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ilerock (冰城一笑),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转)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10日18:13:0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伟计划受阻于莫斯科,于是转过来试探毛泽东的态度。1949年5月
,金日成派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
编成中朝鲜师转属人民军的问题,并表露了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向。毛泽东一向主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不过,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尚未结束
,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共很难赞成北朝鲜的计划。毛泽东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可
以把中共军队中的两个朝鲜师转给北朝鲜,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中共「将提供力所
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别是上述师的给养和武器」。但是,毛泽东「劝告朝鲜同志」,即
使在美国撤军而日本人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下,也「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
有利的形势」。
尽管如此,金日成还不死心。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金日成主张变被动为主动,他
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为此,在积极调动军队进
行防御部署的同时,金日成于7月初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并「决
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调回朝鲜:沈阳师配置在新义州,长春师配置在罗南」。
做好准备之后,9月 3日金日成的私人秘书文日向苏联使馆通报,南朝鲜最近企图夺取瓮
津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部分地区,并炮击海州市的水泥厂。因此,金日成请求准许对南方
采取军事行动,夺取瓮津半岛及其以东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以缩短防线。如
果国际局势允许,还准备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
内,占领南朝鲜。苏联驻朝鲜使馆代办顿金应维辛斯基的要求对情况进行了核实后,于
9月14日向莫斯科报告了南北朝鲜军事力量的详细情况、金日成的考虑以及他本人对这一
问题的看法。报告说,「金日成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强」,北方军队「在技术装
备(坦克、火炮、飞机)、纪律、官兵训练素质,以及士气等方面,均优越于南方军队
」。如果进攻顺利,「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和外务相朴宪永还认为,当朝鲜
发生内战时,美国不会直接出兵干预。但顿金本人认为,金日成计划的局部性战争必然
导致朝鲜爆发内战,而北方军队还未强大到足以在速决战中取胜,同时,「不论在军事
上还是政治上,持久内战对北方都是不利的」。不过,什特科夫大使却赞同金日成的计
划。他认为,「南朝鲜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朝鲜半岛的形势对北方有利。尽
管不排除「美国人将干预这场冲突并给南朝鲜提供积极帮助」的可能性,而人民军的数
量及其拥有的物质力量现在还不能保证完全粉碎南方军队和占领南朝鲜,但他仍然认为
,「发展朝鲜南部的游击运动并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和领导是可能的和适宜的」,在有
利的形势下,可以借口「南朝鲜人在三八线上的挑衅」,「占领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
。经过慎重的研究和讨论,莫斯科还是否决了金日成的计划。9月24日,联共(布)中央
政治局做出决议,责成什特科夫严格按照决议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
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
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由于南方的游击运动和群
众斗争没有积极开展起来,建立解放区和组织人民起义的工作进行得很少,「从政治方
面看,你们建议的对南方的进攻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此外,进攻瓮津半岛和占领开
城地区的局部战役就意味着「朝鲜南北战争的开始」,而战争的持久性「可能给美国人
对朝鲜事务进行各种干涉提供借口」。所以,「目前争取朝鲜统一的任务要求集中最大
力量:第一,开展游击运动,建立解放区,在朝鲜准备全民起义,以便推翻反动政权和
成功地解决整个朝鲜统一的任务;第二,进一步全力加强人民军」。显然,斯大林认为
在朝鲜发动战争的条件尚未成熟。斯大林的决定令金日成感到沮丧,但他虽然勉强接受
了莫斯科的意见,却还是继续积极备战。10月14日,三八线附近又发生了激烈战斗。北
朝鲜第三警备旅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北1.5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队,并占领了这两个
高地。由于苏联大使和军事顾问事前参与讨论并默许了这一军事行动,而事后又未向斯
大林报告,莫斯科对此极为恼怒,葛罗米柯严厉地指责什特科夫没有「严格地、坚定地
」执行「禁止未经中央允许而向北朝鲜政府建议对南朝鲜采取积极行动」的指示以及「
中央关于防止三八线形势复杂化的指示」,并对他提出警告。
看来,金日成想要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等待莫斯科开放绿灯。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7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