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trigger),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铁骑(铁骑征大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Feb 13 17:18:53 2004), 站内信件

勘误:上一篇汉武帝登基时间让俺给提前了十年,呵呵,对不住各位。

“汉武雄图载册篇,长城万里遍烽烟”,这是汉匈未全面开战时的真实写照。雄才大略的
武皇帝自不甘心,大战一触既发。让我们后人记住这个名字,刘彻,这位统治中国54载,
对中华民族与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堪与“千古一帝”秦始皇相提并论的武皇帝,是他
奠定了中国在亚洲,世界的地位。数千年后,我们还在用着他给我们带来巨大荣耀的称谓
:“汉人”。(虽然我们已玷污了这个称谓,但无耻的后人们仍在用) 

提到汉匈大战,又必须提到两个人:卫青,霍去病。前者官至大将军。(相当于全国兵马
大元帅)后者位至骠骑将军(骑兵统帅,与车骑将军对应。)人称霍骠骑或冠军候(知道
冠军一名的来历了吧?)此二人可说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擅使骑兵之典范。(虽说李广,李
息,李广利,路博德等人也不差,但功绩比之此二位还是不够,早一点的周亚夫倒是比之这
二人不差,就是开打时他已经老了,不然就轮不到卫青了,呵呵)数次大战使得匈奴元气
大伤,再无力与汉帝国争斗。(不得已之下远遁漠北,使得漠南无王庭)

我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就是汉帝国的骑兵是怎样击败匈奴骑兵的呢?要知道主战场可不
在汉帝国境内,而在大漠,匈奴人甚至还占有天时,地利。(我想谁也不会认为中原人到
了大漠会一样生活得很好吧?否则又何以解释这句话:水土不服。况且汉军也有数次因地
形原因没能形成合围,李广也是因此而死)何况还有号称“控弦三十万”的百战骑射呢?
按匈奴或其他游牧民族的打法,就是退,退中打机会。(这些民族除非不得已,是不会和
你硬扛的。战法有点类似于卫国战争时的苏联,以土地换时间,机会)看看霍骠骑给我们
的答案:“冠军侯嫖姚校尉霍去病受任骠骑大将军,率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右部,历五王国
,越焉支山千里,歼敌八九千,斩折兰王、卢侯王,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再看“霍骠骑
发动夏季攻势,在与公孙敖失去联络之情况下,孤军挺进越过居延海,穿过小月氏王国,
抵祁连山,歼灭匈奴40000骑,匈奴河西精锐瓦解。”(这两句是转的)一句话,就是以骑
对骑,以快对快,打得你没法躲,或是来不及躲。(可惜只活了24岁,在其有生之年未得
见匈奴灭,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天不与之寿,奈何?)

还有卫青的战法,统数十万众,长驱数千里,直扑王庭。按兵法来讲,这叫:攻其所必救
。(不知匈奴人有没有提出过类似莫斯科保卫战的口号,呵呵)想躲都不行,总不能老巢
都不要了吧?这面子可丢大了。(谁知道老巢里有没有美女,宝玩,辎重,粮草)不得已
之下,只好决战。 

志载,卫青曾与匈奴大汗战于王庭。那么汉军又是怎么打的呢?匈奴人总不会放弃他的传
统优势项目骑射与你拔刀对砍吧?(不得已时才会这样干)汉军的战马对匈奴马没有任何
优势可言,不管是速度还是耐力都强不到那去。(何况一个个还身着铁制铠甲,不似匈奴
人般只着皮甲)怎么打呢?卫青的做法是:一,以武刚车载粮及步弓,战则为障。(就是
没有战斗时当运粮,运兵车用,战时当屏障使)武刚车又是什么东东呢?长二丈,阔一丈
四,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就是一个好的战斗掩体,既可防敌骑兵冲突,又可对
箭有一定防护能力,真不知怎么想出来的?)这样可使匈奴人的骑射优势被汉军的步弓手
抵消。(并且是车载步兵,嘿嘿,是不是有点像现代的机械化步兵?) 

防御问题解决了,进攻呢?总不能让这些步兵追击匈奴骑兵吧?卫青的做法之二,出精骑
直扑敌主营,后以大军掩杀。什么是精骑呢?选边地良家子弟万人,(用通俗的话说,就
是住在边境的汉人)善骑射,精骑术,长格杀,以为陷阵营,每战必先出动其咬住敌军主
将,(不论哪方面比之匈奴骑射都不吃太大亏,有点类似于我的虎卫鹰扬中的鹰扬营)道
理还是哪个,攻其所必救。不得已,匈奴人只好与汉军硬扛,扛不过也要扛,呵呵,这就
是战术。总不能仗没打完,司令官就让人给毙了吧?要这样,这仗还怎么打? 

匈奴骑兵还是延续了他们传统的战法,成扇形一字排开,以发挥骑射的威力。虽然汉军铁
骑骁勇,但在强大的匈奴骑兵面前也没占到多大便宜。汉对匈奴战士的战损比高达1.5~2:
1,(初期,且以战斗人员为计数,平民损失不算,后期反过来),但是毕竟挡不住汉帝国
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渐渐处境不妙。

一战战下来,匈奴人越打越少,汉军越打越强,以至后来匈奴可汗亲率八万铁骑咬住李陵
的五千步弓,仍被汉军射杀万余人,可见后期的匈奴兵战斗力在急剧下降。(要是早期的
话,可能仅死伤千余人就可以做到,八万骑,就是十六万人和马,对五千步兵打成这样,
还有什么好说的?也证明了汉军在后期的强悍。也难怪匈奴后期对汉军一直采取避战,汉武
帝铁骑十八万出大漠时匈奴竟不敢战,冒顿单于泉下有知,必定会再气死一回)

到这个时候,匈奴人的精锐已消耗殆尽,各被征服民族也纷纷脱离其统治,(乌桓,鲜卑
,丁灵)很快地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向汉宣帝称臣,(也就是王昭君的老公)虽还
没有亡国,但已无力再对汉帝国构成威胁。

总体而言,这段时期,中国的骑兵战术及骑兵部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既便是盛唐时也
不能过此,寻根探由,除了有强大的国力为基础外,英明的君主,强悍的将帅,骁勇的士
卒,尚武之民风,缺一不能成此伟业。但骑射却仍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少数精锐除外),
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骑兵时代的终结(一个为了生存,一个为了杀人,动力不一样,
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不胜叹息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