之时,红宝石设计局在1997年3月的国际防务展海军装备展示中,又推出了第四代常
规动力潜艇——“阿穆尔”级(西方称为“拉达”级)。该级艇的总体性能据说是俄现役最
好的“636”级的3~4倍。 
  “红宝石”并非在常规动力方面专业,在核动力潜艇的研制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1950年代中期,苏联抢在美国前面发展了第一代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G”级,迫使美
国将正在施工的“蝎子”号攻击型核潜艇改装为弹道导弹潜艇,并于1959年建成了“乔治
·华盛顿”弹道导弹核潜艇。这又促使苏联加速了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上马,重任落在
红宝石设计局身上,代号“658”工程(西方称之为H级,即“旅馆”级)。由北德文斯市克
402船厂建造,共建造了9艘,每艘装备3枚液体燃料的SS-N-4型弹道导弹。该型艇的出
现,虽弥补了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空白,但该型艇必须在水面发射导弹。这一致命的暴
露因素和只有3枚导弹的不足,使苏联战略核力量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就在“G”级对“
乔伦”级时,其第三级“拉斐特”级也在设计了。这更刺激了苏联的神经,苏海军立即让
红宝石设计局进行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计。新工程代号为667A。这次军方没有像“
H”级那样盲目地要求各项性能均超美国,红宝石设计局也吸取了“H”级设计中的经验和
教训,使工程进展较为顺利,在 1967年推出了“Y”级(“扬基”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
计,并立即投入生产。 
  “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性能在许多方面类似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级,虽然在
导弹性能上无法与美潜艇相比(马克耶夫导弹设计局没有研制出与美相似的固体燃料导弹)
,但红宝石设计局采用了新的载弹布局,使“Y”级弹道可携载16枚导弹,尤其是后来对
SS-N-6导弹进行了改进,出现过3种型号,Ⅰ型、Ⅱ型为单弹头,射程分别为2400和
3000公里,Ⅲ型为带有3个弹头的分弹头式,射程也是3000公里。这样,“Y”级虽与美国
同期的潜射弹道相比,在精度和射程上稍逊一筹,但苏联在弹道导弹核潜艇性能上有了重
大突破。苏联在1967年至1974年共建造了34艘“Y”级艇。 
  在赶超美国战略核潜艇上,“红宝石”也是不遗余力的。就在“Y”级设计建造之初
,它又上马了“667B”工程,这就是西方称为“德尔塔”的“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鉴
于战略导弹核潜艇所担负的任务及前两级存在的缺点,红宝石设计局进行了重点攻关,主
要解决了与西方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的隐身性和导弹性能。在隐身性方面除采用了最先进的
消声瓦和7叶大侧斜螺旋桨外,还采用了浮筏减振技术,使“D”型艇的噪声比“H”型艇
减少了几十分贝。几十分贝不是小数,在“两军”对阵中差1分贝不有先敌发现的优势。
所以此时美国攻击型核潜艇艇长们有了“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可以对苏联战略核潜艇任意跟
踪了”的说法。在战略导弹方面,虽然仍采用液体燃料,但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其新产的
SS-N-23导弹,已经达到美国最好的“三叉戟”弹道导弹的水平了。在1972年至1977年
,苏联北德文斯克402造船厂和共青城船厂共建造了18艘667B级(也称DI级)弹道导弹核潜
艇。 

  在建造DI型的同时,红宝石设计局还完成了DⅡ型(667B级)和DⅢ(667Bjlp级)的设计
,1975年建造了4艘DⅡ型,1976年又建造了14艘DⅢ型。DⅢ型的噪声比 DI、DⅡ型又降低
了5~10分贝。就在DⅢ级陆续出厂之际,与“台风”级同属第四代的“DⅣ”级在 1984年
2月下水了。“DⅣ”级虽与DI、Ⅱ、Ⅲ级同属“D”级,但其总体性能却领先于前三型,
与美国的“俄亥俄”级等同。至此,“红宝石”设计的D级系列核潜艇,使苏联与美国的
潜基战略核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苏联除拥有核潜艇数量上的优势外,在潜艇
质量上也令美国刮目相看。 
  与DⅣ级同属第四代的“台风”级,是苏联针对美国拟建装备“三叉戟”导弹的“俄
亥俄”级潜艇而下达给红宝石设计局的任务。鉴于苏联核战略的改变,弹道导弹潜艇不参
加早期的相互核攻击,而是隐蔽待命,作为后备核威慑力量或者是第二次核打击力量,或
作为以后战争阶段讨价还价的筹码,苏联要求该型潜艇有冰下发射战略核武器的高度可靠
性,进一步降低艇的物理场的强度,提高艇员的战斗能力,虽不要求艇的水下高航速,但
必须保持良好的机动性和具有基本防空能力。这又是一项在设计和研制领域的高难任务,
具有不怕难,勇于攻关的“红宝石”,在1972年就完成了“台风”级的初步设计,1974年
得到批准,1976年完成施工设计,1977年3月3日开工建造,1982年首艇下水。从时间上看
,“台风”级的设计几乎与“D”级同步,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几型艇的改型和两种型号的
换代,充分显示了红宝石设计局的实力和水平。在此不能不提的是,当苏联解体,俄罗斯
经济遭遇极大困难的情况下,“红宝石”的新作“北风之神”级,在1996年10月25日又在
北方机械工业工厂开工建造,首艇命名为“尤里,多尔戈鲁基”号。该型艇的特点是:外
型类似“D”级,水下排水量仅是“台风”级的一半,而导弹发射筒却是“台风”级的80
%,导弹打击的总威力达到“台风”级的90%以上。当然其战术性能如隐蔽性、艇尾迹、
红外指标、空防能力及反潜水面舰艇的综合对抗能力,不仅均超过了俄罗斯现役的任何一
级弹道导弹潜艇,也超过了西方现役或在研的潜艇。 
  从前面讲的两类潜艇中,似乎红宝石设计局擅长常规动力潜艇和战略核潜艇的设计,
其实不然,应该看到当时苏峨海军下达任务时的情况,几乎都是任务针对性和要求高,军
方将难题交到了有完成任务相对把握的设计局,另外,苏联当时拥有“红宝石”、“孔雀
石”、“天青石”等多家设计局,后两家也担负了多种型号的设计任务。“红宝石”只完
成了攻击型核潜艇的“M”级和“O”级。当然这两型艇的设计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如“M
”级攻击核潜艇的下潜深度是现役潜艇的2倍,实际试验时达到了1020米的深度,该记录
至今仍没有被作战潜艇打破。 
  1960年代,美国在完成“企业”级核动力航母建造之时,又提出新一代核动力航母“
尼米兹”级的研发工作,苏联针对这一威胁,提出了用导弹饱和攻击的战法对付苏联舰艇
无法与美航母对抗的局面。即从天空、海面及水下在同一时刻向美航母编队发射成百上千
枚远程反舰导弹,水下任务当由潜艇承担,具有强大火力的“O”级 (“奥斯卡”级)核动
力巡航导弹潜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O”级载弹24枚,不要说艇群攻击,单一艘
“O”级的24枚导弹齐射,也够一个编队招架的。“O”级 (“奥斯卡”级,“库尔斯克”
号即属此级)还装有8个鱼雷发射管,650毫米和533毫米的各4具。“O”级虽有在大深度发
射导弹的能力,但噪声过大又使该艇的性能大受影响,想进一步提高隐蔽性的设计时,俄
国又遇连续低迷的经济状况,使该级艇的建设放慢了速度。 
  纵观红宝石设计局的产品,从二战后的第一代到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设计了“W”
级、“O”级、“Z”级、“F”级、“877”级、“636”级、“阿穆尔”级,弹道导弹核
潜艇“G”级、“H”级、“Y”级、“D”级、“台风”级和“北风之神”级,又完成了“
M”级和“O”级两型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的设计。这些产品使“红宝石”连连出彩,这个
老字号也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212.248.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