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媒体军事泄密现象透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9日06:46:2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4月17日15时,北京某军事机关门前,一位肩扛摄像机的某地方电视台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军
事机关的大门并开始拍摄。站岗的哨兵发现后连忙上前制止,经过一番严肃认真的劝说
, 电视台记者终于悻悻而去,临走留下几句不以为然的“酸话 ”:“有没什么了不起
的,过于大惊小怪了吧!”这是记者在甘家口看到的一幕。随后,在采访中,记者得知
,像这种地方新闻记者在军事禁区随意拍摄的并非个别现象。某军事 机关警卫班班长小
李告诉记者,对于哨兵的劝说,记者们基 本上能够听从,但是大都表示不理解,还有个
别人趁哨兵不注意,继续偷偷拍摄,播出后使部队的工作陷于被动。对于为什么见多识
广的记者们不懂,不理解“军事禁区严禁拍摄”这一简单的道理,小李表示十分不解。
无独有偶,不久前,在某地方台播出的新闻专题节目中,记者惊诧的发现,不仅被
列为“严禁拍摄设施”的“* **大桥”赫然在目,就连更为重要的某战略公路沿线担负
警卫任务的武警官兵所护卫的桥涵的位置,地形地貌,人员情况也都在播音员声情并茂
的诉说中,在一个个清晰的镜头 里一五一十的传到了每台电视机的屏幕上。事后,该省
军区 干休所的一位老同志皱着眉头对记者说:“这片子本意是介绍我们军人在极其恶劣
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事迹,是为了歌颂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弘扬主旋律的。但看完电视
,我却禁不住流泪了,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战士的无私奉献,更是因为 地方电视台对于保
密基本常识的无知。像这样详尽的介绍,如果在以前都可以算“投敌资敌”,一旦战争
发生,这些信息足以把我们的战士推进弹药坑里!现在虽说是和平时期,但也不能如此
缺乏保密意识呀!”
盲视并非偶然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媒体,其受众面广大,因此一经新闻媒体报道,所有秘密都将成
为妇孺皆知的消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特别是
有关国防机密的保密规定。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保守国防秘密要求的“盲视”现象一
直存在,泄密事件屡有发生,给国家和军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80年代末的老山防御作战期间,成都军区某部奉命换防接替某部队防务。部队驻地
新闻单位纷纷利用这一时机对群 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但与此同时,忽视保密和
军事 宣传纪律的事也屡屡发生。某团开进前夕,到某革命烈士陵 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不想,第二天地方一报纸就赫然登出 “英雄劲旅再战南疆,昨日隆重誓师”的消息。
报道在突出展现部队官兵“壮怀激烈”的氛围时,将出征部队所属单位 ,编制构成,师
团番号,即将担负的任务,出发时间等机密 情况严重泄露。文内还涉及该部队历史沿革
,战史,作战特 点等重要背景。可以说,仔细阅读此文就可以把这个部队的 情况全部
摸透。这篇报道披露后,部队首长极为震惊和愤怒 ,在严令追查此事同时,被迫改变了
部队作战方案,造成了时间,人员,经济等方面的严重损失。事后调查发现此机密 情报
泄露乃是某地方报社保密意识缺乏的结果。
做好保密工作自然是首要的,但是地方新闻单位乃至领 导缺乏军事保密常识,随意
披露我军作战企图和行动不能不令人震惊。一位将军后来坦言,如果说因此导致我军行
动失 利,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据作战部队介绍,当年暴露部队机密情况的报纸,刊物,
电台和电视台不是少数,尤以地方小报,行业报纸居多。
如果说战时新闻报道直接泄密的情况还是较为少见的话 ,那么平时因新闻报道而导
致的间接泄密现象则相当可观。当年大庆油田地理位置的失密,就缘于一张公开见诸报
刊的照片;“一箭三星”有关技术参数等机密情况,也是有些新闻单位以技术人员谈学
术的形式公开发表于报刊,因此泄露出去的。
几年前,某部赴西藏执行任务。某地方报社记者在一篇 相关报道中,详细介绍了该
部队奉中央命令从何处空运,何 处经铁路,公路运输入藏,等等。而曾被媒体争相报道
的川 藏文明线,也有媒体多次披露其运输量,通过能力和在全军进藏军用物资中所占比
例的情况。有心人稍事计算,便可从中计算出我军在西藏的兵力情况。
对于上述现象,有人说,那是因为过去比较幼稚,没有 发现新闻报道对于保密具有
这么重要的意义,才出现了这样 的情况,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些失泄密的例子,可以避
免发生这一现象了。果真如此,天下幸甚!
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 策和指示,军委,总部紧急部署,组织指挥部队火速开
赴灾区,在南北两大战场与自然灾害打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广州 ,南京,济南,沈阳,
北京军区和空军,海军,第二炮兵, 武警部队以及四总部直属单位,先后投入30多万兵
力,出动飞机2200多架次,车辆12500多台,舟艇1170多艘。
这是建国以来我军在长江流域最大的一次集结,是对我 军机动能力,战斗力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新闻记者的一次大检阅。结果如何呢?我解放军指战员奋勇抗战,冲在抗
洪的第一线,为夺取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不少新闻记
者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为后方发回大 量精彩的报道,讴歌了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光辉形 象。但在此过程中,同样发生了一些因新闻报道而泄密的事件:8月初,当抗
洪抢险部队大批开进哈尔滨时,某电视台全 程追踪报道,在镜头和说明中,详尽介绍了
开进部队的名称 ,人数,开进方式,军列到达时间,停靠地点,行进过程。 当部队出
发奔赴抗洪前线时,不少媒体不仅直呼“第*军”,“第**”集团军,而且将其平时驻军
何处,编制员额情况 也尽数抛给了观众。在报道中,不时还出现驻某地的某部队 “倾
巢而出”,某某地区“军营成了一座空城”之类的词语。 可以说这些都是十分明显的泄
密。
秘密泄露的背后
新闻报道泄露军事秘密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大略有三:
其一,有些地方新闻工作者对部队新闻报道规章制度的陌生。长期以来,部队新闻
报道一直是部队内部的事,地方新闻媒体很少参与其中。在80年代初期的几年间,地方
新闻 单位对涉及我国国防,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新闻在报道总量中所占份额较低,其中的
大部分又是双拥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真正涉及部队作战训练等方面的报道量很
小。中央 和地方新闻单位的情况大体都是如此。而直到80年代后期, 确切的说是在19
87年,创刊已31年的《解放军报》面向国内 外公开发行以后,地方新闻单位才增加了部
队新闻的报道量。由于军事工作和行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又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因此
成为挖掘新闻的“富矿”,不少新闻工作者出于对 部队建设的关心,以极大的热情,频
频进入军营。而他们对于部队保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比较生疏,因而难免“好心办坏事
”,在热情洋溢的报道中可能已不知不觉的泄露了某些 军事机密。
其二,部队官兵对媒体的“过于放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
对军队的认识,对军人的了解, 激发他们进一步关心与支持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各部
队都 加强了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习惯于军队内部报纸半封闭的宣传,许多
官兵认为记者编辑在宣传报道中自然会把关,由此对地方记者“过于放心”,于是不该
介绍的情 况多说了一句。而应该与记者声明不能对外公开的话又少讲 了一点,许多机
密也就在“我相信你”的氛围中泄露了出去。 如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未公开之前,某
地方电台在搞一关于国防建设的征文时,因审稿不严,通讯员的一篇何时沿某国道民兵
保障卫星运输服务的征文不仅播出,还获了奖,致使此次卫星运输时间,路线间接泄密
。
第三,西方新闻理念植入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西方 的新闻理念对我国的影响越
来越大,求异,求快,有闻必报成了某些晚报和地方报刊遵循的法典。于是在宣传报道
中对保密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忽视,这是造成军事报道泄密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记者在对某地方报社的编辑记者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69个编辑记者
中,认为在刊播有关军事新闻时 ,应先送审的只有20人,不到调查总人数的1/3,且基
本上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编辑记者。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大都对送 不送审不以为然,有人
还说:“他们又不懂什么是新闻,审 什么?”询问他们是否接受过保密教育,他们更是
一脸茫然 :“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个?”一个年轻的女记者坦言,关于部队的稿件,
似乎没有送审的必要。她说:“如果涉及 部队的稿件要送审,那么关于警察的是不是也
要送审,还有医院,科研单位,谁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新闻还搞不搞? 新闻的时效性
还要不要?”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近年来,在我国有的地方媒 体的报道中不仅出现不该报道
的内容,而且个别还出现了歪 曲事实的报道。不久前,驻西南某省会城市的部队执行中
央 关于军队不经商的指示,终止与某企业的房产租赁合同,地 方老板鼓动部分员工静
坐“抗议”;某部军车出事与地方发生冲突。对于这两个事件,均有媒体在明知事出有
因的情况 下,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强行进行采访,而且采取片面武断的方式,断章取义,
专捡问题大肆渲染,造成了不应有的恶劣 影响。
对于国防军事机密的忽视还表现在对国防军事机密的认 识不足,有的地方记者认为
,军事机密问题仅仅涉及狭义的 军事设施及科研成果等。事实上,有的表面看似乎与国
防军 事不相关的报道,恰恰与国防有着莫大的关系。1990年,西方一大国的情报人员发
现,在卫星拍摄的中国地形图胶片上, 兰州消失了。于是认定中国正在试验一种城市伪
装的新办法。 为了证实这种判断,该国多次组织各类专家秘密前往兰州进 行调查,却
一直找不到答案。正当情报部门和这些专家束手 无策之际,我国出版的某环保杂志上发
表了一篇“兰州缘何突然消失”的学术论文,指出兰州突然消失系城市严重污染所至。
于是该国的专家和情报人员旨在书摊上花了8毛钱就买走了“揭密报告”。
不久前,记者从电视台看到一则消息,内容是关于在新 疆距边境不远的缺水区发现
一大型地下水资源。从表面上看,这与国家机密毫不“搭界”,但是细细想来,在新疆
缺水的 戈壁干旱地区,这也应属于战略控制资源,发现了是好事,但不宜过度的宣传,
尤其不宜仔仔细细的将其经纬度位置,存储量也都“广而告知”。
加强教育刻不容缓
任何一个国家,对于事关国家安危的国防及军事要务的新闻报道无不持谨慎态度并
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自我标榜为“最自由的国度”的美国也概莫能外。
3月底以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空中打击。一向喜欢大肆宣
传炫耀武力的美国,这次却也 “三缄其口”:不仅国防部一直不对新闻界透露科索沃的
详细战况,连最基本的空袭成果也不多提供,以至引起记者投 诉,称“连英国提供的美
军战机空袭资料都比美国多”。对此,美国国防部称,保密纯为飞行员安全。美国参谋
长联席 会议主席谢尔顿说:“一如以往,如果公布消息会影响盟军的作战效率,对飞行
员生命有丝毫威胁的话,我们都不能透露。”国防部发言人亦举证说,1995年美军曾计
划以巡航导 弹炸毁一个在波黑的塞族机动导弹发射系统,但因为电视广播泄露消息而被
迫取消行动。所以,不该说的绝对是“无可 奉告”。
江泽民总书记曾十分深刻的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
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国防 和军事问题上保密还是泄密,于党于人民同样有着明显
的福 祸关系。而要使新闻保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除要严格相关 的规章制度外,加强
新闻从业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奶当务之急。
据记者调查,全国新闻院系在教育过程中将国防军事保密教育纳入其中的几乎没有
。在对某中央新闻单位实习,工作的大学中文,新闻专业毕业的编辑记者的口头询问调
查中,表示曾受到这方面教育或提醒者寥寥,只有部分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表示得到过
老师的忠告。
原来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每一届学生在大三下学期 准备到新闻单位进行为期半
年的大实习前,辅导员老师总是 要讲一个关于他们的一位“师兄”的真实故事。故事的
情节并不复杂:翌年,一位男同学来到浙江日报实习,这位男同学一直是个军事迷,对
部队的情况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即 将实习结束之际,他找了一个到舟山出差的机会,
跑到了某 海防部队采访。部队有关接待人员在看了他的证件后,自然 非常热情,礼貌
的回答他的各种问题。没想到问题越问越深, 逐步涉及到了某些保密内容。在好奇心的
驱使下,该男同学 竟然要求看设防图。部队首长慢慢感到不对,在扣留了采访 纪录后
,又一路追踪,电话一直打到了浙江日报总编辑家中, 打到复旦大学校长案头。后来虽
然经过反复调查证实这名男 生只是出去好奇而已,但是给部队,报社,学校都出了难题
, 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从此,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便有了一个 不成文的规矩,以故事
的形式对即将踏上新闻采编舞台的学生进行保密教育--对涉及国家和军事机密的事,不
该问的不问,不该写的不写。这一做法对全国其他新闻单位,特别是地方的新闻媒体及
人员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关于保密的有关条款
第十五条 禁止陆地,水域军事禁区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车辆,船舶进入禁区,禁
止对禁区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经军区级以上军事机
关批准的除外。使用军事禁区的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资料,应
当经军区级以上的军事机关审查同意。
第三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的执勤人员应当予
以制止:
在军事禁区或者禁止外围安全控制范围内,非法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
量,描绘和记述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不听制止的,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的 值勤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
定,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在危及军事设施安全或者执勤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
下可以使用武器.
--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0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