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夜空谍影黑暗中消失 台军“黑蝙蝠”折翅大陆(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20 08:30:59 2002) , 转信
两天共飞行三十多小时
1959年5月29日是个阴霾的日子。34中队飞行官李????照例和妻子孟笑波话别。当
天天空飘着细雨,她多么盼望任务会被取消。他昨天出任务,今早才到家。进门不到两小
时,队上又来催行。估计两天下来,总共飞行时间有30多小时,也就是48小时不能成眠。
虽说飞机上有3位飞行员可轮班,但恐怕没有人有闲情睡觉。
当天空军情报署先后派出两架B—17“八三五”、“八一五”号机同时对华南进行侦察
,分别由李德风和徐银桂驾驶,从广东南部进入大陆,前者向东,后者朝西绕行,虽然西
区的航程较远,但云贵高原的空防较弱,一般公认是最轻松安全的航道,东区则相反,李
德风还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而嘀咕了两句。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18/mig-17m.JPG">
昔日“黑蝙蝠”克星、今日退隐山林的红色铁拳——我军米格-17战斗机
两架B—17进入中共领空后,李德风这架飞机先被共军锁定,立刻遭穷追猛打,但因其
侦测区较小。完成任务后,就出海朝台湾返航,先行离开了大陆境内。共军转而倾力围剿
“八一一五”号机,该机是由徐银桂、李德风、韩彦等3位飞行官轮流驾驶,另外还有电子
官傅定昌、马苏、叶震环,领航官黄福洲、赵成就、伏惠湘,通信官陈骏声、机械士黄士
文、宋迪洲、空投士李德山及空投兵陈亚兴,共计14名成员。
深夜11时10分,共军广州的雷达站发现“八一五”号机正从广西返回广东境内,准备
出海返航,再过3分钟就要脱困,共军把握最后机会,从当地派出一架米格—17加以拦截。
眼看就要出海的“八一五”号机陷入危机,先后两次中弹。第一次被米格机攻击起火
,没中要害,仍强撑着。机上人员一面救火,一面超低空朝南逃离。但在雷达的锁定下终
插翅难飞。没多久,米格—17随着火光追了上来,“八一五”号机再也撑不住。终于坠落
于恩平与阳江两县的交界山区,飞机起火撞山爆炸,机员全部罹难。
“八一五”号机失事并没有阻挡“黑蝙蝠”深入大陆的决心,34中队开始换装更先进
、监听设备更好的P2V侦察机。1963年6月19日夜间,34中队作战长周以栗率组员于8时进入
大陆,越过杭州、南京、武汉等地,他与同机战友运用电子侦察及干扰密切配合,如入无
人之境,中共空军先后派出8架次米格—17和图—4进行拦截,紧追了数小时均无功而退。
午夜,这架P2V在大陆境内飞行,超过1350公里后,进入江西境内,轮到驻南昌的共军
第24师出动,副大队长王文礼单独驾驶米格—17发炮,致命的一击。飞机坠毁在江西临川
的大窝坑,周以栗和同机飞行官陈元玮、黄继鑫,领航官王守信、汪洽,电子宫黄克成、
冯成义等14人,无一生还。
据统计,黑蝙蝠中队1953年成立至1967年12月停止侦察任务,共执行特种任务达838架
次。先后有10架飞机被击落或意外坠毁,殉职人员达148人,占全队2/3。黑蝙蝠的这一页
青史,至今还锁在空军有关单位“空军特战史”的档案里,列为最高机密。
“八一五”号机失事,当时军方的说辞是飞机在执行空投任务中,在广东上空失踪,
机员生死未卜。事实上,所有侦察机坠毁,遗眷接获的通知都是“失踪”,而不是“死亡
”。在资讯封闭、军方刻意隐瞒下,家属总存着一丝希望,或许跳伞逃生、或受伤被俘。
黄力智表示,他妈妈一直不愿承认父亲死亡的消息,因此每月仍领父亲的月俸,6年后,妈
妈才向军方申请死亡抚恤,为他父亲立了衣冠冢。
33年后才知道真相
三十几年过去了,家属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出现。遗眷傅依萍表示,父亲到底是出什么
任务、在什么情况下出事,她到33年后,1992年岁末才知道真相。傅依萍幼时,邻居无意
中发现《全球防卫杂志》有篇文章,报道“八一五”号机出事的详细经过和葬身处所:该
机机长李德风胞弟李华伟1987年开始探询此事,并有意将罹难空军成员遗骨迎回台湾安葬
。傅依萍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络上该文作者刘文幸与李华伟,同时设法以新闻报道的方式
与其他家属联络。
傅依萍当时担任《联合晚报》副总编辑,充分发挥媒体人优势,一连3天在《联合报》
缤纷版推出半版专文介绍“西方公司”与34中队的特种任务,立即发生惊人的“广告”效
果,三十多年来散居各地,未曾联络的家属陆续与报社联系,一周内就找齐了13位失事机
员家属(陈亚兴在台无家属)。
在短短几天内,家属便决定赴广东寻亲迎灵,共14人分自美国、台湾两地到荆棘丛生
、山势陡峭的金鸡山,寻找他们亲人的遗骸。当年飞机被击中坠毁时,分散在山腰上残缺
不全,有些已被烧焦的尸体,被草草地埋在一个荒废的旧炭窑内。
金鸡山杳无人烟,无道可行没有留下标志,当时负责处理善后的两人,其中一位农民
已过世,仅凭另一位派出所所长刘金荣及几位年长村民残存的记忆。竟能在出事33年后找
到遗骸的现场,不能不说是奇迹。
整个寻骨过程出奇顺利,主要是中共中央与地方全力协助。李华伟为美国俄亥俄大学
图书馆长、在学术界颇负盛名,由恩平政协联谊会会长关中人居中协调,加上傅依萍在台
湾媒体界的影响力,全力操盘,终能完成第一桩在大陆寻获官兵遗骨且集体归葬。
1992年12月14日,在“黑蝙蝠”离家33年后,终于回到台湾,这是两岸展开交流以来
,第一桩空军人员由大陆集体归葬台湾的先例。家属皆认为,14位机员同生死共患难,33
年来同葬一穴,归葬后自应合葬一处,因此将他们一起葬在台北近郊碧潭空军公墓一个48
0厘米长的大墓穴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