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lkywayli (细伢崽),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湾海军“武进三”计划揭密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y 22 18:24:19 2000), 转信

◆“阳字号”
    台湾曾接收了美国26艘二次大战时期的Fletcher、AllenM、Su
mner级和Gearing级驱逐舰,这些军舰到了今天大都经过了数次改良,有些
甚至已经退出了现役,“当阳”号(DDG911)和“莱阳”号(DDG920)就
于去年8月21日“解甲归田”,尽享天年了。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它们的舰
名都有个“阳”字,这就是台湾海军中著名的“阳字号”舰艇群了。
    ◆“武进三”分散式战斗管理系统
    类似大陆对“旅大”级的升级计划,台湾海军也分阶段对“阳字号”先后进行了代
号“精装”、“武进一”、“武进二”和最新的“武进三”的改装计划。目前,台湾海
军拥有7艘“武进三”后的“阳字号”,它们均属美国二次大战末期建造的Geari
ng级驱逐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武进三”改良后的“老兵新传”。
    “武进三”实质上指的就是美Honeywell公司为“阳字号”研制的H93
0MCS(ModularCombatSystem)模组式火控系统,也是世界各
国海军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分散式电脑设计舰用战斗管理系统。
    H930MCS系统自身结合雷达、敌我识别、电子支援、光电搜索与声纳系统于
一体,获得目标资料后,比对本舰诸元,经电脑计算后,随即排列目标威胁次序和适用
舰上武器;全系统可同时追踪24个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并对其中4个威胁最大的
目标进行攻击,反应时间仅8秒钟!
    为什么说它是采“分散式”舰用战斗管理系统呢?其实,“武进三”使用的中型电
脑处理能力远在“成功”级采用的大型电脑之下,但是有当9部同类中型电脑分工管理
时,能力对比就产生了变化。这时,不仅这9部电脑的硬体总和和反应速度高于“成功
”级上的AN/UYK-43型电脑,这种分散处理的方式使得其总体信息处理能力比
相同硬体总和的一台大型电脑还要强!这同超级电脑常采用的“平行处理”(para
lleProcessing)方式倒有几分神似!
    当运用在海军作战舰艇上,“武进三”系统相互支持的网络联接又可在中央电脑瘫
痪时迅速分担工作负荷,各自为战。借用个战机的概念就好像飞控系统采用的多冗度“
线传操控”(Fly-By-Wire)系统,即使一个频道阻塞,还有数个备用频道
可以替代,就是都坏了,总归还有人工操控系统可供使用。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这
比仅依靠单一中枢操作使用的系统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都有决定性的优势,着实值得大陆
的海军学习、效仿。
    当“武进三”系统以一部电脑对目标进行追踪时,可同时使用另一部进行弹道计算
、发号事令,各武器系统的火控电脑则马上进入跟踪和火力预备程序。。。这样,在目
标接近的当儿,全舰的各类防御武器已经同时形成了数道“火墙”,大幅提高了对目标
的击毁率,砟听起来还以为是“宙斯盾”舰现身呢?不过,对于常要“以小博大”的海
军来讲,这种分散式结构可能比可望不可及的“宙斯盾”舰更现实且实用。
    ◆反潜能力
    “武进三”的反潜能力来自于其舰艏的DE-1191数字式低频(4.5~5.
5KHz)主被动声纳,且多舰同时操作时彼此的声纳音频不会相互干扰,其侦测距离
应在“成功”级和“诺可斯”级之间。经过固态发射器的改良后,该声纳具有全向、扇
形、持续近距等操作模式,使用手动模式时,甚至可对水面和水下友舰进行水中通讯。
在发现目标后,DE-1191将目标资料传送到Mk114水下火控系统,解算射击
诸元后,指令Mk32鱼雷发射装置或ASROC反潜火箭攻击目标,其数据总链也同
MCS连成一体。
    ASROC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大陆CY-1的反潜导弹,由火箭助推器将鱼雷投射
到目标附近海域,然后展开搜索、攻击,其攻击距离在800米和10公里之间。值得
注意的是其八联装发射器居然也可发射“标准I”防空导弹,不过“武进三”可能最不
需要的就是在10座SM-1发射器外再加上这八座了!如若不然,“武进三”可就真
成了“防空武库舰”了!其反潜鱼雷为台湾海军制式三联装Mk32型发射器两具,舰
尾更可起降500MD小型反潜直升机,但无机库和系索装置,因此不适合远洋搭载或
起降。
    ◆雷达系统
    “武进三”的雷达系统分为对空、对平面搜索雷达、导航雷达及火控雷达,采用的
是美、韩及荷兰同型产品的简易亚型;其中对空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70公里,可侦测
空中绝大多数非隐形目标;平面搜索雷达距离46公里,大致覆盖地平线内的水域,可
侦测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和水面目标;火控雷达距离为60公里,可指挥火炮和
导弹攻击水面及空中的目标,对付超地平线目标时则需要空中或水面中程导引(注:没
有中程导引,依然可以发射长程导弹,只是导弹的有效杀伤射程将视敌舰预警系统、航
速和机动幅度而大为降低);此外,舰尾还有一具火控雷达W-160,有趣的是它是
由F-16的APG-66火控雷达改装而成,其优势在于可在45公里的视距范围内
发现雷达截面仅为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负责舰只后半球的反反舰搜索任务。“武进三
”的辅助光电指挥仪为一具含激光测距仪和光学摄影机的荷兰LIOD,可追踪10公
里外的快速移动目标,用于搜索海、空目标,辅助火控雷达控制2门舰炮射击。
    ◆电战系统
    电战系统为台湾中科院发展的“长风三号”,可自动截收、追踪、识别和干扰敌方
火控雷达及导弹导引雷达,并可结合干扰火箭等反制手段对目标进行欺骗,一次可同时
处理来自不同目标的16个目标。但如要对付“鹰击-8”系列装载的数字式单脉冲导
引雷达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除了该雷达本身特有的抗干扰能力外,其国人自制的特性也
注定了它不可预测的未知改装潜力,同理,大陆要找到能成功干扰台湾自行研发“雄I
I”导弹的电子干扰手段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这就是自行研制武器的好处之一!
    ◆防空系统
    在防空系统方面,“武进三”居然装备了10具“标准I”舰空导弹发射架,分别
为舰艏的2座双联装和舰尾的2座3联装,其发射箱和配置方式极类大陆“鹰击-8”
的方形发射装置,而不同于现在常见的外置式单臂发射架。舰艏的一门Mk75型76
毫米快炮和舰尾的一门“密集阵”快炮也有相当的防空和反舰能力。毫无疑问,同大陆
只有极少数新型舰艇装有HQ-7防空导弹相比,台湾海军的舰艇在防空方面占有相当
的优势。再想到HQ-7反舰作为多于防空,实际上,在区域防空方面,大陆仍然是一
片空白,实在值得大陆的军工科研人员反思!
    ◆反舰能力
    在反舰方面,“武进三”逐渐换装一具4联装“雄风II”发射器,位置在舰舯。
有些朋友担心这种发射方式射击正前目标岂不是常要转向,平白浪费火箭燃料,其实这
在当今作战舰艇上是一种常见的折中作法,由于舰艇正面安设反舰导弹发射器无疑将扩
宽舰只正面截面积,考虑展舷比,舰艇的长度也要加长,这对于中小型舰艇来说,是承
受不起的选择方案,对于舰艇的隐匿性、导弹再装填和舰艏武器配置也有不良的影响,
而将导弹放在舰舯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不至于牺牲舰桥空间来安放武器。因此
,包括俄罗斯部份舰艇在内的大多数水面舰只都是采用将反舰导弹置于中部的作法。只
有大型俄罗斯驱逐舰和巡洋舰才采用在舰桥两侧部署反舰发射器的布局,其所采用反舰
导弹通常也是超大、超长的远程导弹,本来舰舯也放不下。还好,当代反舰导弹大都是
100公里开外,影响也不大。
    奇怪的是,除了“雄II”、舰炮和方阵外,台湾海军还在两舷各设有一座bof
ors40毫米快炮,它们既可补充舰上反导能力的射界覆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对于鱼雷艇的狼群式攻击。在早期国共在台湾海峡交手时,台湾海军可在这方面吃了不
小的亏,故特此设置小口径快炮专门来对付近身缠斗的解放军快艇。
    综上所述,“武进三”改良后的Gearing级战舰虽已老迈,但仍靠着各项软
硬体升级发挥着余光、余热,其整体战力可与大陆“旅沪”级媲美,在防空和指控方面
可能更胜一酬。大陆最新改良109号舰和新造舰167号舰都配有8具C-802(
803)反舰导弹发射器,显现出强劲的反舰能力,恐怕是恨不得一个连发打过去把台
湾的新锐加老姜一锅端了吧!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2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