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Butterfly),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湾!台湾(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9 20:58:22 2000), 转信
三、凶险的台湾。
台湾独立将极大恶化中国的战略态势,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台湾
独立后局势的发展方向说起。
1.台独后必然寻求武装台湾。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使独立
后台湾的领袖不知道这句著名的格言,军事安全也必将成为独立后的台湾
的首要任务。与强国为邻,必然全力寻求自卫之道。即使小国如新加坡,
仍然建立了自己"不屈不挠的国防"(李光耀语)。台湾有强劲的经济实
力,有能力大批采购先进的军事装备,虽然台湾现有军力约三十万人,但
实行义务兵役制,多年来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受到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可
以很容易地动员百万之众,这些在某种情况下对大陆的腹地都将构成直接
和致命的威胁。
或曰:台湾独立后可以通过和平宪法,可以专守防卫,可以走和平建
国之路,可以保证不威胁到大陆。然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之后,对于
国家的军事安全的关注是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不会置之脑后的,任何一位政
治家如果不能向民众保证到安全的话,他的政治生命是不可能长久的。
台湾幅员狭小,不可能如中国对苏联的防御那样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
的战略,对于国土如台湾者,保证军事安全的最有效和成本最小的途径是
建立相互毁灭的威摄力量,就是建立强大的进攻能力,也就是台湾军方经
常提到的"吓阻"。
当然,以台湾现有的军事能力远远"吓阻"不了对岸的人民解放军。
但是如果台湾独立后,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其兵员为依托,在
美日等"有心人"的"无私"帮助下,我们可以想象,台湾将很快建立起
足够威胁整个大陆的军事力量。那时,大陆将以自己的腹地直接面对200
公里海峡对岸的强大武装,中国无论如何提高军事力量都将难以抵消这种
劣势。这将是中国每一位领导人想都不愿想的战略恶梦。
2.台独势力必然与美日勾结,必然以牺牲大陆的安全作为筹码。
A.网上有很多文章认真详细地分析过台湾防御的脆弱性。在几乎所有
论述台湾独立的文章中,甚至在台湾朋友呼吁和平的文章中,其论证依据
百分九十九会包含以下两点:
一是一旦开战,大陆经济必受重创;二是美日决不会坐视。我们可以
看出,在台湾,无论急独也好,缓独也好,明独也好,暗独也好,还包括
希望维持现状的人,都把美日的武装干涉看成是对台独起决定性的保证或
者是唯一的保证。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在台湾独立后,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台湾
都会寻求建立强大的威摄武装。然而,威摄的实际意义除了需要拥有确保
相互摧毁的能力以外,还依赖于对方决策的"理性化"。设若大陆政权变
得穷兵黩武,独夫独裁,或者大陆某一天有一位希特勒式的战争狂人掌握
了政权,甚至类似"四人帮"式的人物掌权,他们在发动攻台战争前不会
作太多的理性思考。面对人民解放军足以覆盖全岛的各种兵器,面对对岸
枕戈待旦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台湾领导人将如何向台湾民众保证安全?
因此,台湾必然会继续寻求"海上歼灭"的能力,甚至"第一打击歼
灭"的能力,使台湾能够将强渡的解放军歼于海上,或者在大陆发动战争
前夕抢先摧毁大陆的战争能力。但是,在全力发展台岛本身的武备的同
时,仅仅倚靠台湾自己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的。唯一的
一条路就是寻求美日的军事保护,也就是和美日结成军事同盟。
因此,即使台湾在独立后武备有了长足的进步,仍然有极大可能会与
美日结成军事同盟,更何况在现在这种未独或者刚独羽翼未丰的时候。所
以,我们可以预见到,独立后的台湾必然给中国自己的腹地带来一个相当
有敌意的,强大的军事同盟。到了那个时候,再想突破这个同盟的封锁将
要付出极其巨大的代价,而近期攻击台湾的代价相对于这个代价,无论怎
么估算都是不成比例的。
我们知道,美日在制定外交军事政策的时候,其出发点不是诸如民
主,人权等等因素,它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仅仅考虑自己的利
益。美日如果承担保卫台湾的义务的话其付出的代价会是相当大的,它们
除经济成本外,将冒上与中国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核冲突的风险。在付
出如此代价后,它们希望从台湾得到的好处也必将是巨大的,人们几乎无
法想象它们将对台湾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但是人们可以确定,这些条件必
然会牺牲大陆,还有台湾本身利益。所以说,台独势力和美日等外国势力
有着"天然的"和"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无一不会极大地损害整
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是每一位爱中国,爱台湾,爱人类的人士所需
要反对的。
B.独立的台湾与美日结盟,将极大恶化大陆的战略态势这个军事同盟
的基地,也就是美国的基地,将使中国的战略缓冲能力下降为零。除此之
外,如果美国在台湾部署核武器,或者做出"部署核武器的准备",将使
中国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核威摄力量完全丧失作用。
现今美国核武器的存储和运载能力早已不是冷战初期可以比拟的了。
美国可以在台湾的军事基地事先做好技术准备,秘密部署用于发射和控制
的设备和人员,这些都不会直接触犯"核不扩散条约",而在"必要时"
也就是"美国认为的"必要时,美国可通过飞机和潜艇在极短的时间内在
台湾部署成功,使得大陆完全丧失对核打击的宝贵的预警时间。
这种情况相当于什么呢?这几乎相当于给大陆身上绑上一条"核腰
带"。而对大陆更为不利的是,这些核武器是在"台湾"而不是在美国本
土上的,大陆很难确定核报复的对象,使得大陆面对或有的核讹诈在政治
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
或曰:难道独立后的台湾就不会反对美国这样做吗?
在一个安全完全操之人手的台湾,如何能够想象台湾民众将会和能够
"为大陆的利益"向美国抗争?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将成为美日手中得心应手的大棒,将成为高悬在
中国国土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年,面对苏联的巨大威胁,中共做了极为认真同时也是代价巨大的
准备,毛泽东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要打仗"的号令,全力以赴建成
"大三线",在各省和地区分别建立了"小而全"的自己自足的工业体
系,苏联正是恐惧于无法短期内击败中国结束战争才裹足不前,中国得以
面对强大的势力保持了近五十年的和平。
中国付出了超过一代人的代价才换得了面对北部边境的安全。我们不
可能再用一代人的代价来换取腹地的安全。
C.如中国与他国发生战争,台湾很可能站在中国的敌人一方。
或曰:台湾独立后,海峡两岸同为炎黄子孙,难道不能和平共处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大陆心甘情愿允许台湾独立,保证永远不会武力
犯台,作为一个"国家"的台湾领导人,是不会也不敢相信这个保证的。
实际上那时台湾的军事必将为外国势力操纵,台湾岛内的"炎黄子孙们"
有没有发言权很值得怀疑。而当一旦大陆与邻国发生冲突,很难预测台湾
会站在中华民族一边。目标和主要礼物送给外国势力了。李登辉的"七块
论"与其是给岛内人士打气,不如说是向外国势力献上争作"反华急先
锋"的决心书和保证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对台独势力的发展如何能
够不焦虑重重?
3.台湾独立后非但不会降低海峡热度,反而将在两岸之间增加无数战
争热点。
冷战后,世界上存在着几大战争热点,台海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统独
的争拗始终使台海布满阴云。有热心人提出一条思路:干脆大陆为和平牺
牲牺牲一下自己的自尊心让台湾独立算了,分成两国后,不就相安无事了
吗?那么是否大陆允许台湾独立后就能够一劳永逸地带来和平呢?只要我
们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想下去,就会发现事情远远不是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简
单,在海峡两岸成为"两国"后,反而会在台海增加无数新热点。
首先,关于海域的划分和大陆架的划分就可能产生纠纷。世界上对领
海的范围有两类认定:一种为200海里,一种为12海里。中国等发展中国
家接受前一种,美国等海上强国持后一种认定。无他,实力使然。领海范
围小了,海上强国自然可"合法"地跑到别人家门口,虽然他自己的合法
领海只有12海里,但是你还没有到他的200海里范围内恐怕他已经开打了。
台湾跟美国走,也持12海里论。那么大陆的200海里岂不是要划到台
湾的海滩上去了?当然,一个解决办法是依海峡中线为界。但问题是这条
中线延伸多长呢?一旦在中线两端附近发现大型油田气田,到底算谁的
呢?如果双方谈不拢的话呢?还是得打。其实在谈的过程中恐怕飞机军舰
就已经出动了。
其次,捕鱼权的纠纷。台湾海峡附近海域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两
国"对于捕鱼权的划分使用如果有歧意怎么办?几年前加拿大指责挪威违
反"金枪鱼协定",这个在工业国中最温顺的国家为此悍然出动海军军舰
扣押了挪威的捕鱼船。以后谁能保证海峡两岸有着"传统相互仇视史"的
"两国"不会大打出手?
其他诸如海底资源的开发,海上航线的使用权,空中航线的使用权,
等等等等利益纠纷,个个都可能成为是热点,到时很可能象金庸的武侠小
说里最常出现的场景一样,"废话少说,大家武功上分个高下吧!"
所以,海峡不但不会冷下来,反而依然会热下去,甚至更热也未知。
一国的安全包含三个层面: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前文已
经说过,台湾独立对中国的军事安全的深刻影响。同时,独立的台湾对大
陆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台湾可能利用自己在政治改革先
行一步的优势来试图影响大陆的政治环境,按照"七块论"来指导对大陆
政治工作,支持中国的"藏独","疆独";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
候,台湾可能利用自己的经济力量来扰乱大陆。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的第
二阶段,台湾当局忽然弃守新台币,引发亚洲货币的第二次贬值狂潮,包
括美国几家大金融公司的人在内,普遍认为台湾此举是希望引发港币贬
值,牵动大陆局势。殷鉴犹在,如何不让大陆方面疑虑重重?
综上所述,一个独立的台湾将对中国的安全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自
清时英帝国的军舰出现在南海始,中国的安全态势开始日益恶化,直到中
共建政,在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斗争下,中国的安全态势才逐渐好转,中
共建政后,从韩战开始,中国沿周边国界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土安全战争,
计与美国,苏联,印度,越南等周边所有重要国家,与世界上唯一两个超
级大国作过战。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邓小平同志才能做出"和平和
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大陆很难容忍放手令这一局面毁于
一旦。所以中国是不会允许台湾独立的。
四、大陆在台海的目标和对台政策的变迁。
1.大陆在台海的目标。
A.大陆认识到,寻求将政治权力延伸到台湾是不现实的,政治权力的
获得即使在军事胜利后也不一定就可以获得和巩固,因此,大陆并不试图
统治台湾,这也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含义。大陆目前从未详细解释过
"一国两制"的实施细则,无非是想在未来的谈判中留有回旋的余地。而
台独人士则很小心地在所有场合暗示"一国两制"等同于大陆占领台湾,
统治台湾。从大陆发出的含糊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知道大陆同意台湾保有
现在所有政治,经济制度,保有全部军队,保有现有的外交关系,保有自
己处理与他国经济事务的权力,等等,大陆对台湾既不会征税,又不会派
人管理,毫不参与台湾内部的事务,甚至连国旗和国号都可以谈判。在这
种条件下,"两制"几乎等同于"两国",大陆所求的不过是台湾承认一
个中国,一个名义上以北京为首的中国。那么大陆希望获得什么呢?大陆
希望获得的是添补安全态势的最后一环。
B.台湾承认"以北京为首的一个中国"后,哪怕是口头上和名义上的
承认,可以大大降低可能由台湾引起的军事威胁。首先,外国势力没有了
介入台海的借口,其次,外国势力也没有了武装台湾的途径。台湾在外国
势力介入和武装起来的时候对大陆是威胁,而去除这种情况后台湾依旧是
和平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岛"。
现代社会使人们的联系大大紧密,两岸在通商,通航后,人民的交往
必然大大增加,在若干年的发展后,大陆民众在台湾有经济利益,台湾民
众在大陆有经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两
岸华人经济体结合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但是
可以肯定,和则两利,对两岸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必然大有助益。
因此大陆远期的根本目标就是谋求自然融合或统一。这个目标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是不会变的。近期目标就是谋求解除台湾对大陆的军事威胁。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这个目标决定了台海战役的特殊性,我们将在
后文详细论述。
2.大陆对台工作策略的变迁。
大陆对台工作的总策略不离十六个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
以利,镇之以威"。
具体工作策略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后到改革开发前的"武
力攻打""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到1994年李登辉发表言论为止的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96年第一次导弹演习后的"以武力为依托,以工
商界为工作对象,以改变民意为目的"。
提到早期的对台工作策略,不能不提那个"福建计划"。该计划是武
力攻台的一个器局极为宏阔的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大陆匪患复炽,土改失败,领袖沉溺享受和内斗,(如发生逮捕枪
决陈毅刘伯承等事件)将帅离心,民众造反(当然都是精心引导推动并和
潜伏美蒋特务共同合作的),福建尤甚,时为光复大陆的绝妙时机。国军
派出一部登陆,发现解放军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国军获得信心,增兵后
很快击溃守军,占领厦门作为立足点。解放军组织的大举反攻亦被击溃。
国军继续增兵,在与解放军反复争夺中,解放军节节败退,最后国军占领
福建全境,并向浙江和广东胜利前进。在国军主力约半数或过半登陆后,
解放军突然恢复战斗力,将登陆国军主力尽歼于陆上,然后乘胜渡海,歼
灭已丧胆的岛内国军余部,攻占全岛。"
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整个福建省作为诱饵,这个诱饵大得使人
即使明知是祸也会试一试,从而避开解放军海战和登陆战的劣势,发扬陆
战的优势,分批消灭敌人。
正是为了配合这个计划,解放军留唾手可得的金门不取,方便国军试
探和登陆,让国军存有后撤的希望,当然政治方面的考虑也相当高明,这
里就不再赘述。
改革开放后,根据形势变化,邓小平同志决定改变策略,将工作方向
确定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中国共产党身上的"中国部份"远远超过"共产"部份(如果有的
话),因此无论她的错误和正确都打着很深的"中国"烙印。与很多人的
印象正相反,中共领袖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力量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信
心。这个时期的工作目标是促成海峡两岸"三通":通商,通航,通邮。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三通后,民众自然融合,两
岸走向统一。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十分清楚人民交往是台独的死穴,
死守"三不"防线,拼命试图在国号,法统等"政治议题"上纠缠。因此
这段时间大陆的方针是"两岸事务谈判优先,政治谈判搁置"。
李登辉死守"三通"防线,终于挺过了对台独最不利的阶段,岛内台
独势力和思想有了相当的发展,促使中共转变策略,放弃了"寄希望于台
湾人民"的方针,转向以武力施压为主,以我为主。因此现在大陆的口号
是"政治谈判为先,事务谈判为后"。
或曰:正是96年大陆不明智的导弹演习把李登辉推上总统宝座。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台湾第一次民选的时候,国民党掌握绝大部份竞
选资源,岛内根本没有一个候选人能够对李登辉构成威胁,李氏也正是在
这种形势下才开放民选,为其"民意台独"的策略铺路,否则别人当选李
登辉岂不是"竹篮打水"?所以即使没有大陆的演习,李最后仍然可以当
选。大陆正是在做出权衡之后,发动导弹演习。那次演习,一方面向民众
传达"台独即战争"的信息,使得岛内即使是"独派"也转向"缓独",
正是连续两次演习成为岛内"独派"的紧箍咒;另一方面测试台湾社会对
军事压力的反应,为日后动兵收集数据。可笑的是李登辉等台独人士直到
4年后的98年才意识到大陆策略的转变,扬扬自得地庆祝"大陆寄希望
于台湾人民政策的破产",台独势力领袖的策略水平如此之低,怎不叫人
手心捏一把汗?
因此,目前大陆的对台政策是"以武力为依托,以工商界为工作对
象,以改变民意为目的"。今后台海战役必将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展开。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