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万众一心战火魔 大兴安岭森林大火扑灭记(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20 22:08:02 2002) , 转信
保护森林是森警的天职
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
当武警森林部队接到扑救雷击大火的命令后,最早扑向火场的内蒙古森警部队大兴安
岭支队605名官兵,仅用半天时间便投入到一号火场的扑火战斗;当国家林业局第一次
下达增援内蒙古火场的命令时,黑龙江森警部队大兴安岭支队500名官兵2个小时后便
出发了……
保护森林资源是森警的天职,扑灭森林大火是森警的使命。参战森警部队赶到火场后
,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上最难上的火场,打最难打的恶仗。
在森警部队参战的火场中,有6个位于中俄边界的原始森林中,那里人迹罕至,毒蛇
出没,昼夜温差大,蚊虫轮班咬,白天烟熏火烤,晚上风吹背寒。另有3个是火势最猛烈
、燃烧时间最长、火场面积最大的火场,也是这次火灾扑救的关键。
孟贵六支线火场是所有火场中最难控制的一个。它西距满归镇仅40公里,东与黑龙
江呼中原始林区首尾相连。这里的大火突破了600多名林业扑火队的防线,肆意蔓延。
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如放礼花一般,火海里的树木烧得如蜡似炬。满归镇人心惶惶,
有的人离家出走。
8月12日,火场失控。前线指挥部紧急调内蒙古森警兴安盟支队630官兵到火场
西线,阻止火势向满归镇方向发展。
然而,刚刚控制住西线,火势又向东发展。如果越过防火公路,就变成了上山火,那
时将更难打,弄不好会窜进黑龙江呼中原始林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前线指挥部于8
月14日又连夜调黑龙江1000名森警官兵到东线,坚决把火挡在公路以西。
正当东西两线加紧围歼时,8月16日,在东南角闭合处又跑火了。为了巩固扑火成
果,又向火场增调了400名森警官兵,使这处火场的总兵力达到2056名,占全部参
战部队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投入兵力最多的火场。
经过6天日夜奋战,官兵们共打出100多公里的隔离带,完全控制住了火势。这个
火场的控制,对稳定扑火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安定了人心。
对于森警官兵来说,扑救森林火灾并不陌生,但在原始林区扑救这么大的夏季雷击火
,他们还是第一次。
由于这次火灾是立体火,火先在半米厚的腐殖层下窜着根走,光冒烟,看不见火,等
火窜出来,“呼”地一下就上了树,扑救起来十分艰难。因此,常规的风力灭火机、二号
工具使不上,最好的办法是挖隔离带。
然而,原始森林里树木横倒竖卧,盘根错节,官兵们只能一锹一锹地挖,一镐一镐地
刨。锹镐坏了,就用手抠,用脚踢。许多官兵的手都抠破了,指甲折断了,指缝里流出了
血;鞋也磨破了,露出了脚趾。但他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连伤病员都不下火线。
大兴安岭支队战士申瑞东在挖隔离带时,被忽然倒下的一棵大树砸伤了头部,而且腰
部也受了伤。大家要送他下火线,他就是不肯;赤峰支队一名战士挖完隔离带后,靠着树
就睡着了。睡梦中听到中队长喊他的名字,他“到!”了一声,爬起来又继续清理火场…
…
这次扑火,官兵们还要忍受长途跋涉、给养不足等困难。尽管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
团后勤保障到火场,但保障到火线有困难,只能将官兵和给养送到机降点或路边。官兵们
往往要负重三四十公斤,徒步走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赶到火线。而给养只能靠
战士们背上山或直升机空投,有时供应不上,官兵们就只能忍饥挨饿进行扑火。
一次,武警森林指挥部副参谋长刘森平在火线遇到一名18岁的小战士,由于水供不
上,他渴得实在不行了,就向班长报告:“我口渴。”班长说:“扒个坑,里面湿乎,可
以解渴。”刘森平看不下去了,把自己带的一壶水给了这位小战士,小战士犹豫了一下,
还是接过水壶,一口气就喝光了……
尽管如此,但官兵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凭着超人的意志和英勇的作风
,胜利地完成了扑火任务,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火场动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个省区的5678名森警官兵会战,这在我国
森警部队创建以来还是第一次,也在共和国森林扑火史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