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nlz (如来), 信区: Green
标  题: 约翰牛之魂——记二战中的英军突击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2 16:56:10 2004), 站内信件

        约翰牛之魂——记二战中的英军突击队    

 
  溶于夜色,驾着小艇秘密横渡大海,突袭敌方的阵地。这支出生入死的特别行动队便
是有“约翰牛之魂”之称的英军突击队。 
  英军突击队于1940年6月创立,和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有很大关系。时值
二战初期,日军还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未参战。英法联军在德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处
处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最后被逼至法国的敦刻尔克海岸。联军无条件征用了所有可用来
渡人的载具,大到军舰,小到渔船、游艇、舢板,竭尽全力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到英国本
土。后来统计,共有33.8万人平安地到达英国。 

  联军的失败,使英伦三岛笼罩在一片悲观失望的氛围中。 

  “失败就让它到此为止吧。让我们克服失败的劣势,昂扬斗志,立刻投入到对德军的
反攻作战中!”在德军即将进攻英国本土的紧要关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其特有
的沉着、自信,并用极大的热情鼓励着他的国民恢复士气,重新投入战斗。然而,德军咄
咄逼人的气势,目的是想乘胜攻占英国本土,因此,对英国来说,尽快制订出详尽而又稳
妥的防卫对策成为当时决策层所关心的头等大事。至于大规模的反攻作战,无论从哪方面
讲,都只是一纸空谈。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在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大量的武器和军需物
资都被丢在了法国,英国国内积存的物资都将补充给在第一线上的防守部队。所以,进行
反攻作战,后勤供应根本无法保障。 
  但在英国军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死守挨打,以英国当时
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讲,都不允许,也不利于提高士气。而适时的小规模的出击既可以
减少防卫上的压力,又可以让士兵和国民得到鼓舞,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继续投入
战斗。 
  很快,英国陆军部提出一个方案:对德军从挪威到法国的漫长战线,不定期地进行突
然袭击,打击威慑德军。提出这个方案的是陆军参谋总长手下的一名军官、年轻气盛的达
多雷·克拉克中校。 
  丘吉尔很快同意了这个突袭攻击方案,但他不允许从第一线防卫部队中抽调人员,而
且还限制所使用的武器以小火器为主,数量也少得可怜。同时他还命令尽量寻找战机,早
日付诸实际行动。不久,统帅部批准了在陆军部内新设一个机构负责此项活动,克拉克中
校为负责人。很快,具体的突袭作战计划便被制定出来,队员的来源及选拔方法、使用的
武器种类也决定下来了。 
  队员从陆军、海军预备队从事勤务的老兵中募集,支援者要经过严格审查后才能成为
正式队员。配备的武器有手枪、林菲鲁特步枪、美制冲锋枪、手榴弹、匕首,还有一些军
用摩托、轻型装甲车。必要时,他们能得到海军的帮助,利用小艇渡水偷袭。 
  为了和其他部队相区别,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相称的名字:突击队。据说最初丘吉尔曾
提议叫“突袭部队”或“豹部队”,但未被采纳。“突击队”这个名字借用了1899年在美
国布尔战争时,曾扬名天下的布尔人突袭小组的名字。突袭小组常在占绝对优势的英军面
前出其不意、奇袭取胜,以微弱的兵力换来可观的战果,这正符合英国人建立突袭部队的
宗旨。 
  部队的组成是由3名校级军官,47名士官和士兵组成一个小队;2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
;共10个大队,这支部队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一名新兵。 
  突击队组建不久就开始了出击行动。陆军义勇兵军官罗尼——托德率领120名特别先遣
突击队员执行了这次行动。 
  突击部队的训练基地设在斯科特兰西部的高原及山岳地带的罗杰罗特、印贝拉雷和后
来的阿克纳卡利等古城堡。托德少校率部经过几天的休整后,很快就出发了,时间是1940
年6月23日深夜。 
  他们分别从英国的纽黑文、福克斯顿、多佛出发,乘6艘小型海难救援艇,直扑法国北
部布伦和勒图盖两个被德军占领的港口。在布伦,突击队的行动被德军的警备部队发现,
双方交火,部队有轻微的损伤,克拉克中校负了轻伤。在勒图盖,原计划是炸掉德军司令
部,但只干掉了3个步哨,行动便被迫中止了。 
  首战尽管未取得什么战果,但正如丘吉尔等统帅部的首脑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次冒险
行动,再次燃起了士兵和普通国民心中的斗志。敦刻尔克失败后不足一个月就重抖精神,
开始对德军的反攻作战,激励着大多数国民,让他们看到了赢得战争的希望。 
  7月14日,托德少校率部再度出击,袭击的目标是法国瑟堡以西的格恩西岛。据情报,
该岛只有几百人的德军守备队驻守。托德部队乘2艘驱逐舰出发前往格恩西岛,快接近目标
时,部队换乘5艘救援艇,于深夜秘密登岛,原以为会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可事实正相反
,突击队未流一滴血,便从睡梦中的德国人手里夺回了该岛。 
  第二次作战的成功,大胆、顽强、勇猛的托德少校成为斯科特兰训练基地突击队员心
目中的偶像,他们把托德少校和其他突击队军官称作“约翰牛之魂”,这通常是用来形容
鼻梁高耸、具有典型冒险家气质的纯正英国人的。 
  这些军官包括近卫军骑兵出生的鲍勃·雷伊科克,炮兵出身的倔强的琼·斯勒克中校
等。在这些优秀军官的带领下,突击队员进行着艰苦的训练。个人格斗术、匕首、刀、细
铁丝的使用方法、白刃战、炸药的装填、引爆方法、攀岩、被俘后脱险等训练科目,从早
到晚,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艰苦的训练造就了钢铁般的战士,随着出击次数的增加
,突击队的名字让德军闻之胆颤心寒。 
  战时,为了战术需要,部队编制有很大机动性。以各大队为主又陆续派生出来支队、
别动队。接受突击训练的队员超过了1万名。 
  第二次突袭后,主要的作战行动发生在挪威西北部的罗弗敦群岛、克里特岛、北非各
地及法国西海岸的圣纳泽尔、法国的第厄普。其中著名的战例有罗弗敦群岛攻击战—— 

  1941年3月4日,第3、第4突击大队和别动队约300人,乘2艘运输舰,在5艘驱逐舰的护
卫下,由潜水艇引导来到目标附近的海面。拂晓,突击队员换乘登陆艇上岸成功地占领了
该岛,德军根本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人会来袭击,更没想到会如此迅速,当他们惊
醒过来已经稀里糊涂当了俘虏。突击队员们炸毁了岛上的兵工厂和18个军需工厂,击沉了
停在港口内的10余艘舰艇,活捉了十几名纳粹党员和200多名空军士兵。英军中的唯一受伤
者是因一名军官的手枪不慎走火造成的。这次行动,是突击队组建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骄人
的战绩。 
  与此同时,雷伊科克中校率领的另一支部队纵横激战于北非战场。雷伊中校毕业于陆
军大学,曾任近卫军骑兵军官,指挥第7、8、11等3个突击大队,合称“雷伊部队”。后又
增加了在北非当地组成的第51、52突击大队。1941年4月,他们袭击了利比亚的巴迪亚港,
破坏了德军的通讯线和补给站,给“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德军非洲军团一沉重打击。 
  6月,他们又深入利比亚,突袭了在法国失陷后,由德国一手扶植起来的法国维希政权
的军队。 
  这一时期,进攻部队的损失很大,但也打出了“恐怖的突击队”的威名。同年11月,
在雷伊科克中校的指挥下,他们袭击了隆美尔设在利比亚贝达利托里的司令部,企图暗杀
这只狡猾的“沙漠之狐”,可惜那天晚上,隆美尔刚好去前线视察,暗杀行动以失败而告
终。 
  1942年3月,纽曼中校指挥第2突击队200多名队员,袭击了驻扎在法国西海岸的圣纳泽
尔军港的德军潜艇基地。在海军的帮助下,他们分乘驱逐舰、炮舰、鱼雷艇和十几艘摩托
艇,从法尔莫恩港出发进逼到目标附近,准备和英国皇家空军同时发起攻击。但部队快接
近卢瓦尔河口时被德军发现。在德军炮火的猛烈反击下,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冲上河岸,炸
毁了海湾指挥所,用驱逐舰舰身撞开了港口船坞的水门,随后,鱼雷艇发射的定时鱼雷炸
掉了整个船坞。由于德军反抗极其顽强,突击队许多战士死伤或被俘,海军除2艘驱逐舰和
一些摩托快艇外舰艇全部被击伤,大约有800人阵亡。 
  在后来的盟军欧洲反攻作战中,在萨雷鲁诺、西西里岛、诺曼底等一系列登陆作战中
,人们又看到了突击队员的身影。他们冲锋在前,骁勇善战,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
任务。很多突击队员一直战斗到二战胜利结束。 
  时至今日,英军突击队仍然是女皇陛下的一支精锐力量。 
--
http://lz.gs.edu.cn/~hnlz/backup/183.gif
http://nyxgb.hit.edu.cn/luntan/uploadface/v2.gif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20.174.6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