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山墙里挖出炮弹 秘密重建天安门城楼始末(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8 20:03:36 2003) , 转信
城楼上贴了六公斤黄金
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被拆下的土料堆满天安门的后面和
端门大院,拆下的斗、拱、声相互咬合,上下垒叠,环环紧扣,严丝合缝,不管多大的木
结构找不出一颗钉子,只有网板上有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呢?八级木工姚师
傅都直挠头。他们用塔吊先将城楼西南一个整角吊起,拉到中山公园水榭北侧,每拆一根
,在旁边按原样码好,可拆完了,就是码不出原样。后来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顺序编号
,画草图、拍照片,并写清内、外、上、下、左、右,把拆下的东西反反复复按原样码了
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城楼完全对称,所以一面明白,就全明白了。
拆下的木构件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北京光华木材厂按图纸进行加工。新做的全部
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但安装时发
现一根木柱中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窟窿,如果换材料,几百人就得停工。经请示总理,批准
顺此洞再打一5厘米的孔,并将柱子打通,灌满防腐剂,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在拆除西山墙时,一名工人一镐下去,竟发出金属的声音,轻轻取出,原来是一枚直
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指挥部指示公安部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起走研究。奇
怪的是,它是一枚完整的炮弹,如果是炮轰,即使未炸,弹壳也该脱落,如果是人为,意
义又何在?据资料显示:清顺治八年天安门曾改建过一次,八国联军还无从谈起。国民党
统治时期也曾作过大的维修,但距外国列强入侵中国也有几十年的距离。那么这枚炮弹是
怎么回事呢?后来在拆除中又起出6枚规格相同的炮弹,这7枚炮弹始终是个谜。介于当时
“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此消息绝不可外传,现在这7枚炮弹存于何处,无从知晓。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1.2米,最细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长,那些
重7吨以上的,一辆载重15吨的卡车也只能拉一根。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
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飞机吊不起来,两
架飞机吊太危险。最后许多木料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色红或
黄,遇火不着,只冒烟,姚师傅说他干了这么多年木工,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木工活毕,油漆彩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菱花格扇过去
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这次反复研究,试制成了菱花格扇加工机,提高工效150倍。最后
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去6公斤黄金。俗话说一斤黄金包一亩地,可想金箔之薄,此金箔
全部为进口,不能直接用手拿,否则金会嵌进肉皮,油工们小心地用竹夹一张张夹起,敷
在未干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4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
112天,全部木柱木梁皆为整体木材,多为进口。这项工程仅琉璃瓦就制作了近100种规格
,10万余件,10层作业,油漆彩绘,磨砖对缝,都是当时高水平的技术活。重建的天安门
城楼,完全保留了她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布局,并按9级抗震能力设防。除重建城楼外
,还有东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儿墙减薄、标语板更换、电梯安装等附属工程,同时还增
设了供电照明、上下水、热力暖气、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据统计,
有中央和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用工达2700多人,每个工种各有身份证
,每道工序之间不准互相打听。整个现场施工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速度之快,质量
之高,举世罕见。
天安门底座为何没重建?姚师傅说,新增加两部电梯从底座动工时,底座尽管是砖混
结构,但当年全部是糯米汤和混合土砌的砖,即使500多年了,拆也非常费劲,刨出的土还
把鞋底粘得挺厚呢。所以只在底座墙镶了一层砖,外墙打50厘米水泥。重修的天安门城楼
比原来“长高”87厘米,这是因为天安门多年下沉,根据史料记载,可以说现在的天安门
才真正恢复了原始的高度。
许新民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1970年3月7日,晚上9时多,城楼上的避雷网和节
日彩灯全部装完,所有彩灯都发出耀眼光芒,普照四方。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任务,给这座
当代最高马列主义大讲台提前拆架创造了条件。” 之后,吊挂毛主席彩色画像,天安门底
座两侧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标语牌也改为玻璃钢材料,
外包铁角。几万根杉篙一夜拆除,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最后一道工序——挂国徽。直径1.7米,需8个人抬的国徽由北京雕刻厂完成。当时周
总理对挂国徽十分重视,他说,天安门是马列主义的大讲台,资本主义国家要看我们的国
徽,如果挂不正,人家会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连国徽都挂不正,要派可靠认真的人
把这个关(大意)。
姚来泉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检查发现国徽背后有铅笔写的抬国徽8人名字和日期。领导
指示:国徽不能有任何痕迹,他用细砂纸打磨了几遍,检查通过。国徽被左右两个滑轮吊
到固定位置。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一丝一毫不能偏差,测量局的同志站在纪
念碑前的中轴线上,用德国进口的高级经纬仪对准天安门城楼,更准确地说,经纬仪中的
线要和国徽上细如发丝的中心线重合。姚师傅根据对方左右手示意的两面黄旗。不断地调
整国徽的位置——整整3个多小时,才把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 重
建的天安门城楼,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 (俞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