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国海军制式反水雷装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16 09:11:41 2006), 转信


来源:《兵器知识》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的“特里波利”号两栖攻击舰和“普林斯顿”号导弹巡洋舰误触水雷遭受重创,不得不黯然提前退出战场。虽然美军当时紧急向海湾调派了专业反水雷舰艇,但无奈路途遥遥,远水难解近渴。而且这些水雷还破坏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计划,阻碍了陆战队从海岸线登陆夹击伊军。惨痛的教训促使美国海军提出建立制式反水雷部队(也称为建制反水雷部队),即在主力舰队的水面舰艇、潜艇、直升机上配备制式反水雷装备,使舰队本身具备一定的反水雷能力,当遭遇到突然出现的水雷威胁,能及时开辟航道,不必等待专业反水雷部队的到来。目前,美国海军开发的制式反水雷装备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计划在2010年前装备舰队,形成战斗力。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美国海军制式1.jpg

水面舰艇用:一支独秀 

  美国海军从1994年开始着手开发可用于水面舰艇的制式反水雷装备,即AN/WLD-1“遥控猎雷系统”(RMS),并已决定从“伯克”级DDG91“平克尼”号导弹驱逐舰开始装备,2005年6月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 

  AN/WLD-1由水面舰的舷侧投放,是一种由柴油机驱动的半潜式遥控猎雷系统。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半潜式遥控猎雷航行体(RMV)、投放与回收系统、指挥/控制/显示系统。 

  RMV主体长7米,直径1.2米,质量7260千克,由1台370马力的柴油机驱动高效推进器前进,可以潜到7米深处,巡航速度12节,最高航速16节,续航时间24小时。头部装一部前视声呐,以搜索水中目标和避免碰撞到其它水中物体。RMV航行时唯一露出水面的是通气管,用于为柴油机供气,另外通气管上还装有无线电天线和1个避碰视频摄像头。RMV主体中部下方携带可收放的AN/AQS-20A猎雷声呐。RMV上装有实时通信装置,包括一条高速数据链(传送视距范围内进行猎雷作业的连续声呐数据)和一条低速数据链(传送超视距范围内进行猎雷作业的声呐数据)。指挥/控制/显示系统与母舰上的AN/SQQ-89 水下战系统集成在一起。 

  AN/AQS-20A猎雷声呐由雷锡恩公司制造,可通过拖缆拖曳在主体后下方,长3.2米,直径约0.4米,质量425千克。上面有1部前视声呐、2部侧扫声呐、l部下视声呐和1部立体搜索声呐(VSS),可从五个不同角度探测水雷,作业时可以改变深度,不管是沉底雷、锚雷还是漂浮的水雷都逃不过它的“慧眼”,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猎雷声呐之一。该声呐还可供MH-605直升机使用。该系统的信号处理计算程序能够探测和分析从海床到海面的各种障碍物,为那些可能是水雷的物体给出精确的位置坐标,舰上或直升机上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视器看到高清晰度的水下图像并加以辨认。最新型的AN/AQS-20A声呐在拖体上还装有高分辨率的激光成像装置,以便对沉底雷进行识别。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美国海军制式2.jpg

    母舰可手动遥控AN/WLD-1在母舰前方探雷。AN/WLD-1 也可靠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信息到达指定地点,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进行搜索。在三级海况下可高效运转,四级海况下效率有所下降,五级海况下仍有生存能力。能快速搜索水深3~70米的海域,探测和识别沉底雷、短索锚雷和靠近水面的水雷进行。该系统在执行任务时可由驱逐舰部署到50海里(93千米)以外作业24小时。 

潜艇用:花开并蒂 

  美国海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洛杉矶”级核潜艇上装备“近期水雷侦察系统”(NMRS)。它呈鱼雷状,从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全长5.23米,直径533毫米。它可由母艇通过最长可达50海里的光缆进行操纵,以4~7节的速度航行5小时。 

  由于NMRS航行精度不够,以及光缆性能等问题,所以美国又开始开发新一代AN/BLQ-11“远期水雷侦察系统”(LMRS)。1999年,经过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竞争,波音公司获胜,并于2002年11月向美国海军交付了第一套LMRS用于试验。 

  LMRS包括两个自主式无人水下航行器(AUV),一个长18米的机械回收臂,一套处理设备和一台任务规划/分析计算机。AUV长6.1米,直径533毫米,重454千克,可以从“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发射,在完成了监视与侦察任务后再回收到鱼雷发射管内。 AUV以锂电池作为动力源,装有前视搜索声呐和双侧搜索/目标识别声呐,用于探测水雷和监视可疑雷场,使用水深从浅海海域到水下最大460米。由于AUV不是系留式而是自主式的,并且其上装有与母艇之间的水声通信链路,所以它可以离开母艇单独执行任务。从母艇发射出去后,可以以电池为动力独立工作40~48小时,日常搜索范围为35平方海里。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美国海军制式3.jpg

    AUV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出去后,将按预定程序搜索目标区,每隔9~12小时浮到海面,根据GPS卫星定位,并将它探测到的所有与水雷相似的物体图像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发送回母艇。如果要搜索的水域有变化,则AUV会接收到母艇向它发出的指令。每9~12小时就重复一次上述过程。当它完成预定的40~48小时潜航搜索任务后,就与母艇会合,这时机械臂就从水下将它回收到鱼雷发射管内。回收过程中,母艇和AUV都以0.5~3节的速度航行,如果不能收回,则以7节的航速拖曳航行。 

  AUV上装备的前视声呐用于规避障碍和搜索锚雷,侧视声呐用于搜索沉底雷,两者可将类似水雷的物体形成数字图像。图像发回潜艇后与图库中储存的各型水雷图像进行比较,图像的评估工作在潜艇上进行。每套LMRS都配备1名军官,由他处理和维护AUV、制定任务规划和分析所有数据。他负责下载数据、看图像和评估所接触到的物体是否是水雷或其它什么物体。 

  AUV的回收过程可谓别具一格。潜艇装有上部和下部鱼雷发射管,机械臂安装在上部鱼雷发射管内,可向外伸展并有俘获装置。AUV游入音响通信锥罩内后,机械回收臂就与AUV进行对话并控制其速度和姿态,使AUV的速度在0.5节左右。AUV前端的回收销锁在俘获锥罩内后,有一个环沿着AUV下滑,此时可以实现两点控制,同时一个星形轮一绞盘装置卡紧在AUV后端的凸钮上,并将它推入下部鱼雷发射管,然后机械臂向上拉,缩回到上部鱼雷发射管内,30分钟内即可做好发射鱼雷的准备。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美国海军制式4.jpg

    LMRS 除了将应用于正在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外,还将应用于改进型“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计划购买12套LMRS。 

直升机用:系列产品 

  美国海军正在为其舰载直升机开发一系列制式反水雷装备,除了上面已经介绍过的AN/AQS-20A猎雷声呐外,还包括机载激光探雷系统(ALMDS)、快速机载水雷清除系统(RAMICS)、机载灭雷系统(AMNS)和制式机载水面感应扫雷系统(OASIS),并且计划在MH-60S“骑士鹰”直升机上安装通用控制台,通用控制台上有接口,能够使用这全部5种系统,使MH-60S直升机获得完整的探雷和灭雷能力。 


  AN/AES-1机载激光探雷系统(ALMDS) 这是一种大覆盖面的制式舷外机载反水雷激光探测系统,可探测、识别、定位漂雷和接近海面的锚雷。它是在“魔灯”机载激光探雷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可由MH-60S直升机用吊舱携载。采用大功率固体蓝绿激光器,应用了一套激光扫描探测和搜索系统,能够发现3~60 米深的水雷,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扫描宽阔的海域并用计算机快速获得水雷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图像;能对付浅水区、狭窄海区、要塞和两栖作战目标地区的水雷,以满足海军的需要。机载激光探雷系统将提供一种比其它机载探雷系统更快的区域搜索速度。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于2000年4月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合同,2004年底前定型,用以替代卡曼公司的“魔灯”机载激光探雷系统。按计划该系统到2005年将具有初始作战能力。 

  AN/ALQ-220制式机载水面感应扫雷系统(OASIS) 它是一种系有240多米长电缆的轻型浅水高速磁、声联合扫雷具,原名“浅水感应多功能扫雷系统”(SWIMS),由埃多公司(EDO)在浅水磁性多功能扫雷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在结构上是磁、声一体化,将扫雷具的扫雷发声器和磁场发生器组装在一个拖体内,模拟舰船的声场和磁场,一改过去磁、声两种扫雷具分别收放、同时拖曳的传统样式,将电子控制的偶极子螺线管磁发生器(或超导磁体)分系统装在拖体内,而将火花间隙放电发声组件布置在首部或中部带翼板的凹槽内。拖体长3.2米,直径510毫米,质量544千克,输入功率7.5千瓦,最高拖速可达40节。该型扫雷具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声场和磁场发生机理及新的一体化结构,适合MH-60S直升机在浅水中拖曳进行快速扫雷,可以引爆25米浅水中的水雷。 

  美国海军建议OASIS系统可在1998年完成的“先进轻型感应扫雷具”(ALISS)概念演示器技术的基础上建造,ALISS扫雷具利用超导磁体脉冲能量等离子体放电作为发声部件产生高强度低频声波,引爆声音感应水雷。ALISS扫雷具可模拟登陆艇的声信号和磁信号,清除海滩突击区域的水雷。ALISS扫雷具还利用超导偶极子磁铁产生类似舰艇的磁场,火花间隙发声器传输低频声信号,这些技术都可以融入 OASIS 系统中去。 

  OASIS的初次海上试验在2005年8月进行。2006年,该系统将在MH-53E直升机上进行拖曳试验。系统被设计成能集成到MH-60S直升机上,计划于2008财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已经计划在2007财年采购3套,2008财年采购16套,2009财年采购29套。 

  机载快速水雷清除系统(RAMICS) 它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由经过改进的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与一套蓝绿激光探雷系统组成,可摧毁漂雷和接近海面的锚雷。其核心是专门设计的“超空泡射弹”。 

  当激光探雷系统发现目标时,就控制“加特林”炮瞄准目标,发射出一串特殊设计的尾翼稳定穿甲弹消灭水雷。这种特殊的射弹在空中绕弹轴旋转,确保以一斜角入水。飞镖状的射弹在入水时形成一层空泡层,大大减小了阻力,因此被称为“超空泡射弹”,其飞行弹道比普通炮弹的弹道要直得多。 

  通常命中一枚水雷需要发射10~15枚射弹,但“超空泡射弹”穿透雷壳进入雷体后,会释放出一种反应强烈的高氯酸盐氧化剂,使水雷炸药迅速爆燃,只要有一枚射弹命中水雷就能使其爆炸。它可摧毁海面下12米深处的水雷。 

  RAMICS在2002年7月获得了一份工程、制造和开发合同,并在海军2004财年预算中获得了全力支持。系统采购将从2006财年开始,2007 财年开始安装第一套系统,2008年前完成评估试验后开始生产。 

  机载灭雷系统(AMNS) 机载灭雷系统目前有2种不同的型号,一种是由AN/AQS-20A猎雷声呐和“长尾鳖”一次性灭雷具组成的AN/AQS-232机载灭雷系统,另一种是由AN/AQS-20A猎雷声呐和“射水鱼”一次性灭雷具组成的AN/AQS-235机载灭雷系统。前者重量较大,装备在载重能力较强的MH-53E直升机上,后者重量较轻,装备在相对较小的MH-60S直升机上。美国海军的驱、护舰主要搭载MH-60S直升机。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美国海军制式5.jpg

    AN/AQS-232灭雷系统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德国STN阿特拉斯电子公司提供“长尾鳖”一次性灭雷具。该灭雷装置装备能识别和消灭AN/AQS-20A猎雷声呐发现的锚雷和沉底雷。灭雷作业时,MH-53E直升机携带AN/AQS-232灭雷系统飞临有水雷的海域上方,先用猎雷声呐探测水雷,确定水雷位置后立即投放“长尾鳖”。直升机显控台的操作人员操纵由光纤制导、电池供电的“长尾鳖”到达水雷所在位置。“长尾鳖”利用自身的声呐靠近目标,并用前部的聚光灯照射目标,通过视频摄像头加以辨别。当确认是水雷后,操作人员发出命令引爆“长尾鳖”上的战斗部,消灭水雷。2001年和2002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分别完成了系统集成和测试工作,2003年,美国海军研制成功AN/AQS-232灭雷系统,现已装备7套。 

  美国海军原计划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唯一的承包商负责AN/AQS-232灭雷系统与MH-60S直升机的集成,但遭到了雷锡恩公司和L-3通信公司的抗议,只好决定在2002年重新招标确定系统集成商。很快,美国海军收到了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锡恩公司、EDO公司(与康斯堡防务和航空航天公司合作)和L-3通信公司的投标。经过比较,美国海军于2003年1月宣布雷锡恩公司的方案获胜,授予该公司1800万美元的初始“系统开发和演示”(SDD)阶段合同,延续至2006年9月。 

  雷锡恩公司的方案就是采用英国BAE系统公司开发的“射水鱼”一次性灭雷具,与AN/AQS-20A猎雷声呐组成机载灭雷系统,系统代号AN/AQS-235。灭雷过程与AN/AQS-232系统相似。“射水鱼”从MH- 60S直升机上的“海上携带拖曳与回收系统”(CSTARS)布放,通过自身后部的一条遥测和通信光纤接受指令,并利用自带的近距声呐和视频摄像机接近目标。其战斗部为聚能装药战斗部(由法国SNPE公司开发),ATK战术系统公司负责生产战斗部和引信,并将它们与“射水鱼”集成在一起。美国海军有可能在2006年底获得生产型AN/AQS-235机载灭雷系统。 

  MH-60S直升机的机载制式反水雷系统的集成工作现已进入第二阶段,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通用控制台,用于连接五个子系统并为系统操作人员提供控制界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2001年开始开发通用控制台,并负责集成AN/AQS-20A猎雷声呐和机载激光探雷系统。2003年8月,完成了通用控制台的系统级测试,第二阶段是集成其余三个子系统。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