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刺客来自香港(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Sep 21 08:38:43 2002) , 转信

刺客来自香港

  说完,宓熙在王世和的陪同下走过去查看那个穿长衫刺客的份清。这名刺客身中数弹
,满身血迹,已经停止了呼吸。王世和从头到脚在这个刺客身上搜了个遍,结果只翻出了
几张港币和银元,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刺客身份的片言只字。王世和有些沮丧地问宓熙:“
怎么办?”

  宓熙想了想说:“不要让那个穿短装的刺客知道他的同伴已经死亡,注意保密。看样
子这两个家伙都是职业杀手,用一艘的方法很难让他们开口,得想一个计策才行。”

  王世和不屑地说:“对付这些亡命徒我有办法,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吧。”

  王世和果真有办法,没多大功夫,他就喜滋滋地跑来向宓熙报告说:“宓连长,那个
刺客已经招供了。”

  宓熙惊奇地问:“咦!你用了什么方法,这么快就制服了那个家伙?”

  王世和得意洋洋地吹嘘说:“凡是职业杀手大都是亡命徒,这种人是不怕死的,你要
说一枪崩了他,他根本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他们也有一个弱点,就怕死前活受罪。我
和这种人打交道多了,知道他们的这个特点。所以,我进去以后,二话不说,先让手下的
人把他的衣服脱光,绑到柱子上,然后掏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对这个刺客说:‘小子,我
知道你不怕死,可我今天要让你比死还难受,我要一刀一刀活剐了你。你放心,不是一下
子就剐死你,今天也就割你七八刀,明天再割你七八刀,看你小子能不能挺过十天半个月
。’结果,还没有等我动手,他就全招了。”

  宓熙急忙问:“他都说了些什么?”

  王世和说:“这个刺客说他是香港人,受陈廉伯的委派,前来刺杀蒋先生。陈廉伯答
应事成后给他和同伙10万大洋。”

  说着,王世和把一份口供笔录递给宓熙。宓熙接过来匆匆看了几眼,然后对王世和说
:“你一定要看紧这名刺客,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我马上去向校长汇报。”

陈廉伯何许人也?

  陈廉伯原是英国汇丰银行分行的经理,有名的大买办。后来,他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当
上了广州商团首领。

  说起广州商团,它成立的历史并不很长。清末民初,广州附近盗匪横行,他们出没城
乡,杀人掠货,弄得广州城乡市井凋敝,商生意萧条。官府对这些盗匪也是毫无办法,索
性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胡作非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民怨沸腾。在“官不卫民
,不如民之自卫”的口号下,广州商界一些头面人士组织起来,于1912年成立了广州商团
。商团团址设在珠巷一会馆内。广州市内各商店只要出资40元,便可领到1枝日本造“漏底
村田”式步枪和100发子弹,还发给黄斜纹布制服1套、硬边帽1顶、黄布绣白字“广州商团
”号带1条。商团服装比较新潮漂亮,比当时正规军队的军服还要鲜艳,所以当地老百姓戏
称他们是“洋兵”。

  商团最初成立时的宗旨,原为“保卫商场,维持治安,防御内匪,保全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其他事项,概不干预。商团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警察站岗放哨,以保护商人
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主,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到了20年代初期,广东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大惶
恐和不安。特别是陈炯明被驱逐出广州,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
势力便开始相互勾结,千方百计地阻挠、于涉和破坏革命事业,英国则充当了反对中国革
命的急先锋。英国政府为了保住其在中国的殖民利益,一方面,从香港偷偷运送军械给陈
炯明,支持其发动武装叛乱,并把香港作为陈炯明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妄想借助陈
炯明的力量来颠覆广州革命政府。另一方面,英国又加紧勾结利用广东买办豪绅阶级,竭
力想把他们控制的商团和乡团变成一支反革命别动队。尤其是在陈炯明的叛乱被平息后,
英国殖民者更瞩目商团,拼命扩大商团势力。在英帝国主义的唆使下,广州商团组织迅速
扩大,很快便发展到10个分团、4000余人,成为广州省境内实力最强的地方武装。商团军
配备有长短枪、机枪等精良武器,其政治倾向也日益明显地趋向反对广州革命政府。

  为了把持商团,英国暗中扶植陈廉伯担任了广州商会会长和商团团长,并一再鼓动他
发动反革命政变,成立所谓的“商人政府”。他们对陈廉伯说:“如果你运动商团反对政
府,我们英国便帮助你组织商人政府,到那时,你陈廉伯就是中国的华盛顿。”

  自不量力的陈廉伯被捧昏了头,他真的秉承英国主子的意图,操纵商团制造反革命舆
论,恶毒攻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恣意污蔑共产党。陈廉伯还勾结北洋军阀曹辊、吴佩孚
和陈炯明,企图与他们内外配合,共同颠覆广州革命政府。

  正当商团加紧进行叛乱准备的同时,1924年9月初,江浙战争和直奉战争相继爆发,孙
中山认为南北军阀的大混战为北伐提供了良机。9月4日,孙中山在大本营召开军事会议,
讨论北伐事宜。同时决定,把大本营迁到韶关,在广州设留守政府,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
职权。9月13日,孙中山在廖仲恺、李烈钧等人陪同下来到韶关大本营。蒋介石特派黄埔军
校第1期第1队的学生在中校教官文素松带领下,护送孙中山前往韶关。9月18日,孙中山以
中国国民党名义发布《北伐宣言》。

  在广州革命政府面临商团叛乱威胁的严重形势下,孙中山采取北伐的决策是不适宜的
。当时,孙中山在帝国主义、商团和国民党右派压力下,产生了必要时放弃广东根据地,
通过北伐寻找出路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如何处理商团问题一度陷于犹豫、迁就、
妥协状态,作出一些失误的决策。

  就在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孙中山犹豫不决的时候,商团却在光天化日之下,屠杀游
行示威的革命群众,发动了反革命暴乱。

  10月10日下午,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州工代会所属工会、市郊农民协会、民族
解放协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工团军、农团军等40个革命团体的五六千群众,在广州第一
公园举行“双十警告节”大会,纪念武昌起义,警告反动商团。会后,数千群众举行示威
游行,高呼“打倒商团,杀陈廉伯,拥护革命政府”等口号。当游行队伍经过太平路时,
商团军满街密布,警卫森严,正在运发胡汉民下令退还的第一批枪械。领到武器的商团军
立即全副武装起来,随着一声号令,他们竟向游行队伍施放排枪,手无寸铁的群众当场被
打死20余人,打伤100余人,酿成血案。

  惨案发生后,商团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公开打出叛乱旗帜。他们占据了西关一带,架
设天桥和炮台,修建木栅,筑起街垒,分队防守。荷枪实弹的商团军在街头横冲直撞,用
暴力胁迫商人罢市,并封锁市民。他们还在西关一带张贴要求孙中山下野的布告,明目张
胆地邀请陈炯明回广东主政。

  形势迫使孙中山面临最后的抉择:或者回师广州,全力平定商团叛乱;或者放弃广州
,使苦心经营多年的革命根据地毁于一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