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假兵变与真车祸(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22 10:02:24 2002) , 转信

祸起萧墙

  台湾当局在“孙立人兵变案”中的种种言行,更使人相信,这一案件的背景复杂,内
幕极深。熟知台湾政坛内幕的人士则一致认为,这一案件的核心问题乃是一个“权”字。
蒋介石之所以要治罪孙立人,无非是为了要解除他手中的兵权。孙立人为什么会从蒋介石
昔日的爱将一下子变成了他的仇敌?蒋介石为什么非要置孙立人于死地呢?细细分析起来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蒋介石忌恨孙立人与美国人打得火热,并清算当初美国人企图抬孙抑蒋的旧账。
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下野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曾经是国民党政权
最主要支持者的美国十分失望,准备彻底地抛弃蒋介石,并在台湾扶植一个亲美政权,另
择代理人,以保持对台湾的控制。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乔治·坎南曾提出一个处理台湾问
题的方案,其核心内容是使台湾在政治上与国民党政府分离,成立一个新政权,并邀请孙
立人参加这个新政权,瞩望孙立人能够成为台湾的新统治者。

  美国人之所以会选中孙立人来代替蒋介石,是因为孙立人是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唯—一
位在美国留过学的高级将领,而且他在抗战期间与美国军界在缅甸和印度有过良好的合作
关系。抗战末期,他到欧洲战场考察时,又受到过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等美军高级将领的礼
遇。最主要的是,孙立人当时担任台湾防卫司令,手握兵权,美国人选中他也在情理之中
。但孙立人对蒋介石却忠贞不贰,更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美国人对此缺乏认识,拉拢孙
立人的计划显然带有一厢情愿的味道。

  l949年4月,麦克阿瑟曾亲自出面拉拢孙立人。他邀请孙立人访问日本,在会谈中告诉
孙立人,蒋介石政权必垮,美国对其已不抱什么希望,但美国不能让台湾落人共产党手中
,所以有意请孙立人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美国将全力以赴地予以支持,要钱给钱,要枪
给枪。孙立人拒绝了美国人的这番“好意”,明确告诉麦克阿瑟,他在政治上是忠于蒋介
石的。

  孙立人明知美国人有意拉拢、扶植他,却不知道回避。他认为自己对蒋介石没有二心
,依旧我行我素。美国军事顾问团进驻台湾后,孙立人与顾问团团长蔡斯来往密切,除公
事以外,私下还有不少交谊活动,在许多问题上两人常持一致的观点。

  蒋介石是个多疑的人,表面上不露声色,却在暗中留心观察,对孙立人的一举一动都
了如指掌,戒心日重。尤其是看到他与美国人来来往往,不禁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很不舒
服。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海峡的危机解除,孙立人这块“招牌”也就失去了作用,终于
被蒋介石一脚踢开。

  二是孙立人忽略了国民党军方主流派在政治上的实力,尤其是在他得势之时,与黄埔
系将领疏远与产生矛盾使他腹背受敌,遭到排挤和中伤。在国民党军事系统内,以将领的
出身而论,可以分成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黄埔系、留学日本的士官系,还有保定军官学校出
来的保定系;以某些统率军队的将领为核心组成的军事集团或派系又可分成中央军、西北
军、东北军、桂军、粤军、滇军、黔军、川军等。总之是派系林立,山头众多。其中以黄
埔系、中央军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主流,其他统统被蒋介石称为“杂牌军”。以黄埔系骨干
形成的中央军是蒋介石起家的本钱,也是他维护权势和统治的得力工具。

  经过多年的内战消耗,特别是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后,其他派系的军事力量基本消
耗殆尽,那些“杂牌军”将领也大都归于沉寂,退出了军界。此时,就是“天子门生”黄
埔系的将领们。在这一背景下,1950年3月,孙立人被蒋介石委任为陆军总司令,成为非黄
埔系将领担任此职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香港的《世界晚报》为此曾刊出一篇署
名皇甫光的人写的文章,题目是《台湾的王牌——孙立人》,不用看内容,光是标题就够
耐人寻味的。

“王牌”与“诸侯”

  孙立人真的是台湾的一张“王牌”吗?在黄埔系将领们眼中,虽然孙立人当年统率中
央军在缅甸战场上打过不少漂亮仗,但出身美国西点军校的孙立人仍是“非我族类”的杂
牌。再加上孙立人为人清高傲慢,性格直率,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他上任后不久就备
尝遭受嫉妒和倾轧之苦。

  据一位跟随孙立人多年的老部下说:“孙立人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
领袖。讲人际关系 ,同辈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和他合得来。在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的军
事汇报,孙立人从未准时出席过,其理由非常可笑,就是他不愿意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
到则能避免,因为,总统已在场。”

  在国民党军界中本来就鹤立鸡群的孙立人,却不知道如何收敛自己锋芒毕露的性格,
他与黄埔系将领们的磨擦和矛盾,很快就使自己陷人形单影只、孤立无援的困境中。

  三是已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的孙立人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与蒋经国为敌,利用
陆军总司令的职权抵制蒋经国在军队中推行政工制度。有一件事最能说明孙立人与蒋经国
之间的冲突,1950年12月底,孙立人别出心裁地在陆军中召开了一个“新年第一次年终扩
大良心会”,目的是为了“让许多高级长官来听取士兵们的良心话”。孙立人在会上致辞
说:“现在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骗人,说话也骗人,所以社会动荡不安,就是
彼此不能开诚相见,埋没了良心之故。”

  孙立人是个体恤下情的将领,他创办“良心会”的用意也许并不坏,但却忽视了蒋经
国的存在和权限。作为总政治部主任的蒋经国认为,孙立人手伸得太长,做起了本该是政
治部做的事情。于是,蒋经国马上进行反击,在军中推行“庆生会”,以抵制孙立人的“
良心会”。

  孙立人如果有政治警觉,应该就此刹车止步,甚至“幡然悔悟”。他不但执迷不悟,
还进一步提出要取消军中的政工制度。

  偏偏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也来凑热闹,支持孙立人的观点,主张军队国家化,要
蒋介石取消政治部。蒋经国疑神疑鬼,怀疑孙立人是假手美国人来欺压自己。蒋介石对此
更是大为恼火,传位于子是他的既定方针,恢复政工制度和设立政治部则是他为儿子搭起
的一座攫取军权、驾驭军队的桥梁。蒋介石自然不能容忍孙立人对蒋经国的“无视和挑战
”。为此,蒋介石曾旁敲侧击地向孙立人发出过严重警告。

  可惜,孙立人完全没有理解出蒋介石话中的意思。时隔不久,他就翻了被废黜的命运


  一位旅居美国、熟知蒋介石的秉性和历史的国民党元老,在得知孙立人的凄惨遭遇后
,不无感慨地说:“这是蒋介石惯用的手法,当年他以有人要绑架暗杀他为名,制造了‘
中山舰事件’,把共产党从国民党军队中排挤了出去,并借机剥夺了汪精卫的权力;现在
他又以有人制造兵变和企图刺杀他为由,解除了孙立人的兵权。这两件事虽然相隔近30年
,但手法和效果却如出一辙,都深深地打着‘蒋记’的烙印。”

  自1955年8月起,孙立人就被幽禁在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的家中,湮没无闻地过了3
3年囚徒般的生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在此期间,蒋介石、蒋经国相继离开人世。与“
孙立人兵变案”

蒋家天下的稳固

  相关的一些人,诸如郭廷亮等也一个个地陆续死去。就在这一事件渐渐被人们遗忘之
际,台湾岛却在80年代末突然刮起一般“翻案风”,从“江南案”到“张学良案”,一波
接一波。孙立人的子女、亲属及老部下们也乘机向台湾当局提出为孙立人平反的要求。19
88年3月20日,“国防部”部长郑为元亲自来到孙立人家中,向孙立人宣布,从即日起“恢
复一切行动、言论的自由”。当有记者采访孙立人对“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时,孙立人反
问道:“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孙立人恢复自由后,曾向台湾当局提出重新复查当年的“兵变”案,“还我清白”。
然而,当事人大都已经过世,所存档案资料也残破不全,复查工作可以说是无法着手进行
了。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市的家中抱着终生的遗憾撒手人世。“孙立人兵变案
”就这样带着诸多的历史谜团被尘封起来,留待后人去破解。

  在解除了孙立人兵权之后,蒋介石进一步加紧进行传位给儿子蒋经国的布置。那些跟
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元老,有的被废黜,有的遭放逐,一切都是为了能使“太子”
蒋经国顺利接班。

  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蒋经国接班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蒋介石这时才大大地松了
一口气。

  这一时期,蒋氏父子对台湾的统治日益严密。败逃到台湾岛后,蒋介石经过多次整肃
,不仅逐一排除了国民党内的反对派,而且还通过整顿军队,彻底解决了在大陆时期令他
头痛不已的所谓“杂牌军”,使整个台湾岛的军队都变成其嫡系部队。过去国民党内和军
队里派系林立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国民党变成了“蒋家党”,军队变成了“蒋家军”。除
此之外,蒋经国还掌握、控制着台湾的警察、宪兵和情报特务机构。可以说,台湾岛成为
蒋氏父子的一统天下。

  虽然台湾已变成了蒋家的天下,但蒋介石每次出行依然是兴师动众,要出动大批军警
为其“保驾”。蒋介石每次外出,经常有同一类型的小汽车四五辆组成的车队同行,以防
不测。从蒋介石住的士林官邸到他办公的“总统府”,沿途要经过圆山、中山桥、中此路
一、二段、中山南路、介寿路等地段,全程约4公里。为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与路上畅行无
阻,在车队未出发前,沿线布置便衣岗哨,车队经过的各道路口所有红绿灯装置,一律开
放绿灯。但在中山路北段,有一处通往基隆、宜兰、苏澳的铁路公路平交道,每天火车来
往频繁,在经过这段平交道时,就要停车等候,对蒋介石的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影响办公
时间。有善拍马屁者向时任台湾省主席的严家淦建议,希望能由台湾省铁路局会同台北市
政府,在这一地段修建一座公路天桥。严家徐深悟官运之道,当即下令建桥。桥建好后命
名为“复兴桥”。很多人认为桥下可设摊营业,但也有人认为设摊营业会影响蒋介石的安
全。严家淦认为兴建“复兴桥”的目的,原就是顾虑“总统”的安全问题,于是下令不准
在桥下设置摊位。

  蒋介石对严家涂此举大表赞赏,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严主席深谋远虑,殊堪
嘉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0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