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milerock (冰城一笑), 信区: Green
标 题: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转)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10日18:18:0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四 朝、苏联合发动进攻
至此,通向朝鲜战争的道路对于金日成来说已经畅通无阻,需要的只是确认和实施
具体的作战计划了。
根据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俞成哲的回忆,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
中的苏联军事顾问,用作战参谋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
为朝鲜军队制订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到5月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和苏联
军事顾问团联合向莫斯科报告,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集结的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在金日
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确定在1950年6月25日。接着莫斯科又接到报告说,按
照进攻计划,朝鲜人民军每天可推进15-20公里,预计主要的军事行动在22-27天之内完
成。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依照计划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南朝鲜发动了进攻。现在披露的
6月 26日什特科夫给斯大林私人军事代表扎哈罗夫大将的报告,详细说明了战争开始前
后的真实情况:
人民军在三八线地区的集中开始于6月12日,结束于6月23日,完全按照总参谋部的
计划进行。各部队的调动组织严密,未发生意外。敌军的侦察大约已发现各部队的调动
,但各部队的计划及行动开始时间均得到严格保密。
各师作战计划制订及地形侦察过程均有苏联顾问参加。
战役全部准备措施已于6月24日完成。6月24日已向各师师长发出(战争开始日代号
)和(发起进攻日代号)的命令。各部队均宣读了民族保卫省的政治命令,其中指出南
朝鲜军队侵犯三八线,挑起军事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朝鲜人
民军转入反攻的命令。
朝鲜人民军官兵以高涨的热情听取了关于反攻的命令。各部队于6月24日24时进入出
发位置。军事行动于当地时间(25日)4时40分开始。进攻前的炮火准备进行了20-40分
钟,其中包括定位瞄准和10分钟炮轰。随后,步兵开始行动,迅速展开进攻。在开始的
3小时后,个别部队与军团已向前推进了3-5公里。人民军部队的攻击完全出乎敌军的意
料。敌军仅在瓮津、开城与汉城诸方向进行了顽强抵抗。而较有组织的抵抗则在第一天
12个小时以后才开始。战斗第一天攻克的城市有:瓮津(瓮津方向)、开城、松隅里(
地图1:1000000,1943年总参谋部印制)。在春川方向,人民军部队推进了12公里。在
东部海岸推进了8公里。就在第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海军即有两支登陆部队在
日本海沿岸登陆:第一支登陆部队在江陵地区,包括两个营的海军登陆部队和约1,000名
游击队员;第二支登陆部队在蔚珍地区,包括600名游击队员。登陆部队于6月25日5时登
陆,整个过程进展顺利。游击队登陆部队攻占了蔚珍市及其周围的若干乡镇。在登陆部
队登陆过程中,人民军军舰与南朝鲜军队的舰艇曾发生战斗。战斗结果有一南方扫雷舰
被击沉,另有一扫雷舰被击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海军没有伤亡。6月26日,人民
军部队继续进攻,在战斗中不断向南朝鲜领土纵深推进。在6 月26日一天的时间内(从
右至左)彻底扫荡了瓮津半岛、开城地区;第6师的部队强渡海湾并攻占了金浦机场方向
的居民点。在汉城方向,第1、4师攻占了汶山、东豆川等城市,第2师攻占了道府春川市
。在日本海沿岸一带,部队的推进仍在继续。注文津港已被攻克。与在洪川方向移动的
第12步兵师、越过松隅里在议政府方向进攻的第3步兵师及机械化旅整整一天没有联系。
以上情况充分表明,苏联参与了进攻南朝鲜军事行动的所有策划、准备和实施过程
,只是为了避免引起美国的干预和遭到世界舆论的指责,斯大林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措施
。战争爆发前五天,什特科夫报告说,金日成要求苏联提供进攻和登陆需用舰只以及作
为驾驶舰只的十名苏联顾问。斯大林立即答复,拒绝这些要求,以免为美国进行干涉提
供借口。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还下令召回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
当时赫鲁晓夫询问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说:「我们不想留下证据被人家指控我们参
与了这件事。」
然而,毛泽东对战争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计划却毫不知情。或许是考虑到中国正在加
紧准备进攻台湾,或许是估计到美国不会干涉从而不需要也不希望中国介入,总之,斯
大林和金日成对中国封锁了消息和情报。据一位前北朝鲜高级军需官回忆,在战争爆发
前,所有苏联援助的武器都是从海路,而不是通过中国铁路运抵朝鲜的,这样做的目的
是不让中国获知朝鲜的准备工作。以至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
纸上得知的。战争爆发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报情况。毛泽东对此十
分不满,事后对师哲说:「他们是我们的近邻,战争爆发也不和我们商量,现在才来打
招呼。」
金日成在信心十足、踌躇满志的时候,显然不希望中国插手朝鲜事务,而斯大林在
考虑改变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时,对于这位新的盟友有两点顾忌:既担心毛泽东在事前反
对莫斯科的决定,又担心局势发生困难时毛泽东会置身事外,不听从莫斯科的指挥。所
以,斯大林一方面要中国同意发动战争,一方面又对中国封锁消息。经过这样周密的安
排,不但可以保证苏联的战略决策被顺利接受,又可以保证苏联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显然,如果战争进展顺利,即使失去东北,其结果还是可以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如果出现危机和困难,则有中国这个盟友来承担责任,其结果同样可以实现苏联的既
定目标。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7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