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信区: Green
标 题: 关注与超越:中国军事改革历史透视(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l 20 10:09:20 2001) , 转信
关注与超越:中国军事改革历史透视(二)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13日 皮明勇
(二)军事革命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
近代以来的每一次军事革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都与其它各次军事
革命不尽相同。有人将上述六次军事革命分 别称之为火器革命、民主革
命、管理革命(总参谋部)、机械和科学革命、大规模毁灭武器革命和信
息革命,就是对各次军事 革命突出特征的概括。然而,在这种个性差异的
背后,它们又存在着诸多的共性,这些共性也就是军事革命的一般特征。
第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往往要引起军事领域各个方面的
深刻变化,虽然变化的程度和先后并不完全 一致。也就是说,军事革命在
军事领域各方面引起的变革,一般都不是局部的量变,而是全面的质变。
但这种全面的质变并不 意味着全盘否定原来的一切,而是一种大规模的扬
弃运动。
在近代以来的历次军事革命中,人们可以看到,涉及军事基本面貌的
几个大的方面,如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人 员素质、教育训练、作战方法
以及军事理论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就其中的某一因素而言,在
经历每一次军事革命之 后,往往都会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正是基于对这种
历史事实的考察和认识,中外研究者对军事革命提出了基本相同或相似的
定 义。宋人杰说:军事革命就是“武器、战术、兵制,悉行改革一新”。
他因此“以武器、战术、兵制之改革,为军事上之三大 革命。”[3]《苏
联军事百科全书》的作者认为, 军事革命是“因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
展而使武器、军队、军队训练 、进行战争和实施战斗行动的方法发生根本
变革”[4]。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新的文明兴起并向旧文明
挑 战, 整个社会发生转变,迫使武装部队从技术和文化到编制、战略、
战术、训练、条令和后勤等各个层次都同时发生变化, 这时就出现了军事
革命。”[5]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是推
动军事革命发生的最根本的动力。有了炼铁 技术的发展和火药的广泛应
用,便引发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军事革命;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以及第一次
产业革命的发生,便有了 第二次军事革命;出现了19世纪后半叶的炼钢技
术、铁路运输和有线通信的大发展,就有了第三次军事革命;与20世纪上
半叶大科学、大工业、大生产为特征的“电气时代”相伴随的,则是第四
次军事革命;当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取得突飞猛进 时,第五次军事革命
也就发生了;今天,当信息技术成为新的制高点,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时,第六次军事革命便也开始向 我们走来。美国军事历史学家T.N.杜普伊
曾经指出: “战争的演变是一场长期的革命,它由政治、经济、社会多种
力量 所创造和支持,技术进步只是其中的一种力量,但在许多方面它的影
响最为深远和引人瞩目。”[6]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军事革命的发生,因而
自近代以来,科技和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在 军事革命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
位。以此之故,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能够在前几次军事革命中独
领风骚,美国和苏联能 够在“核革命”中齐驾并驱,美国能够在目前的新
军事革命中一马当先。当然,在军事革命的大潮中,科技和经济处于相对
落 后地位的国家也并非注定会毫无作为,只要积极努力,也完全是可以有
所作为的。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便成功地追赶上了第三 次军事革命的浪
潮,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军事变革也基本上取得了成功,新中国在“核革
命”中的突出表现更是给人以极大的 鼓舞。
第三,军事革命既是社会剧烈变革的结果,又反过来对社会的发展产
生巨大的推动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近代 的第一次军事革命,被西方学
者称之“横亘于中世纪和现代历史之间的分水岭”。第二次军事革命则被
称之为“民主革命”, 它与法国大革命和震撼欧洲的拿破仑战争紧密联系
在一起,没有法国大革命就不可能有近代义务兵役制度,而没有这场军事
革 命所激发出的巨大战斗力,拿破仑挑战欧洲旧秩序之剑将不可能有如此
的锋利。第三次军事革命使军队和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 地位明显地突出出
来。第四次军事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从而对人类社
会造成了空前的破坏。第五次军事 革命促成了一个以“核威慑”为主要内
容的冷战时代的到来,人们被迫生活在“铁幕”和“竹幕”下。目前新军
事革命的发生 ,既以人们的观念变化、世界性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背景,
又将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除了这些一般性特征外,如果将近代以来的历次军事革命进行比较,
我们还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变化规律:
首先,越到后来,军事革命发生的频率越快,周期越短,而对世界各
国的影响越广泛。第一次军事革命自身经历 了一个多世纪,而它与第二次
军事革命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多世纪的过渡期。第三次军事革命与第二次军
事革命便在19世纪相 尾相联。到了20世纪,三场军事革命更是此伏彼起,
一浪紧接一浪。就历次军事革命的参与地区而言,前两次主要局限在欧 洲
(与欧洲关系密切的埃及参加了第二次军事革命),从第三次开始欧洲以
外的北美、亚洲和部分非洲国家都参与进来,成为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军
事变革运动。到第四军事革命时,这种特点更加突出。今天,当新军事革
命发生时,从一开始便受到世 界各国的重视,显示出当代世界军事的高度
一体化。
其次,越到后来,军事革命的自觉性越高,主动性越强,理论牵引的
作用越大。当近代前两次军事革命发生时,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生活
在一个军事革命的时代,也没有人主动地对这种军事革命进行宏观的周密
的设计和导演。然而, 从第三次军事革命开始,人们对这种军事领域的剧
烈变化有了明显的自觉意识。恩格斯在1893年时曾对他所面对的那场军 事
革命有过这样的概括:“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
域”[7]。也就是从这次军事革命开始,人们开始 有意识地研究军事革
命,力图找到军事革命的规律,进而把握军事革命的进程。到了本世纪80
年代后,当人们意识到一场新 的军事革命有可能发生时,更是以空前的主
动精神对之展开积极的探索,力求首先在理论上取得新突破,并进而更好
地指导实 践。作为新军事革命的先行者,美国军方领导人便认为最理想的
状态是,军事理论首先发展起来并影响决策。实际上,美军也 正是这样做
的。
再次,越到后来,军事革命的技术含量越高,对官兵的素质要求越
高。作用于军事革命的因素从来就是综合的, 但技术因素在军事革命中所
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突出,以致于今天的新军事革命几乎可以等同于新军
事技术革命。同时,每经 历一次军事革命,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所积蓄的
技术含量便有新的提高,军队官兵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就要不断地提高
自己 的素质。为了确保军人的素质,各国开始对军队官兵的文化水平提出
更高的要求。现在美军官兵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达2900 多人,有硕士学位的
约9万人,获学士学位的更是多达16万多人, 一般普通士兵也都具有高中
毕业文凭。未来的官兵,将 首先是一名技术专家,而对军人的体能要求则
比过去有所降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在各国才有必要也才有可能在军
队改革 中推行诸如职业化、提高保障部队比例、扩大女性参与等政策。
把握住军事革命的一般特征,也就把握住了军事革命的本质属性。掌
握了军事革命的发展规律,则能更好地预测 军事革命的未来走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02.162.10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