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ld (无忌), 信区: Green
标  题: 谍海风云之闺中谍秀--贝格尔(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5日09:58: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堕入深渊

“纳迪斯局长”的本领,使许多间谍走投无路。随着一对对间谍夫妇和间谍的落网,西
德反间谍机构开始全面反击。

1976年3月6日,赫尔加和彼得在多特蒙德进行了最后一次会晤。

这一天,彼得精神紧张,他怀疑赫尔加已被人盯上。他们来到多特蒙德,一起度过了最
后一个夜晚。彼得一扫往日的疯狂,忧心忡忡,赫尔加从彼得神态中多少感觉出了点什
么,她一再追问,彼得总是以借口转移话题。3个多月以来,这位年青妇女已被波恩反间
谍机构监视,由于间谍的缕缕落网与变节,赫尔加也被告发,并处在“纳迪斯”的监视
之中。彼碍极力想摆脱这种烦恼,想让自己与赫尔加的这一夜过得更好、更充实一些,
但是,职业性的反应和心理的恐惧使他总难以入睡,他辗转反侧,内心的矛盾与对赫尔
加的爱相互交织,他既担心自己会很快落入法网,又对自己长期利用赫尔加为东德国家
安全部提供情报感到内心不安,因为至今赫尔加还以为她在替英国人卖命。思考再三,
这位间谍老手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并施展间谍行业的惯术、丢卒保车,舍
人为己。第二天,彼得乘火车逃往东柏林。一抵达目的地,他就给赫尔加打电话,告诉
她说:“我出了点事,请你不要担忧。”赫尔加听到电话,神情立刻紧张起来,她明白
,彼得的电话在告诉她,她的上司已暴露,并且逃遁,留她只身一人。赫尔加也试图逃
离西德,但是无法与上司联系,要在一夜之间改变生活的环境和命运,她似乎还缺少勇
气。以后的两个多月,赫尔加一直夜不能寐,她担心有朝一日西德反间谍机构联邦刑事
局的警察会闯进她的寓所。她的脑海在翻腾着,回想着10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路:不仅充
当间谍,获取了无数重要情报,而且游戏情海,渡过了自己最辉煌也最放荡的青春时代
;有过成功后的刺激与兴奋,也有过矛盾与纠葛;与彼得的相识、结婚,最后的告别。
……赫尔加内心越加空虚。5月5日的清晨,赫尔加刚刚吃过早点,便听到一阵阵急促的
叩门声,听着叩门声,她心跳加快,她希望是彼得,又害怕不是,在思路混乱步履慌张
中她打开了大门,迎面来的不是她渴望的彼得,而是衣冠楚楚的警察。虽然这一切都在
预料之中,赫尔加还是有些茫然无措。走进警察局,赫尔加遵循从前得到的指令,矢口
否认自己所做过的一切。然而,面对自己叛变的种种证据,她显得狼狈不堪、语无伦次
,她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叛国?直到最后一刻,诺娃还以为她在替英国情报处效劳
。她悲愤,为自己被捉弄感到耻辱,为彼得一直欺骗自己的感情和人生羞愤不已。她不
曾想到,10年来,她一直被蒙在鼓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叛国,英国间谍?东德间谍
?赫尔加再也昂不起头来,她绝望了。

1977年11月2日,迪塞尔多夫法庭给她叛处了5年徒刑。

“纳迪斯”计算机强大的作用,一个个爆炸性的间谍案连续发生,连续几个月,人们曾
竭力予以掩盖。国防部长乔治·勒伯尔是一位年迈的兢兢业业的社会党人,他很晚才获
悉事实的真相。当丑闻被一家保守党的大报纸披露后,这位年迈的社会党人不得不辞去
职务。这些叛变案牵涉的范围之广、人员之多是令人惊骇的,它动摇了整个西德的军事
防务。有人说,事情发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得不修改了它的整个防务部署。专家
们分析,如果华沙条约组织决定进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家,它可以依据所得到的情
报,不费吹灰之力,倾刻间就迫使西德就范。

大量女秘书沦为间谍、机要人员被收买,使波恩政府大为震惊。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后,
波恩政府调换了许多人的职位,并在当局各部门的办公室里贴上了醒目的布告:“警惕
躲在暗中的唐璜,甜言蜜语能够撬开保险柜!”

--
______         __         __  __   __   ______   __  __
███       ╱█       ╱█╱█   █   ███   █  █
█         ╱__█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49.3.2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