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police@恐龙家族),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争与战后其他局部战争之异同(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ug  7 20:26:07 2003)




             丁  伟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化局部战争。这场战争具备现代局
部战争的典型特点。本文将对朝鲜战争与战后其他局部战争进行比较,以求得对朝鲜战争更
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现代局部战争的发展予以分析和研究。

一、朝鲜战争和战后其他局部战争都是在一定的大国背景下进行的目的有限的战争,但后者
的战争目标更为明确,更强调战略领导对战争实行严格的控制朝鲜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都受到了一定的大国的影响和制约。美、苏在全球范围的激烈对抗,是引起朝鲜战争爆发
的一个重要原因。战后初期,美、苏抗争的重点是在欧洲,主要围绕着东西欧、东西德、伊
朗、东地中海国家进行。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对抗状
态。

1943年,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罗斯福提出由美中苏三国共同托管朝鲜。后
又经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磋商,美苏英中等国家大致达成战后由美苏英中四国参加托
管朝鲜。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对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
岛的日军发动了强大攻势。美国为了防止整个朝鲜半岛被苏军单独占领,8月10日,美国陆军
部提出了确定以北纬38度线为界,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和占领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
受降和占领区的建议。9月8日,美军开始在仁川和釜山登陆。占领三八线以南部分地区的苏
军相继撤退到三八线以北。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的局面终于形成。美苏两国军
队进入朝鲜后分别推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分别推行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了
两类意识形态的尖锐对峙。所以,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决策者们立即采取了对朝鲜全面干
预的政策,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军全面卷入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这种对抗就有演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然而,两大阵营的对
抗形势又制约着战争的发展过程,决定着交战双方战争目的的有限性。美国领导人在决定进
行军事干预的同时,便确定了既要“遏制”苏联在这里的扩张,又要防止卷入与苏联的“全
面战争”。他们要求有关部门密切注视苏联是否有介入朝鲜战争的迹象和监视苏联在欧洲
的动向。6月29日,杜鲁门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说明,美国的目的是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
八线以北去,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为了避免与苏联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美国
政府指示麦克阿瑟不要在邻近苏联和中国的地区使用非南朝鲜军队。随着“联合国军”在
朝鲜的作战形势发展十分顺利,又由于美国军界认为苏联或中国“干涉朝鲜”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政府决定把作战区域扩大到北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入朝参战,并取得前三次战
役的胜利。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干涉可能会点燃起一场大战,而朝鲜不会是主要的战场
。这场战争不一定局限于远东地区,因此理智要求美国为了应付那样的意外事件而节制使用
它的力量”。1杜鲁门认为美国最大的危险仍在欧洲,美国必须在那里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并
鼓励北约盟国也采用同样的做法。美国政府对朝鲜战争实行了一定的限制:在战争目的上,放弃全面占领朝鲜进而威逼中国的企图。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曾多次代表中国人民申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愿望。由
于美国政府一意孤行,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将战火引向中朝边境地区,威胁中国边疆安全,
中国政府及时作出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大战略决策。采用志愿军的名义,即民
间自愿武装形式,而不用政府军的形式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中国参加战争的
目的,其目的既明确又有限度。中国参战的目的是歼灭敌军,使其知难而退,从而公平合理地
在朝鲜解决问题。

同朝鲜战争一样,战后其他局部战争绝大多数均具有超级大国争夺全球势力范围的特征,战
争目的都是有限的。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在军事上一直进行着激烈的竞
争。但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实力上处于均势,这就使两个超级大国更多地采用间接对抗
的形式,把挑动或直接、间接参与局部战争作为争夺势力范围、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
手段。所以,在战后发生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几乎每场都可以看到军事大国的阴影。如中东
战争就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部署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都进行插足干预;苏联入侵阿
富汗,美国则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武器;两伊战争,苏美两国分别是伊拉克和伊朗的主要武器
供应国;英国重占马岛,美国提供便利条件支援英国,苏联则向阿根廷提供情况,以黎战争,美
国支持以色列,提供情报和武器,苏联则向叙利亚提供防空兵器,并派员调查贝卡谷地导弹基
地遭空袭的原因;美军入侵格林纳达,苏联则支持亲苏、亲古势力与美军作战;美军空袭利比
亚,苏联则是利比亚萨姆—5导弹的供应者。

朝鲜战争与战后其他局部战争相比,战争的目的都是有限的。但战后其他局部战争的战争目
标则更为明确,更强调战略领导对战争实行严格的制约。在朝鲜战争的三年中,美国的战争
目标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是由最初的战争目标即使朝鲜半岛恢复到战争爆
发前的状态发展到用武力统一朝鲜;第二次调整是中国参战后,美国逐步形成使朝鲜战争局
部化的政策,亦即放弃武力统一,争取使朝鲜半岛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防止爆发新的
冲突。在这场战争中,由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坚持“战区指挥官在任何一次战役
中都不应局限于掌握他的军队,他应当掌管整个战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围绕着战争指
导问题,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总统发生了严重分歧。当麦克阿瑟决计违抗总统指示自行其是的
时候,杜鲁门总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果断地剥夺了这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深孚众望的将军
的指挥权。

在战后其他局部战争中,战争目标更为明确,战略领导加强了对战争的直接控制。现代局部
战争的每一作战行动都关系全局,如打击目标的选择、地理范围的限定、发起攻击的时间,
甚至对一个小山头夺不夺、守不守这样最小的战术行动上的决策,都要由统帅部和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决定。例如英阿马岛战争,英国政府把战争目标确定在重新控制马岛上,战前就
指出,把军事行动控制在马岛及其周围,并明确指示两位战区司令:“不要轰炸阿根廷本土;
何时登陆要看政治气候”。

二、朝鲜战争和战后其他局部战争对战争的范围都实行了一定的限制,但前者存在着导致世
界大战的危险

当美国派兵干涉朝鲜时,杜鲁门政府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防止战争扩大,对战争范围进
行了一定的限制,他授权麦克阿瑟“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把北朝鲜人赶回三八线以北,或者
击溃他们的部队。如果没有苏联或中国共产党分子的武装部队进入的迹象或威胁,……军事
行动伸展到三八线以北,并作出占领北朝鲜的计划。然而,如果苏联或中国共产党进入朝鲜
,就不要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地面军事行动”。当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成功,杜鲁门政府认为
苏联或中国的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时,授权麦克阿瑟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但“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部队都不准越过朝鲜和满洲的边界,或朝鲜和苏联的边界;作为一种
策略,非朝鲜的部队一概不准在和苏联接壤的各道或在满洲边境使用。同样严禁对满洲或苏
联领土使用空军或海军”。而麦克阿瑟则主张袭击满洲机场,封锁中国海岸。1950年1月上
旬,他特邀国民党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会谈,策划利用蒋介石军队的问题。由
于麦克阿瑟不愿顺从地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上,企图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杜鲁门总统
撤销了麦克阿瑟的职务,由李奇微代替其职务。

--
别把爱变成伤害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8.85.14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