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假兵变与真车祸(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22 10:01:14 2002) , 转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0-21/js1021slr300.jpg">
在抗战中战功卓著的孙立人将军
从大陆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面对台湾及澎湖、金门等仅剩的几个小岛屿,最感头痛
的还是海防问题。在海峡对岸,人民解放军已集结了重兵,正在日夜不停地进行渡海作战
演练,解放台湾对解放军来说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台湾岛上的国民党军队由于失去了美国
的军事援助,不但兵力不足,武器弹药也很欠缺,海岛防务漏洞百出。尽管蒋介石刚刚确
定了三军主帅,但从大陆仓皇败逃回来的军队,战斗意志低落,群情惶惑不安,很难抵挡
得住解放军的凌厉攻势。美国人曾预测台湾将在1950年陷落,看来并非无稽之谈。
自从被美国人抛弃后,蒋介石在军事上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对于如何才能防
守住台湾,他拿不出起死回生的良策,甚至没有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台湾防御计划。除了用
一些空洞的口号来麻痹台湾岛上的军民外,蒋介石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对内进行大规模的
“整肃”,企图通过稳定内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正当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之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出兵侵略朝鲜的
同时,出于其反动政策需要,对华政策又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决定继续扶植蒋介石
,并悍然派遣美国海军第7舰队入侵我国台湾,为蒋介石撑腰壮胆。台湾局势因朝鲜战争的
爆发稍有好转,蒋介石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位资深的政治家评论说:“朝鲜战争的爆发,
把已经患了癌症的国民党政权,从病榻上救了起来,使其起死回生。”
此后,在蒋介石的一再请求下,美国不仅恢复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援助,还与蒋介
石签订了一个“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与美国的关系进入所谓的“蜜月”时期。蒋介石又
重新振作起来,整顿军队,扩充军备,高唱“反攻大陆”的滥调,并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对
大陆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袭扰。
蒋介石在台湾岛上过了几年相对平静的日子,正当美援大量涌入台湾,台湾经济开始
复苏,台湾海峡紧张对峙的形势有所缓和之际,1955年6月,突然发生了一起震撼台湾岛内
外的大事——前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现任“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策划发动“兵变”。更
为耸人听闻的是,参与策划这场兵变的孙立人的几个部下,还制定了一个利用混乱时机刺
杀蒋介石、推翻国民党政权的计划。
孙立人身边的“匪谍”
孙立人自从屏东阅兵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到任何公务活动的通知,他只好待在家中。
外界关于“兵变”的风言风语,孙立人也听到了一些,他压根就弄不明白自己何以会被牵
扯到这一事件中去。在经过近二个月的煎熬等待之后,7月31日,孙立人接到“副总统”陈
诚约他前去谈话的电话。孙立人放下电话,就急不可耐地带着随从参谋陈良埙乘车前往台
北市信义路陈诚的官邸。孙立人暗暗思忖,这次谈话也许可以揭开近2个月外界传闻的谜底
。
陈诚把孙立人迎进客厅后,命令副官和随从参谋们都退到厅外等候,他要与孙立人单
独谈话。果不出孙立人所料,陈诚向他交了底,把所谓郭廷亮“匪谍”案的情况向孙立人
作了通报。
郭廷亮,云南河西人,时年34岁。他于1939年考入税警总团训练所,毕业后留所任教
育班长、副区队长、区队长等职,与当时任税警总团长的孙立人建立起上下级关系。此后
,郭廷亮随孙立人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胜利后,郭廷亮在新1军任榴弹炮
营少校连长,随军到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1月,驻守沈阳期间,郭廷亮的连部设在沈阳市
铁西区二道街的义和米栈内,与店主白经武日渐熟悉,来往密切。经自经武介绍,郭廷亮
与1个叫李玉竹的姑娘结婚。
据陈诚向孙立人介绍,在此期间,白经武经常以“匪党”言论鼓惑煽动郭廷亮。解放
军攻占沈阳后,郭廷亮找到白经武,请求帮助他逃出城去,白经武就介绍郭廷亮与自己的
哥哥白经文见面。白经文当时担任解放军东北铁路护路军联络科科长。白经文答应给郭廷
亮出城的路条,但要他到台湾长期潜伏,从事兵运工作,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制造国民党
军队大规模之叛乱;二是等解放军进攻台湾时进行接应。郭廷亮表示同意,并与白经文约
好了联络方式。
然后,他拿着自经文给的10两黄金和路条,与妻子一道离开了沈阳,先到达天津,后
又经上海与原属新1军的溃散官兵一道跑到了台湾。
郭廷亮到台湾后,自然要投奔老长官孙立人。在孙立人的提携下,郭廷亮先后担任陆
军军训练司令部储训班第4队副队长、第4军官训练班人伍生总队少校营长、陆军军官学校
教导营营长、陆军总司令部搜索组大队长、陆军步兵学校少校教官等职。
据陈诚讲,在1954年8月之前,“郭廷亮并无显著或积极之匪谍活动”,直到9月间某
天晚上,一个年约三十七八岁、身穿白色衬衫、操东北口音的人突然到家中造访郭廷亮。
来人告诉郭廷亮是“白先生要我来看你”,这是郭廷亮在沈阳与对方约好的联络暗号。来
人自称姓李,他对郭廷亮说:“白先生要你积极进行,不久他会到台湾来。”郭廷亮则对
来人说:“请白先生放心好了。”
此后,郭廷亮便积极进行“匪谍”活动。恰在此时,孙立人卸任陆军总司令职务,改
任“总统府”参军长。他在卸任前,曾令陆军总司令部第5署督训组中校组长江云锦利用到
各部队督训的机会,在每一团中指定第4军官训练班毕业的军衔最高的同学作为联络人,与
其他同学进行联络。孙立人认为江云锦没有把这件事办好,在他卸任总司令职务后,又指
定郭廷亮担负联络工作。
稀离糊涂的“当事人”
郭廷亮对于孙立人交代的任务“极感兴趣”,他认为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来完成“
匪谍”任务。于是,郭廷亮在田祥鸿、刘凯英等人的协助下,与第4军官训练班毕业的同学
100多人建立了联系,登记造册,并在各部队中形成组织。在得知蒋介石要在屏东机场阅兵
的消息后,郭廷亮认为时机成熟了,想借助第4军官训练班同学对孙立人没能当上参谋总长
产生的不满情绪,发动“兵谏”,并进而激发“兵变”,制造一场大混乱,伺机刺杀蒋介
石,颠覆政府。据郭廷亮被捕后交待,他曾于5月15日到台北晋见孙立人,报告联络工作进
展情况,以及第4军官训练班同学准备发动“兵谏”的事情,孙立人要郭廷亮转告其他同学
不要轻举妄动,如有意见可等他到了屏东以后再说。但郭廷亮却在事后转告联络好的同学
说,孙立人已经同意他们采取“兵谏”行动,让大家做好准备,而郭廷亮本人更是在暗中
准备利用这一机会刺杀蒋介石。但是,郭廷亮“阴谋叛乱”的事情却被他所联络的同学告
发。5月25日,郭廷亮被捕,“兵变”和暗杀计划遂告破产。随后,涉及这一案件的其他成
员江云锦、王善从、田祥鸿、刘凯英等人也相继被抓。
据郭廷亮供称:“他(指孙立人)有他的意图,就是利用我联络部队学生,造成一股势
力,作为他兵谏的本钱;我有我的意图,就是利用他的关系,达成我兵运工作和刺蒋的任
务。”
这就是陈诚向孙立人通报的“郭廷亮匪谍案”的大致情形。
孙立人这时才明白,自己糊里糊涂已成为这一‘演变”事件的核心人物。陈诚与孙立
人的谈话进行了2个多小时,致使他们两人最后都未能参加当天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扩大军
事会议”。也正是在这一天的军事会议上,台湾当局向与会的高级将领们正式宣布了孙立
人“兵变”案件。
第2天,孙立人的随从参谋陈良埙就接到宪兵队的正式通知,没有命令参军长不得随意
出门,孙立人被软禁在家中。接着,国防部又派人把江云锦等人的供词送来给孙立人阅看
。至此,孙立人深知自己在劫难逃,遂于8月3日向蒋介石递交了辞呈。
孙立人辞职究竟是自愿,还是被逼无奈?其中的隐情外人是无法知晓的。孙立人的辞
职书递交上去后一直未见答复。半个月后,蒋介石突然于8月20日发布“总统令”:
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二级上将孙立人,因匪谍郭廷亮案引咎辞职,并请查处,应予照准
,着即免职。关于本案详情,另组调查委员会秉公彻查,候报核办。此令。
派陈诚、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组织调
查委员会,以陈诚为主任委员,就匪谍郭廷亮案有关详情,彻查具报。此令。
1956年9月29日,国防部军法局判处郭廷亮死刑,判决书如下:
郭廷亮,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
产除酌留其家属必需生活费外,没收。
随后,“国防部”又以新闻采访的方式发布了一纸蒋介石的特赦令,称:“该郭廷亮
犯罪情节重大,原判死刑应予照准;但念该犯尚能自知俊梅,并自白不讳,特依赦免法改
处无期徒刑,以示宽大。其余各犯均照原判办理。”
“孙立人兵变案”就这样草草了结,孙立人在当局“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
、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软禁代替刑罪,以“察考”限制自由,开始了长
达33年的幽居生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7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