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ren (周瑜的火车),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占据时期的台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21 17:38:52 2004), 站内信件
(一)台湾民主国与抗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
条约》,被迫割让台湾澎湖。6月2日在基隆港外日舰上,清代表李
经方与日代表台湾总督撵山资纪合签《交接台湾文据》。割台消息
传来,全台哗然,群情沸腾,百姓“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
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士绅邱逢甲等联
名致电清政府说:“臣桑淬之地,义共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在
北京的台籍官吏、进士、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说:“今一旦委而弃
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寇仇,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痛矣”。大
陆人民也痛心疾首,声讨清政府割台,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举
人上书反对割台。
清政府曾谋求外国干涉、赎回台湾。但列国出于各自利害打
算,不干预日占台。清政府于5月20日命令台湾巡抚唐景忠等在
台湾文武官员回大陆。大势已无法挽回,以邱逢甲为首的士绅和官
僚于5月25日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唐景赵为总统,刘永福为
民主大将军,邱逢甲为团练使。建元“水清”,寓意永忠于清朝,并照
清青龙旗式样,制蓝地黄虎国旗。唐景忠就任总统当天,致电清政
府说:“台湾士民,义不服侯,愿为岛国,水载圣清”,发表致中外文
告说;“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授,台民惟有自立,推戴贤者,权摄台
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国,作何办理。倘日本具有天良,不忍相
强,台民亦愿顾和局,与以利益。……如各国仗义公断,能以台湾归
属中国,台民亦愿以所有利益报之。”
从上可见,在清政府已与日本签约,被迫割台的情况下,台湾
自立为民主国进行抗日据台,可表示台湾的抗日与清政府无关,避
免消政府因违约而引起日本和列强的谴责。这是台湾士绅个满清
政府,但仍效忠中国的权宜之计,是民族精神不可遏制的一种表
现,没有任何想摆脱中国而独立之意。
与台湾民主国成立同时,日军开始进占台湾。5月30日,日军
从基隆以东澳底登陆,6月4日攻进基隆.迫近台北。当口夜,唐景
恩狼狈化妆逃往淡水,乘德轮逃到厦门。7日日军先头部队在苇显
荣向导下,开进台北。林朝栋、邱逢甲等民主国核心人物得知台北
沦陷,相继内渡,民主国县花一现,只12天就消失。这是台湾人民
的一页痛心史。
口军进入台北后、6月17日成立台湾总督府。6月22日南下
攻陷新竹。驻扎台湾南部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6月23日集合各
甘军统领宣誓抗敌。各地人民为保卫家乡,纷纷组织义军,配合黑
旗军,英勇阻击日军。吴彭年、吴汤兴、徐骏等人率领的部队在台湾
小部大甲溪、彰化八封山英勇战斗,杨泅洪、徐嚷率领部队在大埔
休抗敌,林昆岗领导的义军坚强保卫嘉义,都订得非常激烈。10月
18日,日军进犯台南府城,刘水福奋战到粮断械绝,于19日乘英
轮,潜林厦门。反抗日据台战争历时五个月,使n军死亡4800多
人,伤病27000人,超过其兵力的‘半以上,成干上万的台湾军民
壮烈牺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篇章。
(二)建立殖民地体制(1895—1918)
日本“平定”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之后,于1895年11月发
布命令:在1897年5月8日前不离开台湾的中国人将被编入日本
国籍。1899年颁布关税法,限制台湾人渡航中国,取缔中国人到台
湾,推广、B语教育等,从各方面设法割断台湾及居民与中国大陆的
联系,变台湾为日本统治下的殖民地。
日本统治台湾的执行人——台湾总督拥有台湾的行政、司法
权和陆海军统帅权,1896年4月还以“第63号持别法”,赋予律令
制定权。台湾总督无异是掌握绝对统治权的独裁者。“六三法”成
为日本治台的“大本”,台湾总督据此发布的律令,计有526件。
日本“平定”全台后,台湾人民反日游击战此伏被起,不断发
生。因此,殖民当局据“六三法”,于1898年11月颁布“匪徒刑罚
今”,以武力镇压反日民众。1898年至l 903年以此令被判死刑者
达33810人。
殖民当局又于1898年,颁布“保甲条例”,将台湾人以十户为
一甲、十甲为一保,编入保甲。日本警察则指挥和监督保甲,调查户
口,注意来往者,搜查“匪盗”,甚至监视宗教信仰及冠婚祭葬,台湾
人民称之为“草地皇帝”(即土皇帝)。
日本占据台湾后,极力把台湾变为日本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
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为建立殖民地经济的基础,殖民当局首先进行土地和林野调
查。1898年公布“台湾地籍规划”,清丈土地,没收不能证明所有权
的耕地为官有地;废除清代“大租户——小祖户——佃户”的土地
关系,以公债补偿大租权,确定小租户为地主。土地调查结果,耕地
面积增加约71%。从1901年至1914年进行林野调查,没收不能
证明所有权的林野为官有林,官有林达林野总面积94%。殖民当
局把没收的土地和林野廉价卖给日本资本家,或协助日本资本家
强行收买土地,在台湾培植日本地方阶层。日人教授矢内原忠雄在
4R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一书中指出:“土地调查,给台湾资本主
义化与日本资本咽R台湾以必要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殖民当局于1898年设立台湾银行,发行台湾银行券,限
制相兑换台湾市场上流通的所有货币,井从1903年起实施金本位
制,建立与日本本上统一的通货制度,从金融上变台湾为其殖民
地。
第三,施行专卖制度,垄断鸦片、食盐、樟脑、烟、洒等重要物
资,让所指定的日本商人经营。其专卖收入常达殖民当局每年财政
收入40一60%。
第四,大力保护和扶植日本人在台湾的企业,禁止台湾人淖独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日据台初期台湾的樟脑、砂糖、菜等的出口和
鸦片进口都被英奖等国外商包揽。日据台后,殖民当局采取各种手
段,驱逐这些外商势力。如拨款补助大孤商船公司和日本邮船公
司,开辟航线,迫使英商德记利士公司退出台湾;鼓励二井物产、铃
木商店直接在产地收购砂糖,使外商无法立足;让日商自设茶园、
自行制茶和出口,使外商无法继续做茶叶贸易。还给日本制糖企业
以各种奖励金和补助金、无偿拨给土地等,使他们迅速成为巨大糖
业资本,从而奠定了日本资本家到台湾投资的基础。由于殖民当局
的大力经营,台湾成为日本资本文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从
贸易看,1897年即日据台第三年.台湾对日贸易只占台湾对外贸
易总额19%,到1917年就增加到74%。
(三)反日武装斗争
H本殖民当局“平定全岛”,控制了重要城镇和交通要地,但反
日民众依据祟山峻岭和穷乡僻壤.在各地建立反日根据地。一个根
据地的人数通常数百人,有的多达数干人。他们袭击日本军警或官
署,进行厂7年的反日游击战,在北部,林大北领导的武装民众于
1895年12月首先举事,进攻端芳、宜兰。詹振、陈秋菊领导的武装
队伍于1896年元旦进攻台北.—u十全台震动。简大狮领导的队伍,
不断在台北近郊游击、至1899年1月,道到日军围剿而被消灭。在
中部,青年工人柯铁组织2000多人的武装队伍,以铁国山(即大坪
顶)为基地,竖起“奉清征便”旗号.于l 896年6月起事,进攻南投,
采取游击战术、同日军周旋,坚持4年之久。在南部,黄国镇的队伍
于1896年7月以“进攻亮义、歼灭日军、恢复清政”为号召,围攻嘉
义,南部各地游击队兴起,进攻日军苔。林少猫领导的3000多人武
装进攻潮州相恒夸,击毙日军多人,至1902年才被镇压。在各地的
武装斗争中,都有为数不少来自大陆(福建)的志土参加义军,回归
祖国是台湾抗日民众的共同心声。
台湾人民坚持了7年的反日游击战争,因没有统一的坚强领
导,未能互相配合,终于被敌人各个击破。日军用武力“讨伐”外,还
采取“招抚”政策,诱降、骗杀反日武装民众。仅1902年,日军利用
发“归顺证”或“归顺仪式”,以骗杀义民达4033人。
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民族压迫和经济掠夺,台湾人民在祖国
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形势影响下,从1907年到1915年举行了六
次有组织的武装起义;(1)北埔事件:新竹北埔樟脑工人蔡清琳秘
密组织“台湾复中兴会”,于1907年11月发动起义,杀死日警50
多人;(2)林蛇埔事件:刘乾组织“台湾革命党”,于1912年3月起
义,进攻南投林炮埔警察支厅;(3)土库事件:嘉义土库的雇农黄期
组织群众准备起义。因事机不密,1912年6月被发觉而仓卒起义;
(4)苗栗事件;曾经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同盟会会员罗福星于1912
年12月回到台湾,在苗栗设置革命党机关,在台北、基隆、桃园、台
南等地发展组织开展反日活动。但事机败露,从1913年10月起被
搜捕,被杀害者达920名;(5)六甲事件:罗臭头组织反日民众,于
1914年5月进攻台南六甲警察支厅,100余人被捕,罗臭头自杀,
(6)喉吧吁事件:余清芳、江定、罗俊以台南唉吧昨(五井)的西来寇
(道教堂)为据点,建立抗日组织,号召台胞“攻灭侄奴”建“大明慈
悲国”,并派人到大陆联系。1915年5月起义机密被日答探悉,余、
江、罗率干余人临时起义,激战近一年,在战斗中牺牲300多人。日
军还屠杀瞧吧晖附近20多村庄的民众3万多人,余清芳、江定、罗
俊等888名被捕、判死刑。这是台湾人民反日武装斗争最激烈、影
响最大、也是被屠杀员惨重的一次起义。
这些武装反抗斗争大都由令下层民众发动,以秘密宗教为组
织形式,具有偶然性和区域性,在日本殖民者的强力镇压厂,最终
都归于失败。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以祖国军队将进攻台湾作为号召,
有的更以回归祖国为目的。
“理著”:讨伐与反抗
日本殖民统治者称台湾原住民为“善族”(后改称为“高砂族”,
台湾光复后,改称为“高山族”,现通称台湾原住民)。据u30年统
计,“善族”有泰雅、萨斯持(赛夏)、布农、曹(朱欧)、排湾、阿美斯、
雅美等七族(后分出鲁凯、卑南共九族)706社、13万8干人。他们
居住在台湾中央山脉山地祁东海岸平地,分布在全岛一半面积,拥
有丰富的山林,与外界汉人很少往来,十分勇悍,不易驯服,以狞猎
兼营农拼为生,生产力较落后,尚保持原始社会特征。1902年,台
湾人民反日游击战被镇压之后,H本殖民当局v着手“理莆”,镇压
原住民,掠夺山区的樟脑、森林及矿产。殖民当局在靠近山区的要
地派驻武装警察,并征用民夫当“隘勇”(即警丁),构成武装警备
线。以精锐武装和优势兵入对只有原始武器和猎枪的原住民进行
f二十八次大规模武装“讨伐”,镇压高山族群的反日今争。在平地
汉族与山区原任民居住的交界处,划“萎界”,设置铁丝网.不准平
地人和原住民随便往来或通商,把山区划为特殊行政区,从军事、
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加紧控制、奴役原住民。在原作民聚居地普
设警察机关626个,配警察51660人,控制原伎民。警察拥有极大
的权力,配合日本殖民者侵占林地猎场.掠夺山林资源;任意敲诈
拘捕原住民、奸污妇女。强迫原住民无偿修路、造官舍;还没“交易
所”,廉价收购原住民的猎物和农产品,高价出售原作民所需用品;
设“日语讲习所”,推行奴化教育,以巩固其殖民统治。在原住民地
区的要冲地带设置“隘勇线”,铁丝网长达400多公里,严密监视与
戒备原住民,禁止他们下山或汉人上山往来;不许原住民藏有近代
化武器,限期收缴他们赖以为生的猎枪。原住民不能忍受日本殖民
暴政,往往利用险峻复杂的地形,对前来镇压的日本军警进行猛烈
抵抗。于是日本统治者,采取“杯柔”与“威压”相结合的方针,对“北
蓄”推进“隘勇线”进行讨伐,收缴原住民所有枪械,对“南蓄”则以
“怀柔”为主,组织部队收缴枪械。日本殖民者耗去军费1,600万日
元,付出伤亡2干7百多入,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1915年“五年
讨苦计划”结束后到1930年雾社起义爆发前夕,日本大规模军事
行动虽大大减弱,但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暴政的斗争仍此伏被起,
不断发生。
(四)殖民地统治的发展(1919—1936年)
(1)殖民地垄断资本主义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保护和鼓励下,日本资本家到台湾投资,在
初期以商业投资为主,以后逐渐转变或扩充为产业资本。特别是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N—1918),工业资本发展很显著。工业资
本额从6000万日元增为2亿日元,工厂数从1300家,增为2600
家。战后,日本资本主义更加强了垄断性。日本资本家在台湾投资
的垄断企业,遍及糖、茶、风梨、制纸、矿产等事业。殖民当局还直接
经营电力、铁道、樟脑等垄断事业和酒、盐、香烟等专卖事业。到
1936年,工业资本增至2.58亿日元,工厂数增至7890家,殖民地
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再从台湾对外贸易看,以1931年为例,米、糖
两项占对日出口总额80%,而金属、机械、棉织品、肥料等工业品
达从日进口总额的62%,“工业日本、农业台湾”,也显出台湾资本
主义的殖民地性。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口lb日据台初的
255万人,1935年增至504万人,而这一年,在台日本人仅为27万
人,台湾人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力。
台湾经济资本主义化不是台湾内部的资本发展引起的,而是
日本垄断资本进入台湾的结果。所以台湾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紧紧结合在一起。台湾社会的上层是外来的日本资产阶级。例如
帝国制糖公司股份,90%屑于居住日本本土的日人,3%屑于居住
台湾的日本人,其余才为台湾人所亩。那些持有股份、居住台湾的
口人是垄断企业的高级职员、现任或退职的官惊。台湾民族资本投
资于n本企业,分得残茶剩饭.就是台湾人的白话企业.规模既小,
且要依存于日本垄断企业。台湾工人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工资比不
上在台湾的日本工人,也低于日本本土的工人。
在农村.台湾的十地所有很集中。以1932年为例,一甲以下土
地所有科为2L19万卢、而十甲以1:大土地所有者为9200户。大
上地所有者为台湾地土祁日本垄断资本。后者在殖民当局援助F
进行r人规模的土地兼并。1939年。日本十家制糖公司和拓植公
司就拥有耕地14.52万甲,占耕地总面积17.5%。
据1928年统计,佃农占农业总户数40%左右,如果加上:F白
耕农则达70%。他们要把租借地收成的约一半作为地租交给地
主。地主往往兼营农村的商业和高利贷,是农村的—股统治势力。
日本垄断企业对台湾农村的压榨极为残酷。制糖公司将其耕地租
给农民种植甘蔗,并要地方的耕地也种植甘蔗,将甘蔗卖给所指定
的糖厂。糖厂用压低收购价格和甘蔗等级力、法,压榨农民祁地主。
冈此,在台湾农村,民族矛盾超过阶级矛盾,使地主也和农民参加
民族解放运动的行列。
(2)怀柔、分化政策
随着殖民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木殖民当局与台湾人民
的民族矛盾有新的发展。台湾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见
后述)。日本殖民当局认识到光用武力镇压,不能压服台湾人民的
反抗,于是在压制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时,采取怀柔、分化政策,以
“内台一体”、u一视同仁”H号欺骗台湾人民,并对台湾地主资本家
采取某些笼络措施。
1918年8月,将原来只由武官担任台湾总督的规定,改为文
官也能担任。从1919年到1936年的九代总督都派文官担任。又
将警察官员担任地方行政官的制度,改由文官担任。
1921年3月废除“六三法”(台湾总督可发布与法律同等权限
之律令),颁布第三号法律,要将在日本本土施行的法律施行于台
湾,但台湾总督必要时仍可制定律令。
l 921年6月,设立台湾总督府评议会作为总督府的咨议机
构,由总督指定评议员(9名高级官吏、9名非官日本人,9名非官
台湾人)。在各州市街也设协议会,作为各级行政长官的咨议机构,
各级行政长官任议长,议员仍由官方指定。台湾地方人士得以参与
地方公共事务,帮殖民当局统治台湾。
在经济上,殖民当局取消限制台湾人组织股份公司的禁令,允
许台湾资本家组织公司,经营工商业;向台湾地主资产阶级低价出
售官有土地和林野或给予各种特权(如鸦片、烟、酒、盐的地方销售
权)等,加以收买和拉拢。
(五)反日民族解放运动
一次大战后,在日本殖民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下,台
湾知识分子吸收前时期反日武装斗争的教训,在祖国“五四”运动、
日本大正民本主义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自决运动的新思潮影响下,
从1920年开始,开展了以群众性政治文化斗争为主的反日民族解
放运动。
1920年,留日台湾学生在东京成立“新民会“,并仿北平曲《新
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点燃了台湾近代政治文化启蒙运动
的火把。第二年,在台湾成立“台湾文化协会”,这是广泛统一战线
性质的民族主义文化启蒙团体,领导人为林献堂、蒋渭水等,会员
包括了台湾各地知识分子looo余名。该会经常在各地举办各种文
化讲习和讲演会,唤起汉民族的自觉,反对日本的民族压迫。与此
同时,台湾地主资产阶级进行“台湾议会设置运动”,要求在殖民体
制下给台湾人以地方自治权利。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工农运动也起来了。1925年10
月,彰化县二林的蔗农,在当地医生李应章(李伟光)领导下,反对
制糖公司的剥削而与日本督察冲突,发生丁“二林事件”。从此,各
地农民纷纷组织农民组合,1926年6月,在农民领袖简吉、赵港领
导下,成立了统一的“台湾农民组合”,向台湾最大的地主一台湾
总督府和制糖公司进行反封建剥削的斗争。各地工人也纷纷成立
木工、土木、码头、店员等工会,1928年相继成立“台湾机械工会联
合会“和“台湾工友总同盟”,开展反日本资本家剥削的斗争。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台湾文化协会领导层逐渐分为左、
中、右三种派别。192/年1月以连温卿、王敏川为首的左派取得文
协领导权,右派和中间派退出了文协。分裂后的新文协以阶级斗争
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了群众活动.进行激烈斗争,曾遭到日本殖
民当局的镇压。右派和中间派退出文协后,于l 9z7年7月组成了
“台湾民众党”。该党在中间派蒋渭水、谢春木(谢南光)领导下,以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蓝本,制定“以农工阶级为基础的民族运
动”的政治路线,以非暴力、体制内抗争的手段,进行反对日本殖民
统治的斗争,并开展阶级运动。对这种运动力响.林献堂、察培火、
杨肇嘉等右派持反对态度,退出民众党,于1930年8月组成“台湾
地方自治联盟”。该盟只以设立地方各级议会为宗旨,进行一些讲
演活动。1928年4灼台湾籍共产党人林木顺、翁泽生、谢雪红等
人,在中共中央帮助下,成立了“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
族支部)。该党提出台湾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都打倒日本帝
国主义、台湾民族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等口号。所谓台湾民族独
立是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和台湾是日本殖民地的现实出发的
反日民族解放运动方针,不是中国民族分离主义。台共在台湾积极
活动,开展]:人运动,在农民组合和文化协会内扩大力量并取得领
导权,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给台湾进步运动留下了很大业绩。
1930年10月27日,爆发了震骇海内外的原住民雾社起义。
在台湾中部山区埔里附近的雾社部落,原住民不堪日警的欺压,在
部落头目莫那·罗达奥的领导下,经过周密计划,乘学校开运动会
之机,冲入会场,杀死聚会的郡守以下全部日本人,同时袭击警察
分室、分驻所和邮局、然后退守深山。日本调集三千多军笛,出动飞
机大炮,还施放毒瓦斯,进行血腥屠杀。原住民据险顽抗,坚持战斗
5D天,因粮尽弹绝,700多原住民被杀。这是原住民规模最大的反
日武装起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同时取缔日本国内和台湾的
进步团体,大规模逮捕革命者。“台湾民众党”被解散,蒋渭水逝世。
于7、8月间、“台湾共产党”领导人和大多数党员被捕,组织遭到破
坏。一些进步人士不得不离开台湾,到大陆参加革命。台湾反日民
族解放运动被镇压下去了。但它普通地提高了台湾人民的民族主
义思想,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影响和丰富的经验教训。
(六)战时体制下(1937—1945)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又于
l 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帝为了把台湾作为前进基
地,并利用台湾的人力物力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加强了对台湾的军
国主义统治。台湾总督小林脐造大将于1936年9月上任时,提出
“皇民化”、“工业化”、“南方发展”、作为其治台方针,恰好概括了这
个时期的殖民统治内容。
(1)“皇民化”
日本统治者一向蔑视台湾人,从1936年实行岛民“皇民化”政
策,企图消灭台湾人的民族意识,变台湾人为其侵略战争的人力资
源。日本殖民当局于1937年4月禁止学校、机关使用汉文、废止台
湾报刊的汉文版,同时强迫台湾人学习日语,封使用日语的家庭为
“国语之家”,在物资配给上给予优待。殖民当局还禁止穿中国式衣
服.封闭中国式寺庙,强迫家家户户安置日本神社神位,又从1940
年起,强迫台湾人改用日本式姓名等等,妄图消灭台湾人的民族传
统,使台湾人日本化,成为其顺民。
殖民当局子1941年设立“皇民奉公会”,强迫台湾人进行无偿
军事劳动,要青年接受军事训练,参加“增产挺身队”、“拓南战士31[
练所”、“妇女训练所”等。1942年和1943年实施“陆海军特别志愿
兵制度”,征用台湾青年1.6万名。1944年进而实施征兵制度,征
用大批台湾青年充当其侵略战争的炮灰。殖民当局以招募或征用
方式,特约十万台湾人送到中国大陆、日本和南方各地服役。殖民
当局虽推行“皇民化”运动,但台湾人与日本人的政治经济差别待
遇并没有取消。在政府机关就职的台湾人占总数27%,荐任官以
上的只有1%。日台人的工资仍有差别。
(2)“工业化”
为在经济上支持侵略战争,殖民当局于1938年实施“台湾生
产力扩充5年计划”、1939年实施“台湾重要农作物10年计划”.
建立了金届化学、机械制造等与军需生产有关的工业,以及纺织、
造纸等供台湾自给自足的轻工业。台湾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在
台湾生产总值中,工、Lb品产值1937年为47%、1943年增为51%;
农产品产值从40%降为37%。在工业品产值中1937年食品工业
为72%,1942年降为邱%。金属、比学、机械制造等工业从15%上
升为24%。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资本在台湾经
济中的垄断地位更加强。1941年资本20万日元以上的公司中,
N%属子日本资本,台湾民族资本只占8%。
1943年以后,战争形势日益不利于日本,战火迫近日本本土
相台湾。台湾重要生产设备遭受空袭破坏,对外联系被切断,大批
劳动力被征调,因而台湾工农矿业生产陷于停顿状态。电力供应.
1941年曾达32万瓦,1945年降至4.2万瓦;煤炭生产,在同一时
期从285.3万吨减至77.3万吨;大米生产在1945年仅为63.8万
吨,不及盛产期的—半。
(3)“南进基地化”
台湾因其地理位置、长期来被日本帝国主义当做侵略中国大
陆的前进基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P6湾成为日本侵
略南方的前进基地,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在发动战争前,日
本就在台湾设立南方作战研究部,台湾军司令部,驻有陆军第N
军,空军第5飞行集团,海军第2舰队。战争爆发,日军从台湾出
发,侵占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尼等地。在经济上,日本统治者利用
在台湾多年培植的经济力量,经营新占领的南方各地。如让台湾银
行和华南银行经营新占领区的金融业务;把台湾制糖业的部分机
械设备迁往海南岛、爪哇、菲律宾等地,让台湾托植公司经营新占
领区的农林畜牧业;让台湾电力公司从事新占领区电力事业的开
发。
1942年2月,美军开始反攻,日军节节败退。防卫台湾变为日
军的重要任务。日本将大批军队调到台湾。1944年9月,日本在台
湾的陆军有5个师和6个独立团,密布在台湾各地;空军有第5飞
行集团外,还有第7飞行师驻在台中;海军在马公基地外,在高雄
左营另设警备府。尽管如此,1944年以后,台湾的制空权掌握在美
军手中,台湾遭受美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损害极为严重。
(4)反日香火
在日本统治者的“皇民化”运动和法西斯统治下,台湾人中有
些人甘当顺民、御用绅士,但广大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反g情感
未被混灭,台湾人民照旧在家庭在社会上讲自己的闽南话、客家话
或原住民语言,使用本来的姓名,奉供自己的祖先,按本民族本地
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抵制奴化教育。日本殖民当局在其《警察沿革
志》第二编(译为台湾社会运动史)的序言中惊呼:“台湾人虽已受
日本统治四十余年,至今风格、习惯、言语信仰等方面却仍袭旧貌,
不轻易抛除汉民族意识,且视福建、广东为其父祖之地,深具思念
之情,难于拂拭对祖国的情感”。
在战争体制下,公开的、大规模的反日斗争已不可能,但自发
性的、零散的反日事件层出不穷。1939年1000多名被征去当“军
屑”的台湾壮丁在高烷“哗变”,多人被杀。1940年在花蓬、屏东、新
竹等地出现传单,号召台湾青年不要到大陆替日军当炮灰。1941
年11州东港发生欧阳情石、郭国基“间谍”嫌疑事件,多人被捕。
1942年南投、竹山人民反对日本战时措施,数百人被捕。1943年端
芳发生组织抗日军嫌疑案,矿山主李建兴和矿工多人被捕。1944
年台北学生蔡忠恕联络多人计划起义、字泄,蔡等多人牺牲。
不少台湾青年到大陆参加抗日战争。6—的参加八路军、新四
举,行的在福建组织“台湾义勇军”直接对R作战。台湾同胞在重庆
组织“台湾革命同盟会”,在沦陷区上海成立“台湾革命大同盟”等
抗日团体,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员献。
至1945年,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5月纳粹德
国投降,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日
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终于光复v台湾人民欢庆回
到祖国的怀抱。
--
http://www.5see.com/demo/gif/rwl/stars/stars1.gif
http://realclimax.myrice.com/kofgif/SHERMIE-3.gif
人活一辈子,很多事情我们无奈,很多事情,我们主宰,很多人伴我们一生,更多的人我们擦肩而过,很多次我们成功,更多次我们失败,生命本来就是这样,不是谁能去控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29.1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1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