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九命枭雄:刺杀蒋介石之庐山太乙峰惊魂(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9 12:12:31 2002) , 转信
刺杀宋子文
王亚樵之所以决定刺杀宋子文,是因为从杜月笙的门徒口中得知了宋子文即将来沪的
消息。原来,宋子文为了替蒋介石收敛钱财,与杜月笙暗中勾结贩卖毒品。在宋子文的参
与下,从海外运来数百箱鸦片烟,交给杜月笙出售。杜月笙按惯例将600万元定金交给了宋
子文把持的财政部。可是过了不久,杜月笙不知是何缘故突然改变了主意,不想参与这项
毒品交易了,他要求来子文把预交的600万定金退回来。已经到口的肥肉宋子文当然不肯再
吐出来,但又没有理由回绝,于是,他耍了一个小花招,决定用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来顶替
杜月笙的600万现金。为此,宋子文决定亲自到上海与杜月笙协商此事。
王亚樵打听清楚宋子文的行踪后,立即进行部署。他在宁、沪两地分设两个行动小组
。南京行动组的任务是侦察、跟踪宋子文动身的确切时间、所乘车次等情况;上海行动小
组执行暗杀任务。
1931年7月22日,宋子文乘坐的火车刚一离开南京,南京组负责人华克之便给王亚樵发
出密码电报:“康叔(宋子文的代号)乘夜车赴沪,明晨准到,望往迎勿误。”
王亚樵接到华克之的电报后,马上派上海行动小组的队员按原定计划分别前往上海火
车站,准备行动。7月23日上午8时左右,宋子文乘坐的火车抵达上海北站。尽管站台上军
警密布,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但王亚樵的部属均各就各位,密切注视着从各节车厢中走
出的旅客,搜寻着宋子文的踪影。埋伏在候车室的第二小组组长龚春浦最先发现了宋子文
,只见宋子文在秘书唐腴胪的陪同下,缓步从软卧车厢中走出来,在前来迎接的上海军政
要员的簇拥下,走出站台。龚春浦立刻发出了“准备伏击”的命令。
行动小组组长刘刚看到龚春浦发出的信号后,潜步上前,准备动手。当他看见远远走
过来的宋子文等人时,却一下子愣住了。原来,这一天宋子文和他的秘书唐腴胪都穿一身
白色哗叽西服,戴白色拿破仑式帽子,两人的高矮胖瘦和相貌都差不多,刘刚只见过宋子
文的照片,一时难以辨认出到底哪个是宋子文。焦急不安的刘刚忽然想起华克之提供的一
个重要情况:宋子文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自己拿着皮包,从来不让别人代劳。刘刚看见走在
前面的穿白色西服的人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他断定此人就是宋子文。这时双方距
离已经很近了,正是动手的良机。刘刚箭步上前,冲着走在前面拿着公文包的人开了两枪
,此人应声倒地。与此同时,行动组的其他人员也纷纷冲着站台上的军警开枪射击,宋子
文的卫士和车站内的军警立刻开枪还击,一时间,上海北站枪声大作。
其实,中弹倒地的并不是宋子文,而是他的秘书唐腴胪。宋子文平时是有自己拿公文
包的习惯,可今天不知是何缘故,他却把公文包交给了秘书。就是这一小小的变化,宋子
文侥幸捡得一条性命。枪声一响,宋子文的卫士就掩护着他躲到一根大柱子后面。这时车
站内警笛狂鸣,秩序大乱,旅客们争先恐后地向出站口涌去。
龚春浦以为刘刚得手,便发出了撤退的信号,并随手投出2枚烟雾弹,顿时整个候车室
和站台内烟雾弥漫。行动组成员借着烟雾的掩护,安然撤退。在撤退时,他们顺手把事先
印好的传单抛撒出去。这份传单在揭露了宋子文助蒋为虐的种种劣迹后说:“我们同宋子
文并无个人恩怨,只是执行人民公意,为国锄奸,为民除害。”
刺来案发生后,上海军警全体出动,四处侦察搜捕,但一无所获。戴笠虽然明知这件
事十有八九是王亚樵和他的部下干的,因没有证据而无法对其采取任何行动,他只能低着
头听任蒋介石责骂自己无能。
南昌、庐山和上海这3起暗杀案的接连发生,搞得蒋介石心惊肉跳。他万万没有想到,
聚集在广州的反对派会以这样一种激进的方式来对付自己,更没有想到他与胡汉民的约法
之争会闹到大动干戈、你死我活的地步。为了缓和日益紧张、火药味越来越浓的气氛,蒋
介石被迫又做出一点让步,他发表谈话称:“国民会议只应制定约法,总统问题不必提,
亦不应提。”
广州的反蒋派并不为蒋介石的这一花言巧语所打动,他们见蒋介石在政治和法理上已
处于劣势,反蒋的劲头更加高涨。8月下旬,陈济棠的粤军和李宗仁的桂军配合行动,袭击
了湘、赣两省,连克祁阳、郴州等地。正在指挥中央军全力“剿共”的蒋介石,见广州方
面动了真格,竟以刀兵相见,急忙命令何应钦率大军前往迎战。
正当宁、粤双方调动大军准备决一死战之际,晴天一声霹雳,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
关东军悍然炮轰沈阳,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的无奈下野
国难当头,全国民众群情激愤,他们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置国家民族利益
于不顾,只顾争夺一己私利的做法极为愤慨,纷纷游行示威,表示强烈抗议。面对全国民
众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呼声,蒋介石不得不暂停对粤方的军事行动,并以中央
党部名义致电广州非常会议,内称:
国家遭此非常之变,必赖举国一致努力,尤以确认共循之径途。凡我总理信徒,必能
罢兵息争,共赴国难。
蒋介石还让国民党元老张继、李石曾、吴铁城以个人名义致电汪精卫、孙科、李宗仁
、陈济棠等人,建议双方握手言和:
此时此际,国家民族之利害,实超出一切利害之上。今日惟有剿共、救灾、御外之事
。弟等诚望诸兄俯纳调停,共福和平。宁粤双方,杯酒言欢,化干戈为玉帛,共任艰巨。
以江精卫为首的广州非常会议的要人们听到沈阳发生事变,东北沦陷,又见南京方面
三番五次通电以示和平,急忙集会商议对策。李宗仁首先发言说:“现在蒋介石已陷于首
尾不能相顾,穷于应付的困境之中。我们不如借此时机,一举攻下南京,然后由我们来领
导全国的抗战、剿共。因为误国之主要原因,就在于蒋介石的独裁,所以,治本之计就是
推翻这个大独裁者。”
孙科表示反对,他说:“国难当头,如不罢战息兵,国人对我们是不能谅解的,不如
回电响应南京方面的和平主张。”
汪精卫也拨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说:“和平当然应该响应,抗日也是要抗的,剿共
还是要剿的,不过只要蒋介石下野,这一切都好商量。”
议来议去,广州非常会议的委员和代表们最后都依从了汪精卫的主张,于9月21日,以
广州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电,作为对南京方面的正式答复:
国政不举,必道外侮。追根穷源,内忧外患,皆因独裁所致。然国难值此,我国民政
府,俯纳调停,可于适当条件下,息争御侮。为此,提出解决时局三原则如次:一、蒋中
正通电自行引退;二、广州国民政府通电取消;三、召集和平统一会议,另行组织一政府
。
接到广州方面的复电后,蒋介石连夜请来陈铭枢、蔡元培、张继进行商议。他拿出一
封亲笔信交给陈铭枢说:“真如兄,辛苦你们3位走一趟,与粤方代表进行和平谈判。”
陈铭枢本不愿承担这一苦差事,但他推辞了半天也没有拗过蒋介石,只好勉强接受下
来。他问蒋介石:“与粤方谈判执何方针,还请蒋主席明示。”
蒋介石挥挥手说:“没有方针,也没有条件,惟有其诚,一切都有真如兄全权负责。
”
听蒋介石这么一说,陈铭枢感到事情很不好办。在他的一再要求下,蒋介石考虑了一
下回答说:“有三原则可供真如兄斟酌:一、粤方同志能负全责,则中央同志尽可退让,
由在粤同志来京组织政府;二、粤方诸同志若不能负全责,则应归中央主持,广州政府自
当取消,粤方同志齐集首都,共赴国难;三、若各方来京,中央竭城欢迎,尽可开诚布公
,共商国事。”
陈铭枢得此指示后,带着蒋介石致汪精卫的亲笔信,与蔡元培、张继一同前往香港,
与广州方面的代表汪精卫、孙科、李文范进行谈判。汪精卫从陈铭枢手中接过蒋介石写给
他的亲笔信,展开一看,上面写道:“弟当国3年,愆尤丝集,过去之是非曲直,弟愿一人
承之,谴责之加,何必复求推卸。……弟惟愿与吾兄以党国为重,念危亡在即,各自反省
,相见以诚,牺牲一切,共赴国难。”
汪精卫看完信后,冷笑一声,对陈铭枢等人说:“本人对蒋先生的信誉人格,不能不
有所疑问。蒋介石必须下野,这是根本前提,余皆可商量。”
汪精卫坚持要蒋介石下野,陈铭枢等人不敢做主,只好致电蒋介石请示。蒋介石接到
陈铭枢的电文后,慨然叹道:“这帮政客军阀,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国家。国将不国,他
们还在争什么你先我后。我看他们实在是得寸进尺,欺人太甚。”
在汪精卫等人的步步紧逼下,蒋介石只好解除了对胡汉民的软禁,把他送回广州,还
极不情愿地接受了粤方提出的要他下野的条件。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作出决议
:“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呈请辞职案,决议准蒋同志辞职,推林森同志代理
国民政府主席,陈铭枢同志代理行政院院长。”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发表下野通电,称:
中正主持中枢3年来,无日不思竭其愚庸,实现总理之遗教,无负党国之付托。……乃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以委曲求全之精神,接纳全党团结之方案,而在粤同志迄未能实
践约言,共赴国难。胡汉民同志等微日通电,且有必须中正下野解除兵柄,始赴京出席等
语。是为欲中正解职于先,和平统一方得实现。中正晋因顾虑政治中断之危,愿为党国忍
垢负责于一时者,将转为同志团结与党国统一之梗,且使外交政策,日滋无责任之批评,
莫衷一是,现在国事至此,若非从速实现团结,完成统一,实无以策对外之胜利,慰国民
之期望。权衡轻重,不容稍缓须臾。再四思维,惟有恳请中央准予辞去国民政府主席等本
兼各职,另行选贤当能接替,以维团结,而挽危亡。中正许身革命,进退出处,一以党国
利害为前提。解职以后,仍当本国民之天职,尽党员之责任,捐糜顶踵,同纾国难,以无
负总理之教训。
就这样,蒋介石再度被迫下野。与1927年第一次下野时不同的是,那次下野乃是汪精
卫与李宗仁里应外合而为之,而此次驱蒋下野,除汪、李外,还加上了胡汉民与陈济棠,
更由于王亚樵策划的几次暗杀行动而显得惊心动魄。
节选自《暗算蒋介石——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