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nlz (如来),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特种部队败走索马里内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2 17:01:46 2004), 站内信件

             美特种部队败走索马里内幕
    
 
  加里特·琼斯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摩加迪沙分站站长,今年4月21日,他在接受美国
媒体的采访时,首次披露了中情局在索马里的行动:美国的“恢复希望 ”计划惨败,中情
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93年10月的一天,加里特·琼斯在晚间新闻上亲眼看到了自己是如何走过死亡的:
电视屏幕上,一名受伤的名叫迈克·杜兰特的陆军直升机驾驶员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囚
禁了11天后被运回美国。琼斯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情景后,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他觉得自
己又站在了那被太阳炙烤的停机坪上,他仿佛听到了飞机涡轮的哀鸣,嗅到了飞机燃料燃
烧时的气味。 

  就在4天前,琼斯也在那个停机坪上走过。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摩加迪沙分站站长,
是一位非洲通,他大部分的间谍生涯都是在非洲这块大陆上度过的。但这些经历对他在索
马里的行动并没有多少帮助,他在摩加迪沙的8周,是噩梦般的 8周。 

  在摩加迪沙,传统的间谍手段很难派上用场,因为索马里正处于无政府状态。中情局
发现,索马里正是中情局施展才干的最佳场所,因为这里既有恐怖分子、毒品走私犯,也
有武器商人和大大小小的军阀。现任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曾经说过,冷战后,中情局
的目标已经转向世界各热点地区。 

  1991年海湾战争是中情局的转折点。当时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对情报工作很不满意,他
建议中情局建立一套情报系统,向战区指挥官即时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情报。中情局迅速作
出反应,1993年夏天,索马里成为中情局一个痛苦的试验场。 

  很少有人知道中情局在科索沃或东帝汶等热点地区的行动,因为保密是这些行动的前
提,但索马里情况不同。琼斯和他的助手约翰·斯皮尼利多次具体地讨论了中情局开赴索
马里的理由和任务。 

  1991年索马里发生暴动,摩加迪沙陷入无政府状态,索马里南部又爆发了内战,农民
都逃进丛林里,饥荒严重。接着,摩加迪沙爆发了另一场战争,暴动者出现内讧,美驻索
马里大使馆和中情局驻摩加迪沙站的工作人员乘直升机撤离,联合国停止了饥荒救助行动
。1992年底,布什总统派2.5万名美国军人开赴索马里,目的是保证联合国救援物资的发放
。这就是所谓的“恢复希望”行动。 


   兵发摩加迪沙 

  1993年5月,由于救援工作进展顺利,美国撤出了大部分军队,把索马里交给了联合国
维和部队。联合国任命退役的美国海军上将乔纳桑·霍维为联合国驻索马里的高级代表。
 

  这个时候,法拉赫·艾迪德的索马里民族联盟已经成为摩加迪沙最有实力的力量。6月
初,24名巴基斯坦维和人员在检查艾迪德的电台后被杀害。不久,霍维发布逮捕艾迪德的
命令,并悬赏2.5万美元。 

  7月中旬,美国陆军向艾迪德的指挥中心实施导弹袭击后,索马里民族联盟向美国宣战
。1993年8月,琼斯和斯皮尼利来到索马里,支持美国的行动。 

  琼斯,43岁,曾是迈阿密的警察侦探,刚刚在美国陆军学院进修了一年。琼斯的飞机
在摩加迪沙降落,他看到停机坪上到处都是燃烧的垃圾和飞机残骸。 

  在摩加迪沙一座美国人曾经住过的院子里,琼斯见到了他的副手斯皮尼利。当来到中
情局摩加迪沙分站时,琼斯傻了:所谓的分站只是两个漏风的房间,而且只有一个房间有
门。 

  除了向军方提供情报支援外,琼斯的任务很简单:把中情局的活动基地从机场跑道迁
到联合国大院里,并与美国特使戈森迪加强联系。 


  中情局的电子控测器试图监听艾迪德的无线电联络,但这些高科技玩意在这里根本派
不上用场,因为艾迪德极少用无线电联络。如果琼斯的部下想帮助军方捉拿艾迪德的话,
只有一个办法:到街上去堵他。 


  “哥特式毒蛇计划”出笼 


  琼斯掌握的最有价值的“财产”是摩加迪沙北部的一名小军阀,他虽然只控制着400人
,与艾迪德的数千人相比有些可笑,但他对地形非常熟悉,最有可能发现艾迪德,中情局
又向索马里派出一名行动官员康多,由于他是黑人,所以比琼斯和斯皮尼利更容易展开工
作。 

  中情局技术服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把一个窃听器放入一根象牙手杖里,并计划让那名
小军阀把它“赠”给艾迪德,这样跟踪艾迪德的行踪就成为一件简单的事了。 

  不久,琼斯到海边的机场与“三角洲”部队司令威廉·加里森将军会晤。此人通知琼
斯:美国执行秘密行动的“三角洲”部队已被派到索马里,其使命是捉拿艾迪德。捉拿艾
迪德的“哥特式毒蛇行动”计划被迅速制定出来。 

  但那位小军阀突然发生意外,他用手枪误伤了自己。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已成废人
。中情局的“A计划”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此时,琼斯手里还没有“B计划”。 

  8月26日夜,6架巨大的C·5A运输机把130名“三角洲”特遣部队突击队员和 16架直升
机送抵摩加迪沙机场,艾迪德用猛烈的炮火“欢迎”这支美国最好的特种部队。 

  8月30日凌晨3点,“三角洲”突击队员乘坐十几架直升机向索马里民族联盟一处非常
有名的住所扑去,因为有时候艾迪德会到那里去。只用了几分钟,突击队便把里面的人全
部抓获。然而,被捕者是联合国的援助人员和他们的索马里助手,艾迪德的人马连影子都
没有见到。 


  打不中“脑袋”打“身子” 

  由于不知道艾迪德的藏身之处,加里森决定实施“哥特式毒蛇行动”的第二阶段:追
捕艾迪德的6名高级助手,也就是所谓的“一级人员”。既然找不到“脑袋”,那就只好冲
“身子”开枪。加里森向琼斯索要“一级人员”名单,但琼斯从来就没听说过这名单。他
只好到第10山地师快速反应部队的军事情报部门那里碰碰运气,没想到,他们手里还真有
这么一份名单。琼斯把这一名单呈送加里森,也让手下人过目。 

  然而,琼斯和他的手下很快发现,名单上有一多半人没对上号,并存在着严重的误差
,其中一人实际上是意大利公民,正公开从事反对艾迪德的活动。 

  琼斯的日子越来越难过,400多名优秀突击队员呆在机库里无所事事,而他手中掌握的
只是一张半生不熟的名单。这个时候,康多前来救驾,他提出的计划简单而大胆:他将接
管艾迪德的手下,而且指挥他们,让他们监视艾迪德的行踪。这一行动计划居然得到了中
情局兰利总部的批准。加里森委派4名海军“海豹”狙击手,保护康多和中情局的通信官员
。他还许诺,如果他们的身份暴露,他将在 15分钟之内把他们救出来。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架“黑鹰”直升机把康多小分队送到摩加迪沙北部。很快,加密
的电报便从康多基地发过来。 

  现在轮到助手斯皮尼利大胆一把了。中情局的另一份重要“财产”--艾迪德政治对
手的一名助手告诉斯皮尼利,艾迪德的两个保镖准备说出艾迪德的藏身之所,条件是2.5万
美元。斯皮尼利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两名保镖。然而,摩加迪沙市内危机四伏,安排这样的
见面会真是太难了。 


  副手差点送了命 


  斯皮尼利和中情局安全小队的头子计划乘“黑鹰”直升机到摩加迪沙北部与艾迪德的
两名保镖见面。第二天一大早,斯皮尼利和4名中情局保镖乘装甲运兵车前往机场。半道上
,他们被一群索马里人包围了。几秒钟后,一排子弹向运兵车扫来,防弹玻璃保住了前排
两名保镖的命,但却没能保护斯皮尼利,子弹击中了他的脖子,他昏了过去。司机此时调
转车头,逃出了暴民群。 

  琼斯赶到医院,看到斯皮尼利那件染血的防弹背心扔在地上,那辆装甲运兵车被击了
49枪。经过紧急抢救,斯皮尼利的性命终于保住了,加里森找了一架军用飞机把斯皮尼利
送到德国,此时,距离斯皮尼利从罗马抵达索马里刚好一个月。 

  20天后,斯皮尼利被送回美国,中情局副局长托马斯·特维顿到医院探视。他最后问
斯皮尼利,下一步中情局在摩加迪沙的行动该如何进行。斯皮尼利回答:“宣布胜利,然
后撤出。” 

  此时,康多在摩加迪沙北部的身份也已败露,好在加里森信守承诺,在20分钟之内把
他们救了出来,只留下了两个侦察小组。这时,兰利总部的官员开始对琼斯表示不满。 


  到9月的第三周,第一侦察小组向康多汇报说,一名与艾迪德关系密切的武器交易商愿
意有偿提供艾迪德的得力助手奥斯曼·阿托的下落。为此,康多还向琼斯要来了那根专为
艾迪德准备的手杖。 

  联系人带着这根手杖,爬进巴卡拉市场旁边的一辆汽车里,原计划这辆车将把他送到
阿托那里。但当那辆车停下来加油时,该小组的一名成员发现阿托正好在车里。 

  “三角洲”开始发威了。几分钟后,一架直升机从远处飞来,一名狙击手探出身子,
冲着汽车的发动机部位连开3枪,车突然熄火,突击队员顺着绳索从直升机上下来包围了汽
车,阿托束手就擒,“一级名单”里的人终于有一位落网了。 


  越战后最惨的地面战 


  斯皮尼利受伤时,琼斯就觉得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摩加迪沙的局势更加恶
化,每天晚上炮弹都落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大院里。到10月,琼斯再也忍不住了,他向顶
头上司兰利总部非洲部主任写了一份报告,详细描述了美国人在索马里面临的危险处境,
认为用“三角洲”部队来捉拿艾迪德是错误的,这不能解决索马里的问题。第二天,他接
到回信,上司警告他不要批评目前的政策和高级官员。 

  但第二天发生的事证明了琼斯的预言是多么正确。一位线人报告说,艾迪德的两名高
级助手将在一个大院会晤,艾迪德也有可能前往那里。加里森和琼斯在指挥中心下令“三
角洲”立即行动。这次行动非常成功,突击队员捉住24名索马里人。琼斯立即把这一战果
向兰利总部作了汇报。但20分钟后,“三角洲”指挥中心传来消息:一架“黑鹰”被击落
。载着捕获的索马里人的车队被指令火速奔向直升机坠毁地点,参加救援行动。 

  几分钟后,琼斯接到康多的电话:“又一架直升机掉了下来!”琼斯双手抱头,一声
长叹:“又是一场灾难!”事实上,情况比琼斯预想的还要严重,在奔向第一架直升机坠
毁地点的途中,车队迷失在摩加迪沙迷宫一样的街道里,每到一个街口都会遭到一阵机枪
和手榴弹的袭击。在第一架“黑鹰”掉下后约90分钟,车队终于回到了机场--他们没能
赶到坠毁地点,车队载的50名美国士兵和那 24名索马里人已有近一半被击毙或击伤。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派出另一个车队前去救援在第二个坠毁地点周围的90名士兵,但
由于同样遭到猛烈的火力,只好返回。 

  晚上10点,琼斯向兰利总部发电,汇报当天发生的情况。第二天凌晨1时55分,第10山
地师的一支部队杀开一条血路,终于与被困部队取得联系。第10山地师的另一支部队也抵
达第二个坠毁地点,但他们只看到地上的血迹,人却不见了。琼斯紧急命令他的部下上床
休息一两个小时,天一亮就上街寻找失踪人员。 

  早上7点,救援车队杀到一个分发救援物资的地点,到这时,已有18名美国人死亡,8
4人受伤。这是自越战以来美国军队参加的最激烈的地面战斗。 

  一周之后,琼斯乘坐一架C·5A离开摩加迪沙,取道开罗,最后抵达美国特拉华州的多
福空军基地,和他同机到来的还有一个装有美国士兵骨灰的骨灰盒。 

  此后,琼斯的职位被别人所取代,美国停止了在索马里的一切进攻行动,开始寻找政
治解决的途径。 

--
http://lz.gs.edu.cn/~hnlz/backup/183.gif
http://nyxgb.hit.edu.cn/luntan/uploadface/v2.gif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20.174.6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