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beer (福星高照), 信 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古代海军史(一)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Thu Jun  5 19:28:31 1997
出  处: dip1.hit.edu.cn

               第一章中国古代海军的诞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屹工在亚洲的东部,濒临烟波浩森的太平洋,
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在内陆、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
罗棋布。这些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给我们带来了舟揖和灌溉之
利,也给海军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数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作为交通运输工
具和捕鱼工具的舟揖,逐渐应用于军事自的。先是运送军队和军事
物资,后来又在江河湖海作战。水上作战,开始只是偶然的。后来
人们逐渐自觉地把用于水上作战的船只武装起来,人员组织起来,
于是中国古代海军出现了。
              第一节舟揖的出现
    我国舟揖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远古年代
就出现了木筏,7000多年前产生了独木舟,3000多年前又制成了
木板船。木板船的问世,是船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上古年代,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同洪水作斗争
的经验,产生了一木在水上”的概念(水能浮起木头,见《易经·系
辞》),进而懂得“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骑着木头可以过河,
见《易经》)。后来又发现把几根木头捆扎在一起,比单根本头浮力
大,稳性好,于是木筏便出现了。据《物原》所说,一个叫伏麦的传
说人物,学乘过木筏。(“伏参氏始乘俘”)
    筏是上古先民在水上运载的工具。但筏没有干舷,不具备容器
的形态,还不能算作舟、船。只有在独木舟问世以后,在人类文明史
上才出现了舟船的雏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我们的祖先又用火烧
和石斧砍挖,把一段大树干挖空,制造出了独木舟,同时用石斧砍
削,制成了桨。这就是《易经·系辞》所说的“刻木为舟,判木为揖”。
这一记载,为后来出上的文物所证实。1958年,在江苏武进县出土
一只长11米,宽0.9米的独木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现存中
国历史博物馆)。
    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柄船
桨,长51厘米,宽15厘米,厚1.2厘米。经科学鉴定,其年代为公
元前5000年。
    到了商代(约公元前16至11世纪),出现了木板船。这是由于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提高,制造出了能剖制木板的铜斧、铜锯和
铜凿。商代甲骨文的“舟”字,很象一只木板船。木板船在船体结
构方面,已注意到了船体的对称和平衡,即船的稳性。有了这样的
船,我们的祖先便能够比较自由地从事水上运输了。上海博物馆馆
藏的商代餐餐铜鼎上的“荡”字,好象一个挑着贝市的人站在舟上,
后面还有一人划桨,这说明当时已用木板船进行水上运输了。
    最简单的木板船要算是“三板船”。在我国湖南、云南、广西肩
些狭窄滩多,河道弯曲的地方,至今还可以看到它的踪影。全船由
3块板构成,2块侧板,1块底板。底小面大中部宽,两头梢并向上
翘起,线条流畅,形体优美。
    从独木舟演变到木板船,是造船史上的一次飞跃,标志着人类
不再受自然界所提供的原始材料的限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
行再创造,制造出适合各种用途(其中包括军事用途)的船只。这
就为后世船舶的大型化和多样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舟师产生
奠定了物质基础。
--

 ----------------------------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       --我要拼搏,我要努力 |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dip1.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