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nderer (海王星的小鱼),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国空军正在向航空/ 航天军发展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Feb 14 10:16:47 2000), 转信
★美国空军正在向航空/ 航天军发展
根据最新的资料表明,美国空军正在从物力、财力和人力上积极地把空军的作战任务从
航空外推向航天,从而发展成一支能综合航空/航天作战任务的航空/航天军。
在美国空军的一份《空军2025》研究计划中,以相当的篇幅强调了控制空间对美国安全
的重要性,报告说:“抵御未来的空间威胁和把美国在空间脆弱性降低至最低程度,必
将会导致空间保卫战和发展航天作战武器”,报告中还把“空间优势”列为空军21世纪
6大核心能力的第一项。在该报告的序言中美国空军参谋长明确指出,“在21世纪,美国
的战略手段将是发展航空/航天综合力量,美国空军将从以航空力量为主,演变到以航天
力量为主。”
美国空军认为,今后几十年内,美国空军应承担“空间优势”任务, 包括“实施空间指
挥、空间侦察、空间信息控制”等,目前由飞机执行的早期预警和指挥任务也将转移到
空间去执行。
美国空军现已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加强了美国空军航天作战中心的活动,在空军一些作
战部门的关键岗位上配备了一些航天专家,这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对航天作战任务的指挥
和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航天作战活动与空军的空中活动更好地综合和协调。
美国空军与航天作战官员们还在制订航天战武器的发展计划,例如:发展在空间担任“
警卫”任务的轨道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可通过释放金属件或其他干扰物,保护军用卫星
免受外来攻击;从空间发射“重力体”(又称“空间棍”),利用重力和惯性击穿地球表
面上的掩体或设施;能改变作战地区气象状况的空间系统等。
美国空军还在积极支持国防部的一系列航天军用计划,例如基于空间的红外系统和全球
定位系统。美空军认为该系统的“低”端可以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导弹防卫网络。
美国其他军种也对美国空军的做法表示支持。美国海军认为,如果能把目前舰队上传感
器所作的大量工作交由空间传感器来完成,那么舰队的行动将不再受到地平线的限制,
从而使美国海军目前的以“平台为中心”的作战原则,更新为以“网络为中心”。
美国对于航天作战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里根当政期间就十分热衷于建立一个被称为“
星球大战”的航天军用系统,主要目的是用来反击外来核导弹的攻击,后来由于前苏联
的解体、军费削减而被取消。
海湾战争使美国重新认识到空间对于战场的重要性。在这场冲突中,美国首次利用各种
卫星对侦察、图象处理、目标测定、通信及气象信息进行了综合和处理,得到了许多意
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对战场态势发展的控制能力。美国国防部负责航天事务的代
理副部长称:通过海湾战争突出表明,航天的许多战术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力,所以对于
航天战来说,海湾战争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自海湾战争以来,美国国防部大大加强了对“信息战”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美国
军事力量对空间系统的依赖性,因而近年来关于航天军用开支的预算不断增加。据现有
资料透露,美国国防部的航天军用经费已占到国防总支出的10%,近年来美国基于空间的
军用技术不断有突破性的进展。
例如,美国国防部正在部署发展一个称之为“军用星”的卫星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为
1000个用户提供信息通信服务,美国国防部还在发展各种特种卫星,包括可以探测水下
潜艇的卫星。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对空间系统投入的不断增强,美国反而越是感到其航天军用系统变
得越来越脆弱。美国专家认为,随着卫星和反卫星技术的扩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
可能具备开发价格便宜的卫星和反卫星武器,或干扰美国军用卫星和情报卫星的系统,
因为有关美国卫星位置的信息可以在Internet网上获得。卫星是美国在战场上确立“空
间优势”的关键,一旦受到干扰,将大大削弱美国的军用力量,因此,美国国防部认为
要能取得“空间优势”的最可靠手段就是干扰或摧毁敌对的卫星系统。
克林顿政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批准美国国防部用激光向美国卫星进行攻击试验,并且已
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靶场使用100万兆瓦的“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对一颗美国空军卫星
进行了两次发射试验。虽然试验的结果并未公布,但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军事装备控
制专家贝尔说,“这次试验使我们得知,如果敌方使用激光器,将会使我们变成瞎子。
即使使用小功率激光器发射几秒钟,也可以对空间传感器产生干扰,甚至毁坏。”贝尔
还说,“目前已有20~30个国家已经拥有能定向发射到空间的地面激光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对美国和美国空军开发航天军用系统和航天对抗武器加以重视,
并应当根据美国通信和间谍卫星的弱点着手建立我们自己的反击手段。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5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