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印度洋灾难警示我们什么?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Dec 31 22:13:44 2004)
2004年12月30日 21: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印度洋灾难警示我们什么
12月26日,印度洋地区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地震与海啸灾难。截至目前,地震和海啸导
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万人。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印证了巨大灾难的无情和凶残。
这场世纪大劫难震惊了整个世界,也应该给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带来深刻
的警示。
警示之一,必须高度重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财产安全是
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一个国家的防灾减灾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工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自然灾害的发生频
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潜在威胁。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许多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快,但防灾减灾体系很不健全,
面对各种各样的灾害侵袭,往往不堪一击。两场不太大的雨雪,就曾使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两度瘫痪。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增强灾害抵御能力,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
的重大课题。各级政府应该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健全机
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尽快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体系。
警示之二,必须尽快完善灾害预警应急机制。这次印度洋海啸的最大教训,是预警机
制的缺乏。如果早有预警机制,这次灾难肯定不会死这么多人。在我国,自非典发生以来
,突发事件预警预案开始被重视,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
首先,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极其突然,事先难以预料,而且,越是小概率的事
件,往往更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所以,要加强灾害基础研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都
应有一套预警和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已建立的预警应急系统,必须做到科学可靠、高效运转。我国幅员辽阔、地形
气候复杂,许多群众居住在偏远的农村,交通通讯极其不便。一旦发生重大灾害预警,如
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将预警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并组织成千上万的
群众迅速撤离,对他们妥善安置,如何防止灾后疫病蔓延,这都是十分艰巨繁杂的工作,
需要各级政府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把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警示之三,必须加强全民防灾教育。这次海啸之所以伤亡惨重,与许多居民缺乏对海
啸的了解和防灾避险知识有关。目前,在我国,群众大都缺乏灾害避险知识,一旦出现重
大意外灾害,往往死伤惨重。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高度重视全民防灾减灾指导
,在各级学校、村镇、社区,将防灾减灾知识列入教育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在发生灾害时
的自救和施救能力。
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居安思危,建立健全灾害防御体系,就一定能从总体上增强
防灾减灾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