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e (lingxue), 信区: Green
标  题: 经典战例:奥斯特里茨会战Z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1 23:03:32 2004), 站内信件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
国。拿破仑登位后,积极加强登陆英国本土的战备活动。惊慌失措的英国联络奥地利、俄
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俄在东线向法国发起强大的攻势。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放
弃了登陆英伦的计划,立即挥师东进,在乌尔姆要塞围歼了奥军主力。1805年11月13日,
拿破仑进占维也纳,奥皇弗兰茨及朝臣逃往摩拉维亚首都布尔诺。拿破仑在维也纳并没有
停留,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追歼逃敌。他命令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军一鼓作气乘胜
追击。11月20日,拿破仑击败联军司令库图佐夫所率的俄军,进入布尔诺。俄军随奥皇撤
至奥尔莫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那里。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叫奥斯特里茨
的小村,约4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法军前哨部队的去路。

    联军方面,俄军得到刚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加上库图佐夫带到奥尔莫茨的
军队,共有7.5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1.8万人了。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9.3万人。他们停
止了撤退,在奥尔莫茨附近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

    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使法军背后威胁陡增。
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所以此时能投入战斗的军队只有7.3万人。

    拿破仑这时非常担心俄军撤走和拖延战争,很担心普鲁士军队会加入战争。他迫切希
望赶快进行决战,他相信他能取得胜利。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开始
撤退,又谴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
,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方向退却
,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
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进入利塔瓦河谷,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
纳的通路。联军司令库图佐夫强列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进行决战,但
二皇不予理睬。

    拿破伦将全军沿一条叫作戈尔德巴赫河的沼泽小河的右岸向东展开,其左翼是拉纳的
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后面是缪拉的骑兵军作预备队;右翼是苏尔特的第4军,后面
是达武的第3军作预备队。12月1日,俄奥联军到达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
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就在大战即将开始的前一天,拿破仑向军队发表
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军人们,面对着你们的俄军是你们曾经击败过的军队。
我们所占的阵地极为坚强。当敌军想迂回我们的右翼时,他们自己的侧面也就会暴露在我
们的面前。……这次胜利将结束我们的战役,于是我们可以安心过冬并接受从本国送来的
增援。此后即可以获得有利于我们人民,包括你们和我在内的和平。”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
 
    晚上9点钟,拿破仑骑着马沿着全线视察野营中的部队。他遥望着敌方的营盘,发现敌
军全部集中在普拉岑高地和利塔瓦河谷地中,这更加坚定了他认为敌人将尝试迂回其右翼
的预测。当他经过自己部队的行列时,周围的人马上聚拢来,将他团团围住。士兵们把地
上的草捆成把子,点起火来,在空中摇晃。他们围着这个身穿灰大衣的矮个子统帅欢呼着
,跳跃着,"拿破仑万岁!大军万岁!帝国万岁!"的呼喊声响彻夜空。这时,老兵们一个
个地走出来,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保证,请求他不要站在火线上,不必亲临前线战斗,而以
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战斗。拿破仑明知故问这是为何,一个老兵脱口答道:我们要夺取敌人
的军旗和火炮来庆祝陛下加冕纪念日。拿破仑没有掩饰内心的喜悦,他激动地说这是他有
生以来最荣耀、最有意义的一夜。士兵们因为拿破仑与这位老兵的一问一答,都知道了明
天是拿破仑的加冕一周年的纪念日。

    无数火把的亮光把夜空照耀得如同白昼,俄奥联军在远处发现了这一景象,他们认为
这是法军掩护撤退的一种伪装。拿破仑将计就计,他率领军队沿着摩拉维亚被雨水冲刷的
泥泞道路,毫不停顿地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故意放弃普拉岑高地,将自己左翼暴露在敌
人面前,向山谷退却,诱使敌人实行迂回,以便在运动中攻击其侧背。拿破仑以少数兵力
利用河川进行防御,主力迂回并集结在般托维茨至波省立兹之间的地区。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战争史上一次最著名的、最辉煌的战役打响了,这一天,在奥
斯特里茨村以西的普拉岑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上,三国皇帝展开了一场血腥大会战。这日
拂晓前,俄奥联军分成6路纵队开始进攻。联军北面两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和利赫特尔斯登
指挥,他们横越布尔诺——奥斯特里茨大道攻击由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所防
守的北段,君士坦丁堡大公指挥的俄国近卫军则作为预备队跟在两支俄军后面。中央方面
,科洛华特指挥的奥军25000人攻击在柯贝尼茨的苏尔特的第4军。联军攻击的主力则在普
拉岑高地以南,共有3个纵队,33000人,由俄将布克斯盖弗登指挥,指向在戈尔德巴赫河
畔的苏尔特军的南段。

    战斗一开始,联军由于在数量上占优势,作战取得一定进展。法军右翼阵地的索科尔
尼兹和狄尔尼兹村相继被俄军攻取。拿破伦立即把作右翼预备队的达武的第3军调了上来,
向俄军左翼进行反冲击。经过一番激战,俄军伤亡惨重,并被逐往戈尔德巴赫河。

    上午7点30分,掩盖着谷地的浓雾刚刚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
到普拉岑高地几乎已无俄军防守,他立刻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他命
令苏尔特率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这两个师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从而将敌人切成
两段。科洛华特纵队在行军中受到侧面攻击,秩序大乱,四下溃逃。俄国皇帝、总司令库
图佐夫以及司令部正是跟在这支纵队之后,因而失去了对联军的控制。

    在北段,拉纳成功地击退了巴格拉吉昂的攻击。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
令其左翼向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俄军作战十分英勇,对法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
还是败下阵来。

    在南段,布克斯盖弗登受到苏尔特和达武两支兵力的夹击。面对法军大炮的猛烈轰击
,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狄尔尼兹和察特卡尼之间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
击碎,敌军整团整团地掉在湖里淹死了,有的则被法军的霰弹击毙,其余的则当了俘虏。


    奥皇和俄皇眼见全军覆没,慌忙逃窜。他们的侍从人员只顾自己逃命,把两位皇帝丢
在路上。两位皇帝只好骑着马各奔一方了。

    短暂的冬日已近黄昏,明亮的太阳已经下山,亚历山大和弗兰茨在昏暗中逃脱了法军
的追捕。亚历山大像得了疟疾一样全身发抖,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哭了起来。库图佐夫
在激战中负了伤,差点成了法军的俘虏。

    战斗结束了。拿破仑在一大群元帅、近卫军将军和副官的伴随下,在士兵们的欢呼声
中,不断地踩着难以数计的人和马的尸体,穿过广阔的平原,视察着血腥的战场。这一仗
,俄奥联军死伤1.5万人,损失火炮186门,炮兵几乎全被消灭,余众四散逃命,俄奥联军
事实上已不存在。法军仅伤亡6800人(死800,伤6000)

    第二天,法军所有部队都受到了拿破仑的赞扬,他说:“士兵们,我对你们表示满意
:在奥斯特里茨一天中,你们完成了我要求你们以果敢精神去完成的一切。不朽的光荣归
于你们,我的雄鹰们。在俄奥皇帝指挥下的十万军队,不到4个小时,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没有死在你们剑下的那些人,也在湖里淹死了。……士兵们!当保证我国的繁荣昌盛所需
的一切都已完成时,我将带领你们回到法国,在那里我将尽我所能保护你们的利益。我的
人民一定会兴高采烈地再和你们相见。你们只要说‘我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他们就会
回答说‘好一个勇士啊!'”

    不久,奥皇提出休战,拿破仑当即同意,条件是要求所有的俄军撤出奥地利,退回波
兰。12月5日,俄军开始撤退。12月6日,法奥签订停战协定,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
属地,付出大宗赔款。会战后,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
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其用兵,无论在战略方面还是在战术方面,都
是无懈可击的,而其反击的时机也选择得恰到好处。在全欧,这次会战被称为“三皇会战
”。但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这位法国皇帝显然都凌驾于奥俄二皇之上。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奥斯
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
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
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
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
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它就不会被忘记。”

(代康编著,观沧海军事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
<src img="c:\windows\Desktop\36.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44.2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