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jack (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海湾战争重大间谍案(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2 22:03:42 2002) , 转信
“参加”海湾战争
“那完全是一个偶然”,面对《明镜》记者,吉特勒如此讲述他的间谍生涯。
1990年2月的一天,在波恩的一家小饭馆里,吉特勒邂逅了伊拉克驻德国武官穆罕默
德。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话题从德国近况谈到了中东局势。起初,吉特
勒没有向穆罕默德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谎称自己只是个公司职员。最后,吉特勒
对穆罕默德耳语:“我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德国政府任职,如果需要的话,我可
以通过他为你们提供所需要的材料。”
就这样,吉特勒开始了向伊拉克输送情报的“地下工作”。他提供的第一份情
报是关于伊拉克和伊朗的边界纷争的,虽然当时两伊战争已经停火,但是这份情报
所涉及的问题仍然相当敏感,萨达姆极感兴趣。穆罕默德知道同吉特勒合作将会给
伊拉克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于是对他提出了更多具体的要求。他告诉吉特勒,
伊拉克还非常“关心”其他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以色列的情况。
吉特勒当时所在的部门是专管西非和中非事务的。同他的“地下工作”息息相
关的中东事务部门与其办公室仅一墙之隔,自然成了他特别“关心”的地方。吉特
勒经常以工作为名,若无其事地出入于各个办公室,猎取对他“有用”的文件。特
别是外交部一些高级官员的办公桌,绝对逃不过他的“关照”。
外交部收发室是邮件出入的地方,包括许多的机密邮件。吉特勒常常去那儿
“帮助”工作人员处理邮件,一旦瞅准空子,就将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文件飞速地
揣进怀里。
吉特勒将他所搜寻到的文件暂时放在自己办公桌里,趁晚上没人的时候再将它
们偷偷带回梅伦街的住宅。在这里,他借助水蒸气把这些文件袋的封口小心地打开,
然后又轻轻地取出其中每一份“有用”的文件进行复印或是摘抄。然后将它们小心
翼翼地装回到文件袋,将封口粘牢。第二天,这些文件都会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
地方,不露任何痕迹。
有段时间,吉特勒被暂时安排在中东事务部门管理档案,并保管档案柜的钥匙,
大量关于伊拉克的文件唾手可得,可谓天赐良机。吉特勒心中禁不住砰砰直跳。他
明白这把钥匙意味着什么,于是毫不犹豫地复制了一把。尽管后来回到原部门,仍
然能神鬼不知地打开中东事务部门的档案柜。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逐渐对伊拉
克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也正在集结之中。这期间也是吉特勒
向伊拉克出卖情报最为频繁的时期,对于伊拉克领导人来说,吉特勒可谓雪中送炭。
秘密情报通过吉特勒源源不断地送到萨达姆的办公桌上,大部分都是有关海湾
局势的,包括德国联邦情报局对伊拉克导弹分布情况的观察报告、美国军事机构对
海湾地形和局势的分析,甚至还有西方针对伊拉克计划袭击以色列的对策。这一切
成为萨达姆总统用以制定对付多国部队策略的重要依据。
美国国防部曾经出台了一项对伊派遣“幻影”战斗机的计划,伊拉克的雷达装
置根本无法侦察到它们的行踪。德国外交部被告知了这一计划的内幕,其中包括这
批战斗机的数量和飞行路线等。因为按照计划,这批战斗机将通过德国领空到达海
湾。当吉特勒同往常一样在秘密据点打开文件袋时,惊诧得张大了嘴巴,手也禁不
住颤抖起来。他事后说:“这个文件的重要性简直是无以复加。”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