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九头鸟), 信区: Green
标  题: 西太平洋包围圈的由来和中国面临的战略格局5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y 26 05:20:57 1999), 转信

四、冷战后东亚战略格局 
在回顾了二战后围堵中国的包围圈的由来之后,我们也许能够 
对今天整个西太平洋、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了。冷战结束后,我们? 
到许多“世界新秩序”、“历史的终结”之类冠冕堂皇的颂词,连属于第三世界的中国人? 
都不免有人要附和一下这个大合唱,恭喜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的美妙时代。 
然而,冷酷的事实是:二战结束以来形成的国际体系,一个以新殖民主义形态控制世? 
各个地区、在全球规模上积累和转移剩余价值、以综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将不发达? 
边陲屈服于发达的核心的全球权力结构,并未因冷战结束而有大的改变,除了仅存的超级? 
国的实力在冷战中被严重消耗以外,这个体系的以强凌弱的逻辑、劫贫济富的能力、对体? 
挑战者的镇压的凶狠残忍,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噬血成性和猖狂无忌。[21? 
要想认识冷战结束的意义,就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冷战。西方把冷战的结束渲染成是优越? 
资本主义战胜了压抑、低效率的社会主义。然而,我们不必跟着唱这样的陈词滥调,而应? 
出自己独立的分析[22]。冷战具有两条线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条是北约和? 
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苏联集团尽管是集合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对抗资本主义西方,但苏? 
集团的领导人长期以来丧失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远见和激情,在政治行为上也早已丧失了革? 
政权原有的进取性、群众性,变得被动、保守,最后发展到自己就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 
取灭亡地葬送了工人国家的政体。尽管苏联领导人对反帝反殖斗争采取机会主义和利己主? 
的态度,但是,由于其政体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它至少在口头上需要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和? 
殖民主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扩张资本主义市场及维持世界霸权的障碍。另一条? 
索是在世界的“南北”地区之间,也就是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即新老殖民主义国家与第三? 
界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冲突,尽管美国和西方阵营在镇压第三世界的民? 
解放运动时使用的是“反对苏联扩张”、“反对共产主义”的名义。[23]由于美国在? 
对华约集团的同时也敌对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以及上面所讲的苏联囿于列宁主义反帝原? 
与其革命历史传统的限制,构成了这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使很多人不能认清它? 
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在亚洲地区,冷战主要是围绕第二条线索展开的。毛泽东在晚年提出? 
苏集团之间的“中间地带”的概念,并号召组织起一个亚非拉不发达国家的阵营,为的就? 
强调这第二条线索,使中国坚决地站在坚持原则、无私帮助弱小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立场? 
同时中国自己独立地去探索一条不同于苏联集团的社会主义创新的道路。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后冷战的意义,应主要是:美国和西方集团在军事对峙上赢得胜利? 
取得了东欧俄国大片潜在市场,并排除了资本主义西方肆意掠夺南方的一个障碍,如此而 
已。西方将它宣传成是所谓“两种制度在竞争比较中的优胜劣败”,然而社会主义和资本? 
义作为从欧洲启蒙主义中衍生出来的两个人类理想之间的持久对立和斗争,以及社会主义? 
战资本主义不到一百年的人类实践,认为就因此分出最终胜负,是非常眼光短浅的。事实? 
刺性地说明,不是西方的优越导致了苏联的垮台,反而是苏联的垮台暴露了西方制度的弊 
病,引发了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苏联东欧事变导致西方军火订货剧减,引发了九○年开? 
的经济衰退。苏联集团的瓦解也不是人民的选择,从中央情报局到罗马教皇等反共势力的? 
心策划恐怕起了更大的作用。 
以第二条线索而言,即“南北”意义上,美国和西方阵营针对南方贫困国家的冷战没? 
随着东西方的冷战一同结束,而是在“世界新秩序”的旗号下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 
国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乘胜进击,以九一年海湾战争中屠杀二十万伊拉克人的彪炳战? 
为“世界新秩序”作了图解,那就是:它要重新确立美利坚帝国在印度支那战争中被击溃? 
威信,将世界退回到二战前、甚至一战前十九世纪的以强凌弱、强权就是真理作为国际准? 
的黑暗年代。在一个没有苏联超级大国为敌的时代,美国仍然把军力保持在同时打赢两场? 
部战争的规模[24],相信这两场局部战争的作战方案都已经拟停怀≡谥卸硪怀 
则在东亚地区。 
“世界新秩序”在亚洲、西太平洋地区,遇到极大的麻烦,障碍的来源,仍然是来自? 
去的新月形包围圈所一直未能完全摧毁的对象。在美国战略家的眼里,今天的中国仍是那? 
打破了美国世界霸权在东方的战线的新兴政权,仍是不听美国命令的“逍遥法外”的国家? 
仍是有可能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一个大国。尽管我们看到? 
今天从中国本身,到中国周边地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历了很大的变迁,甚? 
面目全非,以致有人以为新月形包围圈也和冷战思维一样成为历史遗迹了。然而,新月形? 
围圈无论是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体系,还是作为一个政治军事结构,不论经历多么眼花缭乱? 
千变万化,也要服从它当初得以存在的逻辑,它的最长远的战略目的和功能并没有发生改 
变。 
在冷战结束前十来年中,美国对华战略就已作了重要调整,主要基于中国内部的一些? 
化,特别是那些美国为之高兴的一些变化,热纾盒轮泄曜粤Ω慕ㄉ杷炀偷 
巨大国内市场开始对外开放,私营经济渐渐发展起来,知识分子和青年中亲美情绪蔓延,? 
国在文化、外交等政策上的反美反帝倾向改变为“非意识形态化”等等。[25]基于三? 
多年来围堵、颠覆政策的破产,美国开始执行早就有所考虑的另一套备选方案,那就是:? 
希望寄托在新中国“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身上”,以渐进式的和平演变与“西化”战略? 
鼓励在中国的那些美国心目中的“健康力量”和“健康发展”,以便使中国朝着美国所设? 
的方向走去。然而,在美国国会里那些诅咒“红色妖魔”的“谩骂中国者”(China? 
basher),与那些奉劝人们对中国要“耐心”、“交往”,劝导人们看到中国已经? 
生了“很大进步”的“接触学派”,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的话,只能是后者的? 
心更为阴狠,更有欺骗性。美国对付新中国战略的前后一致性,从八十年代末任驻华大使? 
那位美国先生的履历上可以看到惊人的例证。这位前驻华大使曾长期为中央情报局工作,? 
管针对中国的情报和秘密操作,五十年代曾亲自主持过训练、资助和指挥西藏的“自由战 
士”的叛乱活动;后来又任美国在台湾协会台北处处长,继续做针对中国的情报和机密工 
作。 
就在八十年代中美关系最“健康发展”的时代,这位冷战武士被任命为驻华大使,然? 
中情局交给的秘密任务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大使先生在中国任职期间构织了一个完整的情 
报、特工、“不同政见者”的关系网,为插手一九八九年中国的政治事件起了关键作用。 
[26]一九八九-一九九一年前后,基于苏联东欧的蜕变、海湾战争以及一九八九年中? 
的政治风波及以后的局势发展,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的对华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美国决策层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倾向,从“接触”、“交往”、“西化”的策略,做出向“? 
化”、“围堵”甚至“颠覆”的策略的试探性转变。然而,无论是经济社会上的“西化”? 
略,还是政治上的“围堵”战略,它们的战略目的是相同的,两个战略的具体操作的人员? 
子也基本上是同一批人。在这个整体战略中,台湾、香港作为美国势力针对中国的“前突? 
置”,变得分外重要。它利用中国对外开放和沿海特区经济政策等,以台湾、香港为据点? 
吸引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离心中央,以造成中国南北分裂,并以港台为中转站和帮手,向中? 
内陆输出帝国主义殖民文化、瓦解中国的民族经济,培埴亲美的买办势力。 
美国决策者即使是某一时刻侧重和平演变与间接的分化等手段,也从未放弃武力与战? 
作为待选的手段,更不会放弃在亚洲的军事霸主地位。和五十年前一样,美国在亚洲最关? 
的落脚点仍然是日本以及美日军事同盟。战后五十年来,横跨太平洋的美日军事同盟,在? 
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双边联盟;战后在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体系的维持? 
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这枚“定海神针”。然而,它也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 
洲之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锋芒是对准中国的。因此,要想认清中国面临的冷战后? 
亚战略格局,正确分析美日联盟成为关键。这里不妨对美日联盟提出几个根本性的估计。 
一、在美日关系中,美国仍是占支配性的主导地位的一方,这个情况五十年来一直没? 
谋洹J紫龋颐谴用廊樟焦恼ê戏ㄐ岳纯础U饫铮I娴揭桓稣窝Ц拍睿蔷褪峭 
治霸权(hegemony)。它是指一个成熟巩固的阶级统治,不再完全或至少不再表? 
上依赖于于强迫性的暴力手段,而是依靠一个完备而缜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以及它对? 
间社会的的渗透并取得默契,以表面上道义的、取得共识的方式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2 
7]。我们可以认为,美国在战后的国内统治实现了稳固的霸权,尽管在六十年代受到极? 
的冲击。相反,日本战后的政治体制就从来没有实现这样稳固的霸权。战前日本社会的霸? 
基础是天皇制度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日本战败,这个基础成为碎片;然而,美国占领后? 
负有战争罪责的天皇被保留下来,同时一个外来的强加的“民主”制度又建立起来,二者? 
合法性都成为问题。美国占领不久就实行重新武装日本以及恢复财阀经济的政策,更使日? 
战后政权无法处理日本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同时又需要支援美国进行朝鲜战争并在国内反 
共、压制劳工运动,以致日本战后政权无法稳固地建立在哪怕是形式上的民主共识之上,? 
是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占领和美日同盟的强大支持,依靠权威主义的、保守的、并且是非常? 
败的政治运作。 
日本的经济结构也如出一辙,是由大家族、精英和财阀甚至黑社会所把持。总之,日? 
的统治阶级远远缺乏美国或其他发达西方国家所具有的完备的意识形态统治和民意基础。? 
导致了几个后果:最主要是日本在国际和亚洲战略上,完全配合美国的战略和利益,日本? 
演了一个胁从的帝国主义角色。日本统治精英由于其极端的对外依附性和买办裕腿嗣 
的分离要比其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更为严重。和日本的政界、商界的保守、反共形成强烈? 
比,日本的学术界和知识分子阶层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没有被容纳进体制内的人民的反? 
力量的潜力是巨大的。由于日本的统治意识形态的支离破碎和杂乱拼凑,作为国际角色的? 
本,缺少代表民族国家的明确战略意图,日本统治精英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与可行的长远的? 
际战略[28]。这是因为:尽管老的军国主义者余孽重新以武力称霸亚洲的妄想仍然存 
在,但由于它根本脱离战后世界和亚洲的现实,即使在日本国内也臭名昭彰。另一方面,? 
本经济帝国主义已经大规模渗透亚洲其他地区,但是它基于一种单纯的经济主义,而离不? 
依赖于美国保护的军事架构。无论是军事或经济帝国主义,都不符合日本国内广大人民的? 
益,也得不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被一小撮政客所鼓吹的所谓“政治大国”计划,讲不出任? 
道义和实际的内容,最多反映出一种“财大气粗”的庸俗逻辑。与日本相反,美国在国外? 
军事经济扩张,有着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战略相配合;在公众舆论和经济利益方面? 
也都已经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依赖的牢固体系,从更深刻的层次上消解? 
反对声音。以上这个估计可以从近来日本国内和美日联盟的发展中得到证实。日本国内反? 
美日联盟和美国驻军的人民意愿从来都是强烈的,但无法反映到政治体制中。驻日美军与? 
本人民之间的矛盾的一个热点就是冲绳美军基地问题。小小的冲绳岛上,建有75%的驻? 
美军基地,集中了驻日美军的65%。战后以来美军基地的长期存在,使当地社会呈现一? 
殖民形态,使冲绳成为日本最穷的县之一。因美军的存在,严重扰乱当地社会的治安。在? 
去的22年里,岛上共发生了4700余起与美军有关的刑事案件。一九九五年九月,冲? 
问题再次复发:驻冲绳岛美军三名士兵强奸一名当地12岁女学生,美国一度曾利用美军? 
日本的治外法权干扰案件的侦察和审判。这桩暴行更加深了日本人民对美军长期驻扎日本? 
策的反对。九六年间,冲绳县政府决心不延长美军基地使用权,而日本政府坚持不顾冲绳? 
意,导致双方上法庭解决问题。另一个实例就是日本社会党近年来的命运:该党战后一直? 
代表日本人民的和平意愿为自居,很长时期内在党的纲领中反对美日军事同盟、反对美国? 
军,反对天皇制度,甚至反对太阳旗作日本国旗。然而,社会党一直只能作为在野党存在? 
一九九三年,社会党放弃反对美日军事同盟等党纲,参加了联合内阁。但放弃和平主义原 
则、和J卣惩骱衔鄣慕峁窃谝痪啪帕暝诖笱≈性獾窖∶竦耐倨缁岬潮旧硪 
分化瓦解,一部分选民转向仍保留部分反美态度的日本共产党。 
另一个值得强调的事实是:美国和美日同盟与战后日本出现的和平主义倾向一直是处? 
对立冲突的状态。从朝鲜战争时代以来,美国就在催促日本突破宪法第九条和平条款,胁? 
日本向海外出兵;从去年四月发表的《日美安全联合宣言》九点文件和最近公布的《美日? 
务合作方针》草案中可以看出,美国不顾日本国内反对,正在极力将日本拉进一个“战时? 
同防务体制”,即从根本上突破和平宪法。[29]美国对于日本,不是什么防止它走向? 
事大国的限制,而恰恰是日本走向重新军事征服亚洲道路的唆使者。因此,美日军事同盟? 
以美军对日本基地的长期占领、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为标志,实质是一个基于美日之间的? 
仆关系的不平等联盟。日本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紧张的地位:它一方面要对美国忍气吞声,? 
唯诺诺,另一方面又借美国的保护为虎作伥,指手划脚地一会儿称在朝鲜半岛有战略利益? 
一会儿又要“保卫”台湾岛和中国南海[30]。同样重要的是,美日同盟得不到日本广? 
民众的认同,只能靠保守、腐败的日本政客出面弹压着局面,一旦失去美国的联盟关系,? 
着军事大国梦想的一部分日本政客连一天也无法面对日本人民要求坚守和平国策的强烈呼 
声。正确认识美日同盟中的不平衡性和起主导性作用的一方,对于怎样具体应对它对中国? 
威胁,关系极为重大。 
二、美日间的利益冲突比之冷战中更为加剧。这里指的主要是日本统治阶层与美 
的矛盾在后冷战时期更加公开化。日本在刚战败时,面对亚洲国家的敌视,处于美国保护? 
之下、依靠美援并以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配合美国的亚洲战略,对日本十分有利;随着日? 
成为经济大国,它对这种由美国主导的联盟越来越不满,即使在统治阶层中反美的情绪也? 
增长;从美国角度看,日本羽毛丰满后,对美国越来越不忠实、越来越不听话,并在争夺? 
场方面损害美国的利益。八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抨击日本”(“Japan-bas? 
ing”) 
的浪潮。一九八九年,日本自民党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和前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 
谈话录《日本可以说不》被美国私下翻译成英文,又造成美日之间一场唇枪舌剑。书中历? 
了二战结束后特别是日本成为经济强国以来,日本在美日关系中的唯命是从、容忍退让的? 
尊地位,并声称:日本在一些尖端军事技术中已经领先美国,美国打赢海湾战争是依赖了? 
本的高技术。石原建议日本以这些尖端科技为要价法码,甚至以断绝日美同盟、和苏联合? 
研制战斗机为要胁,在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和美国讨价还价。石原的原书因是内部流传本,? 
了很多嘲骂和丑化美国的话,流传到美国后,引起喧然大哗。贸易摩擦、互相攻击谩骂以? 
上面所讲到的冲绳美军基地问题,在九十年代初几乎将美日同盟关系驶进险滩。为了应付? 
种严重威胁美日联盟、因此也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关键战略落点的险状,“中国威胁论”? 
被在美、日的媒体中大肆宣扬,一种恢复到五十年代美日战略关系并更加以发展的动向才? 
显地暴露出来。这实际上是近来日本右翼分子借机在钓鱼岛挑衅的直接背景。 
三、从日本在亚洲的矛盾角色和地位来分析。日本是一个亚洲国家,但又是“外来 
者”。这主要表现在两种不同因素的对立。地缘政治中,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如国? 
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联盟等等,有些因素是无法人为改变的,如国家的? 
理位置、国家间的距离等地理因素,自然资源的分布,语言文化的异同等等。由于国家的? 
弱大小不同,及各种政治考虑,国家间的联盟敌对关系,会出现顺应或违背地理文化因素? 
的接近的不同组合,因此有远交近攻、或近交远攻等不同策略。以此考察日本,日本战后? 
美国占领下,继续保持在“脱亚入欧”的轨道上,一方面是美国在亚洲的买办和代理,一? 
面是和亚洲国家离心离德的异己者。一个和亚洲文明有着上千年的联系、和亚洲大陆毗邻? 
望的国家,偏炎约旱恼尉糜牍野踩ㄔ谠陡舸笱蟮亩园丁C拦恼铰栽蚴抢 
亚洲各个大小国家之间的矛盾,互相牵制,分而治之,使自己充当亚洲的宪兵,并全力将? 
本限制在美国的轨道上,防止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然而,由于地缘接近的不可改变 
性,亚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总会得到解决,而一些潜在的利害关系也迟早会使日本的“脱亚? 
欧”的矛盾角色难以为继,并陷入深深的危机。假如在亚洲发生一场由美国参与的局部战 
争,它对日本国内的震动将远远超过对美国国内的震动。日本四岛假如充当美国的战争基 
地,就有很大可能遭受重创。而作为策划、发动和执行战争的美国,只要在没有大规模的? 
军伤亡情况下,为了达到它的长远战略目的,并不忌讳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亚洲变成战争? 
墟。日本需要面对这样一种无可回避的选择:它或是继续栓在美国的政治军事体系之上,? 
亚洲国家作对,但承担替美国承受战争的炮火的风险;也可以选择拒绝充当美国的军事基 
地,得罪美国但免于战火威胁,留下来和亚洲国家和平共处。日本的不同选择,将造成美? 
继续拥有日本四岛作为干涉和出击亚洲的前突位置,与美国失去这个前突位置、失去一个? 
手亚洲的关键支点的重大区别。假如我们真的相信会有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亚 
洲,那么,它应该是毗邻国家平等互利、友好共处的亚洲,而不会是由外来者继续充当宪 
兵、利用亚洲人制衡亚洲人、利用某个亚洲国家充当买办和插进亚洲的钉子的那样的亚洲 
了。 
在亚洲地区继续保持为军事对抗的主要舞台的,仍然是朝鲜半岛。虽然目前美日决策? 
对朝鲜半岛的前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焦虑和举棋不定,但他们的意图则是越来越清楚了。? 
他们的战略方案里,早已经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判了死刑,其战略目标也毫不隐晦? 
是以最小的代价,但不惜任何手段,从经济、意识形态,到政治、军事,来扼杀这个政权? 
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南方吞并、收降社会主义的北方。朝鲜半岛也是美国准备在全球同时打? 
个局部战争的首选场所,为了维持和扩大现有的阵地,美国不惜进行第二次朝鲜战争,以? 
现其四十四年前没有实现的企图。作为曾经是社会主义朝鲜的军事同盟国与长期的战略和? 
识形态盟友的中国,从现今的动向看,至今并没有对这个战略目标有明确的反应和具体的? 
策。而一些人的言论和思想,甚至是附和与默许这个美日统治阶级的恶毒战略。在吸食了? 
多的“四小龙经验”的精神鸦片之后,似乎要以新十字军东征的虔诚狂热来把东亚资本主? 
的福音推广到世界上所有还处在蒙昧封闭和顽冥不化的角落。 
然而,这个美日战略,将无疑地给朝鲜、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首先? 
我们从两个朝鲜的内部来看“南方吞并北方”方案的可行性。美国和“自由世界”长期以? 
将北方政权宣传成为苏联的傀儡政权,似乎离开了苏联它一天也生存不下去。然而,苏联? 
体以来的事实证明:北方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它自己的反帝资历,它至今仍能在极端严峻的? 
济形势下保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五十年代以来,美国在朝鲜南部长期保持了“充足数? 
的”带核弹头的导弹发射设施,目标瞄准北方,这不仅在亚洲,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例核武? 
发射设施长期瞄准一个非核国家。这种欺人太甚的作法也是北方政权一直能够维持合法性? 
凝聚力的部分原因。朝鲜北方的经济存在很大问题,这里面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然而这里只需指出:南方吞并北方,也许能够以彻底解散北方经济的方式解决北方的? 
济问题,但仍无法消除北方政权合法性的基础,那就是民意和凝聚力。再来看南方政权:? 
过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民主化,它从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演变到半资产阶级民主、半权威? 
义的政体,而美国在南方的驻军仍给它以一种半殖民地的特色;在经济结构上,它仍然继? 
了日本殖民主义遗产中的最反动、最封建的一部分,那就是大家族财阀经济,因此它的政 
治、经济具有典型的东亚资本主义的腐败特色。无论是层出不穷的腐败案件,包括最近揭? 
出来的牵连到总统的“韩宝集团”行贿案,还是日益面临强烈国际竞争的南朝鲜经济与背? 
的巨额外债[31],还是从未停息过的劳工斗争、学生运动、反美反帝呼声和人民要求? 
一运动等等,都说明南方政权本身就面临很多危机。因此可以推断,即使颠覆朝鲜北方政? 
的战略得手,“南方吞并北方”的过程也注定不会象西德吞并东德那样和平,而将引起巨? 
的社会冲突。我们也许会看到难民浪潮、经济危机、人民反抗和外来干预。到那时,中国? 
期望的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则根本成为空谈。 
第二,正如同朝鲜南北分裂的根源在于日美帝国主义,朝鲜半岛“南方统一北方”的? 
略,也是美国和日本统治层长期以来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美国、日本以及美日同盟将? 
演关键的角色。美国已经多次不厌其烦地声明,美国将在统一的朝鲜半岛上无限期地驻军 
[32],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强行规定:统一的手荒苁敲拦木旅斯途禄兀 
否定了一个和平与不结盟的统一朝鲜国家的可能。这其中也不排除在“南方统一北方”的? 
程中,一旦出现内乱,将在“美日战时共同防务体制”的安排下,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统? 
指挥,由美军、日本自卫队和南朝鲜军队组成联合作战部队,开进朝鲜并对整个朝鲜半岛? 
行军事占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将看到美国的军事基地从此遍布整个朝鲜半岛,直? 
鸭绿江畔。我们也将眼睁睁地看着在朝鲜北部的一座座志愿军烈士陵园被推倒铲平,在其? 
建起美国军事基地或美国大兵放浪形骸的游乐场所。美国将会要求在中朝边界设置非军事 
区,并要求中国东北境内的军事设施接受“国际监督”。观察美国和北约集团在苏东集团? 
解后仍然穷追猛打,抓紧东扩的作法先例,我们也可以估计到朝鲜半岛问题按照美日的战? 
计划解决后,将会出现一个扩大定义的美日同盟,或制订一个包括美、日、韩和台湾的“? 
太平洋军事公约组织”,这个“西约”将加紧“西扩”,渐渐将利剑架在中国的脖子上,? 
迫中国彻底投降、分化和解体。 
第三,美国和西方国家将抓住朝鲜南方吞并北方的机会,制造第二次“苏东波”,以? 
趁机对仅存的几个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及古巴实行最后的颠覆、瓦解。 
这些国家中,以中国首当其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兵和美国较量的中国,在她所捍? 
的国家和阵地被彻底消灭之后,将被当做国际侵略者和扩张主义国家遭到“自由世界”的? 
攻和谴责。美国将以最终胜利者的姿态,把中国带到美国所设的道德法庭上来,拿出清算? 
粹的气势来清算中国的“侵略罪行”。对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保家卫国的一个重大篇章彻底? 
定,将形成一种邪恶的逆流,去摧毁新中国赖以维系的最根本的精神和信仰支柱,并给予? 
国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以毁灭性的打击,使它在美日挑衅进逼的情况下无力保卫国防。在抗? 
援朝时代,魏巍老前辈在前线报告《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所纪录的撼人心扉的英雄气概,? 
表了新中国的军威和士气,也融进了新中国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精神与心灵。所有这些? 
神遗产,也会连同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付诸东流。抗美援朝时期前后的其他革命历史,如? 
放全中国的斗争、土改斗争、镇反运动,所有这一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会成为疑问,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要跟着被彻底否定。那样的话,在中国大地上将出现东欧一些国家? 
出现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反攻倒算,参加土改和分到土地的贫农阶级被围攻、被清算和被迫 
害,而大批共产党人被带上法庭、送进监狱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而这一切,也将仅? 
成为美日联合重新殖民亚洲的一个序曲。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将论证中国今天有必要重温毛泽东晚年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及其团结和联合被压迫、被剥削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以人民的正义斗争为旗帜反对超? 
大国和霸权主义操纵世界的战略原则,并总结它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战略思想,将它与当? 
世界的现实相结合,对中国今天应采取的国际战略做出初步的分析。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0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