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伊决战中东(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31日01:31:5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美国及反伊联盟各国领导人不希望以色列还击伊拉克是有道理的。因为以色列介
入将会改变这场战争的面貌,使伊拉克与多国部队的冲突演变成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
突,这样便可以阻挠和美国并肩作战的阿拉伯国家的部队,这正是萨达姆的愿望。从
军事上考虑,以色列反击伊拉克也有麻烦。如果以色列空军向伊拉克的目标发动空袭,
而不与多国部队取得默契的话,在空中相撞和引起混乱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另外,
以色列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要侵犯约旦的领空,如果约旦以其“霍克”地对空导弹射击
以色列的飞机,或是以色列为防范而摧毁约旦的导弹阵地,则约旦亦会卷入战争。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为了稳住以色列,美国一面从欧洲向以色列紧急空运“爱国
者”导弹及其技术操作人员,一面派高级官员坐镇以色列,随时同以色列高级官员互
通信息,控制以色列军队的行动。美国这套双管齐下的方针还算奏效,以色列虽不断
遭“飞毛腿”袭击,但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表现了极大的克制力,忍耐、忍耐、再忍
耐,除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外,没有对伊拉克采取任何军事上的报复行动,萨达姆想
离间反伊同盟的意图没有得逞。
萨达姆防线
“爱国者”大战“飞毛腿”不过是海湾战争中空战阶段的几个插曲,而重头戏是
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各种目标的大规模空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什么迟迟不敢发
动地面进攻呢? 那是因为他们被伊拉克强大的地面部队和一道道令人胆寒的防线吓唬
住了。萨达姆胆敢与美国对抗,也是因为他的赌注是放在地面战斗上的。
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在伊沙边境和伊科边境以及伊拉克南部地区共部署了40
多个师,总兵力达60多万人,拥有坦克4200多辆,装甲运兵车2800多辆,火炮3100多
门。伊拉克部队与装备的数量似乎还不吓人,让多国部队不敢轻举妄动的是萨达姆设
下的层层防线,加上伊拉克的吹嘘,更让人感到神乎其神。为了防止美国的进攻,伊
拉克在伊科战区修建了5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沿科沙边境和伊沙边境修建,长200公里
左右;第二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以北50至100公里处,长100公里左右;第三道防线在
伊拉克南部巴士拉至纳吉夫一线,长达 450公里;第四道防线也在伊拉克南部库特至
萨马瓦一线,与其他三道防线不同,这是一条由北向南的防线,长约 100公里;第五
道防线为巴格达的外围防线。上述的每道防线均由雷区、汽油管、反坦克壕、坦克和
火炮掩体组成,构成了较完整的防御工事和火力体系。
在伊拉克的 5道防线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沿伊科边界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
线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紧急修建的,命名为“萨达姆防线”。伊拉克军方吹嘘,他
们在科威特修建了“中东马其诺防线”,如果美军胆敢发动进攻,那海湾沙漠就是美
军士兵的坟墓。
“萨达姆防线”自科威特城西起,向西伸展到伊拉克南部境内,全长约 260公里,
气势极为壮观,一度被誉为沙漠地面防卫奇观。据西方参战部队的现场观测,这道防
线有5道障碍物组成。第一道为地雷与沙堤组成的防步兵与坦克区。距科沙边境 15公
里左右。雷区大小根据情况而定,有的长达 1.6公里。沙堤一般高3—4米。此道防线
用于阻挡进攻的坦克与装甲车辆。第二道为油沟火障工程,也称为“沙漠火龙阵”。
火障区距科沙边境25公里。油沟一般宽约3米,深2米,沟内注满了原油易燃物,每隔
20米左右,就安装一个引爆装置。引爆装置有电线通到后方遥控站。第三道为防步兵
的单列桩铁丝网与雷场。单列桩铁丝网由 1.6米高的铁桩与有刺铁丝网组成。铁丝网
以北为防步兵雷场。雷场里埋的地雷有西方造的,也有的是伊拉克制造的,而且相当
多的是跳雷,有些带有小降落伞的地雷在空中随风飘动。进入雷区,跳雷与有线伴雷
一触即发,产生连爆,对步兵有很大的杀伤力。第四道是腹蛇形铁丝网与反坦克、防
步兵混合障碍区。它比第三道障碍物构筑得更加严密和复杂,加大了阻滞、杀伤、炸
毁继续推进之敌军的威力。第五道由单列桩、三列桩有刺铁丝网障碍物构成。这是“
萨达姆防线”的最后一道地面障碍物,主要用于连续阻击越过前几道防线的步兵部队
车辆。
伊拉克依仗着“萨达姆防线”试图阻止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在无险可守的沙漠
地区设置如此复杂的防线确实对敌方起到了震慑作用。美国迟迟不敢发动地面攻势多
半是害怕攻入防线造成巨大的伤亡。萨达姆深知美国人生命的宝贵,似乎有恃无恐。
其实,经过一个多月的轰炸,伊拉克的防线已经千疮百孔,地面部队也损失惨重。美
国看准了火候,适时发起了地面进攻。
“沙漠军刀”势如破竹
1991年2月24日凌晨4时,“沙漠风暴”地面战斗打响了,军事代号为“沙漠军刀”。
人们纷纷猜测着伊拉克军队在地面战斗会有出色的表演,结果萨达姆进行地面决战的
神话很快破灭了。
此次地面作战多国部队共出动76万人(其中美军53.7万人)、坦克4300辆、火炮23
00门、飞机2000架、舰艇400艘。伊拉克军队共有120万人,在伊南部和科威特战区部
署了54.5万人、坦克5600辆、飞机744架、火炮6000门、舰艇 60艘。从双方兵力和武
器装备的数量看,似乎旗鼓相当,但作战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路,另有两栖作战部队在科威特海面
佯攻。
东路:美海军陆战队两个师,以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地面部队为其左右翼,率先从
科威特边境正面突破伊军的“萨达姆防线”。他们很快挫败伊军一支装甲部队的反攻
击,次日即深入科威特境内 80—100公里,兵临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下,并在美第八
十二空降师一个旅伞降兵的配合下,围歼科威特国际机场及其周围的伊军。双方进行
了激烈的坦克战。至 2月26日,多国部队在科威特城的南部和西部形成钳形夹击之势,
从城内撤退的伊军受到从城西逼近的多国部队的阻击。27日,科威特重新回到科威特
人民手中。
中路:美军第七军率领第一、二、三装甲师、第一骑兵师、第一机械化步兵师和
配属的英军第一装甲师,于 2月24日开战后的下午实施主攻。这支部队从靠近伊科边
境西侧突入伊拉克境内,并沿边界北上直逼伊军共和国卫队等精锐部队。美第七军装
甲部队26日曾与共和国卫队一个师在数英里的战线上展开激烈的坦克战,27日又重创
伊军两个师。至此,美第七军与正在其北翼向东推进的第十八空降军一起形成了对伊
拉克共和国卫队的钳形夹击之势,完成了战役的第二个大包围圈,将伊军部署在南部
的42个师的所有退路全部切断。
西路:美军第十八空降军所辖第一○一空中突击师、第二十四机械化步兵师和第
八十二空降师一个旅,以及配属的法军第六轻型装甲师,于 2月24日上午10时从科威
特以西 300公里的拉夫哈地区突入伊拉克境内,此后地面部队发挥快速机动的优势,
在头两天内前进约 160公里。第一○一空中突击师先后进行两次直升机机降,第一次
使用300架直升机,将 2000多名士兵、50辆运输车、火炮、弹药、油料等物资运至伊
境内80公里处,建立前进基地;然后进行第二次机降,实施蛙跳式跃进,进抵纳西里
亚以南地区,建立新的基地。与此同时,美第八十二空降师一个旅也伞降至幼发拉底
河地区。法国部队沿途歼灭伊军一个师,俘获伊军3000名。其余部队进展也比较顺利,
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大纵深穿插的阻击作战任务,切断了伊军主力共和国卫队北撤之路。
该路多国部队距巴格达仅240公里。
在两栖作战方面,美海军陆战队 1.8万名两栖部队曾多次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演
习,并最早进入发起两栖登陆作战的待命状态。但是两栖登陆部队直至战争结束并未
实施登陆作战,它主要是成功地完成了战役所赋予的佯动作战任务,达到了迷惑伊军、
将其兵力吸引在科威特战区的目的。
多国部队完成对伊军的合围后,使伊军失去制空权,等着白白挨打。美国人说他
们的武装直升机打伊拉克的坦克就像小孩吃口香糖一样,一口就是一块。毫无空中保
护的伊拉克地面部队成了美、英军空中打击的活靶子。
在短短的 100小时的地面战斗中,号称中东头号军事强国的伊拉克被彻底打败了。
许多军事评论家以为美军会攻占巴格达,美“沙漠风暴”作战总指挥施瓦蒋科普夫打
算越过幼发拉底河,乘胜追击,但布什没有同意。看来,美国总统布什非常懂得什么
叫适可而止。2月28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布什下令美军及其盟军停止军事行动。萨达
姆到此时也知道回天乏力,布什宣布停火 3小时后,他也宣布停火。海湾战争就这样
兴师动众开始,草草了事结束了。
此次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战颇有特点,它是美陆军80年代以来提出
的空地一体战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战应用,该作战理论的四大基本原则——主动、
灵敏、纵深、协调等都在这次战争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取得了“理想”的结果。这
次地面作战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全线出击、快速推进、速战速决。美军吸取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海湾战争的总体指导原则中始终抓住集中兵力、速战速决这一环不放。加之海湾地
区 3月下旬以后将出现炎热气候及沙暴,对美军作战极为不利,这一切更迫使美军从
速从快采取行动。为了速战速决,美军投入了尽可能多的地面部队,从沙科、沙伊长
约500公里的边界上分多路发起全线进攻。
其二,声东击西、迷惑伊军。美军在此次海湾战争中成功地运用了欺骗战术,制
造了一系列假相,调动伊军,使其上当。1990年10月份以后,美军一直利用海军陆战
队第四、第五远征旅,在波斯湾及阿曼湾频繁举行大规模两栖登陆演习,美军地面部
队也主要部署在科威特对面的沙特东北地区,并连续举行旨在攻占科威特城的各种演
习。这些活动给伊军造成美军必将正面进攻和在海湾侧翼登陆、攻打科威特城的假相,
伊军因此大大加强了科威特南部和科威特海岸的防御力量,把在科威特战区42个师中
的18个师部署在这个狭小的区域内。在科威特北部和沿伊科边境稍大的区域内部署了
20个师,而在伊科边界以西数百公里的广大地区内,仅部署了 4个步兵师防守。美军
抓住伊军防守的弱点,在伊军遭空袭失去空中侦察能力之后,把主力装甲部队从原部
署地区向西调动200—300公里后发动进攻,使伊军猝不及防。
其三,集中主力、大胆包抄、重点打击。美军以中路和西路为主攻方向,集中十
几万兵力,从伊军防御最薄弱处向伊拉克境内实施大纵深穿插,对科威特战区50余万
伊军大胆实施全部包抄和围歼。由于北面的幼发拉底河上的所有桥梁均被炸毁,该河
成了伊军北撤的天然障碍。当美军机动到伊拉克境内,从沙伊边界到幼发拉底河形成
向东的进攻战线时,战役包抄已经完成。然后美军力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包围并尽
快攻下科威特城,以扩大政治影响,涣散伊军斗志;二是围歼共和国卫队,抽去伊军
的脊梁。两个目标达到后,对其他伊军就不战而胜了。
其四,扬长避短、空地协同。鉴于伊军地面力量较强,美军充分发挥空中优势,
对伊军目标和前沿阵地进行高技术饱和轰炸。美军还及时改变空袭计划,把原定约3
个星期的空袭时间延长到 5个半星期,使伊军作战能力大大减弱。美军空袭使用的气
浪炸弹和陆军使用的爆破排雷火箭,使伊军前沿防御工事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伊军精
心设置的火障点不着火,在美军发起地面进攻时未能起到任何阻碍作用。美军还注重
空地协同作战,攻击机和攻击直升机对美地面装甲部队实施了极为有效的近距离支援
作战,使伊装甲部队形不成反击集群。在空中力量的有效支援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
美地面部队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数小时内便在伊军沿科沙边境设置的防线上打开了
6条通道,顺利地排除了被萨达姆称之为“难以逾越”的“死亡线”。
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以来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无论在当时还是战争结
束后,都引起了各国军事家的极大关注,对世界军事和各国国防力量的建设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海湾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美国的 CNN派记者一直在巴格达现场直播战争的进程,
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允许敌国的记者在本国首都进行现场报道。海湾战争打响后,有
记者问美国务卿贝克是从哪里最早得知战争消息的,贝克没有说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情
报局,而是恭维地说是CNN。布什也赞扬CNN是他了解海湾战争最好的来源。埃及总统
穆巴拉克说他每天要看五六个小时 CNN的节目,以便了解战争的动向。有人说在信息
时代,外交官将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事外交活动,看来,今后的军事家也将在众目睽睽
之下打仗了。
--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欢迎来crazy的主页作客:
http://goodgood.yeah.net email:ecool@0451.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ometrics.hit.edu.c]
※ 修改:·crazy 於 03月31日01:33:55 修改本文·[FROM: biometrics.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