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东坡楼事件(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Sep 18 13:22:34 2002) , 转信
高参张静江
张静江,浙江吴兴南浔镇人。张家为南浔四大巨富之一,号称“南浔四象”、“南浔
四大金刚”。张静江的先祖在前清时以贩卖丝、盐起家,在湘江、江苏盐区设有盐公堂和
盐场,控制了江浙一带食盐的运销。其后,张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在上海开办了通运公司
、通义银行和大纶绸缎局;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设立了分公司,除经营生丝出口外,还
兼营汇兑和银行业务,成为当时最早沟通同西方进行通商贸易的买办资产阶级代表之一。
蒋介石有一个习惯:每遇大事狐疑不决时,定要向盟兄张静江讨教,请这位幕后高参
帮他出计献策。
当走廊内传来手杖点地的“笃笃”声时,蒋介石急步走出屋去,殷勤地搀扶着腿脚不
便的张静江,满含歉意地说:“大哥,真不好意思,深夜还要叨扰您。”
张静江摆了摆手,说:“贤弟,不必客气。刚才在路上贺秘书已经把今天发生的事都
告诉我了,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待勤务兵送上茶水后,蒋介石摒退所有的人,关上办公室的门,忧心忡忡地对张静江
说:“大哥,事情变得很棘手,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所以才把您请来帮我拿个
主意。”
张静江说:“据贺秘书分析,今天这起暗杀事件是胡汉民和梁鸿楷在幕后指使,杨锦
龙在前台唱戏,你可找到了什么证据?”
“唉——”蒋介石长长叹了口气,说:“这正是让我感到为难之处。如果找到了证据
,或文或武,我都有办法。现在是苦无证据。下午,胡公冕和梁鸿楷审问了负责行刺的2个
连长,他们也只招供出一个杨锦龙。杨锦龙是粤军将领,我不便直接派人去抓他,只能交
给梁鸿楷去处置。梁鸿楷谎称已将杨锦龙扣押,可根本就未动他一根汗毛。线索到了杨锦
龙那儿就断了,无法再查下去,还能找出什么证据来?!”
张静江熟知蒋介石的秉性,他直截了当地问:“你现在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蒋介石恶狠狠地说:“我准备调动党军和黄埔军校学生,连夜出击,解除梁鸿楷第4军
的武装,把杨锦龙和梁鸿楷都抓起来。只要把这2个人弄到手,不怕他们不招供!”
“不妥,不妥。”张静江连连摇头,表示反对。
“请大哥明示。”蒋介石急忙讨教。
张静江老谋深算地说:“如果梁鸿楷果真是幕后主谋,他必然会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粤军第4军在广州市区及周围有万余人的武装,远远多于你所掌握的党军,一旦动起手来,
你未必能操胜算,此其一。如果梁鸿楷与此事没有什么瓜葛,或者他虽是幕后主谋,但你
没有掌握真凭实据,即或你能解除第4军的武装,也是师出无名,事后如何向国民政府交待
?如何向你的盟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交待呢?此其二。你现在名义上是粤军参谋长,但
与粤军将领并无太深的历史渊源和关系。据我所知,粤军中的许多将领对你一直心怀不满
,也不听从你的指挥,你若贸然行事,他们以此为借口,联合起来共同发难,恐怕到时没
有人能够解救你。所以,万万不可莽撞行事。”
“可这口窝囊气我实在是咽不下去。”蒋介石忿忿地说。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愚兄劝你尚且忍耐一时。”张静江抚慰蒋介石说
:“胡汉民毕竟是一介书生,手中没有兵权;梁鸿楷虽掌握着兵权,但也只是一介武夫,
寡谋少智,对付这两个人不算什么难事。谋大事者,一定要目光远大,要有政治头脑。目
前,广州的形势异常错综复杂,汪精卫仰仗着左派的支持,谋得了国民政府主席的职位,
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胡汉民虽然没有了‘代帅’的身份,但他却成了右派的领袖,身边
不乏追随者和支持者。这两个人都有极强的权力欲,将来必然还会有一场你死我活地争夺
;廖仲恺是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执行三大政策最坚决,因而遭到军阀、政客和右派的攻
击谩骂最多;仲恺一心为公,没有权欲野心。至于军队方面,虽然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军队
在名义上有10多支,但真正有实力的也就是许崇智的粤军和你所领导的党军。我知你素来
胸怀大志,不甘屈居他人之下,但以目前的资历和实力而言,你还无法超越汪、胡、廖、
许4人。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口,你切切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张静江的一番话,说中了蒋介石的心事。他以钦佩的眼神望着张静江,真心实意地请
教说:“大哥,您看我目前该如何行事才好呢?”
张静江呷了口茶水,以开导的口吻说:“介石,我送你8个字: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今天这件事我看你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索性表现出一种高姿态,以向世人表明你有宽大
的胸怀。当务之急是要抓牢军权,我听说你正在起草《整饬军队决议案》?”
“是的,我准备向国民政府和本党中央委员会提出,把广州的各路军队统一改编为国
民革命军。”
“很好!这件工作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完成,越快越好。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尽量多掌握
一些军队,手中掌握了枪杆子,说话才会有分量。据我的分析和观察,目前广州政局的这
种状况很难再继续维持下去。今天在东坡楼发生的事件清楚地表明,有些人急不可耐地要
动手了,最近很可能会发生一场大变故。你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不露声色
,暗中要做好应变的准备。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和理由,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拾掉胡
汉民和梁鸿楷这些人,甚至……”
蒋介石越听越兴奋,满腔的忿愤早已化作乌有,对张静江钦佩不已。临分别之际,张
静江特意叮嘱蒋介石说:“我看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最近一段时期,你要格外当心,小
心再遭人暗算。”
蒋介石连连点头说:“多谢大哥关照,小弟自会小心行事的。”
蒋介石虽然按照张静江的计策,表面上不再追究东坡楼事件,甚至对杨锦龙重又公开
露面装作熟视无睹,但他内心中已对梁鸿楷和杨锦龙埋藏下了杀机。他之所以隐忍不发,
是为了等待张静江所说的时机。
事情果真如张静江所预料的那样,没过多久,又一起暗杀事件的发生打破了广州政坛
表面的宁静,蒋介石也因此而获得了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节选自《暗算蒋介石——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