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Green
标  题: 特战讲座(1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2 13:59:36 2004), 站内信件

特战讲座(十六)
第四篇:高级篇(7)
特种技艺之特种狙击与指挥官养成
=======================================================
特级狙击手
    您一定会有疑问,狙击手不是在第十讲就说过了吗,为何还要再提一次,唔,事实

上那篇的内容的确是简略了一些,简略到笔者以前的教官都质问笔者‘我只教你这些吗

?还是你只记得这些?’还有一些同好也都为那篇过于简陋的内容感到失望,因为整篇

文章没有提到他们想知道或还不知道的事情,但笔者的考量是保密原则,因为绝大部份

笔者所知的狙击作战都是由国内的情报所习得的,至于中共解放军与俄式狙击与反狙击

接战准则等资讯,则付之阙如,而任何可能造成我方情报泄密与敌方得利的事都是笔者

不会、不愿也不可能去作的事,这是为何那篇的内容如此贫瘠的理由,但理由终究是理

由,有些‘常识’还是得让大伙了解一下的,因此笔者特别整理了部份有关高阶狙击手

训练课程的理论部份加以解译、分析,祈能使想知道与了的人能更进一步;并在此郑重

声明,本篇所提及所有的狙击手知识与技术,其资料来源为美国游骑兵学校、班宁堡美

国步兵学校高阶步兵训练教材、SAS高级步枪射击课程及笔者一些美军特战单位退役的友

人所提供的解密资料,文中所有资讯与国军、特勤单位所用之技术、教令、现用准则完

全无关、若有不小心类似之处,就请大家本着三不政策吧,那就是:不清楚、不知道、

不要问我。
狙击手补充部份
    在狙击手篇里,笔者曾经提到所谓的追瞄法与预设前置量射击法来对付移动目标,

也曾说到所谓的硬猎杀、软猎杀与混合猎杀,而故意省略并去了50口径狙击枪的应用与

操作,而对光学瞄准器的原理、实战操作与天候修正的事项都省略不提外,各项表格也

仅只及而未以实例解释,甚至连麻布伪装衣的制作也都未提,但说真格的,这些东东要

是都写出来,其大小与詹氐年鉴也差不了多少了,所以笔者经过仔细考量与整理,在本

讲所要说的将会是:移动目标狙击、野战实作、自然因素修正要点、50狙击枪操作简介

单元,最后再回答一个大家都在问的问题:为什么M16不适合当狙击枪(跟口径没关系,

很多狙击枪是5.56mm/.223in口径的)。
移动目标狙击
    射击移动的目标物,对所有的狙击手──不论是大师级的老鸟还是刚通过认证的菜

鸟──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其间除了各种复杂的因素考量外,最难的还是时间

的掌握,也就是扣扳机的那一刹那,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计算何时为最佳时机:误差

=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这里所指的误差其实就是你实际的弹着点,或者反过

来说,目标移动速率*弹头飞行时间=预设弹着,这样是否较清楚呢?,但这只是一个

理论上的计算公式,对实际操作没有任何的助益,因为战场环境通常都很复杂且严苛,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考量。
    就前面的公式,有几个基本的数值需确定:目标移动速率、枪管移动与目标运动之

相对速率、与目标之实际距离、子弹飞行时间、风向与风速等等,我们了解了这些公式

之前必需确认上述数值为正确的,而唯一的测量工就是你手头上所有的,精准与可靠与

否就得看就人功力与经验了。这些数据资料的取得通常用的是狙击镜与环境观察来得到

,而这些就是狙击手真正的不传之秘了。
    目标移动速率的计算公式为:目标速率=目标涵盖距离(公尺)除以时间(秒),这里

所指的目标涵盖距离所指的是目标在狙击镜内所占面积大小,并依此推算与目标的距离

,有另一个公式是算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与目标距离=1000目标大小除以目标米位大小

,所以由上面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另一个目标速率的计算公式:目标速率=与目标距离

(公尺)除以(时间(秒) 乘以100),我知道后面这个公式简单多了,但坦白说,如果连前

面的公式都不懂,最后这个简单公式的数据就会有问题,那答案也就不准了,相对的来

说,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因为无法一击必杀,那算什么?肯定不能算是一个狙击手


    有了上面的公式,我们才可以谈到移动目标狙击的要领,一般在射击移动目标也有

一个通用准则,就是移动速率过快者不适用,一般而言,时速30km/hr以上者就不适合成

为被狙击的目标,而非直接视野者一般也都不接受,就是说,除非你是在空旷地上慢慢

的在闲晃着,否则的话狙击手是不会选择你的。射击移动目标大致以追描法与预设前置

量射击法此两派为主,两者各有其支持者,笔者个人属追描法的那一派,但对于预设前

置量也略有涉猎,以下是笔者整理的一些武功心法。
追描法
    在使用本法时有两个间题要先解决,狙击手本身的位置与因追描目标所造成的移动

会不会反而让狙击手成了目标,其次,最佳射击扇面与次佳射击扇面间是否有断层或阻

碍物,是否会影响连续追踪的目视接触。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是使用夹角狙击的方法,

与二次大战期间飞行员发现不论是轰炸或扫射列车时平行或垂宜的效益都不高,但若使

用大夹角切入,即使是新手也可得到不错的结果,相同道理,将目标的预计经过路线想

像为铁轨,目标为火车头,子弹的飞行路径就是飞机的飞行路线,狙击手的位置就是在

飞机的俯冲点上就是了,而因为是从背后狙击,所以被发现的机会不高,而且因角度问

题,目标与狙击的相对移动速率也会降低。
    另一个明显的好处是,由于目标背对着你,面积与瞄准参考点都大多了,以起射击

移动中的侧面目标简单而且可能命中率高多了,但问题就是因为你没看见脸,是不是打

对人就一个大问题,另一个问题,背包、背心等物往往都在背部有阻碍子弹进入人体的

效用,所以射击点的参考位置则是另一个挑战。所以有时还是挑战高难度的侧面射击法

吧。
    在进行侧面射击时有一些建议,就是瞄准参考点的位置,假设与目标距离150公尺,

若目标移动速率为5km/hr以下,建议参考点为太阳穴或咽喉;5~10km/hr时,建议参考

点请向前移,例如鼻尖或前胸;10~15km/hr时,参考点请移到目标外的延伸参考点,视

目标行进方向而定,大约是目标的2到3个拳头的距离,视目标的移动速率调整;15~20

km/hr到时,参考点延到一个前臂的距离,并请舍去头部与咽颈等细小部位,请转向身体

与跨部等大型参考点;当目标时速达20~25km/hr时,建议参考位置距目标行进方向一大

臂距离,瞄准位置限躯干部位,头、四肢皆不列入考虑,会不会致命非第一考量,可以

先撂倒再搞定;目标时速25km/hr以上,建议放弃,若有绝对信心,则建议以前胸加上大

臂加头部的长度作为基准点,并1至3米位的预设前置量为射击点,否则可能会missing。


    再者,除非有绝对的信心,一般而言,头部与四肢是不被建议的瞄准参考点,特别

是移动目标,因为人体在行走或跑步时,四肢移动的速度一般是时速的四倍,再加上人

眼视网膜底的残留影像的现象,可能会发现实际瞄准的位置只是一个残影,而且别忘了

要采预置前量的击点射击,而移动速度过快的四肢根本无法预估前置量,所以别作这种

无意义的事。而头部虽然有五官可作为良好的瞄准参考点,而且又致命,但由于战场上

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人神经紧张的转过头去看,这一个转头可能就会让目标逃出瞄准

范围,若是好死不死是在此刻扣下扳机的话,那只好祈祷事先安排的逃脱路线没有敌人

的踪影,否则就只好到忠烈祠去探望您老人家了。
    当然啦,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正面上,不过这仅建议适用于单一目标,而且狙

击手的位置最好是背阳以防光学瞄准器的反射暴露了目标,虽然大部份的电影中被狙击

的目标好像都是被正面干掉的,但那是为了戏剧效果与张力,更何况演员总要表现一下

自己的表演功力吧,真实的世界中,由正面被狙击的目标不是没有,但比例绝对没那么

高,而且很多狙击手不喜欢打脸,除非别无选择,但相对的有一些狙击手是专门打脸的

,这人的心态就有点难懂了,所以他们并不代表所有的狙击手。
野战实作
    可是只知道这几个公式还是不够用的,还有一些公式需要记得,其中包含了一些数

据,那是非背下来不可的,等等,你是不是想说当个狙击手又不是考大学记那么多干啥

,不好意思,那比考大学难多了,大学可以考完就忘,考不上明年再来,狙击手可没有

再来一次的机会,总不能下辈子再来吧,所以除了维持自己的体能与技术外,别忘了要

多谂点书,以保住自己的小屁股。
    在野战的实地操作中,有一些问题不得不克服,以求得任务的成功,第一个问题就

是距离与射程的协调,第二是风偏的问题,第三则是特殊状况的弹道修正问题,我们分

别就这三大议题作一点简单的说明。
射程
    每个人都学过所谓的归零射击,不过它的原理与数值大家还记得多少,为什么归零

距离是25公尺,与300公尺的有效射程又有啥关系,这些东西属于基本的课程,我们不再

重复,但要知道是如何利用狙击镜的刻度来推算距离,大部份的狙击镜都会依其倍率与

口径而标示内部的刻度,大部份的十字线设计都是以X轴作为纵深的推算,而以Y轴的刻

度作为目标距离的推算,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先必须先了解一些固定的数值,首先一个

180公分高的目标在距离50公尺时占Y轴的5格时,当他只占1格时表示他距离我们250公尺

,而一个正常人坐姿与跪姿则分别为身高的2二分一之弱与三分之一强,所以坐姿时目标

高90~110公分,跪姿时则为60~80公分高等数值都是必需记忆的,其他例如吉普车、2.

5ton卡车、雷达车、标准营帐等各种战场上常见的尼寸规格都必须记忆的,以方便在换

算距离的参数,而另一个要记的则是所用的狙击镜与刻度所代表的意义,通常狙击镜都

会有一些刻在镜身如3X20mm、3-9X40mm等数字、前面的3表示倍数,所乘的20数字则为

该狙击击的直径(以接物镜为准),这表示是一支直径20mm的3倍定焦狙击镜;后者则表示

为直径40mm的3到9倍变焦狙击镜,在使用定焦狙击镜时,之前的刻度与距离换算值为1,

或使用变焦镜时,则需记得归零倍数(一般为最小倍率)与现用倍率所相差之值代入方可

求得正确的距离,以前述标准为例,3倍时占一格,则9倍时则应占3格,但距离不变,仍

为250公尺,但若6倍时占一格则表示离500公尺,余依此类推。
    所谓的纵深,其实再简单也不过,我们假设站在一条笔直公路的一头,两侧每隔25

公尺就有一根电线杆,因此每四根电线杆的距离就是100公尺,而到地平线为止所能见到

的电线杆数量则表示我所见到公路长度,或者也表示我们视野的极限,高中的地球科学

课本则说,依此距离可反推算地球表面的弧度与圆周长,一个最有名的范例为国道高公

路的标志,一个方形以数个三角型加以分割,分别代表着双向道路、分隔岛、地平线与

两侧景物的无限延伸,这可算是一个纵深的最佳代表,这是你一定会问,那己经知道目

标大小所占高度换算出来的距离,还要纵深作啥用?好问题,但如果有一条ㄣ字型的道

路,而在转角与转角再过一点有各有一间民房,虽然可以算出狙击手所在位置与两幢房

的直接距离,那这两房子之间的的相互距离与直线距离呢(也就是敌人从这个房逃到下

一间房子的距离)如何换算,这时便用得到纵深了;此外,知道纵深对推算目标的对运

动速率与对狙击手的相对运动速率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狙击镜的使用上,X、Y轴各有

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知道了这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而已。
    除了所使用的狙击镜内建规格与相差资讯需熟记之外,有一些资讯也是不得不记的

,那就是各种子弹的相关资讯,一般而言,狙击枪所用的子弹与同口径步枪所用的子弹

是不怎么相同的,在装药量、弹颈咬合长度、射程、风偏、弹道各方面都略有不同,在

使用突击步枪时,这些小误生都可以不去理会,但对要求精准的狙击手而言,这些误差

是不突许发生的,因此有很多的狙击手他们使用自行装药的手工精制弹药,或者自己动

手,要不就交给值得信任的枪店或枪械师父代为处理,若有条件不配合的情事,至少也

得在最可能的条件下,亲自挑选狙击枪所使用的弹药,并熟记各规格弹药的相关诸元,

并且将常用的弹种与依任务所携带的弹药规格在出发前再次确认一下,不过这些资料仅

只是提供一种计算时的参数,因为在实际的任务中有许多的不可预期因素会影响弹道、

射程与弹着,这些误差如何修正则是狙击手的另一个必修学分。
自然因素修正要点
    影响弹道与弹着的因素有很多,举凡风偏、日照、雾、雨、雪/地面反射等自然因素

,枪枝或狙击镜遭撞击等人为因素以及弹药受潮或其他墨菲定律所导致的问题都会产生

误差,一个好的狙击手就是将所有可控制因素控制到最小误差,人为因素自然不容许发

生,自然因素则以人力调整至最低,其中最常用与影响最大者就是风。
    风所造的误差主要以风速与方向两者为主,一般分为公制(kph,每小时公里数)与英

制(mph,每小时英哩)风速的计算可以利用一些周遭的事物来加以粗略的估计,比如可吹

动地上的纸片或枯叶,那大约是3-5km/hr,把树上的树叶吹得沙沙作响,那可能有8-12

km/hr,若是旗杆上的旗帜吹到整面清晰可见,那就表示风速应该有20-25km/hr,另外有

一个简单的英制算法,以风吹起旗帜后,旗下沿与旗杆所形成的夹角除以四,所得之数

字即为mph,例如夹角60度,除以四,得知风速约为15mph,余依此类推,在得知风速后

,我们还得知道风向。
    风向有两种单位,最基本与常用的粗略计算值为时钟位置,我们的所在位置就是指

针轴,正前为12 点,正右为3点,正后为6点,正左为9点,余依此类推,除了12点与6点

的顺风与逆风可以不考虑风偏修正外,其余的风向都有调整风偏修正弹道的必要,另外

一种较精密的计算值为米位(mil),一度为60米位,一个360度的圆周就是3600米位,在

进行长程精准的射击时,些微误差就会导致弹着的偏移时,就必需以米位这种较精密的

单位进行计算,而现代的枪械射程动辄以数百数千公尺计算,所以必需学会这种较精细

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误差是多少,公式是这样的:误差=风速X(飞行时间-距离/枪

口初速),在知道了误差之后,修正的角度是这样的:修正角度(米位)=1000X误差(公

尺) / 距离(公尺),那我们倒底要调多少才能得到正确值?修正值(刻度响)=风速(kph

)X(每百尺距离 / 7),采四舍五入,例如,风速20kph时,距离300公尺,则修正刻度响

=20X(3/7)≒9,但在此有一点要提醒的,所有的修正值都必需从零计算,换句话说

,每次动刻度前,枪枝与狙击镜必需处在归零的状况,在每次调整刻度射击完后,必须

立刻调回归零值,并在返回基地后再重新归零一次,因为机械一定会有误差,将机械可

能差生的误差调到最小是每个狙击手的基本功,每天都需要操练的。
    此外,许多狙击手有一些奇怪的习性,例如喜欢剪指甲、把手指上的硬皮磨去,以

保持指尖的敏感度,因为在扣扳机时这个感觉是相当重要的,一定要有那种人枪一体的

觉悟,有些人则会以小指头上绑一截线头,以食指与拇头练习打结,许多裁缝师与外科

医师也用类似的方法保持指头的灵活,甚至有一大部份的狙击手是吃素的,不过原因倒

不是因为道德良心或是杀生的问题,只是单纯的保持体内的净化,与避免挥发出一些体

味,笔者个人曾在一次与国内一支特勤单位进行夜战训练时,隔着一层墙壁,闻到了躲

在另一边的特勤队员,因为这名原住民的队员平时的饮食口味甚重,且烟酒槟榔都来,

身处战斗状况下,肾上线过度分泌所引起的紧张所流出的冷汗,就带有一种味道,而除

了味道之外,笔者是完全无法发现他的,同理,在长时期潜伏的狙击手上身上所发出的

味道愈少,对狙击手愈有利,因为狙击手是不容易被看到的,而味道可能是暴露的另一

项迹象,自然得尽量降低。
50狙击枪操作
    所幸,拜代工艺技术之先进,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不被发现

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在你找不到的地方,距离是一个可以让人采用的方法,有效射程

超过2000公尺的狙击枪问世,可以让许多狙击手的战力更形发挥,而这也带来了许多问

题,其中一个问题就如如何安排这种大家伙进入正式部队服役?不过对许多特战指挥官

而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等好多年了,法国外籍兵团、GIGN、义大利蓝色小组、德国

GSG-9、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队、FBI的HRT、密勤局的白官侍卫

队……数十支单位己正式采用,并纳入编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数百个单位则已进行实

际操作的评估,预计到2000年前,采用的单位将突破3位数,不过这就有了第二个问题,

战术上的安插、运用与火力协调。
    这个问题的第一与第三项都很好解决,把炮兵最小射程与携行式迫炮最大射程间的

空档交给50BMG就行了,火力协调则可利用加密无线电网路进行战术协调,反倒是最古代

的战术运用成了问题,虽然有效射程达两公里,但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如此的长程狙击?

两公里的弹道误差如何修定,若狙击目标为人,使用弹种是否需要更换,若使用特种弹

头,目标群定位与连发狙击序列为何,再者狙击手的行进与运动如何处理这把长度大人

家三倍,重量是人家5、6倍的大家伙,不过许多伟大的指挥官们把50BMG定义在中短距离

支援火力,这就解决了许多问题,有点像打猎,猎人把猎物射伤后,再放猎犬追,50狙

击枪的射手可以先行破敌人的通讯、机动载具与重点部位的破坏,剩下的再交由步兵单

位收拾一下,就可以搞定了,不用利用无线电呼叫火力支援、也不用出动几千万美金的

高价战机来炸射,一个小组,一把大枪,一切搞定!
    不过毕竟凡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几乎所有的步战专家与枪械专家都同意50狙击枪的

发展绝不只于此,但却没有那位专家能提出革命性、前胆性或能说服所有人的新观念或

新用途,反倒是各指挥官很高兴能有这种方便使唤的工具,而狙击手们也很乐意背着这

些大家伙,因为虽然重,但却不用像以前那像只身深入敌区了,可以较轻松的方式来完

成任务,不过这毕竟是一件新发展出来的武器,距离公开至今还不到20年,倒底是使用

手动枪机还是半自动枪机,使用外插式弹匣、内容式弹舱还是单打一,甚至还有笔者个

人觉得很有趣的设计,每次只能装一发,每打完一次就得把枪机拆下,重新装弹,你说

这不实用吗,人家可是拿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订单喔,何者优胜孰劣,各厂说法百家

争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特战人员的负担将会愈来愈重。
    目前已有部份厂商针对50狙击枪设计开发全新的狙击枪用弹药,而亦有部份狙击手

开始试验手工装药的相关诸元,目前已知大部份的50机枪弹都适用于50狙击枪,含日内

瓦公纳限制不得使用的各种弹头(内含传染性病毒如破伤风、淋病、霍乱,上述弹种许多

国家都有,包含所谓民主自由国家,笔者皆曾亲眼见过,而如光气、沙林等毒剂亦曾听

闻但未曾见过),目前各厂主要针对弹头未端的构型加以改良,使飞行时的弹道不致因弹

尾真空弹而受限,新加坡军火工业局(?)据闻曾有意发展50口径之弹尾喷气增程弹,但最

近未听闻后续消息;在装药量上亦有许多厂商研究发展种种比例与混合方式,但未曾有

所突破,而由于体积与热量问题,至今仍无任何厂商发展所谓无弹壳的50弹药之意图。


为什么M16不适合当狙击枪
    M16步枪问世至今三十余年了,当初只是希望设计出一把轻量、简便又方便使用的步

兵武器,但参加越战则使M16一夜成名天下知,但美国建国以来败得最惨的战争使得所有

人都在找原因与问题,作为所有战斗人员的制式配备,M16也成了代罪之身,时至今日,

除了COLT厂之外,很难找到说M16好的文章、评论、意见或枪械测试/评估专家,但奇怪

的是这把人人皆曰可杀的烂枪却广被大众所接受,世界各国军警采用、仿造的数量以百

万计,各种衍生型近50个系统超过三百种,附件、改装套件、每年光就M16系列步枪与周

边产品,在美国民用枪械市场就有超过3亿美金的营业额,如果这真的是一把烂枪,那为

何还有那么多人要买呢?(注)
资料来源:美国CLOT枪厂、美国射手协会、美国来褔枪协会、1998枪械年鉴。
    平心而论,大量采用塑胶材质的设计与前卫的造型,M16的设计概念为5.56mm突击步

枪开创了新的时代,但也因此遭受卫道之士的大力评击,此次所指的卫道之士包含了美

国的军火商与北约的成员国军火商,但M16的故障率高与零件耗损快等特性所带来的广大

商机给厂商带来信心,改良并开发各系统衍生型与套件,意图使M16成为步兵配备的代名

词(就芋些角度而言,M16还真的做到了),于是除了突击步枪,9mm的M16卡宾冲锋枪、重

枪管的火力支援型、使用弹链的M16机枪等等但其中一直无法突破的就是狙击枪的市场,

而且即使在奥林帕斯与代尔他这些改装厂的努力之下,M16的精准度仍然无法被提升到可

以忍受的地步。
    其实问出在史东金纳身上,他的设计原本就不是为了一把精准的枪而设计的,M16的

机械组合、口径、膛线与弹药都与精准无关,因此即使改装厂能以手工精制的方式将机

械上的公差降到极低,所有的运作其密合度高到要用颢微镜能发现误差,M16系统仍无法

成为精准的代名词,近年来有不少的厂商与个人的枪匠试图以M16的外观,改变内部的机

件、传动方式、与甚至重新设计了扳机组与枪机,但都无法与其他的狙击枪在同一线比

较,许多使用.22边缘击发的老式步枪(笔者注,在美国西部地区,这是许多男生的14岁

生日礼物)在稳定度与保维修上都比M16来得好,而价钱则更是无法比较,简单的小男生

用枪不到50美金就买得,但标准型M16就得4、5百美金,那些精校过的M16动辄上千美金

,实在是无法比,花十几二十倍的钱买一把不怎么准,又很难保养的枪,实在是今人却

步。
    在这些改装中,不乏各种针对改变枪枝的膛线、缠距、枪机转偶闭锁模式、枪管加

粗、更换原先的气体传动模式改为活塞连杆、切掉上提把改鱼骨头、换护木为全铝合金

的圆柱体各种可能影响射击精准的原因,但即使如此,M16先天不良的设计仍无法以后天

的改良而改变,M16的原先射击要求是希望300~350公尺是最大的接战距离,因为据统计

85%以上的战斗是发生此距离之内,因此M885弹药的设计就是瞄准线与弹道的交会点最大

值在此区间内,简单的说,最大有效射程将在400公尺以下,这对一般步兵的需求而言实

在是够了,但对以七、八百公尺为一般接战距离的狙击手而言,M16的射程太短,但对S

WAT人员而言,5.56mm弹头的穿透力又强的太过了,在一两百公尺的都会区内很可能会穿

透歹徒的身体,误伤到其他民众身上,所以长也不是,短也不行,这是M16的第一个不适

合当狙击枪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M16的枪机设计,无法达到真的无声上膛的境界,虽然有加装辅助

助进器,但一来这会造成弹颈变形而闭锁不完全,二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完全闭锁,所

以不能完全的解决问题,而半自动的设计在最初也曾引起一阵讨划之声,但由于新一代

狙击枪与PSG-1、WA2000、SSG SNIPER-550等枪也大都采半自动设计,M16的此点才不那

么被攻击,但M16的枪机设计却实在有问题,卡弹率实在是很高,虽然M16的枪机同时拥

有退壳挺与抓子钩,但仍无法改善问题,或许问题是出在同时拥有这件事上,大部份的

半自动与全自动枪机都只用其中的一种退壳方式,反而问题不会这么大,但M16的设计反

而增加了两倍的故障率,其中任一个出错,另一个不但无法有效弥补,反而会加重故障

,而两者之间的时间配合稍有闪失,一样故障,先希望互补的功用不但没有发挥,反而

相形制肘,这可能是史东金纳当初没想到的。这是M16不适合当狙击枪的第二个理由。
    另外一个理由在现在看来好笑,但当初这真的是一个理由,就是外型的问题,特别

是手枪型握把的部位,尤其被使用传统旧式步枪的老一派狙击手所不能接受,虽煞这比

较符合人体工学,但相对的,对于线性设计的枪枝运动机件上就有些地方需要克服,而

早在1950年代,那时的材料工程学、治金学、工业工程设计、生产线规划与设计学都不

很先进,或搭配得不很好的时代里,M16的机械设计虽然可靠,但却不够值得信赖,特别

是扳机的触感硬的完全没人性,这对那些把狙击枪当老婆看、比性命还重要的狙击手而

言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一把没有扳机触感的枪是不可能打得有多准的,虽然有人曾试图

改良扳机组的设计,但反而会造成滑机与击槌固定力不足走火的现象,笔者的年纪虽不

若老派狙击手,国军战技的三线三姿也都可以使用国造65打个随随便便的满靶,但还是

不如中心打的57式步枪感觉好,而忠诚射击队的FAL虽然撞破笔者的眼镜,但扳机的触感

就硬是比M16系列与国造65好很多,而国造T65K2的改良式扳机与保险的设计则大幅的改

良此一问题,美系的M725以后的卡宾系列也有采用类似设计之处,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

种反抄袭,虽然现今新世代的狙击枪大都也改采手枪型握把设计,但M16无法改变扳机触

感不佳是事实,这是第三个理由。
    另外,弹匣卡笋会松动、造成声响、瞄准基线过高、瞄准线与实际弹道交会点过少

等种种问题,使得M16虽然算得上一种还算不错的突击步枪,但却无缘成为狙击枪的一份

子。
----------------------------------------------------------------------------

----
特战指挥官之养成
    在整个的特战讲座中,笔者多次提到若是出现状况时,不会有所谓的标准作业或原

则可依循,完全交由现场指挥官决定(或者也可称之为现场裁量权),但这里就有两个问

题了:第一个就是指挥官是凭什么作为决定的依据?其次,怎么的训练可造就出一个特

战指挥官?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坦白说也没有标准答案,就前一个问题,大部份的指挥官凭的是

经验与直觉,而这两者都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而后者的问题则依各国情与单位传统及

主事者考量亦有所不同,而且出入颇大。不过大部份的特战指挥官都与下属的士、兵一

样接受过基础训与部份的专业训练,而且依各国军训体制的不同,部队的领导统域、情

报分析、通训、跨单位协调作业、战地急救医护等科目大都是所有特战指挥官一定要精

通的,简单的说,就是特战指挥官必需是C3I+Mdic+Cbt的综合体,也就是指挥、管制

、通讯、情报加医护再加战斗单位集于一身的全功能战斗人员,另外,美国与大部份北

约国家的特战指挥官都要求通晓两种以上的外语,以利跨国合作、海外派遣与情报侦搜

时的方便,另外,身份查核则是另一个重点,就像以前我们常说,必须是三代以内家世

清白、无不良嗜好者才可能成为总统侍卫或宪兵一样,这其实是有必要的。
    由于任务性质的关系,大部份的特战部队成员所拥的保密等级都相当的高,依国军

的保密层级,一般分为密、机密、极机密、绝对机密四级,再上去的等分类就众说纷纭

了,一般所知的固安作战计划大约是极机密级的,而佳山基地的反击作战计划(即指台湾

遭第一波攻击后,残余部队由佳山基地进行反攻击的作战计划,行动代号在此保留)则高

于绝对机密,而国内的三支军方特种部队,都是在固安计划与反击作战计划的任务编制

内,换句话说,只要你是特战小组成员的话,你至少得有极机密以上的保密层级,否则

你是无法参考任何行动的,而不具行动条件的人是不能被存在于特战单位的,而且,由

于所参与的层面与所接触的资料,一般都会希望特战人员在退伍后不得泄露相关的情报

与机密,最好是不要到国外,以免遭受美人计或其他间谍手段套问情报,也就是所谓退

伍后管制几年说法的由来,而国外的限制则有些不同。
    美国的国民含许多的外来移民,其中不乏曾为假想敌或采敌对态度的国家人民要求

成为美国国民、入伍成为军人、甚至加入特种部队,由于这类问题己普遍存在美国各阶

层与单位,个人身份安全认证与考核在美国有标准的作业流程与制度,事实上,外来移

民或第二、第三代移民只要是从事较敏感的事务,不论是科技、军事、国防安全、商业

竞争、研究开发或跨国性企业的高阶人员,在美国都必须经一连串复杂而漫长的安全考

核作业,若是你只刚加入美国藉的外国移民,报名加入海豹小组,若你只想当个普通士

兵,那请等三个礼拜后,人身安全考核没问题后再来报名;若想加入军官,那就请半年

后再来吧,这半年内,连你每天买热狗当午饭的小贩都会被调查,等这些都通过之后,

训练中心的教官们则会帮助你坚定退出特种部队的决心,即使这些都不能阻止你,之后

每6~24个月还会不定期进行安全复核,而且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如此情况下,特

战部队里内多的是清教徒与素食主意者,烟酒不沾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只因为怕留下任

何不佳的记录,而到了后来则已变成个人的生活圭臬了。
    特战指挥官另一个条件是必须了解历史,特别是军事史与战史,所谓‘以史为镜,

温古知今’事实上除了应用的装备与配合的战术不同外,作战的基本观念与应用原则几

千年来改变不大。了解、分析、研究与假设换为你会如何处理各种的战役与战地决心,

是增加经验值的另一种方法,当然这并不能完全一体适用,但至少有个比较的参考,而

且往好处想,起码你已经知道有些错误的方法是可以不用再试的了。另一个建议选修科

目则有些出人意料,那就是人文,为了全球性的任务派遣与跨国合作,除了军队的相关

知识外,地理环境的认识、当地的居民、文化、历史、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与禁忌等等,最好也都知道一些,这样与当地居民合作会事半功倍,美军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于东南亚半岛上与喀钦族合组的抗日游击队可算是个中跷楚。同样的理由,许

多欧美的特战指挥官同时也都具备心理学学位,不但是心理作战的高手,也是谈判的专

家,这在某些无法归类的行动时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西方世界的特战指挥官都会培养一项以上的个人兴趣或嗜好,因为除了有助

于平静训练的压力与繁忙外,有能也有助于任务的执行,而极限运动的风行,更造就了

许多世界级的专家,其中不乏现役的特战人员,而在前苏联,许多奥运代表队的选手,

像是在越野划雪射击(注1)、射击、空手道与角力等项目不乏同时也是特战队员者,其中

几乎全都是军官,因为在那个无产阶级主义的工人天堂里,只有实力而没有背景者是没

什么机会加入奥运代表队的。而培养飞行、跳伞、潜水、长跑、现代三铁(注2)与练习各

种武术的嗜好则是明显对执行任务有所助益。
注1:越野划雪射击是冬季奥运的竞赛项目,参赛者必须于冬季的户外,越野通过20公里

的荒野,并在途中经过5~7处的射击区,进行立、跪、卧三姿,每靶五发的.22中火步枪

精准射击,枪枝与弹药全程由选手背负,在越野划雪与大自然及时间的竞赛后,立刻需

静下心,调整呼吸进行精密的射击,并考量弹药的消耗,而射击成绩与越野时间是合并

计算的,因此虽然每个靶位旁都有备用弹药,但甚少有选手会去使用,因为虽然不用加

点,但会增加重新装弹时间,影响成绩。由于环境与训练条件的限制,此项目一直为北

欧国家与前苏联的私房比赛,而前苏联的参赛选手则清一色为军人。
注2:现代三铁指的是长泳、自行车与迷你马拉松,由于三项比赛是接连不断的长时间竞

赛,选手在长达8~20个小时的竞赛期间,体力的支出与意志的耐力皆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堪称是人类运动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后记
    在写此文时,台湾正经历了一场百年的大浩劫,921集集大地震除了造成了台湾中部

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外,也把陆军谷关空降/山地训练中心震跨了许多营舍,那个曾

经是许多伞兵、政战特遣队、海龙蛙兵、突击兵与两栖人员的山训场、风景秀丽的世外

桃源,以及所有受训人员痛苦又美好的永远回忆,但笔者相信,包含大多数曾在那受训

的同学及学长学弟们,在知道空特部在今年底将被裁撤的消息与看到被震坏的营舍之后

,虽然痛苦,但都会认为这样也好,至少这个充满光荣与回忆的营区不是在裁撤后,任

其荒废倾圮,而是在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后,光荣的结束。而即使如此,地震后的谷关

营区仍提供了灾民们一个暂时安身的所在,在营区内的弟兄仍然尽其所能的进行救灾,

得到了居民们永久的感念,与其窝窝囊囊的落没,不如发挥所有,漂漂亮亮的走完这不

得不走的最后一程,真的,相较之下我们很高兴谷关营区是以这种方式结束,而留给所

有的官兵与居民一段最后与美好的回忆。麦克阿瑟说:‘老兵不死,只是淍零。’可是

我们不忍见老营区淍零,在单位与经费都被裁的状况下,如此的结局,曾经身为谷关的

一份子,笔者觉得,这或许真的是最好的Ending了。
    在写完16篇特战讲座后,笔者感激所有曾帮助过的友人,但有一个问题要回答的,

那就是要写到什么程度,事实上,这16讲当中,笔者已经不经意了将一些尚未解密的资

料公开了,所幸并未对任何单位造成影响,有没有谈到机密,有,会不会造成安全上的

顾虑,肯定不会,日后是否会有其他类似作品产生,可能,但太深、太机密的事是否就

是读者想看的,这是一个疑问,问题的本身则是,公开了这些事会不会对某些单位造成

影响才是笔者所关心的,但从现实面看来,那些伟大的民意代表与无知又昏庸的政客们

所造成的伤害才是真正致命伤,但不管如何,笔者当初希望的目的己经达成,那就是将

特战部队的精神与内在做一个全面性的介绍给一般大众,特战讲座也可以先告一个段落

,休息一下了,再出发时,特战讲座可能就会变成特战讲义了,不再是适合外行人看热

闹的东西了,将会变成内行、专业而枯燥乏味的专业训练科目了,值不值得写,能不能

写都还在考虑当中,不过,特战能让大家认识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希望日后还能有类

似的经验,能再与各位分享。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1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