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民国第一杀手的陨落(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12 13:24:27 2002) , 转信

锄奸义士的到来

  李济深、陈铭枢、王亚樵等人在香港一刻也没有放弃反蒋活动。但是,由于缺少军事
力量的支持,他们的反蒋活动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在这种情况下,王亚樵主张仍采用暗杀
手段除掉蒋介石。

  他与李济深、陈铭枢多次进行商议,得到了他们的赞同。正当王亚樵准备物色合适人
选执行这一特殊任务时,华克之突然从南京来到了香港,令王亚樵喜出望外。

  华克之,江苏宝应人,早年肆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一直追随王亚樵,多次执行暗杀
蒋介石的任务,是王亚樵的得力助手和“铁血锄奸团”骨干之一。自王亚樵从上海出走后
,华克之便奉命带领一支行动队潜伏到南京,伺机有所作为。

  华克之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助手,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其中一个名叫孙凤鸣,
是江苏徐州人,另有一个叫张维,江苏宝应人,还有一个叫贺少茹,江苏丹阳人。这几个
人都是华克之的同乡,与他有生死之交。他们几人既是华克之的朋友,也是他的部下。除
这几个人外,还有一个名叫陈惘子的人,也是江苏宝应人,与华克之是小学同学,非常要
好。但他不属于华克之的组织,而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这几个热血青年情投意合,常常聚集在一起评论时局,立志要铲奸除暴,挽救国家的
危亡。每当他们谈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屈膝卖国的无
耻行径时,无不义愤填膺,大声疾呼“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其中以孙凤鸣的思想最为
激进,他主张“拼一死以诛元凶”,要以暗杀手段来除掉蒋介石。他常对华克之等人说:
“为什么忍心让千百万人一天一天地被杀害呢?为什么不能让我一个人和他拼一拼呢?一
枪把他打死,对于国家命运的安排,不是能顺利得多吗?

  刺蒋方针决定之后,华克之等人便开始酝酿具体行动计划。经过反复商议,他们一致
认为,要刺杀蒋介石就必须了解、掌握蒋介石的行踪,然后方可伺机下手。可是,要想在
南京市长期活动,避免特务们的注意,就必须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职业作掩护。华克之想
出了一条妙计,在南京办一家新闻通讯社,以记者的身份开展工作。因为记者是无冕之王
,上可与国家元首对谈,下可与乞丐同流,况且,探听消息是记者职业的一部分,不易为
别人所怀疑。

屡败屡战报国心

  1934年11月,晨光通讯社在南京宣告成立。华克之化名胡云卿,出任社长,张维化名
张玉华,任编辑部主任兼总务,贺少茹化名贺坡光,任采访部主任,孙凤鸣化名孙凤海,
任记者。晨光通讯社成立后,华克之等人以新闻采访为名,四处活动,探查消息,寻找刺
杀蒋介石的良机。

  不久,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中央学问召开。孙凤鸣以晨光通讯社记者身份混进
了会场,伺机动手。当蒋介石出现时,由于身边随员众多,孙凤鸣稍一犹豫,没敢贸然动
手,丧失了一次机会。

  1935年8月,华克之等人又探知蒋介石近日将从武汉返回南京,于是,决定在其从车站
乘车回黄埔路官邸的路上动手。孙凤鸣等人详细察看了蒋介石必经的路线,做好了一切准
备。但当蒋介石的车队经过时,由于车速太快,又没有弄清蒋介石到底在哪辆车里,他们
的计划又一次遭到失败。

  自通讯社开始创办起,日常经费都是由李济深、陈铭枢通过王亚樵提供。然而,将近
一年过去,华克之等人策划的几次刺蒋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使李济深、陈铭枢感到十
分失望,停停止了对华克之等人的经费供应。华克之等人既愧又急,决心背水一战,不惜
一切代价,尽快实施刺蒋计划。

  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召开。华克之、张维、贺少茹、孙凤鸣经过仔
细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动手,派孙凤鸣以记者身份混进会场,寻机刺蒋。当时,国民
党当局对记者采访中央全会有严格的限制,记者所在的通讯社必须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新
闻事业处提出审请,经严格审核后才能发给采访证。鉴于以往几次开会曾出现过混乱情况
,为了保证这次大会的安全,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要求新闻事业
处长彭革陈重新制定核发标准,严格限制采访的记者人数,不能像以往那样宽松。因此,
贺少茹几次到新闻事业处申请采访证都未获批准。最后,贺少茹通过中央宣传部总务处工
作人员吴璜、周希龄从中说情,才好不容易弄到一张采访证。

  采访证登记的是孙凤海的名字,刺杀任务就由孙凤鸣来担任。孙凤鸣当过兵,枪法很
准,是最合适人选。孙凤鸣早已想到这次行动九死一生,事先安排好了家事,把妻子托付
给华克之送去香港。10月28日晚,华克之等人在晨光通讯社给孙凤鸣壮行。临别伤感,众
人相顾而视,默默无语。最后还是华克之端起一碗酒送到孙凤鸣面前,鼓励他说:“大丈
夫建功立业,流芳千古;小丈夫求利苟生与草木同腐。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得其所哉!文
天祥抗元殉国,正气冲寰宇,千秋万岁不朽。‘九一八’以来,日寇紧逼入侵,蒋介石、
汪精卫之流媚日卖国,四万万同胞眼看着就要沦为异族的奴隶。诸弟此番发难,共诛蒋贼
,旋转乾坤,改变国家命运,团结国人,共赴国难,拯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必将永垂千古
,愿诸弟努力。”

中央党部的枪声



  孙凤鸣慷慨悲壮地说:“望亚樵先生及全体同志,勿悲勿伤,凤鸣此番诛杀国贼志在
必行。洒热血,掷头颅,救国家,救民族,在所不惜。凤鸣感谢亚樵先生相知之雅,教导
有年,虽死何憾?愿诸兄弟及全体同志誓将反蒋抗日壮举进行到底,凤鸣则含笑九泉了。


  说完,孙凤鸣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华克之拿出一支小巧的左轮手枪递给孙凤鸣,眼含
热泪,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无负国人重托!”

  孙凤鸣双手接过枪,庄严保证:“凤鸣肩负民族使命,不敢稍懈。”

  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开幕。这天清晨8时左右,参加会议的百余名国
民党中央委员首先乘车前往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拜谒孙中山的陵寝,然后返回位于湖南
中路的中央党部举行开幕式。

  依照惯例,开幕式后全体中央委员要合影留念。听完汪精卫的演讲后,委员们三三两
两步出会议大厅,到中央党部大厦前合影。

  他们边走边议论、猜测着今天为什么取消了“默念总理遗嘱”这一项,汪精卫的演讲
为何又如此地蹩脚。这些中央委员们聚集到中央党部门前,按照官位高低,在摄影师的调
动、安排下,列队合影。汪精卫自然站在前排正中,他身边的一个位置是留给蒋介石的。


  在这些中央委员的对面围聚着一大群采访会议的新闻记者。

  孙凤鸣穿着一件黑色大衣,手持一架藏着手枪的相机,混杂在记者群中,耐心地等待
着蒋介石的出现。

  100多名中央委员很快便在摄影师的调度下分成5排站列,做好了拍照的准备,但蒋介
石迟迟没有出来,汪精卫又转身走进中央党部大厦,显然是催促蒋介石赶快出来与大家一
起合影。不一会儿,汪精卫表情极不自然地一个人走了出来,对身旁的人说了几句话,然
后示意摄影师开始拍照。

  9时30分左右,合影完毕。中央委员们都转身向大厦走去,准备继续开会。这下可急坏
了孙凤鸣,看情形,蒋介石肯定是不出来了,怎么办?难道精心准备的行动又要流产?不
!孙凤鸣当机立断:既然杀不了蒋介石,就杀汪精卫!

  说是迟,那时快。孙凤鸣一步跨出记者群,从照相机中取出一把小巧的左轮手枪,对
准正准备转身离去的汪精卫开了枪。

  啪——

  尖历的枪声划破政客们的胆,汪精卫应声倒血溅当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