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庐山太乙峰惊魂(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9 12:11:49 2002) , 转信

民国第一杀手

  蒋介石未置可否,他想了想,对王世和说:“你马上去拍一个电报,把戴笠叫来,让
他把这件事查清楚。”

  蒋孝先在一旁问道:“先生,这个刺客的尸体怎么处理?”

  蒋介石挥挥手,吩咐道:“把他埋了。记住,不要声张,权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起
轿!”

  第2天上午,戴笠接到王世和的加急电报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庐山。王世和向他详细介
绍了蒋介石遇刺的经过,交待说:“蒋先生命令你全权负责侦破这一案件,一定要弄清刺
客的身份,特别是他受雇于何方势力?”

  戴笠不敢怠慢,立刻着手开始调查。

  军统特务首脑戴笠是蒋介石佩在身边的一把犀利的匕首,也是最善于窥伺主子意图、
最能博得蒋介石欢心的一条忠实凶狠的走狗。

  戴笠的特务组织此时还属于初创时期,还没有达到后来那种无孔不入的程度。因此,
戴笠在接手调查庐山暗杀案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查清刺客的身份及来历。只是偶
然听到的一个消息,使得他推测出这起暗杀事件极有可能是王亚樵派人干的,并据此向蒋
介石作了汇报。蒋介石闻听王亚樵的名字,不由得浑身一激灵,脱口问道:“什么?你说
是王亚樵干的,你查清楚了吗?”

  戴笠肯定地说:“学生虽然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但据说西南派筹措了一笔巨款,派
李少川游说王亚樵出山谋刺校长。再说,这一案件做的滴水不漏,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除
了王亚樵,别人绝没有这种水平。因此,我敢肯定是王亚樵派人干的。”

  蒋介石的脸色变得煞白,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露出一种莫名恐慌的表情,口中喃喃
道:“王亚樵,又是王亚樵……”

  这个让蒋介石一提起名字就感到恐惧的王亚樵,到底是何许人也?

  军统少将级大特务沈醉曾说过这样几句话:“他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
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沈醉说的这个人,就是有“民国第
一杀手”称号的王亚樵。

  王亚樵,字九光,别字擎宇,1887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北乡一个农民家庭。王亚樵
家境贫寒,父亲王荫堂靠佃租地主田地耕种为生,因欠租无力缴付,两次被强行辞佃迁居
,后来被迫弃农经商,在磨店小集市开药铺兼行医,勉强糊口度日。虽家境并不富裕,望
子成龙的王荫堂还是节衣缩食,供王亚樵上学读书。王亚樵自幼聪颖,悟性极高,上了几
年私塾便略通经史。成年后,他能文善言,胸有谋略,朋友们都说他“一步十计”。更难
能可贵的是王亚樵极富正义感,有一副侠义心肠,专好打抱不平,因而在家乡颇有声望。


  王亚樵初到上海时,无处容身,只能与好友何铸九、姚立堂等人白天打工,夜晚露宿
街头,生活非常艰辛。即便如此,王亚樵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1915年,他跟随柏烈
武在上海环龙路44号拜见了孙中山先生,亲聆教诲,深感孙中山的主张是正确的,在中国
不打倒军阀、扫清封建余孽,就不可能使国家统一,也就无力抵御外侮。这次会面,对王
亚樵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此之后,他便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斗
争。孙中山发起组织二次革命时,王亚樵跟随孙中山来到广州,参加了军政府的工作。陈
炯明叛变之后,孙中山不得已离开广州,王亚樵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


  王亚樵重返上海后,投奔了柏文蔚、李少川、关芸农等皖籍名流,受到了他们的器重
和资助,很快便站稳了脚根。不久,王亚樵与马俊超等人组织成立了“安徽旅沪劳工工会
”,维护皖籍劳工的权益,号召皖籍劳工参加工会。在上海的安徽劳工,大多是历年黄泛
区发大水后逃难到上海的穷苦农民,他们在十里洋场饱受资本家的压榨和地痞流氓的欺凌
,现在能有自己的工会组织为他们出面撑腰做主,非常符合他们的愿望,因而踊跃参加工
会。不到3个月的时间,“安徽旅沪劳工工会”就拥有了万余名会员。王亚樵用收取来的工
会费供给门徒的生活费用,同时他本着“得人钱财,为人消灾”的古老惯例,只要听说工
会里哪个工人受到别人欺辱,他马上就叫其门徒去找人评理、出气。但上海滩的黑社会岂
能容忍外籍人在他们的地盘上“占码头、打天下”,因而,王亚樵派出去说理的门徒经常
被当地的流氓打得头破血流。王亚樵意识到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
,强权即是真理。他命人找铁匠打制了百余把利斧,然后挑选出百余名身强体壮、勇猛不
怕死的门徒,组成了一个“斧头队”,只要有人敢欺侮王亚樵的门徒或皖籍劳工,王亚樵
一声令下,“斧头队”即挥舞着利斧冲上前去砍杀,其势锐不可当。经过几次铁与血的生
死较量,王亚樵的“斧头队”在上海滩打出了名气,被人称作“斧头党”。就连上海青红
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也得让其三分,他们经常告诫自己的门徒说:“王亚樵的斧头党是
一伙亡命之徒,千万不要与之争斗。”从此,王亚樵在上海有了立足之地,他的工会组织
也日益扩大。不久,他就成了上海劳工总会的领袖,会员达10余万人,他的学生和门徒也
增至数千人。

斧头党震撼上海滩
 
  王亚樵有着非凡的组织能力,面对这样一支庞大队伍和纷繁复杂的环境,他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办事井井有条,极有章法。他为自己的门徒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不准他们随
便在外面惹事生非。王亚樵还聘请了著名的大律师李次山作为工会的法律顾问,使“斧头
党”能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王亚樵还从自己的学生和门徒中挑选出一些文化水平较高
的人,创办了一个“公平通讯社”,作为工会的喉舌,以扩大“上海劳工总会”的影响。


  王亚樵成了大上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说话办事极有分量。

  在王亚樵的推动下,改组了“安徽旅沪同乡会”,柏文蔚被推举为会长,王亚樵负实
际责任。通过这一组织王亚樵进一步接近了皖籍在沪各界名流,与政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
切,他就是在皖籍名流李少川的公馆中结识了来沪避难的陈铭枢,2人一见如故,结成莫逆
之交。从此,他与国民党西南派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以后,他的活动几乎都带有浓
厚的政治色彩。1923年,王亚樵参加了直皖军阀之间的争斗,派门徒刺杀了直系军阀湘沪
警察厅厅长徐国梁,接受了皖系军阀卢永祥授予的“浙江纵队司令”的头衔。北伐战争开
始后,王亚樵又受广州国民政府的委派,出任安徽副宣慰使,在安徽策划武装起义,迎接
北伐军。一度被安徽军阀陈调元派兵围困在洪泽湖达数月之久,直到北伐军打到安徽时才
得以解围脱身。

  1927年,王亚樵以全国工人代表名义出席南京国民政府大会。当时,他对蒋介石叛变
革命的真面目还认识不清,在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奠都大典上,他依旧大讲孙中山的“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恨。会后,陈铭枢即警告王亚樵已
闯下大祸,嘱咐他速速离开南京。果然,次日凌晨,一帮警察冲进王亚樵的住所要逮捕他
,王亚樵与几个门徒奋力与警察搏斗,冲了出来。在陈铭枢的掩护下,王亚樵离开南京,
回到了上海。经历了这一事件后,王亚樵逐渐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嘴脸,从此坚定了反
蒋的决心,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反蒋活动。

  蒋介石在汤山扣押了胡汉民后,王亚樵对蒋介石以如此卑鄙下流的手段对付一位国民
党元老的丑恶行径义愤填膺。正在这时,西南派筹集了20万元巨款交给李少川,委托他到
上海游说王亚樵去刺杀蒋介石。李少川是王亚樵的老朋友,他当即慨然答应。

  送走李少川后,王亚樵在上海蒲柏路大华公寓二楼的密室里,召集他手下的几个得力
干将华克之、郑抱真、孙凤鸣、陈成等商议如何刺杀蒋介石。众人商议了半天,最感头痛
的难题是无法掌握蒋介石的确切行踪。蒋介石近来时常在南昌、南京间往返,飘忽不定。
掌握不了蒋介石的行踪,就确定不了行动方案。王亚樵待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分析说:
“虽说蒋介石的行踪很难掌握,但他近一个时期基本上是在南京、南昌间往返。只不过陈
济棠派出的杀手失败后,已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南京、南昌的戒备更加森严,在这两个
地方很难对他下手。不过,据我所知,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年暑季蒋介石都要到庐山避暑
,我们可以考虑在庐山动手。”

  王亚樵的话启发了大家的思路,华克之、郑抱真等人又热烈地讨论了一番。王亚樵集
思广议,最后决定同时派出两支暗杀队:郑抱真带10余人前往南京,住在余立奎的家中,
伺机刺蒋;华克之带领陈成等10余人化装成游客前往庐山,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等
蒋介石到庐山避暑时,利用那里的复杂地形采取行动。

  方案确定后,华克之、郑抱真等人分头去做准备。由于当时从上海前往南昌的沿途关
卡很多,特别是上海码头和九江码头搜查很严,行动队员们无法随身携带枪支。对此,王
亚樵想了不少办法,他让人买来10多只一级金华火腿,用手术刀把火腿剖成两片,然后把
中间挖空,再把枪支拆开,将零件和子弹用油纸包好,放入火腿中间,用细细的针线缝好
。为了不惹人注意,王亚樵派自己的夫人王亚瑛和她的表弟媳妇乔装成阔太太走亲戚的模
样,把火腿装在竹篮内,由两个门徒扮成伙计跟随在她们后边,一路顺利地通过了层层关
卡,把武器安全地送到了华克之等人下榻的“庐山新旅社”。华克之等人接到武器后,立
即扮成游客模样,分散在蒋介石上庐山可能要经过的地方,观察地形,探听蒋介石的行踪


  7月3日这一天,行动组骨干陈成化装成樵夫正坐在山边的一株大树下休息,远远地发
现对面崎岖的山路上有两顶华丽的轿子,悠悠地从山下上来,一群全副武装、神气活现的
卫士在轿子的四周前呼后拥。陈成起初以为这一定是哪位国民党大官带着家眷到庐山来游
玩,所以并未特别在意,等这一行人走近时,陈成仔细一看,赫然发现坐在滑竿上的正是
蒋介石。他怦然心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陈成没想到在这里与
蒋介石狭路相逢,此时再去通知华克之等人显然来不及了。陈成觉得机不可失,当即决定
自己单独行动。他原本想等蒋介石走近一些再开枪,可他突然发觉自己身后的竹林中影影
绰绰有人影在晃动,他判断这一定是躲在暗处的蒋介石的卫队,于是,他当机立断,果断
地拔枪向蒋介石射击。

  陈成的枪法本来很准,在“斧头党”内有神枪手之称,可是由于事出突然,再加上距
离太远,头两枪并没有击中蒋介石。当陈成准备再次瞄准射击时,蒋孝先已带着人从背后
扑到他的近前,10多名卫士一起射击,陈成当场饮弹殒命。

  华克之得知陈成牺牲的消息后,认为在庐山刺杀蒋介石已不可能,马上通知行动组的
全体成员悄悄撤回上海。

  戴笠虽然判断庐山刺蒋是王亚樵所为,但他苦于没有证据,对王亚樵也是无可奈何。
说起来戴笠还是王亚樵的门徒。当年穷困潦倒的戴笠在上海“打流”时,对王亚樵的豪侠
仗义和铁血手腕十分仰慕,便央求自己的同乡、王亚樵的部下胡抱——从中引荐,拜王亚
樵为师。后来,戴笠看到王亚樵虽然机智、勇敢、侠义,但充其量也只是个黑道上的英雄
、绿林好汉式的人物,跟着他终难成大器,他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王亚樵。因为有过这么
一段经历,所以戴笠对王亚樵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清楚王亚樵的为人。戴笠知道王亚樵不
达目的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对其警告,他托人捎话给王亚樵说:“你我虽有师徒之谊
,但如若敢对我的领袖不利,我必杀你!”

  王亚樵听了一笑了之。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当年在上海滩“打流”的小伙计放在眼里。
作为给戴笠的“回报”,王亚樵很快又策划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刺杀宋子文。

  宋子文是国民党财政部长,又是蒋介石的大舅子,是蒋介石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当
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一门三部长”之说。宋子文从财政方面助纣为虐,维护蒋介
石的反动统治。王亚樵谋杀蒋介石没有成功,为了能给西南派一个交待,同时给蒋介石以
告诫,王亚樵转而决定刺杀宋子文。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