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1970年庐山会议--在“设国家主席”之争的背后 (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4日11:09:2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其四,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使吴法宪的这个“交待”万分可靠,那
中央 也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才得知的。换言之,在林彪死亡之
前,中央并没有任何 其他证据证明林彪想当国家主席。既然如此,
毛泽东在南巡讲话中断定并指责林彪 “想当国家主席”,就是毫无
根据的了。换言之,当毛泽东决定发动军队将领反对 林彪时,他安
在林彪头上的罪名,至少在当时,可能是“莫须有”的。
不仅“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一事根本就缺乏充足的证据,而且我们还
可以找到一些 直接、间接的证据,说明林彪不见得想当国家主席。
林彪身体不好,据林彪身边的 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让林彪当接
班人,林彪说他有病,身体不行,不能出席会 议。毛主席说重要会
议你来,一般会议让叶群代表你来参加就行了。”[41]同时, 林彪
也不喜欢同外国人打交道[42]。国家主席这一虚位元首的主要职能就
是参加礼 仪性的国事活动,连出席中央的会议都不情愿的林彪,怎
么反倒愿意承担这一任务, 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频繁地“受洋罪
”呢?
据在林彪身边担任警卫和生活服务工作的总参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李
文普的回忆: “1966年7月林彪住大连,是汪东兴奉毛主席之命打电
话到大连叫林彪马上回北京参 加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的。会后,林
彪取代刘少奇,成为党中央唯一的副主席,他 曾几次流露不想干这
种角色。”“‘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我们没有听 到叶
群讲过。从林彪的口中,我们倒听到他讲过连副主席也不愿当。他不
仅这样说, 也还有让毛主席当主席,他不当国家副主席的交代,我
记得是叫于运深秘书写的。 我们认为他不愿当副主席从他身体状况
、不愿接见外宾和他对‘接班人’的态度来 看是有可能的。”[43]
既然林彪连位高权重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都不情愿当,在当时“
以党代政”、 “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反对反动的多中心论”
的体制下,林彪反而会去觊觎 徒具虚名、无权有劳的国家主席职位
吗?前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因为处理大跃进后遗 症卓有成效而薄有声
望,结果未经任何法律程序,只凭毛泽东的个人意愿就被拉下 马来
、迫害致死。林彪这个深明韬晦之理的人,岂能不懂死活地去抢这个
坐着受罪、 顶着危险的位子?
毛泽东为什么坚持不设和不当国家主席?
关于“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从1970年3月至8月间有过几次“最高
指示”。8月25日 他再次提到,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不要再提了。要我
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谁 坚持设,谁就去当,反正我不当!
在这几次指示中,毛始终没有说明他本人不愿当 国家主席的真正原
因,从“要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之说来看,似乎毛对 国
家主席频繁的国事活动十分厌倦。但是,他一直未说明,为什么他个
人不愿意当 国家主席,中国就不能设这个职位、就不再有国家元首
?事实上,从他关于“因人 设事”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完全
把国家主席这一代表国家荣誉和国体尊严的 职位看成是为他一人而
设、可有可无的“形式”,他个人不喜欢承担国事活动的责 任,就
宁可国无元首。这种“朕即国家”式的霸道,反映出毛泽东根本缺乏
现代国 家的观念,将国事玩弄于个人的股掌之中。
毛泽东不愿意担任国家主席,恐怕不完全是害怕为国事礼仪活动操劳
,因为周恩来 明明已为他设想了解除这一后顾之忧的具体办法,他
仍不肯改变初衷。那是不是其 中有一些毛泽东连对政治局常委也无
国内对此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即毛泽东坚持不设国家主席只是为
了不让林彪当 国家主席,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因为,毛若不想
让林彪当国家主席,只需提名 另一人即可,以毛当时万众拥戴、一
呼百应的权威,必然会得到“热烈拥护”、 “一致通过”。但毛显
然不作此想。[44]
国内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担心别人当了国家主席后他又会大权
旁落。“从1959年 直到‘文革’开始,随着中共中央主席与国家主
席职务的分离,两者之间协调程度 不断下降。同时,作为国家主席
的刘少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却显得越来越活跃,其 地位和作用也越
来越重要,在某些时候,刘少奇甚至成为事实上与毛泽东分工负责
的最高领袖之一。这种情况本来无可厚非,从比较宪法的角度看,实
权元首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甚至是唯一的最高地位,
当属天经地义。但在我国,这 却带来了国家实权元首制度的彻底崩
溃,实权元首制度本质上与我国政治制度所规 定的共产党的最高领
导地位相冲突,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必然地排斥国家元首在国家 政治
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政治制度还不太完善,毛泽东的个人威望
至高无上的 情况下,国家元首的地位和作用过度扩张,并不是人们
对制度和行为深思熟虑的结 果,它必然带来国家元首制度的根本性
崩溃。”[45]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 道理,但还缺乏必要的
事实依据,尚待进一步探讨。
如果我们摆脱在“文革”时期形成的思维习惯,抛弃“两个凡是”的
观点, 就会发现,毛泽东有关不设国家主席的言论不但算不上“英
明指示”,而且完全不 讲道理,十分霸蛮。这实际上是毛泽东晚年
错误的一次较为充分的暴露。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毛泽东硬把“设国家主席”与批判林彪集团联系
起来、搅在一 起了。林彪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到毛的赏识
而得以爬上高位,干了许多不 得人心的坏事。于是,在“设国家主
席”的问题上,毛的无理便似乎变成了有理, 甚至是有功。“庐山
真面目”便被罩上了一层人为的迷雾。如果事实上“设国家主 席”
之争根本就不是毛泽东要打倒林彪的真正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
什么呢? 以上分析其实提出了一个探讨“林彪事件”真相的重要线
【注释】
[1] 此事《周恩来年谱》记载是8日,汪东兴回忆录《毛泽东与林彪
反革命集团的斗 争》中是7日,此处依汪说。
[2] 批示内容不详?p> [3]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北京,中共党史
出版
社,1996年, 页227。
[4]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北京,当代中国
出版社,1997年,页21。
[5] 金冲及,《周恩来传(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页1970。
[6] 出处同上。
[7] 出处同[4],页26。
[8] 出处同[5],页1971。
[9]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页386至387。
[10]汪东兴列席了此次会议并担任会议记录,他后来在回忆录《毛泽
东与林彪反革 命集团的斗争》中,没有专门述及以上情节,但从他
回忆录里引述的二十多段对话 中可以看出,会议的气氛是平和的,
并未发生尖锐的争论或对立。由此可见,当时 政治局常委多数与毛
之间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分歧,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重 大政
治事件。
[11]出处同[5],页1974。
[12]出处同上?p> [13]叶永烈,《陈伯达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年,页523。
[14]出处同注[5],页1976。
[15]出处同上,页1976。
[16]此为何人不详,似乎可以肯定不是“林彪集团”的人,否则在整
肃“林彪反党 集团”时,此人一定会被指为林彪的急先锋而点名批
判。
[17]出处同[4],页39。
[18]出处同[13]?p> [19]出处同[4],页45。
[20]出处同上,页44?br> [21]这份会议简报当时被毛泽东指为“反革命简报”,“文革
”结束
后则已平反。
[23]出处同[13],页530。?p> [24]出处同[4],页44。?p> [25]出处同[4],页99。
[26]出处同[3],页230。
[27]出处同[13],页494至497。
[28]刘志男,“九大至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和矛盾
”,《当代中 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页39。
[29]出处同[13],页494至496。
[30]张云生,《毛家湾纪实》,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页211
。
[31]出处同[3],页209。
[32]出处同[4],页103。
[33]出处同上,页93。
[34]此文件有关内容见叶永烈的《陈伯达传》536页。
[35]官伟勋,《我所知道的叶群》,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
,页215。
[36]当时周恩来说,“林彪同志是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一部分起义部
队走上井冈山, 接受毛主席领导的一位光荣代表”。见“周恩来等
九位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四川人民出版社革命委员会翻印,1969年5月7日。
[37]著名记者戴煌在《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中谈到中央专案
组如何坚持 “两个凡是”、阻挠平反冤案时,回顾了中央专案组在
“文革”中是如何炮制冤案 的:“这些专案组,其凶残冷酷狡诈犹
如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刑讯、逼供、诱供 和制造伪证成了公开的
秘密。”书中列举了中央专案组为逼供贺龙“叛变”和“政 变”的
材料而残酷折磨一些将军的例子,有的将军就是在这种审讯中被迫“
交待” 了贺龙的所谓“叛变”和“政变”材料,有的“交待”后又
翻供,再被拷打又“交 待”。见戴煌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 页106至109?p> [38]出处同[35],页219、167-
169。
[39]出处同上,页172。
[40]出处同[30],页96。例如,叶群在请人“改诗”(改好后冒充她
或林彪的作品) 时,她一边给找来改诗的空军干部打招呼,要求保
密,怕传出去被人笑话,一边却 又忍不住另找了“林办”秘书和《
空军报》社、空军司令部的其他一些人。结果是 她自己没有保住密
[41]出处同[37],页218。
[42]林彪的秘书张云生曾亲见林彪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
时,巴卢库 “热情地上前和他紧紧拥抱,林彪笨拙地接受了这一礼
遇。坐下来通过翻译寒喧了 四五分钟。这次接见结束后,林彪回来
一见我们工作人员就大有感慨地说:‘和洋 人打交道实在受不了’
。”林彪此后就不再单独接见外宾了。见张云生的《毛家湾 纪实》
,页330。
[43]“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中华儿女》,1999年第2期
,页13。
[44]据林彪办公室秘书张云生回忆,他看过两份当时叶群与毛泽东秘
书的电话记录, 叶群请毛泽东秘书转告毛主席,林彪提议设国家主
席并由毛主席兼任国家主席,并 说“这是国内外人民的共同愿望”
,毛泽东秘书回电话说,他已向主席转报了林彪 建议,“主席听后
‘笑了’。主席说:‘设国家主席,谁当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 当
了,那就让董老当吧?’”这两个电话记录是叶群事后口述让秘书于
运深追记的。 假如是真的,毛泽东这个“让董老当国家主席”的私
下里的说法并未再公开提出过。 也就是说,任何人当国家主席毛都
不同意。见张云生,《毛家湾纪实》,页384。
[45]杨凤春,“论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当代
中国史研究》, 1997年第6期,页19
。见官伟勋,《我所知道的叶群》,页150。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