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马背走向自动化 聚焦解放军饮食装备发展(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30 12:53:49 2002) , 转信
饮食装备是部队在平时训练、演习和战时逐行饮食保障任务的重要保障手段。我军饮
食装备研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上级首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发展迅速,并已初具
规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在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全体饮食装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下,我军饮食装备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本形成了以炊事车为主体较完整的野战饮食
装备体系,且已在一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我军战场饮食保障能力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一、80年代以前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饮食装备只有一些简单的炊事器材。我军最早的炊事车是1952年
开始研制的,1960-1962年研制了野战马拉炊事车、废气炊事车,1966-1970年试制了干
粮加工车和面包车,76-77年又研制了几台新的炊事车。
52年的炊事车
52年的炊事车是一个单轴拖车,可以用汽车牵引,也可用马拉。车内设备包括大小锅
灶各1个,380公斤容量的水箱1个,炊具箱、物料箱11件,大锅、菜锅、平锅等各种锅若干
口,另有汽车牵引架、修理工具等。该车总重1.5吨。该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用汽
车牵引,也可用马拉,机动性好,而且不占用卡车,成本也不高;二是烧媒烧柴燃料费用
较低,基本上能保证一个连队的热食供应。不足之处是车比较重,车体比较大,马拉有困
难。另外,车上设备布置前轻后重,战争条件下易翻车。而且散烟不良、无保温设备,锅
无密封,行车漏水。
60年的马拉炊事车
野战马拉炊事车是由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给养研究所炊事机械研究室于1960年下半年
开始研制的。整个研究于1962年初完成。适用于步兵分队(连队)的伙食单位使用。所有
炊事设备和附属设备均装在马拉车底盘上。炊事设备包括带菜锅的立式锅炉一台、蒸箱二
个;附属设备包括手摇吸水泵和手摇鼓风机各一台、汤桶一套、煤箱一只及工具箱二只。
该车做好150人的米饭(包括菜)一般需2个小时;做好150馒头(包括菜)一般需1.5小时
。使用该炊事车需炊事员三名。一名烧火(兼驮手);一名负责淘米;一名负责切菜炖菜
。马拉车的特点:一是车轻,用马拉,可走一般乡村土路。二是用锅炉、蒸箱做饭,烧煤
烧饭。存在问题是:①做饭时间长,主要由做饭方法本身和蒸箱某些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②机动性不能适应步兵连队的需要。马拉不能爬山、穿林等。③手摇水泵不能保证冬季供
水,蒸箱下部易积水,米饭撒入蒸箱后不易清出,以致腐烂变臭。
废气炊事车
废气炊事车是利用汽车发动机废气余热做饭的炊事车的研究工作。该研究由后勤技术
装备研究院车辆所和军需所共同负责。整个研究始于1960年7月,于1962年10月结束。该车
底盘为解放10,驾驶室不改,车厢是工程车式的。两侧各有三个可摇起的玻璃窗,右侧有
四扇可上下撑起的壁。后门两扇。车厢内中央部分设有两个底板下箱可贮存不怕潮的蔬菜
等物。车厢后部两侧各有一个吊箱,其中一个放煤柴,另一个放工具。车厢骨架是焊制的
合形梁,外蒙以0.5及0.75m/m的白铁皮,内衬3-5层胶合板,顶蓬夹层中填以旧棉絮绝热
,顶蓬上开两个天窗,装6个12伏灯泡。车厢内部尺寸:长3650×宽2300×高1850毫米;车
厢外形尺寸:长3750×宽2430×2050毫米。车厢总重850公斤。车内设备包括1个卧式锅炉
、1个立式锅炉炒菜锅组、1个蒸桶、1个手摇水泵、1个冷却系循环水热交换器、1个贮水箱
、1个手摇鼓风机,此外还有炊具箱、粮食箱、冷藏箱等。该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利用
废气余热在行车中做饭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求90分钟内做好100-150人的饭菜是不现实的
。但利用该立式锅炉组烧煤、柴可以保证90分钟内做好100-150人的饭菜。而单利用余热
在柏油路上,平均车速为35公里/小时,110分钟内可以做好100人的饭菜。②利用发动机
冷却系循环水的热交换器是可取的。③利用蒸汽做饭的方法是可取的。④车辆结构型式基
本符合炊事车用途,行车时通风好,静止时右壁可撑起,工作条件尚可。不足之处是:①
采用卧式锅炉之后再采用立式锅炉利用废气的途径是错误的,因为立式锅炉热效率低(53
.5%),结构复杂,重量大,只用卧式锅炉便可以了。②废气管道的保温层不但痛肿而且保
温效果差,排气歧管到三通伐的球头连接机械不好。③余热利用锅炉的腐蚀问题。锅炉使
用之后,长时间放置不用,便会很快腐蚀。④利用余热做饭只有在行车时才是合理的,在
汽车停止时发动发动机做饭是很浪费的,在专用的炊事车上,只考虑利用废气的余热做饭
,现实意义不大。这是由于有时车的移动距离不大,热量有限,不能满足炊事车的需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72毫秒