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资料:美军陆军第10山地师透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11 09:15:00 2003) , 转信

  近来美军第10山地师的影子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上,其实美军针对阿富汗的
军事行动刚一开始,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抽调美陆军第10山地师1000名官兵飞抵乌
兹别克斯坦。并从10月底开始与北方联盟协同对塔利班开战。美军将第10山地师作为出击
阿富汗的重拳,开始了它新世纪的第一次远征。
 
  美军惟一山地战部队

  美陆军第10山地师是美军惟一的遂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该师隶属于
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师所有建
制装备均可通过空运快速部署。在经过陆地、海上或空中的快速机动之后,可到达世界上
任何事发地区,参加低强度的独立的地面作战,或配合重型装甲部队执行策应任务。作为
一支轻型快速反应部队,美军将其投入阿富汗特定的战场,是期望它能充分发挥在崇山峻
岭间进退自如的战斗力。

  曾是欧洲战场一支劲旅

  美陆军第10山地师的前身是1941年12月8日在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组建的第一支山地部队
———第87山地步兵营(后来改为团)。1943年7月13日,美陆军以第8 7步兵营为核心,在
科罗拉多州黑马兵营正式组建第10轻型步兵师,在海拔2800米的黑尔兵营进行训练,磨练
部队在最艰苦的山地条件下作战和生存的技能。1944年11月,第10轻型步兵师被更名为“
第10山地师”,并被授权佩带蓝白相间的山地师臂章。

  1945年,第10山地师开赴欧洲战场,于1月28日,在意大利亚平宁山脉北段投入战斗。
在长达8公里的贝尔韦代雷山———托拉西亚山山脊上,德军防御阵地坚固,其他师3次攻
击都未能奏效,后改由第10山地师攻击。该师86团采取夜间沿1 500米陡峭悬崖实施攻击,
攻敌无备,一举成功,至此在欧洲战场上初战告捷。从此,第10山地师作战势头一发而不
可收,接着攻下德军的又一防御要地贝尔韦代雷山。并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最后决战阶段,
作为尖兵部队首先突破德军防线。在阿尔卑斯山脉下的加尔达湖畔攻坚战中,第10山地师
采取绕障迂回、断敌退路、包围分割的战法,114天的战斗中,歼灭5个精锐德军师。

  马里、海地“维和”是核心

  1992年12月3日,美军为了在索马里实施“恢复希望行动”,迅速组成“统一特遣部队
”。第10山地师司令部被指定为“统一特遣部队”中所有陆军部队的司令部。第10山地师
受领的任务是,夺占主要城市和道路,为向索马里输送救援物资提供安全通道。作战结果
表明,第10山地师完成任务出色。作战中架起的48米长的活动便桥显示了第10山地师具有
相当强的作战实力。在海地维和期间,在来自20个国家的2.1万人的维和部队中,有8600人
佩带第10山地师的臂章。并且这8600人是直接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担负空中突击任务,是
整个战场上的核心力量,在当时可算是二战以来最大的空中作战行动。

  山地情报侦察的行家

  目前,配合阿富汗北方联盟进攻塔利班,美军第10山地师主要发挥自己在情报侦察方
面的特长。第10山地师有成建制的军事情报营,下辖营部和营部连、收集连、情报与监视
连,其航空旅的空中骑兵中队也能从事情报战。主要的情报与电子战装备有71架OH-58D观
察直升机、3架UH-60专用电子战直升机、12辆侦察车、12部地面侦察雷达和20余部电子战
设备;各类夜视器材达1200余件。该师利用远距离技术侦察手段和投掷式遥感侦察系统可
直接侦察监视100公里范围内的敌情,师军事情报营的情报与监视连可向师提供4个反情报
小队和1个反情报排,并可向300-400公里纵深派出远程地面侦察。师属空中骑兵侦察中队
的电子设备主要以直升机为平台,侦收的频段宽、距离远、精度高。师航空旅全部战斗与
运输直升机都配备有夜视系统,能够在夜间起飞和机降并识别和攻击目标。阿帕奇攻击直
升机的夜视系统在夜间对运动目标的探测距离达12公里,识别和攻击距离为7公里。全师基
本作战单位和步兵班组均配备夜视仪和夜视眼镜900余件,可进行夜间观察。3个步兵旅的
98部“陶”式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用热成像瞄准仪可在夜间对2-6公里的工事、装
甲目标进行探测和瞄准射击。

  为了打击美国锁定的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早在5年前,第10山地师就奉命进行了秘密
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美军此次派第10山地师部分前往阿富汗,就是想凭借其丰富的山地
作战经验和近几年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彻底赢得新世纪的第一场战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