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nk (lonelyman), 信区: Green
标 题: 三角洲部队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16 15:50:39 2000), 转信
各国武器 更多 | 查找 |
三角洲部队
----------------------------------------------------------------------------
----
三角洲部队
发表时间 24-Mar-2000 10:28
美国陆军上校贝克卫斯(Charles Beckwith)曾在1962年至1963年于英国空降特勤队中
服役,当他回到美国陆军后一直企求成立一个单位,其组织、构想和功能要与空降特勤
队同样。在长达数年的无数次尝试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个新部队——名为第一特种部
队作战分遣队(缩写为Delta)——在1977年11月19日获正式认可。这个单位不可与三角
洲计划(Delta Project:B-52分遣队)相混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概念。
三角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影响到美国利益的恐怖活动,按照当时随处发生的这
些意外而言是非常适时的需求,诸如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人质事件(1972年8月);G
SG9所实施的摩加迪休救援行动(1977年1月)。
在其正式成立后,三角洲部队开始着手挑选与训练其人员,并顺利地完成数个其它
不同单位的任务。随后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学生”们闯入美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
,挟持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人质,从那时起三角洲部队逐渐地深入参与计划——人质救援
行动,最终以1980年4月24至25日的实际行动达到最高潮。
组织
按照空降特勤队的模式,三角洲部队又被划分为数个中队,依次再划分出小队(tr
oop)。每小队人数为16人,可以一队16人来行动,亦可分二组8人,或四组4人,或八组
2人。在其早期的阶段只有一个中队(A中队)但很快就一分为二,二1979年初成立了B中
队。
在伊朗的溃败导致美国特种部队内部相当深刻的反省。虽然这次失败的主因并非是
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的缘故。但在技术层面来说,决定使用美国海军的塞考斯基
RH-53直升机来取代惯用的HH-53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前苏联方面的威胁。RH-53的尾柱可
以折叠,使该直升机可收藏至甲板下;HH-53并无此种能力。前苏联正从空中及使用卫星
监视尼米兹(Nimitz)号——8架大型直升机位于飞机甲板上的图像已足够让机灵的前苏
联观察家猜出正在进行的事情——而且他们可能会警告伊朗人。这个长途行动的其它技
术困难,则因卡特政府从华盛顿断然决定取消整个任务,而变得更复杂。
三角洲部队在十年之后又返回沙漠,为美国特种部队突击伊拉克内部作先锋。萨达
姆·候塞因所拥有的SS-1“飞毛腿”导弹远较西方情报机构所了解的多,而且以色列境
内如下雨般的导弹也不空话再继续下去。以色列总理沙米尔(Shamir)威胁将以同样的
方式报复——以色列甚至秘密地发射一枚核子弹头(不反应的)洲际弹道导弹至地中海
以为最后警告。特种作战指挥部的总司令史汀纳将军(General Carl Stiner)和联合特
种作战指挥部的指挥官少将唐吟(Wayne A.Downing),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说,他们的
精锐小组能较卫星找到更多的“飞毛腿”导弹。
三角洲部队作为联合行动的一部分飞入伊拉克境内,其一同的伙伴还有英国的空降
特勤队。从第20特战中队的MH-53J“低铺三型”直升机上下机后,他们查出海珊之导弹
,并将之标示出来以待空袭。在1991年2月27日,地面战争的最后一天,三角洲部队发现
了一整排的26枚“飞毛腿”已准备好作为最后的弹幕射向以色列。它们立刻就被摧毁。
施瓦茨柯普夫将军寄了一封个人的恭贺函,感谢他们致力于维持以色列战局之外。
整个任务完成了,其代价是3名三角洲部队:贺雷(Patrick Hurley)、克拉克(O
tto Chark)和罗吉古斯(Eloy Rodriguez Jr.),他们是因塞考斯基的UH-60黑鹰式运
输直升机载着他们撞上一个沙丘而机毁人亡。
挑选与训练
三角洲部队仍将回归于反恐怖分子的本分,而非海湾战争的工作。位于北卡罗来那
州布拉格堡的广大训练地区中包括一架波音727飞机以供练习突击救援人质。这里也有著
名的内搏战斗之屋(Close Ouarter Battle House)——其另一称呼“鬼屋”(Haunte
d House)更为出名。三角洲部队仍维持两支100人的中队随时准备行动,但却有更多的
人员贡献于训练其它特种战斗单位,从事反恐怖分子或反暴动的任务。
武器与装备
三角洲部队有权利取得任何它所需的武器。主要是反恐怖分子武器,包括席格-索尔
9mm手枪(英国空降特勤队于1990年采用);汉克勒&寇奇MP5冲锋枪;和全范围的美国陆
军小口径武器,以及其它特殊枪炮,如巴瑞特(Barrett)和麦克米伦(McMillan)点5
0口径的狙击步枪,及折叠枪托式伞兵型的FN之M249班全自动武器。
鹰爪行动1980年于伊朗的人质救援企图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学生”蜂拥闯入美国德黑兰大使馆宅内,并挟持53名的
人质长达数月之久,此外再加上外交部的3名人员。从危机刚开始的最初几天,军事救援
的计划一直在检视和发展中,尽管最后要使用外交或军事手段,一直因伊朗内部的混乱
而举棋不定。在这期间,唯一不变的是德黑兰距任何现有的美军基地都非常遥远。这个
计划最后终于定案,以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为主,不过显然有更多的单位直接和
间接的参与。整个行动的代号是鹰爪行动,而其中的直升机单位则称为夜光行动(Oper
ation Evening Light)。
计划
计划本身相当简单,复杂的大抵上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包含初期部署和三阶段的
行动。
初期部署:在初期部署时,三角洲部队要飞过德国和埃及,到阿曼的马西拉(Masi
rah)机场。在那里他们改搭C-130,贴近水平面以避开雷达,越过阿曼湾和伊朗南部降
落至沙漠一号(Desert One),该处是位于戴斯特卡利尔盐漠(Dashte-Karir Salt De
sert)的遥远基地,在德黑兰东南方490km处。同时,早在大约数星期前经由迪戈加西亚
(Diego Garcia)部署至美国航母尼米兹号上的8架美国海军的RH-53D直升机,则从尼米
兹号上起飞,载着(也是飞得相当低)美国海军陆战成员,飞往沙漠一号与主力部队会
合。
第一阶段:突入。在沙漠一号时的计划是6架C-130(3架携带部队,3架替直升机加
油)着陆并等待直升机到来,预定大约会晚30分钟到达。因为沙漠一号位于路旁(经判
断很少使用),所以首先部署一组12人的道路监视小组,以截断与扣留任何经过的伊朗
人。当直升机加满油后,就开始装载攻击小姐飞往德黑兰,将人员投至降落区,然后着
手将直升机藏在北方大约24km处。攻击小组在降落区等待会见两名情报员,并由他们引
导至大约8km远一处遥远的河谷,直升机和人员接着就在各自的藏匿处休息到晚上。
第二A阶段:救援。在天黑之后一名情报员会带着12名驾驶员/翻译员去收集6辆奔驰
卡车,而另一名情报员则副食贝克卫斯上校去侦察路线。在20点30分,全部人员在藏匿
处登上卡车并开往德黑兰,实际的救援行动于23点至24点之间开始。在处置警卫和救出
人质之后,计划是呼叫直升机进来,如果降落区可能清理出来不在大使馆宅内降落(那
些学生竖起许多柱子以预防突然的降落),当其不可行时,则移至附近的足球场。一旦
所有人质都被救出后,攻击部队就由直升机载离,白色单位(White Element)(参阅附
表)是最后离开的。
第二B阶段:外交部之救援。在与第二A阶段的同时有13人的特种小组会攻击外交部
,救援那里的人员,并将他们带至邻近的公园,在那里他们所有人皆会被一架直升机接
走。
第三阶段:撤出。当行动在德黑兰展开时,一支游骑兵特遣队会袭击曼沙里耶机场
,该地大约在南方56km处,他们曾搭乘数架C-140涡轮喷射式运输机飞入。一旦所有人皆
从德黑兰撤退至曼沙里耶后,他们将搭C-141飞离,游骑兵最后离开。所有幸存的直升机
将被弃置于曼沙里耶。
应变计划:各种意外事件都被考虑过并适当地拟定计划,例如,如果没有足够的直
升机可在一次空运中将所有人载离。在整个计划过程中,有一个精密且重要的状况是大
家都同意的,即是要将所有人员载离沙漠,沙漠一号绝对至少要有6架直升机。
指挥与管制:地面部队的指挥官是贝克卫斯上校,须向渥特少将(M.G.James Vaug
ht)汇报,他是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COMFTF:Commander Joint Task Force),指挥
部设在埃及的渥迪肯那(Wadi Kena)机场;他们以携带式卫星通讯系统联系。渥特将军
也以类似的联系汇报华盛顿特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席琼斯将军(General David Jo
nes),他在整个行动的危险期间一上与卡特总统开会。在最后一刻变更计划后,空军上
校凯里(James Kyle)被任命为沙漠一号的指挥官。
执行
C-141根据计划将地面部队由美国空运至马西拉,接着再以C-130飞至沙漠一号。第
一架飞机上,载着贝克卫斯上校和凯里上校。安全着陆后,道路监视小组马上就栏下一
辆载有45人的巴士,并扣留且看守那些乘客。数分钟后又有两辆车由南方出现;第一辆
油缺罐车被反坦克火箭击中后爆出火光,但司机却逃至第二辆车,而且以最高速驶离。
第一架C-130随后起飞,留下他们独自待在地面上一段时间。第二架C-130随即飞入并放
下人质,在剩余的4架C-130都着陆后,再度飞往马西拉。然后4架C-130和地面部队就在
等直升机——等待之处还是等待。
直升机正是行动的关键。8架直升机于19点30分(当地)从尼米兹号(距伊朗海岸约
50英里)起飞,朝向北方之沙漠一号。在大约21点45分,6号直升机因螺旋桨发生故障而
差点发生意外的灾难,两上螺旋桨之一因为故障严重,只有请求放弃。机员下机后,证
实真有问题,于是他们取走机密文件,然后登上数分钟后起飞的8号直升机。
大约一个小时后,前面的几架RH-53D碰到非常强烈且完全无法预料的尘暴(dust s
torm);所有事故皆由此开始,再飞一小时又再遭遇到第二道尘暴,而且更为强烈。直
升机部队指挥官——薛佛特少将(Major Seiffert)——在稍早失去了他的惯性导航系
统,完全盲目地飞出第一次尘暴并着陆,2号直升机也随着降落。薛佛特少校以保安无线
电与COMJTF联络,获知沙漠一事情的气候良好;因此在大约待在地面20分钟后,两架直
升机再度起飞,并且跟在其它直升机后飞往沙漠一号。
同时,5号直升机遭到严重的电子故障,损失了大多数的机件。在没有水平仪和导引
,并且还有山脉在前方的情况下,使它不得不放弃转回尼米兹号,因此只留下6架直升机
继续执行任务。
第一架直升机(3号)在距沙漠一号大约56km处摆脱尘暴,利用已燃烧中的伊朗油罐
车为标志,较预定时间大约慢了50分钟着陆。剩余的飞机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陆陆续续
地到达,全部皆来自不同的方向(除了1号与2号外,他们是一起到达)。那些机员被他
们的经历所震惊,但直升机却迅速移至加油机C-130旁,再度加油,攻击部队开始登上他
们指定的飞机。
贝克卫斯上校在地面上焦躁不安,当他被通知2号直升机在飞行期间有部分的液压故
障时已较原定计划迟了90分钟;飞行员仍然飞至沙漠一号并期望能在此修复,但经证实
这是不可能的。在短暂的讨论后,凯里上校向远在埃及的渥特少将报告,他反对以5架直
升机继续执行任务的建议,而不顾原先计划所认可的绝对最低限度。
决定取消整件任务的决议很快地到达,然而究竟是由沙漠一号决定或是遥远的华盛
顿所决定的,却从来没有公开。但在此阶段放弃并无任何问题,唯一的小麻烦是4号直升
机,其待在地面最久,需要在飞往尼米兹号前再装满燃料。只有一架C-130留有足够燃
料,为了替4号直升机清理空域,3号直升机便起飞并向左飞去,但是因为其高度(1525
m)和重量(19050kg),致使其无法维持盘旋,所以直接滑撞至C-130,那时才2点40分
。
其结果是损失重大:两架直升机都爆炸,碎片四处飞散,弹药则开始走火。C-130内
的5名空军机员和RH-53D内的3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当场死亡,但是C-130机身内的64名三角
洲人员迅速由飞机上逃离,并且救了装运长。随后就决定抛弃剩下的直升机,所有人员
皆以3架C-130返回马西拉。
回应 编辑 删除 列表
当前线索
24-Mar-2000 10:28 三角洲部队 (好龙)
----------------------------------------------------------------------------
----
?1999,2000 Copyright 中华商业网络有限公司
--
═══牵挂你的人是我
MISS YOU FOREVER!!!!!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vilab.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